667中文网 > 古今穿越电子书 > 重生明末当皇帝 >

第106章

重生明末当皇帝-第106章

小说: 重生明末当皇帝 字数: 每页4000字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臣遵旨,既然皇上要亲自巡视,不如定在半个月后如何?”沈潅倒是没有阻止皇帝离开京师的举动。

    朱由校三天两头出宫,已经是见惯不惯了,有锦衣卫的保护,也出不来什么问题。

    “那就半个月后吧!”朱由校点头道,然后对沈潅问道:“北方的夏收已经开始了吧?”

    “启禀皇上,夏收已经开始了。”沈潅点头道。

    “爱卿去叫人拟个单子上来,今年北方各省,该免税的免税的,另外禁止陕北崔科。”朱由校决定道。

    “皇上英明。此番朝廷已经改革了徭役,规定出工不得超过二十天,距离不得超过百里。各省百姓的负担已经减轻不少了,再免除一些田赋,便可让百姓休养一番了。”

    这一年北方夏收,显然是百姓最好过的一年了。

    内阁很快将天启二年北方所有受灾地区,都纳入了免除田赋的名单,然后将政令颁布了下起。

    而且很多受灾地区,是免除两年到三年的田赋。

    尽管在贫富差距这个根本问题上还没有什么建树,但起码在税收上让北方各省百姓有了喘息之机。

    最容易把百姓逼反的崔科,也在陕北地区取消了。

    反正北方夏收的田赋,只有六百万石的财政收入,免掉大半也都无所谓了。如今北直隶经过一番改革之后,经济已经越来越繁荣,也不需要太依赖北方的田赋收入。

    各省的夏收正在热火朝廷的进行,天启二年的灾害倒是不少,不过影响范围较大的极端气候还不多,总体来说这一年的夏收,收成还算是不错的。

    特别是北直隶的那些皇庄,地里的小麦长势极为良好。

    因为水利设施的完善,大量的旱地变成了水浇地。水浇地上种植的小麦,产量都会高出一大截。

    而且今年皇家农业公司的农业技术人员大幅度增加,在各个农庄进行了种植技术的指导,以及各种农家肥的施肥措施之下,北直隶皇庄土地上的小麦有了极为明显的增产。

    有个别区域的小麦,亩产甚至突破了四石,这样的产量在过去也是有的,但都必须是极好的土地才行。而今年皇庄中,就出现了几处亩产达到四石的土地。不过亩产四石只是个别现象,但大部分的水浇地的小麦亩产都达到了两石左右。旱地上的小麦产量,也有一石左右。

    皇庄小麦可谓是大丰收。

    这样的丰收让农户们欣喜万分,带着十足的干劲,投入到了夏收的忙碌之中。一般在皇庄中,每户都会种植25亩的小麦,剩下5亩用来种植红薯。另外还有一小块土地,是用来种植蔬菜的。

    张石头就是一名普通的皇庄佃农,他的土地原本有十几亩的旱地,但今年全变成了水浇地。今年夏收让他欣喜若狂的是,他地里头的小麦,几乎都是亩产两石。收麦的时候那是全家上阵依旧不够,好在还雇了工。

    把小麦收上来脱髓之后进行了一番称重,结果竟然达到了58石,接着上缴了三成的佃租,扣去17。4石后,还留有40。6石。张石头家里一共四口人,夫妻二人和两个孩子,因为皇庄因为有养猪场,隔山差五就会杀头猪,家里的肉食没断过,所以对粮食的消耗也少了很多,只留下了4石粮食,再加上地里的红薯搭配着吃,这4石小麦还不一定吃得完。

    剩下的36。6石粮食,张石头直接卖给了粮行,粮行以每石真正0。7元的价钱买走,让张石头拿到了25块银元,外加310文钱。

    这样的收入,让张石头脸上笑开花了,在皇庄种地尽管累一些,全年能休息的时间不多,但同时收获也多。

    ps:第一更到!

第186章:疯狂的土地兼并() 
ps:第二更到!6000字大章。自从换了键盘,码字根本停不下来,还是双飞燕的键盘好用啊!

