667中文网 > 古今穿越电子书 > 重生明末当皇帝 >

第138章

重生明末当皇帝-第138章

小说: 重生明末当皇帝 字数: 每页4000字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锏30名工人手工收割的速度。一台收割机买回去,3个工人能顶替90名工人的工作量。

    90名工人在夏收的十天左右的时间内。可以赚取72元的工钱。而买了收割机投入使用,一年就能收回成本了。后面收割机就是净资产,而且又是耐用品,修修补补的用个一二十年都没问题。

    50元的价格还是比较实惠的,农业公司买得起。这个价格制定出来后,订单如同雪花一般飘来,除了农业公司愿意购买之外,还有一些工人也愿意合资购买,打算来年在夏收的时候赚上一笔。

    大量收割机出现在市场上,夏季抢收的酬劳自然也会降低。不过50元的价格还是很划算的。每年抽出个一个月出来,就能赚上几个月才能赚到的工钱。

    皇家农业公司自然也是有大量订单的。

    以至于订单在夏收结束后几个月,就上升到了6万多台。同时收割机在北方其他省份,也得到了许多地主的欢迎。也不是所有地主都是将土地出租给佃农,还有些地主是自己请长工经营,他们对这种收割机也很感兴趣。

    皇家机械制造厂的产品推销人员开始在北方各省到处推销,订单还在持续上涨。

    制造农业机械显然让皇家机械制造厂尝到了巨大的甜头,开始投入资金,并抽调机械制造工人和皇家科技学院成立各种农业机械的研究项目。

    这一年北方各省的夏收正在如火如荼的展开,各地的农业税征收情况和往年没有太大的区别。只不过这一年朝廷免了很多地区的农业税,让税款大为降低。但是在北直隶所征收的农业税却是出现了暴增。

    仅仅一个北直隶。这一年夏收农业税征收金额一举达到了800万元,几乎比过去整个北方的农业税都要多了。而且朝廷拿到的是现成的银子,而不是600万石粮食的折算。

    这些农业税是从农业公司身上征收的。这就是北直隶农业经营方式变成以农业公司为主之后最大的好处。

    那些身上有功名的士子,此时在北直隶也不再享有原先那样的免税政策了。

    同时北直隶农业公司方面则产生了很多佃租上盈利,都按照股份分给股东了,其中皇家银行获得的分红最多。毕竟北直隶农业公司当中,有超过三千万亩的土地原先是属于皇家农业公司的。

    仅仅这三千万亩土地,就征收了1500万石小麦。

    北直隶的夏粮和去年一样出现了大丰收,主要还是因为水利设施的大量完善,保障了小麦的充分生长。

    其中旱涝保收工程,已经完成一大半。整个北直隶农业公司旗下的土地,已经有90%被建设成了旱涝保收的土地,剩下的10%则留在明年去做,还有一些耕地因为旱涝保收的工程的成本太高而不在建设范围之中。

    剩下的就是其他农业公司的耕地,很多农业公司的耕地并没有这个项目的建设想法。毕竟这要农业公司自己掏钱。不过这些农业公司毕竟要经营,基本的水利设施他们还是要保障的。因此不遇到什么灾年,对他们影响也不大。

    水利设施的全面好转,北直隶的麦地大部分都变成了水浇地。加上小麦管理技术上有农业公司的指导,也大幅度的提高了产量。以至于天启三年夏收的时候,不少土地的小麦产量突破了3石,不过大部分还是维持在了2石左右的水平。

    小麦亩产只有1石的耕地是越来越少的,毕竟变成水浇地之后一般的土地都不会产量这么低。只有那些土地比较贫瘠的耕地,这些耕地现在也不种小麦了,而是该种红薯和玉米等作物。

    这一年北直隶的粮食产量十分喜人,在商品粮方面北直隶算是成功实现了自给自足。唯一的问题就是棉花产量不足,大部分都要从外省进口。

    这个问题是这两年一直困扰朱由校的地方,人除了吃饱之外还要穿暖。棉花这种原材料的供应目前还算稳定,河南、山东、苏北地区的这个产棉区每年能产出不少棉花,但这个棉花商业化产地过去主要是销往松江。

