667中文网 > 古今穿越电子书 > 重生明末当皇帝 >

第142章

重生明末当皇帝-第142章

小说: 重生明末当皇帝 字数: 每页4000字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林丹汗也不是傻子,怎么可能被他这三言两语就打动了。一边是以讲信用著称的明国,一边是以野蛮强横的野猪皮。用屁股都能想明白该信谁。

    而且野猪皮的后金对蒙古的威胁,远远要比明国对蒙古的威胁要大得多。毕竟明国开国以来,尽管有对蒙古进行了数次扫荡,但蒙古只要避其锋芒,就不会有被灭的风险。野猪皮就不同了。野猪皮此前不断拉拢周边的蒙古部落,对林丹汗的统治已经造成了实质性的威胁。

    最重要的是,自从去年和大明结盟之后,林丹汗对蒙古的掌控力有了大幅度的提升。蒙古各部落为了能够和明国贸易,把部落的皮毛牛羊马匹卖个好价钱,并且换到价格比此前要低得多的各种奢侈品,都开始积极的向林丹汗身边靠拢。

    因为林丹汗带领蒙古部落把他们的原材料以及牲畜卖出了更高的价格,还把奢侈品价格压了下去,并且还能从明国那里买到大量的粮食。茶叶铁锅等等生活用品的价格也有所下降,林丹汗在蒙古各部的威望已经空前提高。

    特别是大明卖了一批精良的装备给林丹汗。更是让林丹汗在天启三年轻松的镇压了两个不听话的蒙古部落。

    一边是帮助他加强对蒙古统治的大明,一边是随时可能威胁他统治地位的后金,林丹汗脑子烧了才会选择和野猪皮合作。

    一旦和大明撕破脸,边境贸易将被直接封锁,到时候蒙古不仅得不到那些奢侈品,就连茶叶和铁锅这些必需品都很难获取。

    在林丹汗看来,明国的信誉还是可以相信的。而且明国在这样的合作模式下,双方并没有冲突的必要。

    毕竟合作下的大明和蒙古,双方都可以提供对方没有的资源。只要愿意安生过日子,并不会引发什么冲突。

    显然明国是一个最懂得安心过日子的国家。就算是有什么冲突,也是蒙古先手。

    当然,如果野猪皮愿意臣服蒙古,听他的号令。林丹汗并不介意在一定程度上介入明国和后金的战争。

    但这种介入。也绝不是和大明撕破脸那种。

    实际上此时的林丹汗心里打的主意,就是坐看明军痛打落水狗,有机会从明国那里抢一块肥肉的话,那他不介意扑过去叼走一块肥肉。只要他把肉吞进了肚子里,想来明国也不可能和他翻脸。

    对于林丹汗来说,野猪皮手上有价值的玩意。无非就是手下的军队。野猪皮的兵马尽管在骑射上不如蒙古,但是装备还是很不错的。若是能吞掉一批,他手上的力量将更加强大,到时候未必不能和明国谈谈条件,争取到更大的利益。

    范文程的使团灰溜溜的被赶出了蒙古都城,无功而返的回了沈阳,给野猪皮带去了这个让他抓狂的消息。

    林丹汗拒绝了野猪皮的联盟意图后,则开始准备西征漠北。毕竟大明和后金打死打活的,一时半会也没蒙古什么事。

    获得了一批精良装备的林丹汗,决定对漠北蒙古动手,从而扩大他的统治地盘,以获得更多可以和明国贸易的原材料以及马匹。

    漠北蒙古长期和漠南蒙互不统属,这样的局面已经维持了多年。

    漠北蒙古接触文明的机会更少,武器装备垃圾得很,自然不会是林丹汗的对手,此次林丹汗西征漠北还是有很大把握的,特别是林丹汗还提前笼络了几个漠北蒙古部落,也有了带路党,自然是按捺不住了。

    锦衣卫在蒙古也刺探到了林丹汗准备西征漠北的情报,得到这个情报的朱由校顿时笑了,然后对田尔耕说道:“让他们去打吧对我们大明没有坏处。”

    林丹汗把目光放到了漠北,短期内肯定是无法搞定整个漠北的。这对于接下来两年内收复辽东的战事,将会少一个搅屎棍。就算是林丹汗把漠北征服了,单纯的骑兵,在未来已经不可能对大明造成太大的威胁。。

    。。。

第246章:战争的临近() 
如果林丹汗能够征服漠北,那么对大明来说也不算什么坏事,这能增加双边贸易规模。

    如果蒙古人不安分,未来大明大可对蒙古教训一番。

    因此朱由校对于林丹汗西征漠北是一点也担忧什么。反倒是林丹汗西征漠北后,近期一两年内不可能有太多的力量介入辽东战局,也就少了一个难以掌控的变数,对于明军荡平建奴是有很大的好处的。

