667中文网 > 古今穿越电子书 > 重生明末当皇帝 >

第182章

重生明末当皇帝-第182章

小说: 重生明末当皇帝 字数: 每页4000字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如今大明的骑兵都是一人双马的配置,同时还有一匹代步马。而代步马在步兵当中的装备规模也在不断的增加。

    这也是蒙古草原纳入统治区的好处之一,同时蒙古人还给明军带来了许许多多的的优秀斥候。

    蒙古人的骑兵很不适应明军的那种纪律极为严格的骑兵作战模式,但蒙古人毕竟骑术好。同等的装备下,单兵作战能力普遍比明军斥候要强。当然也不是全部如此,明军斥候还是有不少练过武的,而且作为此时明军伺候是职业兵。

    蒙古骑兵充当斥候还有一个问题就是不懂绘图。所以蒙古斥候主要是和明军斥候进行混编。

    明军中央军此时拥有25个步兵师,骑兵在扩充为10万,整体兵力上升为35万,这对于一个偌大的国家来说,这些兵力实际上并不多。

    为了减少军费开支。朱由校跑到承德之后,依旧在继续裁撤边镇和卫所。此时陕北延绥镇已经成功裁撤,将近十几万军户已经大部分都移民到了东北地区。很快朱由校和内阁就把裁撤目标瞄准了大同镇和太原镇。

    大同镇和太原镇官兵转业安置,依旧是大批移民东北地区分给土地,同时也可以转业成为国企工人。

    随着纸币的发行,率先发力的就是国企。

    朱由校搬出了后世中国的发展模式——‘终极版东亚模式’,这个模式即向国有企业提供大量低息贷款,从而实现主要产业的快速建设和发展。同时建设大量的工业区,以带动就业、增加商业活动等等。

    给国有企业大量低息贷款的模式在发行了纸币之后,是有足够的操作空间的。就算是国有企业亏损。依旧可以靠发行纸币来弥补。

    当然此时朱由校搞出来的国有企业相互之间是有竞争的,同一个行业领域一般都会有两家国有企业,外加一个国有资本与个体资本合股的企业。好几家公司进行良性竞争,谁的业绩差就意味着有问题,是出现了贪污还是出现决策失误一查便知,到时候该改组的改组,改换将的换将。

    这些能进入国有资本垄断行业的民间资本都是红顶商人,他们在合资的时候,所占股份通常不会超过10%。

    随着皇家资本国有化,行业垄断开始摆上台面。

    不久之后内阁就出台了 《金融国有化法案》。宣布将新政地区内的钱庄、当铺全部清算、关停。

    清算指的就是钱庄内的存款全部退还储户。

    内阁这个法案简直就是对晋商票号宣战,政策一出台,晋商再次鬼哭狼嚎。不过也只能哭一哭、嚎以嚎,没有其他办法了。

    此时的国有财团资本。已经发展到了一个不需要依靠他们的程度。

    朝廷要关停钱庄,他们也是胳膊拧不过大腿。现在谁还敢和朝廷掰手腕?嫌死得不够快么?

    此时国有银行确实已经是不需要太依赖晋商的票号系统了,因为此前皇家银行已经分布到了整个新政地区。同时在北方各省各府,都已经有了分行河支行。

    皇家银行改组成中央银行后,又掀起了一轮网点的扩张,在东北地区、镇东省、台湾省和吕宋省的营业网点将彻底完善。同时开始在山东、山西、陕西、甘肃、河南各省州县也成立网店。并且向北方各省发行纸币。

    新政以外的北方省份的纸币发行政策又有不同,首先是纸币也银元可以在银行自由兑换。采取的是用也行,不用也行的态度。

    不过纸币在北方各省推出之后,还是迅速被市场所接受,主要还是因为有不少大宗商品定价权都掌控在国有财团手上。

    首先是粮食,济民粮行这些年在北方各省都有发展,通过各地粮食的调剂,已经基本实现了市场粮价稳定。

    同时还有钢铁,此时北方钢铁市场已经完全被国有钢铁所占据了市场。

    煤炭、棉布、食盐的定价权也在国有财团手上,只要拿着纸币就能买到这些和老百姓生活息息相关的东西,这就赋予了纸币购买力和价值。反倒是拿着银元不方便购买这些商品了,必须先兑换成纸币才能购买。