    随着北直隶的纺织业的发展,北直隶和松江商人对棉花的争夺战使得棉花价格被拉高了将近三成。

    价格提高了,使得今年河南、山东、苏北地区棉花种植面积更加庞大,倒不至于说棉花出现奇缺的状况,但棉花供应确实有点脱节。

    如果辽东广袤的土地能够开发出来,成为一个新的商品粮产地,那么关内的棉花种植面积要提升上去就很容易了。

    就在夏收期间,一群建奴俘虏被押送到了京师,举行了一场规模空前的献虏仪式。其中就包括镶白旗旗主杜度,也正是这家伙的存在,级别有够高,朱由校才同意了这次活动的举办。

    一群建奴被关押在囚车里,从城门贯穿而入。道路两旁,是闻讯前来凑热闹的百姓。看到车队的时候,人群顿时爆发出阵阵欢呼声。

    一场振奋人心的大胜,对于此时的大明来说,确实是太需要了。

    辽东一败再败,让各地的野心家都蠢蠢欲动,西南土司更是频繁发动叛乱,山东也闹出了闻香教这样的幺蛾子。

    明军发动的夏季攻势取得大捷,不仅振奋了军民士气,同样也对各地野心家起到了十分良好的震慑效果。

    朱由校亲自参加了这次献虏仪式,上千名建奴在献虏仪式之后,又被押往郊外进行枪决。

    只有杜度等三十多名建奴高级将领被押往菜市口问斩。

    对于杜度他们来说,这简直就是世界末日了。有几个建奴高级将领在行刑前还被吓得大小便**,十分的难堪。不过其他建奴高级将领,则是一身的野蛮习性,问斩之时还在不断挣扎。

    但最后,脑袋都被一刀斩下。

    然而在脑袋被斩下之后,很多在场的辽民纷纷上前,向行刑的刽子手购买这些建奴高级将领的人肉。这些流落他乡的辽民,对建奴简直恨之入骨。

    同时还有不少百姓用馒头去蘸倒头血,貌似能治什么病。

    朱由校倒是不在行刑现场,但却听到了内臣对现场的描述,只感觉浑身毛毛的,这年头人血人肉,竟然……

    忍住不去多想,这时候杨光却是跑了进来,兴高采烈的对朱由校喊道:“皇上,大喜啊!”

    “什么事情啊?”朱由校淡定的问道。

    “秦总兵于贵州再度传捷,两个月来斩获土司兵马近五万余人,土司叛乱基本已被平定。”杨光将捷报奏章呈给了朱由校。

    “这么顺利?”朱由校不由一愣,连忙翻开奏章看了起来。他都准备做长期作战的准备了,两个南方步兵师都还没组建起来呢!

    ps:今天还是只有一更。、。。

第241章:稳定西南() 
秦良玉在贵州与叛乱土司部落作战,近两个月取得了丰厚的战果,歼灭了各部土司兵马五万余人,同时还擒获了不少叛乱土官。

    之所以评判进展得如此顺利,主要是秦良玉在评判过程中拉拢了一批土官,提前得到了安邦彦试图反扑的消息。于是秦良玉将计就计,给安邦彦来了一次伏击战,然后就是砍瓜切菜一般的歼灭了五万兵马。

    这些土司兵在如今的石柱白杆兵面前,显然是弱爆了。仅仅是装备上,就产生了巨大的碾压,更别说训练和纪律了。

    不过这次大定府大捷中,却还是让安邦彦给跑了。

    叛乱是基本平定了,不过显然离彻底平定还有点距离。安邦彦没死,各部土司所部还未投降,依旧还有反扑的可能。

    但是这次大捷,却是让西南地区的局势暂时安定了下来。

    “秦爱卿真乃大明栋梁之才,起驾去武英殿,召开统帅部会议。”朱由校高兴的说道。

    “是,陛下。”

    杨光连忙前去备驾,当朱由校来到武英殿的时候,统帅部各参谋也都到了。自从孙传庭被调到辽东之后,统帅部参谋长一职依旧是孙传庭担任,不过卢象升已经被朱由校给提拔成副参谋长了。

    又是一个坐火箭上去的,不过新成立的统帅部其中既有武官编制,也有文官编制。其中文官品级比较低,和内阁一样,统帅部参谋长在文官集团中的品级只有正五品。副参谋长只有从五品。

    不过这个部门,越来越像是内阁的翻版。只不过内阁处理政务,而统帅部则处理军务。

    卢象升的军事才干却是让人挑不出毛病,在统帅部待了大半年之后。对工作流程以及各种军事战略都已经非常熟悉。

    “陛下,这次秦总兵再次奏捷,朝廷应当予以赏赐。”卢象升对朱由校说道。

    朱由校点了点头。可要怎么赏呢?

    “这样吧!晋升秦良玉为上将军衔,封定西伯。赏赐土地一万亩,黄金五百两……”朱由校想了半天之后做出了决定。

    “皇上三思,这赏赐是不是太过丰厚了?”卢象升有些吃惊,朱由校摇头道:“就按照这个规格赏吧!”

