667中文网 > 古今穿越电子书 > 穿越1934 >

第62章

穿越1934-第62章

小说: 穿越1934 字数: 每页4000字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亢的笑脸。“先生有约?”

    唐劭明递上名帖,连着口袋里最后两块银元与杜维藩发给他的电报,温言道:“有。不过约我的是维藩少爷,不是杜老板。劳驾您帮我找找?”找杜月笙的人多,这名帖要是规规矩矩排号,还不知要等到猴年马月。

    杜少爷同窗友人时常到访,杜家门禁在孩子们身上并不森严。那门房收了钱,立刻殷勤办事。几分钟后,二传杜维藩就替唐劭明完成了插号的心愿。

    穿过前边两层石库门中式小楼,庭院豁然开朗,现出一栋新修葺的西洋小楼,杜月笙的办公室就在后头这宽敞气派的洋楼底层。

    杜月笙捏着水果刀,随手整治一只烂梨。

    只见那梨皮缎子一样打着旋往下落,眨眼间褪下一层薄到透亮的细长果皮,寺院塔香似的堆着。

    唐劭明看得呆了,不由自主凑上前去,忘了招呼。

    杜月笙手上只余雪白甜脆的果肉。一刀到尾。

    唐劭明头一次见到有人把水果削到极致。

    杜月笙削梨,眼睛却从未离开这年轻访客。“唐先生在想什么?”唐劭明未及反应,杜月笙已将那梨望空一抛,不偏不倚插在刀上,凑到他嘴边。“是没见过比杜某削的更好看的梨?”

    唐劭明听懂了杜月笙的沪腔官话,蓦然张口,吭哧一声扯下半边。“我在想,如何才能吃到杜老板手中这只好看的梨。”唐劭明费力咽下满是汁水的甜肉,稳住心神。

    “刀口舔血,有这胆色本事,未必时时都有吃到好梨的运气。”杜月笙眼神玩味,“坐。”

    “贵府梨子脆甜,能不能时常吃到,是杜先生说的算。”唐劭明微微一笑,恭敬递上一封纸袋。“今日僭越,实在是怕稍一犹豫,就再也没得机会。所以唐某也奉上一物,免得日后再没吃好梨的运气,从此欠下杜先生情面。”

    作者有话要说:注:

    1华格臬公馆据信为黄金荣所赠,前部为中式两层石库门楼房,二楼由杜月笙原配沈月英居所;后部为西式楼房。底层为办公室,帐房和大菜间,二楼为二夫人陈帼英居住,三楼给三夫人孙佩豪居住。

    2 三鑫公司:由杜月笙于1925年7月在法租界设立,垄断法租界鸦片之提运。该公司的海洛因甚至可经科西嘉联合会控制的上海——河内——西贡——马赛之官方渠道进入法国市场。

    3 上海滩三大亨之一的杜月笙少年时曾在水果店当学徒,尤其削得一手好梨,得了“水果月笙”和“莱阳梨”两个绰号。时至1935年杜月笙不仅是三鑫公司的总经理,还吞并了大通轮船公司,并兼任大达轮船公司董事长,任1933年第三届上海船联会理事长。

    4 沪语,意为:以往爸爸不让你看生意,不过这次例外。拍个电报,帮我约他。

    茶壶再次觉醒,带小唐回国奋斗。

    打仗耗的是军备、实业、国力,唐上尉勇猛踏上圈钱之旅!

    另:感谢 cs ……》

126第一二五章 生意经(下)() 
唐劭明送给杜月笙的见面礼自然离不开“药”字。

    二十一世纪的医生整不明白他的病症;又舍不得放过这棵按时光顾的摇钱树;于是将美沙酮、曲马多、阿托品之类的猛药一股脑给他用。于是唐劭明穿越前拿着处方把几样管制药品大摇大摆带上飞机,此时恰恰派上用场。

    杜月笙见那光滑打磨的药片上刻着细小精致的字母,问道:“什么药?”

    “一个是制作工艺跟三鑫公司的白粉相似的阿司匹林;能救人;另一样是比粉更高级的玩意;叫美沙酮。”唐劭明依次指给他看。他估摸着单凭红口白牙与几片消炎药,决难引得在黑白两道浮沉数十年的杜月笙动心;于是决定曲线救国;借美沙酮这种几十年后用作海洛因戒断治疗的药请君入瓮。

    触动杜月笙商业神经的果然后者。“高级?”