    因此在北方各省,天启通宝也因为坚挺的购买力,以及使用起来的便捷性,迅速受到百姓欢迎。

    随着中央银行的营业网点开始在北方各省全面铺设开,北方各省的山西票号基本上也就是处于一种等死的状态。

    有几家山西票号因为将资金挪用去投资,在清算的时候宣告破产,已经被北直隶法院收掉了资产进行拍卖清算。

    如今经济发展局势还是比较好的,清算过后大部分还是资能抵债,超出的部分则退还票号商人。

    北方各省的银元也因为纸币的大量

    发行,迅速被中央银行抓在手中,而纸币在北方各省的流通,也为接下来的经济起飞打好了基础。

    要想彻底整合北方各省,使北方各省进入一种大建设的状态,必须拥有农业、交通、行政、货币这四大要素。

    货币已经有了,公路主线也正在建设,行政和农业方面则在准备。

    行政主要是要拥有足够多的靠谱官员,汉皇党这个时候正在到处吸纳党员,不过这种吸纳的审核是很严格的,以免出现鱼龙混杂的现象。同时政法大学的进修班已经开了一个又一个,正在积极的进行行政人员储备。

    只要熟悉新政模式的廉洁官员足够多了,就可以将整个北方都纳入行政区域。

    农业方面则是建立东北商品粮基地,此时开发东北的主要领域就是集中在农业生产和交通建设上。

    毕竟要让北方各省的农民大量脱离土地进入工地,首先得有钱发放到这些农民工手中,让他们通过工业建设赚到钱。这个纸币也可以解决,但纸币的购买力又是取决于商品供应量的,因此农业生产必须跟得上脚步。

    农业生产跟上了,还要能运的出去,因此交通还得改善。

    农业上除了大量开发东北地区的土地外,还有就是大力发展渔业。日本北海道渔产此时也变成了大明的镇东省渔场,天启六年的捕捞规模再度扩大,去年的渔业捕捞已经让渔民也企业尝到了甜头。

    尽管秋刀鱼、鲟鱼这些鱼比较廉价,但也经不住数量多啊!随便一网下去就是几百斤,每斤腌鱼只要卖1~2文钱就够恐怖的了。运费倒是很便宜,毕竟是海运。

    特别是到了天启六年,第一艘2000吨级的商船成功下水,这艘帆船是西方人的软帆商船,没有水密隔舱。

    这是国家力量研发制造出来的,朱由校此时用国家力量来组织科研,这效率自然是杠杠的。

    欧美到两次世界大战期间,才出现了以国家力量组织科研活动的现象,此前的科研活动基本上都比较分散的状态。

    海军倒是没有装备这种2000吨级的军舰,海军定型的1500吨级的炮舰已经够用了,还没造出几艘呢!所以对这种2000吨级的炮舰需求不大。

    此时明王朝还处于一种很缺钱的状态,朱由校自然是率先把2000吨级的帆船应用到商业之中。

    船只吨位每提升2倍,所需的推动力只会提升1。5倍,这意味着船只越大,所需的推力越小,就有更大比例的空间用于装载货物。(。)

第300章:农业税改革() 
随着汉皇党全面占据朝堂,改革这两个字眼已经成为了如今朝堂之上的主旋律,没有谁能够阻碍接下来的改革。@樂@文@小@说|

    就改革进度上,朱由校和沈潅已经有了具体的章程。

    “先北后南,先东后西、循序渐进”就是这场改革的总纲,因为从改革所需要具备的‘行政、资本、道路、粮食’四大要素来考虑,北方行政改革更加容易,资本也位于北方,北方百姓的抗灾能力也相对较弱,所以是北方先改革。

    东部相比西部,又有交通上的优势,毕竟是靠近沿海,可以通过海运的方式大幅度的降低运输成本,使得商品粮可以输入,商品可以输出。

    根据这个总纲,山东就成为了下一个将要被纳入新政区域的省份。

    “国有财团在山东这些年也有较大的发展,其中以矿业、农业、道路上的投资较大,要在山东改革的话,还是比较容易的。只不过山东地区有一个棘手的问题,那就是孔氏家族手中持有的土地过多,如果用新政来约束孔氏家族,说不定会闹出点事情来。”沈潅对朱由校说道。

    “孔氏家族世代而禄,自当思报君恩。若是不愿支持朝廷,那便留之无用,朝廷自可另立孔氏传人。”朱由校已经做好了壮士断腕的准备,孔氏家族不同意新政也要同意新政,那就从孔氏家族中选个什么旁系子弟出来继续充当招牌的作用。

    “陛下三思。”沈潅有些犹豫,身为读书人,他自然知道孔氏家族在天下读书人间的影响力。

    “朕已有考量,即便动了孔氏家族会有动乱,也乱不到根本的根本,只要新政地区保持稳定,即便天下读书人皆反,亦有何惧?”朱由校决然道,话语中已经有了强大的底气。

    沈潅转念一想,顿时也有了决心。

    皇帝的底气显然不是高傲自大而产生的。而是新政地区的军民的支持而形成的。以朝廷如今在新政地区的改革成果,即便天下大乱也乱不到北直隶和东北地区。只要守住这个根基,什么叛乱剿灭不了?

