667中文网 > 都市言情电子书 > 晋末雄图 >

第232章

晋末雄图-第232章

小说: 晋末雄图 字数: 每页4000字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哈哈哈!”

    李松年仿佛听到了世间最可乐的话,竟然放声大笑。末了上前蹲在了石堪面前,盯着他轻声细语道:“本座的前程,还轮不到你这种人来操心。实话告诉你,我与冯亮,最大的差别就是,我知道自己在皇帝脚下是什么角色,而他却忘了。仅此一条,便可以让我安享今生富贵,但是你小命要不保了。你既然如此倔强,也罢!陛下已有旨意,三日后正午,将罪囚石堪,当众斩首,以儆效尤!”

    李松年倏地站起,昂然挺立,厉声斥道。石堪乍闻索命之言,当即软倒在地,在昏暗的囚室内,面色更加显得惨白显眼。他委顿在李松年面前,呼呼直喘,双臂支在地上,不停地打着摆子,整个人仿佛失去了灵魂,只剩一口气在强撑。

    李松年居高临下,鄙夷的瞥他一眼,“一个要死之人,本座何必斗气!”转身便就离去。未走两步,却听石堪在身后陡然喊道:“慢着!”

    李松年侧转身子,也不说话,只是盯着石堪。石堪喘了一会,恨声道:“我有要当面向皇帝禀报,现在就要!”

    “哼,死了这条心吧!”

    李松年冷着脸一口回绝,掉头就要走出。石堪大喊:“只要你代我传达请求,我一定有所回报!”

    李松年定了定,转身过来,复又蹲下身,阴沉着脸盯着石堪看。

    “只要你代我转奏皇帝,就说我有苦衷要面奏。事成之后,我给你两箱珍宝,怎么样?”

    石堪压的很低的声音,清晰地传进李松年耳中。见李松年沉吟不决,石堪又道:“你只不过张张嘴传传话,两箱珍宝就能唾手可得,那可是当年我跟随我家先皇帝搜罗而来的奇珍异宝,价值连城!想想看,如果你不答应,我被杀了之后,你也也什么都捞不到,又何苦做这损人又不利己的事情呢?”

    “可是纵使我替你传话,之后你不也小命难保么?到时候你死了,两箱珍宝本座问谁要去?”

    “我要禀报的机密情报,绝对能保住我的性命!不要你操心,你只管替我传话就是,就问你愿不愿意赌一把!”

    李松年没有再说话,只死死盯住石堪。

    第二日傍晚,宫里有宦侍来传旨,宣石堪觐见,李松年亲自押送而去。

    进了宫,入了御书房,石堪偷眼瞧见一个仪表不凡的英武之人,正冷然地看着自己。虽然从未谋面,但石堪哪里会不晓得这便是大秦之主。石堪无力地双膝跪倒。

    “罪臣石堪,叩见皇帝陛下。”

    高岳目光炯炯,沉声问道:“昔日,朕愿意接纳你的时候,数次给你机会,你却毫不珍惜。如今,犯下罪过而被迫来见朕,还奢望朕能饶恕你么?”

    石堪低声辩道:“罪臣固然是罪不可恕,但罪臣实在是有逼不得已的苦衷。当时罪臣坐困晋阳,外绝援恃,内乱人心,正是溺水之人,想要抓住一切救命稻草,而顾不得会有什么后果了。蝼蚁尚且偷生,何况罪臣呢,还请陛下宽宥。”

    砰的一声,高岳将案几重重一拍,厉声责道:“朕给你指过明路,你不愿来,现在却敢说什么偷生,实在巧言令色!再说即便如此,你就可以连做人基本的底线都不要,而一面向朕甜言蜜语,一面使着阴谋诡计么!如今多说无益,不杀你,朕难平众怒!”

第三百八十六章 当面秘奏() 
石堪吓得半句话再不敢多说,趴在地上动也不敢动。高岳沉默了一会,却道:“你当年,听说只率八百人,就敢独冲刘赵上万大军,也算是纵横天下的骁将豪杰。怎么如今,却落到了这步田地,你可曾有想过?”

    昔年的豪情快意,浮光掠影般闪过。石堪气短不已,心中立时泛出一股凄酸的感觉。他半抬起头,呆呆地望着高岳,失神道:“鄙国高祖明皇帝,从贫贱之身,到奄有中原河北,肇基大赵。罪臣跟随他,才有纵横天下的机会。可自高祖被逆贼石虎弑后,罪臣被迫逃离,从此远离故国,有贼而无法讨,有家而不能回,孤悬边塞,穷蹙困顿,每每念及,心中怎不痛断肝!命势如此,人也无力,落到如今地步,罪臣有什么办法呢。”

    这番话,当着高岳的面说,其实是有些无礼了。但石堪失魂落魄,神思恍惚,吐露了压抑良久的心声,还真没有想到其他。高岳晓得石勒在彼辈人心中的地位,也没有苛责。

    石堪忽而急促道:“只要陛下饶过罪臣的性命,罪臣有一件天大秘密,愿意当面奏于陛下知晓。”

    “什么秘密?”

