667中文网 > 古今穿越电子书 > 重生明末当皇帝 >

第190章

重生明末当皇帝-第190章

小说: 重生明末当皇帝 字数: 每页4000字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迎的东西。

    更别说军事上也要用铜,而且朱由校已经开始让人研究电报了,这玩意研究出来之后,铺设电报线也需要铜。

    吕宋的铜矿确实是比较丰富,在世界上是有排名的。

    黄金部队在天启六年还在澳大利亚展开了金矿勘探,在澳大利亚发现了很多狗头金,并成功在澳大利亚东南地区发现了金矿,立即申报朝廷进行开采。

    而在大明国内,对金矿的勘探规模并不大。但是已发现的那些金矿、银矿,都在黄金部队的开采范围之内,开矿的劳动力很充足,因为如今大明开始施行义务兵制度了。

    天启六年。又组建了八个农业生产兵团,三个建设兵团,以及一个矿业生产兵团,专门负责采挖银矿、金矿。

    这些农业生产兵团都被派遣到边疆地区进行农业生产,同时还进行军事训练以及夜校教育。服役时间为四年。义务兵服役期满之后,经过四年的文化教育,也就能够具备一定的文化水平,并且夜校的教材主要是以国家政策、法律,以及能够激发民族荣誉感的历史教材为主。

    从而让他们懂得国家政策对百姓的好处,懂得基本的法律知识,并且具备民族荣誉感。

    对于学习成绩优异的义务兵,还可以送到京城深造,有的深造之后提拔为基层军官,有的则调入政法大学深造。有的会送入一些农业、建设类的大学专业去深造。

    这让那些出身普通家庭的义务兵也有出人头地的机会。

    而普通义务兵在农业、矿业生产兵团、建设兵团也能学到东西,农业和矿业生产过程中都是用上最好的生产设施及技术,建设兵团的士兵也能学会如何施工作业。

    就如农业来说,这些农业生产兵团用的都是最先进的农业机械,机械制造厂有什么新的农业设备都是先在生产兵团中推广,并且有充足的畜力供他们使用。服役个四年之后,耳濡目染、手把手操作之下,也能懂得最新的农业生产技术。而且农业生产兵团的生产模式并不是精细化农业,而是追求个人劳动效率最大化的农业。这些士兵推移后很适合移民到殖民地去,因为他们懂得如何最大效率的进行农业生产。同时生产兵团种植的农作物也比较多。粮食、棉花、蔬菜、水果都会种一些,还会养殖一些牲畜,从而用来改善伙食。

    组建这些生产兵团对于朝廷来说很划算,一来可以让普通家庭子弟在军队里得到锻炼、学习。对社会有积极作用。二来可以让朝廷源源不断的发现优秀的人才,对于这些优秀的人才,可以提升为基础军官,也可以送到各个领域进行深造。可以去当警察,也可以吸纳到国企之中。

    第三点就是组建这些生产兵团成本低,例如农业生产兵团。每年这些义务兵劳动所得的农产品不仅可以养活这些义务兵,还能生产出一大堆商品化农产品,这些农产品可以卖出去,也可以囤积起来当做战略储备,其价值已经超过了在这些生产兵团上投入的军费。

    第四就是战争期间,这些生产兵团都可以投入作战,随着火器的普及,这些生产兵团的士兵走上战场也是可以作战的。

    那些建设兵团则是负责建设公路、水利设施等工程,军事化管理的高效率,在建设活动中体现得淋漓尽致。

    义务兵免费帮朝廷干了四年的活,退伍的时候自然是有比较好的待遇的。首先是国企有大量的职位率先考虑这些义务兵,同时这些义务兵如果移民到开发地区,也能分到土地,还能拿到无息贷款。

    就算是退役后成为普通工人,也能随便迁移户籍。

    这些义务兵因为可以吃饱肚子,就吸引了不少地区的青年报名加入。服兵役给那些来自穷困地区的普通子弟极大的开拓了视野,也为他们提供了很多出路,退役之后有很多选择可以考虑。

    如果肯吃苦,黄金部队就是一个很好的去处。

    黄金部队不仅是勘探黄金,还负责勘探白银、铜矿,同时负责探险、绘制地图、记录各种自然资源等工作。

    天启六年有三个生产兵团是被派到南洋开荒的,同时也是镇压土著的重要力量。

    朱由校和孙传庭等人商议之后,决定明年再成立十个生产兵团,派遣七个到南洋各岛,派遣三个生产兵团到澳洲。

    生产兵团的模式绝对好用,那些生产兵团(和谐)派遣到南洋和澳洲之后,他们很可能就会留在那里。

    大明对外扩张中,必然会遭遇很多土著势力,如果全部都让老百姓直接面对,那很可能会被土著欺负。

    但是派一群军事化管理下的年轻人过去,那些土著只要敢跳,大明就能立即把那些土著教训一顿。(。)