    实际上孔氏只是一个招牌,只要皇帝不砸掉这个招牌。而是换个新的招牌上来,天下读书人也不至于造反,顶多是对朝廷有所非议。

    “陛下圣明。”沈潅最终还是选择了支持。

    “说到底,还是要彻底改革农业税的问题,既然我们对新政地区的控制力已经今非昔比。是时候彻底改革农业税了。”朱由校说道:“如此一来,我们也无需去理会孔氏家族,他们若是上串下跳,再拿他们开刀。内阁拿出一个方案出来,从今以后新政地区不论官员还是士子或亦权贵,拥有土地者皆需缴纳农业税,土地持有越多者,税额越高。”

    “陛下,皇族俸禄也是急需改革的,这是臣拟出的改革方案。”沈潅这时候拿出了一个奏折呈交给了朱由校。

    朱由校接过奏章看了起来。这个皇族俸禄改革方案,即是将当前皇族俸禄定额,相隔四代的皇族,日后成员再有所增加则不再发放俸禄。

    “再加一条,相隔四代皇族成员,许其从事工、农、商。”朱由校看完之后说道,皇族成员不得从事士农工商这个规定,如今已经处于半崩溃的状态。实际上那些和旁系的皇族成员根本没多少俸禄,还时常被拖欠,已经开始从事工农商的活动了。

    确实是时候减少一下皇族俸禄方面的开支了。如今皇族人口不断繁衍,对国家财政的消耗太恐怖了。原本就不多的农业税,已经有很多都消耗在了这些皇族成员身上。

    ……

    当人们以为皇帝跑到承德去避暑,应该会消停一段时间的时候。然而没过多久,《农业税改革法》就正式出台了,并且在新政地区全面施行。

    相比之前的农业税改革,这次是更加彻底的。

    《农业税改革法》规定,拥有土地不足30亩者免除农业税,30亩~50亩收取5%农业税。50亩以上至300亩者。收取10%农业税,300亩以上至500亩者,收取12%农业税,500亩以上~1000亩收取15%农业税,1000亩以上至5000亩收取18%农业税,5000亩以上~1万亩者收取21%农业税,1万亩以上者,收取24%农业税。同时规定军功所获耕地,农业税封顶为10%,传嗣则不做封顶。

    农业公司的税收则是恒定的,不论规模大小,都是10%。

    并且再次修改了《佃租法案》,将佃租最高额度限制为15%,同时‘北直隶农业公司’的佃租也遵照法案施行,佃租下降了一半。

    当新法案颁布后,当天北直隶农业公司的股价大幅度下挫,投资者纷纷抛售股票,股价直接蒸发了一大半。自从北直隶农业公司上市销售后,皇家资本已经陆续抽离了。此时股价下挫,改组为国有资本的皇家资本又杀了回去。

    因为投资者对北直隶农业公司失去信心,毕竟交税之后,回报率仅为5%了,这股票太过鸡肋。

    随着国有资本大量回购股票,控股很快又上升到了90%以上,只有一部分投资者不愿意抛售。

    接着国有资本又太高股价,剩下的投资者终于是逐渐动摇,纷纷抛售股票,国有资本对北直隶农业公司的控股上升到了98%的程度,北直隶农业公司随即变成了一家比较彻底的国有企业。

    接着北直隶农业公司又向佃农们推出了一个‘土地认购’政策,以每亩5元的价格向佃农出售土地。

    相当于农户们可以认购,也可以不认购。愿意认购的就认购自己当前耕种的土地。

    愿意认购的,日后只需要缴纳5%的农业税,不用再缴纳15%的佃租。不愿意认购的,可以继续耕种,继续缴纳15%的佃租。

    认购土地的佃农可以获得低息贷款,年利率为3%。这个利率确实比较低的了,随着日后纸币发行量的增长,适当的通膨是必须产生的,百姓收入提高的同时,农产品价格也是会提升的,这些农户的收入也会随之增长。

    这个政策出台后,农户认购热情还是很高的,当然也有一些农户不愿意认购土地,认为15%的佃租已经很好了,这比过去还要低一半。

    这些不认购的农户,日后手上的钱自然会比那些认购土地的农户要多,生活也会更好一些。那那些认购了土地的农民,却是获得了产权,土地可以传给子子孙孙。

    买不买地,看观念问题,并不强求。

    于是那些愿意认购土地的佃农们欢天喜地,那

    那些不愿意认购土地的农户也不受影响,并且随着佃租的下降,同样也是欢天喜地。

    而《农业税改革法案》的出台,则在新政地区造成了一定的风波,那些权贵们的反对声音很大,因为这个法案把他们也纳入了农业税征收群体。反倒是新政地区的官员们,对这个法案没什么意见。

    或者说是有意见也不敢说,毕竟当前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0

你可能喜欢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