    “臣遵旨。”卢象升只能领旨,他虽然不太清楚为什么要赏赐得这么丰厚,不过皇帝向来贤明,自然是有深意的。

    朱由校这么赏赐秦良玉自然是有用意,一来秦良玉年纪也大了。日后就算是能再建功立业,也不可能出现赏无可赏的尴尬局面。毕竟伯爵上面还有侯爵、公爵两个阶梯。再则上将之上还有一级上将。

    至于钱财赏赐多少都无所谓,而赏赐出去的土地,则是从以股票的方式进行赏赐,并不是从老百姓手上抢一块土地来赏赐给秦良玉。

    朱由校现在手上不缺钱,也有大片的土地产权。

    军衔、爵位、财富。只要能为朝廷立功,赏赐的时候大可不必吝啬。

    至于拥兵自重的问题,秦良玉毕竟是马家的媳妇,马家是汉代伏波将军的后裔,这样的忠良之后倒也不用太过防备。

    再有一个就是历史证明。秦良玉对大明也是忠心耿耿,朱由校自然不会去多加揣测和防备。

    中国历史上也就是明代才出了这么一个女将,也算是一代佳话。

    重赏秦良玉也能给新军将领释放出一个信号。只要能建功立业,就能封爵拜将。

    “现在贵州叛乱土司兵力损失惨重,只能躲在山里苟延残喘,之前制定的作战计划显然不适用了。统帅部接下来制定一个新的作战计划出来,争取尽快平定叛乱。”朱由校对众人说道。

    “臣以为,不必等两个师的新军编练完成再对土司进行进剿,以石柱土司兵的战力,主动进剿应当问题不大。不过重点在于,如何将平定的地区稳定下来。不让那些土族降而复叛才是关键。”卢象升对朱由校建议道:“朝廷应当在前方一旦剿定,立即划分州县进行管理。在叛乱区域全面改土归流。”

    “改土归流却是关键所在,立即派人去内阁找人过来商议此事。”朱由校吩咐道。

    “是。陛下。”

    内阁和最高统帅部随后又召开了一次联合会议,商讨改土归流的问题。军事和行政上必须紧密配合才能成功。

    最终拿出了一个改土归流的方案,即军事上分片、分区围剿叛乱土官所部,剿灭之后立即成立州县官府对这些叛乱部族纳入官府管理。

    这个计划可信性还是比较高的,毕竟这些部族在大明统治下生活了两百多年,其部族对大明官府并不陌生,官府要将他们纳入统治的难度也不是太大。毕竟人总是要过日子的,那些叛乱土官没办法给他们安定的日子,那么自然也就失去了民众基础。叛乱土官的部族民众,实际上也没有太强烈的民族意识,官府只要一视同仁进行对待,自然而然的也就能平定叛乱了。

    集中优势兵力分区域进行进剿,然后稳住平定区域局势,不然叛乱复发。一步步的就能压缩叛乱土官们的活动范围和生存空间,最后就能将这些叛乱土官彻底消灭。

    当然财政上是要有不小的投入的,作战经费和行政管理费用都要朝廷承担。而行政管理的方式同样也要考虑清楚,要是官府横征暴敛、欺压少数民族,也很容易造成叛乱。

    “设置州县管理地方土族,当以教化为第一要务。农业税方面山区免税,其余十税一即可。现在朝廷正好在贵州有足够兵马,可以用平叛财政紧缺为由,在贵州征收商业税!”沈潅提议道。

    “准。”朱由校眼前一亮,这是个好办法,尽管贵州商业税可能征收不了太多,但是维持地方官府开支应该是没什么问题了。

    至于教化的手段。朱由校随后决定在少数民族地区广设蒙学。让少数民族的孩童能够接受教育,不用两三代人就可以将少数民族同化。

    要说大明各省中教化最差的地区,贵州这一代显然是其中之一。后来清代对这快地区的教化也不怎么样。

    加强教化这是必须要做的。这必须是政府拨款来做。

    就同化这些少数民族方面倒是简单,只要不是在山区。基本上都会被同化。只有山区里的,还会保留少数民族的生活习惯。不过把山区之外的同化掉就差不多了,山区里的也很好解决。未来只要搞个义务教育,山区里的孩子长大了自然会出山了。

    统帅部和内阁大致上算了一下开支,一年下来估计要八百万元,倒是可以接受。

    随着方案的制定,内阁和统帅部迅速将这个方案执行了下去。内阁立即选拔了一批官员,任命为贵州土司叛乱区域的地方官员。到任之后有军队配合他们建立地方行政。

    同时统帅部则命令秦良玉集中优势兵力对叛乱地区进行分区域清缴,配合地方行政系统的建立。

    一场改土归流的大作战正式拉开序幕。

    贵州土官实际上最怕的就是这个,所以他们才不肯投降。但是朱由校已经失去了和这些土官谈条件的耐心,这些土官反了一次又一次,着实让人心烦。

    朝廷的赏赐发到贵州,秦良玉对皇帝的大手笔自然是十分满足,为了对得起这封赏赐,秦良玉带着石柱土司兵开始大举清缴叛乱土官所部。按照最高统帅部的命令,集中优势兵力对山区展开了大扫荡。

    当然这样的大扫荡并不是屠杀政策,而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0

你可能喜欢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