    。。。

第313章:衍圣公的黑刀子() 
自从王恭厂大爆炸回到京师之后的朱由校,此时日子倒是过得很舒服,随着外部扩张的进行,各种各样的珍奇都在不断的往京城送。

    什么虎皮、象牙、宝石、翡翠、香料各种各样的东西一大堆,那些山珍海味也更多了,天南地北的都往光禄寺送。

    这些东西朱由校和皇后几个人也用不完,所以基本上都是到处送,后宫的那些娘娘们,还有朝中的大臣,经常拿到朱由校的赏赐。

    对外扩张使得官方获得了很多海外奢侈品,这些天然奢侈品在过去并不是那么多,价格比较昂贵。如今这些掌握在官方手上,赏赐起来自然也就没有什么压力了。

    对于肯做事的官员,朱由校从来都是不吝啬赏赐的,只不过以前没这么多资源,所以多是赏赐钱财为主。如今不同了,有了大量的奢侈品,赏赐起来的格调也高了不少。

    朱由校此时手上能动用的钱也更多了,特别是发行了纸币之后,这玩意可以避免市场通货紧缩,当然也不能乱发钱,所以如今赏赐那些大臣什么的,钱财上的赏赐都降低了一些。这些钱要通过建设工程,然后发到老百姓手上,这样才算是用在了正确的地方。

    发行纸币之后,还要确保纸币的币值。这不仅需要白银作为支撑,也需要黄金储备。虽然大明目前是出口大于进口的国家,贵金属基本上很少外流,其中白银大量流入。所以黄金储备虽然不是太急着筹备。但总的是有备无患。

    如果有足够的黄金。完全可以不用白银作为货币,白银这个玩意毕竟大量掌握在欧洲人手上,他们能够从美洲开采大量的白银,这样的贸易对大明来说并没有太大的好处。

    从派遣到各地的黄金部队的上报情况来看,天启六年黄金开采规模应该可以达到八十万两,也就是28。8吨。

    这样的黄金开采量并不算多,不过明年黄金开采规模却是可以迅速扩大了,因为外东北地区和澳大利亚地区。以及阿拉斯加都发现了金矿,明年的开采足以扩大好几倍了。

    官方挖掘金矿的好处在于,不会让个别民间群体迅速暴富,从而导致贫富差距。所以黄金是必须由官方进行开采,那些比较难开采的小金矿倒是可以交给民资去开采。但是比较容易开采的金矿,绝对是要由官方进行采挖的。

    黄金在未来三四百年内都是可以当成货币来使用的东西,即便没有了货币价值,依旧是贵金属,这玩意储备起来还是很有好处的。

    朱由校正在养心殿看书,内阁送来了一封奏折。

    一般普通的奏折都不会送到朱由校这里。皇后她们就能处理掉。

    这封奏折是新任山东巡抚 高邦佐上报的,奏折中说山东已经完成了官场改革。乡镇级政府都已经组建到了大部分地区,并奏请山东进行全面改革。内阁首辅沈潅在上面写上了准许的处理意见,就等皇帝批红通过了。

    “山东官场既然已经改革完毕,是要进行全面改革了。”朱由校心里思考道,山东经济发展潜力比北直隶还要大,后世山东可是北方各省中经济最强的,是机械制造等重工业的主力省份。

    山东经济潜力之所以强,首先是山东地区的地理环境比较优越,山东半岛有很多出海口,发展海洋贸易都比北直隶要方便。再则山东人口众多,地方上有勤劳节俭的习惯。

    山东如果完成改革,发展重工业的潜力非常巨大。

    随即朱由校通过了高邦佐的这个奏请,让内阁实施下去。为了确保山东改革的顺利进行,朱由校还派了两个步兵师进驻山东,随时应付可能爆发的动乱。

    会阻碍改革的,都是那些利益既得群体。而普通老百姓,则是天天盼着改革呢!山东挨着就是北直隶,山东百姓对北直隶这些年的变化都有很大的了解,基本上所有普通百姓都在羡慕北直隶如今采取的新政制度,随着山东进行全面改革,山东百姓的态度显然是支持的。

    山东行政改革此时已经完成, 地方公务员数量大大增加,同时增加了乡镇级政府,中央对地方掌控力大大提升,已经有足够的改革条件。

    天启六年秋收时节,朝廷正式对外公布山东进入全面改革的消息,顿时犹如一石激起千层浪一般,在大明各省引发了一定的骚动。

    山东进行全面改革,并入新政地区,说明了一个很严重的问题,那就是改革规模是在不断扩大的。这对于那些既得利益群体来说,意味着未来他们将无法享有免税的制度, 士族农业无法免税,商人商业无法免税,这已经动摇了他们的利益。