    “现在有了刺刀,是时候组建新的步兵师了。”朱由校心里琢磨着,愈发感觉很有必要。

    不过战术方面倒是要好好想一想,朱由校隐约记得,欧洲人在刺刀出现后,曾经搞出了一个线列战术。

    这种战术就是整支军队都是火枪兵,平时就是排成一排,然后缓步前进。双方都采用线列战术的时候,就变成了著名的排队枪毙。这种排队枪毙战术一旦碰上骑兵的袭击,则会组成一个个空心方阵。

    骑兵如果突进方阵,那么四面方的刺刀都可以刺过去。

    空心方阵有个最大的弱点就是,一旦敌人拥有炮兵,死起来也会比较酸爽。那一炮下去绝对是轰死一片的节奏。

    当然朱由校目前要考虑的不是敌人的炮兵,而是骑兵。

    不管是野猪皮还是蒙古人,还是叶尔羌汗国,对明军威胁最大的都是骑兵。这种战术在对付骑兵的时候,显然效果还不错的。

    最主要的是,这种战术能让步兵火力最大程度的发挥出来。

    朱由校随即将新的步兵师模式写了下来,然后送到了统帅部研究。卢象升等人看过这个新战术之后,都感觉不太靠谱。

    “陛下,臣以为这种战术如果是对付那些火器部队,确实好用。但如果我们是面对建奴和蒙古这样的敌军,这种战术的风险反而更高。即便火枪兵拥有了刺刀,但在近距离抵抗能力上,依旧还是不如专业的长枪兵。”卢象升对朱由校说道:“一旦敌人以大规模的骑兵冲击我军军阵。火枪兵未必能挡得住,反倒是长枪兵更为可靠。毕竟我们是以步兵为主,当以稳住军阵为上,如此则可立于不败之地。”

    显然中西方的国情并不相同。欧洲人各国都有火器部队。而大明面对的敌人,并没有火器部队,而是以骑兵居多。

    “所以臣以为这种部队并不适合辽东战场,不过在南方应该比较好用。”卢象升总结道。

    “爱卿所言,却有道理。”朱由校不由点了点头。从善如流道:“那就先让海军陆战队和4师按照这个方案编练吧”

    “陛下圣明。”卢象升躬身道。

    海军陆战队未来是向海外扩张用的,例如东南亚等地根本就没什么骑兵。而正在组建的4师是朱由校打算投入到中南半岛的两个步兵师,倒也适合这样的战术。

    统帅部随后就将整编方案拿了出来,同时对中央军各个步兵师也进行了战术整编。将刺刀全面装备中央军,中央军所有火枪兵在装备刺刀之后,都将引入空心方阵战术。但同时也保留长枪兵,重点还是防止建奴的骑兵快速突脸。

    明军只要能在野外被骑兵突脸的时候站稳脚跟,不被骑兵击溃,就能立于不败之地。

    而海军陆战队和4师则全面淘汰长枪兵的编制,全部变成装备刺刀的火枪兵。

    卢象升在剿灭陕西流贼之后。又被朱由校派去主持练兵。

    除了抓紧练兵,统帅部在辽东的布局依旧在持续进行。除了布置太子河防线外,统帅部依旧在不断的向辽东增调作战物资。为接下来的大战做好充足的准备。

    从金州到鞍山的战略公路也在修建,修好之后重型马车将可以快速将物资送达。公路还没修建起来之前倒也是能走,只不过路况不是太好,速度比较受影响。

    因为运输工具的改善,运输的损耗是大大降低了。不像古代的战争那样,十斤粮食运到前线就在路上被吃掉了五斤。

    会出现那样的情况,主要还是采用人力运输,尽管有使用一些畜力。但运输效率也很低。

    而北直隶如今生产的重型马车,在陆地上的运输效率就大大提高了,不仅速度更快,而且损耗也少得多。

    这就是时代在进步。尽管还没有什么工业革命,但生产力的提高是历史的必然发展结果。

    辽东半岛的开发也在稳步进行,耕地矿产林区的开发,都已经有了明确的进程。内阁已经在辽东半岛恢复了行政系统,城镇重建工作也已经开始。大量工人已经乘船前往辽东半岛。

    这一切都是明军大反攻的前奏。

    朱由校大肆厉兵秣马,内部局势也进一步好转。北方各省基本稳定。陕北流贼这个最大的隐患已经基本剿灭,贵州安邦彦等土官叛乱在秦良玉的进剿之下也越来越是式微。

    皇家财团在朝鲜的投资,也不断上升,大明对朝鲜的货物出口第一个季度总共为四百万元,并且还在增加。

    朝鲜人自然不可能有花不完的钱来购买大明的商品,不过大明通过商品出口之后,还可以持续的对朝鲜输出资本,在朝鲜大量投资,组织朝鲜人生产。从而获得大量的资产,朝鲜出口到大明的原材料也就会不断增多。