    相比张石头的可观收入,同个皇庄的李留婢分到的土地就要差一截,只有二十亩水浇地的小麦产量达到了2石,剩下十亩都是旱地,今年这十亩旱地只收上来了8石麦子。不过李留婢还有十亩沙地,这十亩沙地上全种上了红薯,而且不用交租子。

    李留婢家里有六口人,父母二人,还有两个半大小子,48石麦子收上来,交了14。4石的佃租,剩下33。6石麦子,留下了8石麦子自家吃,剩下25。6石麦子则卖给了粮行,拿到了将近18块银元。

    相比张石头家收入的25元,还要少了7元350文。不过只李留婢家中多了五亩沙地,这些沙地非常适合红薯生长,红薯产量有点疯,就算是不怎么浇水,也有二十石以上的产量。收入不会比张石头家差多少。而且李留婢家里人多,两个半大小子已经能干活了,让李留婢轻松了很多。

    正所谓人多好做事,人少好过年。但是李留婢今年显然也很好过年,因为夏收就已经入账了18元,还了10元钱给银行,手上还剩8元。这8元钱,用到过年是够了,还能给全家添置一件新衣服。另外夏收过后,接下来还有红薯的收入。同时那些收完小麦的土地,还能全部种上玉米,这些玉米的收入。这些红薯和玉米,都是不用交租子的。家里还养了二十多只鸡,每天能下鸡蛋,这些鸡蛋吃不完还能卖了,年底也能卖掉一些鸡。这么算下来,到年底还能赚起码10块银元。

    这日子是越过越有奔头,年底家里攒个一些银子,可以留着给两个半大小子娶媳妇用。而且现在还住着大瓦房。吃穿不用愁。

    至于银行的贷款,农具、种子、耕牛差不多是十五元,今年已经还掉10元了,还剩下5元没有还掉。另外还有大瓦房的贷款是50元。每年还个10元,五年后就能还清贷款了。

    银行的贷款一年实际上只要还5元,分大约十多年还清。而且这些贷款还是无息的,不用怕被利滚利。但是这年头的人还是比较实惠的,李留婢今年直接就还了10元。而同皇庄的张石头。今年则直接还掉了20元,只要三年多就可以还清贷款了。

    相比之下,皇家农业公司投入的成本,在天启二年直接收回了近半。因为水利的改善,以及农业生产技术的改良,让皇家农业公司收上来的佃租出现了巨大的增长。

    三千万亩皇庄土地中,种植小麦的土地占到80,达到2400万亩,平均每亩征收佃租0。52石,一共征收了1248万石麦子。以0。7元的价格卖掉,换算成两,就是725万两,皇庄土地的开垦成本,是按照每亩0。5两的规格进行建设的。

    另外加上利息,以及后续的一些无息贷款的利息,收回成本只需要3年时间。3年后皇家农业公司在北直隶的佃租就是纯收入了,不过北直隶这些皇庄的土地产权,过些年头肯定也是要交给那些农户的。毕竟如果大明能向外扩张,每户三十亩的土地会显得越来越少。这个时候还收人家佃租,显然不太合适。而让这些农户转业,显然也不太靠谱。人家安定在那里生活了,转业会让很多家庭产生动荡。动荡就意味着损失。

    相比之下金州地区采用雇工制的皇庄,才是皇室可以长期持有土地。

    而当前这三成的佃租,实际上就相当于是农业税。日后这种小规模,无法称之为农场的自耕农,显然都是要免除掉农业税的。日后只有那些农场级别的农业生产者,才要缴纳农业税。

    当前朱由校在在北直隶以土地入股的方式。让地主入股皇家农业公司,表面上看上去是在疯狂兼并土地,实际上却是在进行‘生产资料再分配’,产权尽管归属皇家农业公司,但实际使用权却是在农户手上。

    为了能确保农业生产,以及农业人口的稳定,兼并北直隶地主的土地,在朱由校看来是势在必行的。

    只是自从土地入股皇家农业公司的方案出台后,响应该方案的地主寥寥无几,倒是那些自耕农显得非常积极。

    尽管皇庄的佃租是三成,平日的徭役出工也不少。但是徭役更多的建设农户自己能用到的东西,如各种水利设施,以及道路等等。皇庄的水利设施要求是旱涝保收,而且农户受灾、生病都有相关政策,保甲制也确保了农户安全,以至于北直隶大部分自耕农都积极入股皇家农业公司。

    最主要的是,入股之后,每年的租子还可以分配到他们头上,尽管肯定没有三成那么高,但他们以土地入股后,相当于自己每年也仅需要交最多一成左右的佃租,这和投献到那些举人老爷、进士老爷名下还要好。

    至于北直隶地主,只有三百多人入股,入股土地只有23万亩。对于这些响应入股政策的地主,皇家农业公司还多给了一些股份。

    如此的不给面子,朱由校决定给这些地主放大招。

    首先是在京城成立了‘皇家证券交易所’,同时将皇家农业公司在北直隶的土地,全部拆分出来,成立了‘北直隶农业公司’,而皇家农业公司,则保留雇工制经营的园地、草场,以及金州地区的农场。

    经过拆分之后,‘北直隶农业公司’的股票,正式在皇家证券交易所发行上市,同时还有十余家民间企业,也在皇家证券交易所上市交易。

    五月底,内阁出台了北直隶佃租管理法,该法案规定,北直隶所有非上市交易公司拥有的农业土地,将土地租凭给佃农耕种时,每年佃租不得高于15,一切已签订的租凭契约,一律按照该法案施行,任何超过15的佃租。都将视之为违法行为,将处以500元以上,2000元以下罚款。

    佃租水平的高低,和人口的多与少是有极大关系的。人口越少时。佃租越低,甚至可能只是象征性的收取。而人口越多时,佃租就会越高。如南方一些产量比较高的水田,佃租有的甚至达到了丧心病狂的70。

    因为土地越多,佃农越多。佃租就算高。你不种总有人会种。

    此时大明的人口就已经比较爆炸了,因此佃租居高不下。北直隶的佃租,通常都在40。可是北直隶佃租管理法一出台,被官方强制性摁到了15,这简直就是在地主身上割肉啊!