    这和朱由校此前表现出来的,只将北直隶纳入新政,以及新曾省份进行新政改革不同,事实证明之前的态度不过是缓兵之计,如今皇帝终于是露出了狐狸尾巴,司马昭之心路人皆知。

    此前的明王朝,皇帝更像是一个旗号,在生产力还不够发达的情况下,各地统治者高举皇帝的旗号,从而以彰显自身统治利益的合法性。皇帝在这个统治过程中,朝廷所获得的资源是少得可怜的,更多的国家财富实际上是被那些士族、商人及权贵所攫取。

    现在皇帝突然变脸,要开始掀桌子,搞出一个损害统治阶级利益的新政出来,那些士族权贵以及商人,在看到山东被纳入新政区域之后,纷纷开始与皇帝离心离德了。

    只不过如今皇帝也不好惹,手上军权紧握,而且还消灭了建奴,打败了蒙古。更是扑灭了西南地区的少数民族叛乱,以及山东闻香教叛乱。

    谁都不想在这个时候跳出来当出头鸟。但他们都希望有人能够站出来和皇帝唱反调,反抗一下皇帝推行的新政。

    在既得利益群体的千盼万盼之下,山东孔氏家族不负众望,孔子第六十四世孙、衍圣公孔胤植站了出来,暗中与江南士族取得了联系,接着在这些士族们的运作下,合力炮制出了一封联名奏疏。

    数千名江南士子,在这份奏疏上签了字,联名反对朝廷新政,一时间声势浩大无比,打了朱由校一个措手不及。

    当朱由校看到孔胤植的这封联名奏疏,整个脸当场就黑了,此时摆在朱由校面前的问题非常棘手。

    孔胤植联合江南士子联名上书,他要是拿孔胤植开刀的话,那么结果就是造成极大的社会影响。

    这年头儒家依旧是社会价值观的主流,尽管这种价值观已经被很多读书人不当回事,但真要是否决这套价值观,就会遭到天下读书人的攻击。(。)

第314章:听之不闻视之不见() 
衍圣公联合数千名士子反对新政,反对理由更是写得引经据典,有理有据。如果朱由校若是第情况不了解,光看这封奏疏,绝对会产生出一种实行了新政就要天下大乱的感觉。

    什么士子免除赋税是国家之本,商人免商税又是什么民生之本,这本那个本的,总之意思都是不能动,一动就没本了。

    简直荒唐至极!

    朱由校将这封奏疏往桌子上一扔,随即传召大臣前来乾清宫召开御前会议。过了小半时辰,人陆续都进了乾清宫。

    “臣等参见陛下。”

    “诸位爱卿,这封奏疏你们看看。”朱由校将孔胤植和江南士子们合力炮制出的奏疏交给众臣,众臣接过奏疏看了起来,顿时神情各异,但多是吃惊,因为孔胤植这一手实在有点脏。

    作为孔氏家族的传人,代表着儒家的正统沿袭,在天下读书人之间是很有号召力的,这个时候联合江南士子站出来反对新政,这简直是棘手之极。

    “孔胤植敢在这个时候跳出来,并且联合江南士子反对新政,其一是山东归入新政区损害了他孔氏家族在山东的土地利益以及一些商业利益。其二是孔胤植认为自己是衍圣公,朕不会拿他如何,何况联合了天下士子,朕更不敢拿他如何。”朱由校深深的吸了口气,对众臣问道:“诸位爱卿个以为,朕该如何是好?”

    此时朱由校心里强烈的愿望,就是把孔胤植抓起来砍了。当然这也就是心里想一想,现在是万万不可能砍掉那个家伙的。一旦砍了这个家伙。那麻烦就大了。

    因此面对这样的情况。朱由校只能召集臣工们到乾清宫商议对策了。

    “启禀陛下。臣以为,改革犹如离弦之箭,已是不得不发。山东之改革,必不能因孔胤植与各地士子的反对而废止。”黄周道率先跳出来说道,黄周道这批臣子绝对是汉皇党的少壮派类型。

    “臣附议。”

    “臣附议。”

    众臣表现出了极大的改革决心,这样的改革决心已经不是一个孔胤植和一群江南士子能够动摇的了。

    改革对朝廷来说太重要了,北直隶改革这些年下来,所取得的成绩所有人都看在了眼里。

    改革不仅增加了朝廷财政收入。还改善了民生水平,让社会更加公平,更让朝廷兵强马壮,荡平了东虏。

    因此汉皇党官员几乎都决心将这样的制度推行到全国去。

    “至于孔胤植,陛下倒也不必太过在意,他闹他们的,朝廷该如何改革山东还是如何改革。”黄周道继续说道:“只要孔胤植不起兵造反,即便他再如何联合士子反对改革,也是无济于事。”

    朱由校点了点头,对沈潅问道:“爱卿以为如何?”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0

你可能喜欢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