    “这美沙酮是洋人用来取代白粉的新药。”

    杜月笙没那么容易上钩;捏起一片仔细端详。上头的阴刻字母平滑精致;单手感一样就与他常见的西药不同。

    唐劭明笑了。“杜先生见多识广,有一件事;先得向您老求证。听说有些人到了穷途末路;竟会服食烟土白粉以求一死,不知是真是假。”

    “前清时候就有人用这法子寻短见。吃了烟土过不多久便要七窍流血,吞了粉也活不了。他若一心求死,就算吞金吞石头都能成全,这种事稽查队的老爷见得惯了,也怪不到烟馆头上。” 杜月笙精明,唐劭明一开口,就知这小子想往哪儿动心思,三言两语封了个滴水不漏。

    “如此便好。但若有人吸多了粉,在烟馆里出了岔子……”

    “唐先生不晓得了,上海滩的规矩,享这吞云吐雾的乐子,就算在烟馆里,也各安天命。”

    唐劭明紧逼道:“杜先生给我交个实底罢,出事的若是东洋人,黑白两道的规矩还管不管用。饶了个圈子,我想知道的其实只有这一件。”

    “册那!(注:1)”杜月笙蓦然爆出土语俚骂,道,“东洋人刁蛮,不过十几年来还没人敢在我的场子混闹。”

    “去年六月,上海的日本宪兵队往南京去,黄浦江上的日本船也往下关开。过了几日,那些日本崽子又无声无息地回来了。杜先生还记得?”

    “有这事。日本人丢了个领事,在山上找着的?他们的舰队一夜之间涌入江中,封了我们的航道,货船都跑不动。”

    “他们撤走的时候,黄浦江封了几天?”

    “三天。”

    “整个舰队驶往南京封锁江面,只需一夜,撤走的时候,却用了三天。杜先生想必早已发现其中古怪。”

    “他们没打算撤。”杜月笙面色已经起了变化。全不似掐才整治梨子时的轻松闲逸,他查过唐劭明的底细,是以并不担心这小子跟东洋人有纠缠不清的暗地关系。

    “东洋人没想到他们一口咬定死于非命的领事居然在紫金山的山洞里被搜了出来。万幸这个藏本英明违抗军部的命令,不敢切腹,也够巧合,没把他自己饿死,东洋人这才失了增兵围城的借口。”

    杜月笙不识字,但每日都有人与他读报。“记者们的文章只写了那日本人被找出来,但守口如瓶,并未说他为何去到那荒山野岭,连臆测也不敢多写一字。若真个是受命寻思死……东洋人未免太过恶毒。”唐劭明还有大半截话没说,杜月笙已经明白他为何会从几片洋药扯到此处。

    史料上写着,杜月笙在抗日之时出过许多力气,一二八事变之时,史量才与他组织的市民地方维持会给驻守上海的十九路军募款七百余万元,前线所需物资乃至士兵伙食,皆由当地住民冒死筹办运送,后来甚至下令凿穿自己公司的大船堵塞江水,阻挡日军。虽然打着国仇家恨的幌子推销毒品令人发指,但唐劭明没法子。大把烧钱的时候就要来了,他必须不择手顿拉杜月笙下水。“三年前日本人在租界东边用几个和尚的蹊跷事就做过文章(注:2),先后调七万兵力攻打吴淞,说起来这种贼喊捉贼的伎俩居然屡试不爽。去年在南京,有教导总队时时戒备,方有机会抢到东洋人前头。上海与南京不同,北边的虹口和东边的杨树浦都有小鬼子出没。”

    “若是再来一个‘藏本’,进了我的烟馆,吃那烟土白粉……”杜月笙话锋一转,青黑眼珠盯着他,“唐先生,谈谈你的药吧。”

    “至于这药好不好用,我暂且不说。杜先生只需挑个瘾头极大的客人,送他几片药,看看这人的瘾头还犯不犯。”

    “若真个能用,上海滩的烟馆恐怕都得关门大吉。教他们戒了瘾头,公司的生意还怎么做?”

    “杜先生过虑了。美沙酮的妙处就在于不会人断人念想,只是做起来容易,纯度更高,毒性却小,想要吃出人命却万万不能。不然洋人怎么会花那么多心思,想用它断白粉烟土的销路?” 唐劭明不欲说得天花乱坠,点到即止。

    “价钱怎么说。”

    “价钱有两种。一个是方子价,一个是药价。您问的是哪个?”

    “方子在你手上?”杜月笙当年从法国人那里买的白粉方子足足花了数万银元,他不信,而且预感这小子马上就要狮子大开口,决定给他个下马威。

    唐劭明跟商场老油条明枪暗箭地交过手,猜得到杜月笙心中所想。他摸出一叠照着药品说明书和电脑里的各种零碎资料琢磨出来的配制方案,往杜月笙眼前一推。 “诚然。我已将方子写下,杜先生只管请师傅来验,真假立辨。”

    杜月笙眼角笑纹渐显,目光越发深沉。“杜某好奇,这药方为何会在你手上。”

    “偷的。所以只有方子,没有设备图。”唐劭明一个偷字说得无比淡定。

    杜月笙面上波澜不惊。“可惜啊。不然这方子的价钱,杜某恐怕出不起。”

    “杜先生谦虚了。您门下贤良广众,就算只有一张配方,用不了多久也琢磨得出制法。”唐劭明呵呵一笑,“何况这方子没有您想的那么贵,连同今天带来样品,只卖十块银元。而且,您可以验过方子,考虑几日再给我答复。”

    “十块银元?张口就做蚀本生意的人,我遇上的不多。”杜月笙擦拭着手里的水果刀,说道,“有人淌这浑水,把身家性命搭了进去。唐先生正是年少有为的年纪,为何甘愿犯险?”

