667中文网 > 古今穿越电子书 > 重生明末当皇帝 >

第188章

重生明末当皇帝-第188章

小说: 重生明末当皇帝 字数: 每页4000字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此时济民粮行要出来掀桌子,自然就是他们共同的敌人。

    既然政治上搞不过济民粮行,那就从资本和市场上来下手,目前看起来效果还是不错的。

    只不过这些粮商还没高兴多久,又特么出事了。

    先是《大明日报》对南直隶粮商操纵粮价,大肆抢购平价粮一事进行了报道,很快南直隶粮商操纵粮价的事情就传遍了大江南北,迅速在南直隶引起了轩然大波,南直隶百姓情绪激愤,对这些无良奸商展开强烈谴责。

    这要是以前,这些普通百姓怎么谴责都无所谓,装作不知道、没听见就行了,粮食该卖多高的价格就卖多高的价格。

    可偏偏,背后真正的推手却是皇帝。

    民愤已经调动起来了,接下来还不简单,直接挟民意查抄无良奸商。

    《大明日报》对南直隶粮商操纵粮价,抢购朝廷惠民之用的低价粮这个新闻刚报道出来当天,朱由校就在朝堂上下令查抄参与操纵粮价的南直隶粮商。

    天大的祸事哐当一声就砸在了这些粮商头上,东厂、锦衣卫带着军队直接开进南直隶各地,开始到处逮捕参与抢购平价粮的粮商,并将那些粮商屯粮的仓库悉数查抄。如果说银子还能到处藏,但是大量的粮食却是藏不住的。

    随着查抄的进行,那些被抢购的平价粮再次又回到了济民粮行的手中,而之前套现的1200多万元的白银,则上缴到了国库中。

    而且被查抄的不仅仅是被这些粮商抢购走的平价粮,还有大批从湖广运来的商品粮,也有700多万石。

    这次查抄绝对是早有预谋的,因为波及资本比较大,而且牵扯了很多门阀、权贵,为了避免出现暴乱,朱由校派了三个步兵师,外加海军陆战队到南直隶坐镇,大军压阵之下,谁敢乱动就是五雷轰动。(。)

    。。。

第309章:持续扩张的国有资本() 
ps:昨天同学聚会酒喝多了,今天只有一更,晚上还要去同学家吃饭。感谢大家支持,现在更新会努力稳定!

    这次惩处粮商牵连的权贵和士族确实是有点多,整个南直隶被牵连进去的权贵、士族简直一大堆。

    如果没有大军坐镇,估计南直隶此时已经是动乱四起了,因为皇帝这一手玩得实在太‘脏’了。

    先是抛出诱饵让他们咬钩,将他们资金套进去之后又把粮食直接查抄,不仅把抢购来的低价粮都赔了进去,甚至还赔出了700万石粮食,这简直就是灭顶之灾啊!多年积累的资金基本上全部都砸了进去。

    而且之前为了收购那些低价粮,资金链还牵扯很广,不少钱还是借来的。

    更气人的是,查抄了粮食不说,来人也抓了进去,没过多久就一个咬一个,牵出了一大群人。

    东厂和锦衣卫直接对这些操纵粮价的粮商开出巨额罚单,少的都是3000元,最高的达到5万元,数百名粮商被抓进去,很多已经拿不出钱来了。

    正所谓破家的县令灭门的府尹,这句话虽然是形成于清代,因为满清为了笼络汉族统治阶级,是公然允许他们贪污的,所以巧取豪夺的事情在清代非常常见。明代这样的现象倒是比清代要好很多,但也不是没有的。

    可见官方的力量一旦动用出来,要强取豪夺实在太容易了。只不过一般情况下,那些贪官都是用这套去对付老百姓。可如今皇帝却是用这套对付这些有权贵、士族背景的粮商。

    最悲催的是,因为操纵粮价的新闻被报道了出来,已经引起了南直隶百姓的强烈愤慨,朝廷宣布惩治无良粮商,顿时得到了南直隶百姓的支持。那些士族权贵不想被皇帝杀猪,唯一的办法就是起兵造反,煽动百姓闹事是不可能成功了,没有百姓会支持这些粮商。

    可要是起兵造反。朝廷又调来了大军压阵,谁要是跳出来造反,脑子正常的都想得到最后的结果,那就是皇帝无情镇压。到时候就不再是操纵粮价的问题了。而是株连的大罪了。

    结果自然是没一个人敢跳出来当出头鸟,谁都知道跳出来当这个出头鸟的人下场是最恐怖的。

    至于皇帝要罚款,那就罚吧!