    这相当于是强制剥夺了北直隶地主的收入。

    这个政策一出台,内阁马上遭到了大量代表地主阶级的官员的抨击,奏章如同雪花一般飞向内阁。

    与此同时,北直隶地主还进行了各种抗议活动。

    但显然抗议是无效的,没有人愿意跟着这些地主闹腾。如今的北直隶,因为经济发展繁荣。就业岗位的不断增长,普通百姓都把朱由校当成圣主明君,谁愿意跟着这些地主去闹腾。而且最高兴的莫过于那些佃农了,这本来就是对他们有利的。

    以至于,那些地主除了喊口号、拉横幅抗议之外,根本毫无办法反抗这条政令。朱由校这一手实在太脏了,他不是直接对地主征税,从而让地主把压力转移到佃农身上,从而导致佃农也一起闹事,而是把地主从佃农身上获得的利益给打压下去。对地主和佃农这个两个群体进行利益分化。

    这些地主失去了民众基础,想要靠煽动民变来反抗强制性规定的15地租是根本不可能的。以至于,闹了半天没啥卵用。

    就算是能在北直隶造反,显然更加没啥卵用。此时朱由校已经在北直隶新编了九个步兵师。

    这么多的精锐军队云集北直隶。也是朱由校敢直接对地主阶级的利益动刀的重要原因。

    而且这条政令颁布之后,并不是所有地主都愿意出来闹腾。因为他们发现,尽管地租被降低到了15,但是起码还是有的。土地起码还是他们的,少一点就少一点,也能接受。如果不能接受。可以把土地拿到皇家农业公司去入股,入股之后依旧可以拿到三成左右的佃租收益,虽然说可能会因为各种建设开支而减少掉一些,但起码也有两成佃租以上。最主要的是,这些土地如果换成了股份,变现起来还比较容易。

    因为‘皇家证券交易所’成立了,这个证券交易所的功能,就是让这些以土地入股的地主,在缺钱用的时候,可以比较方便的将股份转让出去。

    之前很多地主不愿意入股皇家农业公司,他们的顾虑无非就是入股之后,他们急需用钱的时候,这些土地资产将不方便变现。可如今入股从皇家农业公司拆分出来成立的‘北直隶农业公司’之后,显然将变得更好变现了。

    而且北直隶农业公司的股价,自皇家证券交易所开盘后,马上从原本1股3。5元,上涨到了1股5。8元,并且稳定在了这个价格上。

    北直隶农业公司的1股,即代表一亩上好土地。旱地、沙地这些不太好的土地,则在入股时进行评估折算,有的土地5亩折算为3亩,有的2亩折算为1亩,有的3亩折算为1亩,折算标准除了考察土地质量,还有水利设施,以及交通情况。

    因为北直隶农业公司的上市,以及每股代表土地的标准的出现,造成了后来大明的土地,都开始用这种折算标准进行交易。

    北直隶农业公司的股价,首先是皇家银行所保障的。任何人想要通过大量抛售北直隶农业公司股份从而压低股价的行为,都会被皇家农业公司以庞大的资本无情阻击,所以在皇家银行的护盘之下,北直隶农业公司的股价在当前不会跌破每股5元。

    而北直隶农业公司的股价之所以能上涨到5。8元而保持稳定,主要是因为北直隶农业公司的股票分红,达到了每股0。35元,每股价格上涨到5。8元之后,每年的投资回报率,依旧达到了6。

    与此同时,皇家银行宣布降息。

    皇家银行的普通存款利息,降低到了1。而超过20元以上的定期存款,1年存期下降为2,2年下降为3,3年下降为4。5年则下降为5。

    相当于这个政策,并不影响皇家银行吸纳普通百姓的定期存款,普通办理原本5年存款每年利率10的业务,则需要进行审核。一户只办理一个旧利率存款账户。而超过20元的定期存单,则不需要进行审核。

    早在之前。这个政策就已经开始实施了。大额的定期存款业务,银行放出的定额是越来越少。每次放出定额,都会被一群权贵、富商哄抢一空,争相办理5年存款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0

你可能喜欢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