    “这生意的本钱不是我出,所以蚀不了。不过您想要这样东西,须得答允我三个条件。”

    “让我猜猜。”杜月笙拢着干瘦有力的手指,道:“你想占多少份子?”

    “杜先生误会了。”唐劭明递上一沓厚纸。药品配方、设备详图与流程详尽无比,实验设备也全部原始化。这资料他敢打百分之百的包票绝无纰漏,怎么说阿司匹林的实验室和工业制法也是中学时考烂了的题目。“第一个条件——请您调用三鑫公司最好的药剂师傅,按这套配方造出阿司匹林;第二样,就是大力促成美沙酮出口,挤垮那些想把烟粉卖到中国的洋商;最后一个——无论如何也不能把这两样药剂卖给东洋人。”

    “这两笔生意岂非白送……唐先生此话当真?”杜月笙不懂化学,但这两摞资料散发的商机浓重,他辨得分明。

    “三年前家兄在十九路军中效命之时陷于危难,幸得先生与上海商界人士募集之军粮弹药,方能坚守月余,保上海不失。现如今强邻虎视,朝不保夕,鉴此危亡,唯有各发挥能力为己任。(注:3)”唐劭明微一颌首,起身道,“我冒死将这两样东西带出来,正是信这上海滩唯有杜先生能善用这两样东西,救贫病伤残,赚洋人横财。以此相让,有何不可?十日之内,我等您答复。”

    杜月笙心头一凛,眸中精光闪过。不想唐劭明虽非恒社之人,居然知晓他对帮会兄弟的告诫。

    青帮十规十戒,恒社(注:4)五行会旨,最重情义二字。

    唐劭明以兄长受惠于杜氏为据,算是取巧。他赌水果月笙生于那个年代,跳不出江湖道义,肯将一份信任交托与他。

    杜公馆的门廊不长,十步已到玄关。

    “慢。”杜月笙大步上前,沉声道,“杜某的答复,在这里了。”

    唐劭明停步。

    “墨林(注:5)!包一篓好梨子,替我送唐先生。”杜月笙不知何时已数出十枚雪亮银元,放在唐劭明手心。

    杜公馆大管家万墨林亲自送生脸客人出门,有史以来这是第一遭。

    作者有话要说:注:

    1 沪骂,意为x他娘。

    2 事涉一二八事变,1932年1月18日下午四点,川岛芳子等人策划了对日本人的袭击行动, 在毗邻上海公共租界东区的华界马玉山路的三友实业社, 两名日本僧人与三名信徒遭到不明人士攻击,一人死亡,一人重伤,然而警察並未成功逮捕犯人,日本指控攻击事件為中方工厂纠察队所为。1月20日,50名日侨青年同志会成员放火焚烧三友实业社,又砍死一名、砍伤两名前来组织救火的工部局华人巡捕,事件迅速升级。

    3 杜月笙于恒社成立三周年时讲到八点希望,第一条为“忠国家”。他说:“强邻虎视,朝不保夕,于此非常时期中,凡属中国国民,皆当卧薪尝胆,忠于国家。……恒社港友,鉴此危亡,其各发挥能力以复兴民族为己任必矣。”

    4 恒社:1930年代由杜月笙发起组织的帮会性社团。名称由陈群取“如月之恒”典故而做,暗含杜月笙姓名。恒社宗旨为:“进德修业,崇道尚义,互信互助,服务社会,效忠国家”。入社仪式较为庄重肃穆,需燃香并跪拜门下,然后由杜月笙逐一扶起。成员主要为工商界人士,也有少量官员及军界人士。

    5 万墨林:被称作“杜门第一红人”,是杜月笙的姑表弟、门生,深得信任,后为杜管帐、掌柜,记忆力佳,硬骨头。

    诸位长官新年快乐!洒家满血复活,迎新年哪,二少着力圈钱哪……

    更新后洒家顿觉全身轻松,更新要勤勉……

127第一二六章 待后人(上)() 
唐劭明走后;杜月笙即刻召集三鑫公司最老练的“厨子“和留过洋的化学专家验看方子。

    万墨林用美沙酮喂给犯了瘾的瘪三;才过去半小时,那人便把眼泪鼻涕一抹,如释重负地爬起身;不要白粉吸了。

    杜月笙先前从未跟儿女讲过一星半点烟粉交易的事体;是故念完书就去银行做事的大少爷杜维藩并不明了三鑫公司究竟是做什么营生,今次被杜月笙叫到跟前;是他第一次见识白粉的可怕。

    “东家;药好灵!”万墨林低眉垂眼;跟以往一样不多说一个字。

    “嗯;今朝是腊月……”杜月笙眼皮动了动。

    “二十八。”万墨林躬身。

    “维藩,记着爸爸的话;做人不好白占朋友便宜。侬与墨林从帐上支五百现洋;包上礼物,再捎个口讯过去。这生意倘若做得成,三成红利归他名下。”杜月笙掂量过唐劭明家底,唐生智率湘军几次起兵倒蒋,被褫夺兵权迁居南京,是只没牙的大虫;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0

你可能喜欢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