    眼见胳膊扭拧不过大腿,很多粮商只能开始出售不动产以缴纳罚金。有的把田产卖了,有的把粮行卖了。有的干脆把大米加工厂都卖了。

    这些粮行和大米加工厂卖出去的价格都不是很高,因为很多南直隶商人已经意识到了一个严重问题,经过这次打击之后,日后南直隶粮食销售行业恐怕将会被济民粮行垄断。

    因为南直隶粮商在这次打击中蒙受了太过严重的损失,如此庞大的资本损失,根本不是一两年就能缓过气来了的,甚至十几年都不可能缓过气来了,很多商人积累了几代人的资本都被套了进去。

    同时济民粮行已经开始着手在湖广地区进行布置,这些粮商一倒,济民粮行迅速接管那些大米加工厂。并且接替这些粮商成为湖广商品粮的收购主力。

    如果济民粮行不顶上去,湖广商品粮不能运到目的地,一方面湖广地区的农民会破产,一方面沿海省份地区的百姓又会饿肚子,粮价会变得非常高。

    这也正是济民粮行所要的结果,那就是大范围的在南方展开粮食收购、加工、销售业务,从而切断江南财阀通过粮食供应攫取暴利的脐带,从而减少对普通百姓的剥削。

    当那些粮商缴纳了罚金被放出来之后,南直隶的粮食销售市场不管是上有还是下游都已经发生了天翻地覆的改变。大量粮行倒闭,而济民粮行却迅速开遍整个南直隶各个城镇。

    济民粮行的粮价非常稳定。一石普通大米的价格都是2元,绝不高一文,也绝不低一文,并且根据当地人口计算粮食供应量。并开始在各地建立仓库,每个地区储存可供市场消耗2~3个月的粮食。

    粮价过低的时候,收购粮食以确保生产者的利益。

    这样的经营方式虽然没什么暴利,但是利润却很稳定,规模扩大之后也非常恐怖。曹金玉如今已经成为一个大富商,并且还获得了一个三品民勋。是民勋中最高的几个。至于济民粮行的资金方面完全不用担心,银行可以为济民粮行提供充足的运作资金。

    特别是朝廷发行纸币之后,济民粮行能弄到的资金就更庞大了。粮食这种大宗商品的经营,就是需要大量的资金进行运作的。因为这些粮食都是实打实的玩意,而且规模庞大。

    钱万元的船运公司也随之进入长江水运市场,成立了一家长江货运公司,依旧是和国有资本合股经营,其中国企资本占七成股份。

    长江货运公司为济民粮行以及其他商品向长江流域的输出提供了稳定的运输条件,使得国有资本财团能够将长江流域的原材料、商品运出来,同时能把商品运到长江流域销售。

    随着粮食销售方面打开了渠道,国有资本财团开始逐渐控制江南地区的粮食供应,同时还垄断了钢铁、食盐方面的供应。

    粮食、钢铁、食盐都是大宗商品,不起眼却数量庞大。

    南方的钢铁冶炼这几年在国有钢铁厂的崛起背景下已经陆续衰亡,国有钢铁厂钢铁凭借着更高的质量、更低的价格,非常迅速的就占据了大明各省的商品钢铁市场。

    食盐方面在天启六年也加大了缉私力度,向市场供应的官盐质量也在不断提高,特别是食盐的海腥味和卤水味正在不断的下降。而且取消了盐引制度,任何人都可以贩卖官盐,使得官盐价格大幅度下降,受到了百姓的欢迎和好评。

    国有资本财团此时正在向南方扩张,其目标自然是不满足这样的局面,国有矿业公司以及纺织公司正在向南方扩张。

    首先是煤炭供应方面,南直隶、浙江、福建、广东,以及长江流域省份,都开始有北方煤炭供应。矿业公司也开始在南方勘探、投资开采矿产。而煤炭也是优势的大宗商品之一,因为越往东,越往南煤炭资源就越少,江南地区很多城镇煤炭供应都不是很充足,大部分都是在燃烧木材。

    因为伐木成本因为交通限制,以及资源限制等问题,成本会比煤炭更高。煤炭开采则相对集中,运输可以通过修路来解决,另外运输效率也比木材更高。因此北方的煤炭也受到了江南地区的欢迎。

    特别是蜂窝煤这种东西,只需要一

    个炉子,使用起来非常简单,更是受到了江南百姓的欢迎。

    捕鲸业此时也产出了一批鲸油,这些鲸油开始输入市场,因为一开始产量还不是太高,因此价格相对高一些,这些鲸油受到了那些富裕阶层的欢迎,销量非常好。因为鲸油燃烧不会产生黑烟和难闻的气味,亮度还比较高。

    鲸油制造出来的蜡烛同样也受到欢迎,而润滑油也在获得鲸油之后被制造了出来,解决了没有高质量润滑油的问题,蒸汽机的性能进一步提高。

    天启六年,国有资本财团在松江还成立了两个纺织厂,以及一个缫丝厂,开始正式投入江南地区的纺织业、生丝业竞争。

    江南地区显然更适合发展轻工业,因此北直隶的纺织业规模日后不会继续扩大太多,纺织业中心会向江南转移。成立缫丝厂一方面是为了生产供应北方市场所需的生丝,一方面则是供应出口所需的生丝,这个钱很好赚,因为本身就有销售渠道,生产设备的技术也可以自己研发。