    到时候朝鲜向大明出口矿产木材煤炭等等原材料,大明则向朝鲜出口商品,大明能用更少的劳动力换到更多劳动力所创造的劳动成功。

    朝鲜人能买得起多少大明的商品,取决于他们能产出多少价值的原材料,以及有多少大明的投资。

    朝鲜的局势也比较稳定,赵彦这个总督已经成为了朝鲜真正的太上皇,军政都一手抓,朝鲜大将军李治因为被捆绑在了皇家财团的战车上,对赵彦非常配合。

    朝鲜王李倧则悲剧的住在王宫里混吃等死,荣华富贵是少不了他,但是真正的权力却是没有了。

    与日本的贸易则并不是持续的,而是和德川幕府约定在每年六月进行。而这一年六月的时候。原本泉州月港是有很多商船前往日本的。可今年却是寥寥无几,因为皇家海军正在持续的在琉球群岛海域拦截过往商船。

    短短几个月的时间里,荷兰人的商船就损失了三十多艘,大明民间商船同样也被拦截了二十多艘。

    能成功前往日本的只是少数商船。当然德川幕府对于荷兰人以及李旦手下的商船,都并不排斥。

    尽管和大明达成了贸易协议,但也不意味着会拒绝这些商船。倒是并不在皇家海军拦截的葡萄牙人的商船这一年到日本之后就悲催了,德川幕府开始拒绝与葡萄牙人贸易。

    因为贸易上直接与大明官方进行,而原本荷兰人和葡萄牙人能给日本提供的火器方面。大明反而更先进,而且价格也比荷兰人与葡萄牙人的更低,德川幕府也不需要葡萄牙人了。

    就算是荷兰人的个别商船突破了大明皇家海军的封锁到达日本,日本人对这些荷兰人的热情也大大降低了。

    从商品上来说,荷兰人提供不了什么能够很吸引德川幕府的东西了。大明的各种商品比荷兰人要好太多,现在荷兰人在火器上也没有了优势,自然对荷兰人没什么热情了。

    对于大明皇家海军封锁贸易航线的问题,德川幕府实际上也有些担忧大明会一家独大。

    但是德川幕府更害怕大明支持日本的其他大名,所以在这一点上德川幕府也不敢表达出什么不满。

    这年头的日本实际上还不似后世的日本那样,成为一个高度统一的单民族国家。这年头的天皇没有被神话。各个领主之间相互征战都是司空见惯的现象。德川幕府尽管很希望能够摆脱大明对日本的宗主国身份,但同样也没有胆子正面和大明对抗。

    让德川幕府比较安心的是,当前大明并没有干涉日本的想法。

    日本与大明的贸易基本上算是稳定下来,日后每年贸易一两个月。皇家海军对日本的贸易垄断还是比较成功的,荷兰人和民间商船没有几艘能成功前往日本。

    荷兰人因为遭受了重大损失,已经决定放弃日本市场了。

    大明皇家海军在琉球王国设立了军港,并且布置了不少战船和兵力,荷兰人对此基本上是毫无办法。

    宋克真在为荷兰人在海上与大明皇家海军的交锋受挫而头疼,在荷兰人本土对巴达维亚支援之前,是没什么更多的想法了。

    不过让宋可高兴的是。荷兰本土已经传来消息,今年年底本土将向巴达维亚支援十五艘军舰。

    当然这是东印度公司能对巴达维亚支援的最大力量了,再多的话,荷兰的其他贸易航线都将受到一定影响。

    西班牙人同样也在向本土求援。西班牙人就财大气粗多了,本土决定增调三十艘军舰到马尼拉。

    不仅仅是想要防守菲律宾,还有意图通过战争的方式,逼迫大明重新对西班牙开放贸易。

    而在台湾方面,天启三年的开发行动还是比较顺利的。

    台湾西部沿海地区的海盗被清缴之后,皇家农业公司在台湾西部接连建立了六个据点。同时在台北宜兰地区也开辟了据点,每个据点都开辟了大片农场。

    唯一的问题就是台湾的土著发生了矛盾,不过很快被镇压了下去。对待这些土著,官府采取的快刀斩乱麻的政策,先镇压,后安抚。

    把土著打怕打乖,然后纳入管理,一视同仁。愿意生活在山区的土著,朝廷承认他们在山里的地盘,并定期开设市集与他们交易,双方和平相处。而在平原上生活的土著,则一律纳入官府管理。要么分给土地自己耕种,要么成为皇家农业公司的工人。

    要想快速的把台湾开发出来,磨叽的政策是行不通的。尽管那样可以缓和矛盾,增加磨合的时间。

    但朱由校要让台湾成为大明的商品粮商品糖产地,就不可能那样墨迹。

    对于纳西土著来说,生活在大明的管理之下,他们的生活质量也会更好。毕竟如今台湾是以皇家农业公司为主的开发模式,大明不会向台湾移民太多人。因此农场工人的待遇是十分不错的,尽管工钱未必有多高,但是福利却是有所保障。相比他们此前甚至有些茹毛饮血的生活水平来说,生活质量是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0

你可能喜欢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