    国有资本财团在各个领域都开始向江南财阀步步紧逼,当这些大宗商品的利益被国有资本财团掌控之后,他们的利益获取渠道就会被斩断一半以上。

    相比之下,福建、广东一带的海商的日子也不好过,自从海关建立,以及国有资本财团的商船队开始在海上到处跑之后,他们的海贸利润已经大幅度下降。一些海商试图勾结海盗,结果海盗已经被朝廷剿得抱头鼠窜。有些海上试图走私,结果缉私船到处都是。

    乖乖的缴纳关税之后,利润下降非常严重,不过总的来说生意还是可以做,但想要赚大钱就是那么容易了。

    朱由校已经被大量商人骂了千百遍,各种各样的荒唐传闻广泛在市井中流传,尽管之前用厂卫整治了一番,但背后偷偷骂皇帝的现象却是禁止不了的。

    显然朱由校并不怕这些商人在背后骂他,反正他已经把钱楼到手了,只要做得不是太过分,他也就装作不知道。

    几个季度下来,朝廷的税收一直处于快速增长的状态,特别是在北直隶等新政地区,因为大量的投资带动了经济,商品消费规模有了明显增加。

    这一年官方基本上都把能调用的民力,应用在了各种建设活动上,军事上只是进行保持,并且有明显增加军费开支。

    特别是新政地区的水利设施投资,让农业抗灾能力大幅度提升。而东北地区、台湾和南洋地区的资源开发,以及澳洲的资源开发,在未来都可以提供大量的农产品。

    财政收入和农业生产的改善,让朱由校终于是可以松一口气。未来不管发生什么天灾**,他都有足够的资源去应付。只要不让老百姓饿肚子,就不会发生农民起义,明王朝就不会走向灭亡。(。)

    。。。

第310章:打击海盗() 
南洋,气候炎热,海岛成群。

    雨季来临了,倾盆大雨拍打着那些原始森林,这是南洋地区一年一度最难熬的时光,到处都是一片潮湿。

    一群沿着穆西河逃窜的海盗,已经在雨林中躲藏了两个多月。两个多月下来,成员散了一半以上。

    每天都会有一些海盗偷偷的乘船开溜,主动向海军官兵投降。越来越多的海盗支撑不住了,因为他们的家人还在大明本土。当海盗越来越没前景不说,返回福建、广东不方便。

    如果海军进剿的时候抓到他们,他们这些海盗头目都逃不过被砍头的下场。但那些普通的海盗却没什么事,本身也都是小喽啰,只是为了在海上讨个生活。

    这些普通海盗如果航海技术不错的话,甚至还有机会被海军收编。就算是没有被收编,朝廷也会分一些土地给他们经营,这南洋可以开垦的土地实在太多了,随便分一块给他们,再把家人接过来,也能安生的过上小日子。

    在这样的诱惑之下,那些普通海盗很多都偷偷跑了,即便是那些海盗头目在内不不断进行高压惩处,依旧是无济于事。

    对于那些海盗头目,朝廷的政策非常明确和坚决,那就是直接砍了。这些海盗头目都是不安分的存在,若是放回去,对社会稳定也会造成很大的隐患,自然是砍了一了百了。

    很多海盗头目此时已经惶惶不可终日,时时刻刻都怀疑着内部谁要偷跑,会不会有人要把他们的脑袋砍下来去献功。以至于很多海盗头目做出了很多压制普通海盗的行为,但结果却与希望达成的目标背道而驰,内部被这种行为弄得士气低落、人人自危。那些普通海盗逃跑投降的念头就更加强烈了。

    特别是这雨季躲在穆西河岸上的热带雨林里,环境实在太恶劣了。吃又吃不饱的,整天淋雨还容易得病。

    这些海盗东躲**,日子很不好过,而且还看不到希望和光明,随时可能死在什么地方,这种日子实在太难熬了。相反。只要向海军投降,那些普通海盗c◇style_txt;根本没有任何风险,反而能与家人团聚,甚至还能成为海军官兵的一员。

    一番比较,悬殊太大,海盗中的普通海盗偷跑开溜的现象根本就是屡禁不止,如果不是控制了船只,也许早就跑完了。

    但是却有几个海盗在没有获得船只的情况下跑到了穆西河入海口,而且在那里还碰上了一支海军舰队。

    这支海军舰队有六艘炮舰。目的就是为了在金州岛(苏门答腊岛)成立据点,并陆续将整个岛屿纳入大明管理范围。

    那几个海盗看到海军的舰队,顿时大喜过望,连忙升起火堆,释放出浓烟成功引起了舰队的注意。

    舰队派出小船将他们接了上去,一番报告之后,这支舰队的海军官兵才知道有一群海盗躲在在穆西河流域。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0

你可能喜欢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