    “罪臣昔年在襄国的时候,因是宗室重臣,故而也晓得一桩机密:陛下的朝中,有些官员,为着各种利益,与鄙国互为勾结,泄露情报。上次石虎敢于长驱而入偷袭洛阳,便是得了密报,晓得当时洛阳正是空虚无备的时候。”

    高岳心中一动,面上却波澜不惊道:“朕怎么知道你,是不是为了想保住性命,而胡言乱语编些假话来糊弄朕呢。”

    石堪直起身来,双目中闪着些许光芒:“罪臣与陛下朝中的官员,可谓是素不相识。但罪臣完全知道他们的详细信息,且待会罪臣面奏时,具体情节,涉及到的人物、时间及各种关联,陛下乃是英主,一听便知罪臣究竟是不是在说真话。”

    是夜,周盘龙亲自值守,高岳与石堪单独处在御书房,密谈了整整一夜。三日后,高岳当众宣布,贬石堪为庶人,且不得命令,终身不准离开洛阳。御史大夫苗览,上疏反对,说石堪本就是敌酋,且首鼠两端有罪于国,而今乃是被捕又非是自首,就应该当众正法以示警诫。高岳叹道,昔年形同手足的冯亮终致跋扈不法,李豹更是公开背叛,此二人尚且如此,又何必苛责石堪呢。再说有些人,明里忠顺,暗地输款通敌,论人品,还不如石堪。

    虽然形同软禁,但毕竟石堪在所有人都认为他必死之时,竟然讨得了性命,使朝野上下都惊讶莫名,石生彼时已在回荥阳的路上,闻讯却是惊喜不已,暗自叹服皇帝素称宽厚,果然不同凡响。

    半月后,一日早朝上,御史中丞卢方,突然被当廷逮捕,竟由周盘龙亲手揪出,李松年亲自收押。众臣莫名所以,不禁悚然。但皇帝高岳继而以雷霆之势,接连批捕了十三名朝官,然后当众公示了以上诸人,长期以来暗中通敌石赵的确凿证据,并立即下令,尽皆处死。众臣畏惧不安,朝乾夕惕。

    不久,青海传来捷报。征西行营统帅邓恒,自接到高岳宽慰中暗带严厉的谕旨后,立即便参悟了事情的严重性。他当时召集诸将,训诫勉力,并邀请凉州军主将王该前来合谋商议,迅速制定下妥当的策略,以步步为营稳扎稳打之势,虽然较为缓慢,但坚决的层层扫荡,再次进逼白兰城。慕容吐延数次设计挑衅无果,不禁惶急,为保存力量,竟主动放弃白兰城,退守西南方向的昂城,与素来交好的当地羌族大首领姜聪混做一处,暂为栖身。不久白兰城被秦军攻下,吐谷浑东部土地尽归秦国,至此邓恒方松一口气,向高岳驰报,俄而被晋升为镇西大将军,留驻白兰,相机再讨慕容吐延。

    又过数月,梁州刺史李凤发来奏报,说成主李雄病逝,侄子李班即位,国内一时动荡,请示下一步行止。原李雄年轻时长期作战,亲冒矢石,虽然功成名就,但身上落下了许多创痕,时时发作,苦不堪言。后来年齿衰迈,旧伤频发,逐渐化脓溃烂,竟至卧床不起,病势沉重,一年前几乎就要支撑不住,好几次病危,当时高岳还曾和杨轲等讨论过是否伐丧的问题。而彼时李雄浑身溃烂,独卧床上,因为极度痛苦而辗转哀号,但连他的嫔妃甚至十几个亲生儿子,都暗自厌恶,尽皆找借口远离他。

    只有侄子李班,从日至夜,不解衣冠的在榻旁尽心服侍,为李雄病痛感同身受而难过,在尝药的时候动辄感触,伤心流泪,甚至经常吮吸李雄创口处的恶臭脓液,只为减轻李雄的痛苦。在李班的精心照料下,李雄以将死之身,竟又延寿了一年半载,好算奇迹。

    期间,李雄也曾劝了很多次,李班仍然毫不退缩。经过长期暗中观察和试探,见李班的诚意孝心果然是出自真心,这深深感动了李雄,再联想到自己的一群亲子,从德行、品格、能力以及对待君父的真心,各方面都完全不如李班,李雄便毅然决定,舍子立侄,最终册立了李班为皇太子,继承大位。

    得报后,高岳立即回复李凤,叫他在成国国丧期间内,只管保境安民,不要主动挑衅,其他的留待将来再说便是。同时,高岳对群臣感慨道,自古百善孝为先,孝道,乃是为人根本,不孝无异于禽兽。李班身为侄子,竟能比儿子还要尽心尽力侍奉李雄,从公义上讲,是对君主全了臣节,从私情上说,是对从父尽了子道。这种崇高的德行,无关身份,应给予最大的肯定和赞许。

    但是一国之君,无有家事。李雄立李班为嗣,从情理上讲是对的,但从法理上讲,可能不妥。其舍子立侄,便是埋下了诸多隐患。且李班为人宽厚善良,有谦谦君子之风,其更适合做个贤王,而不是生杀予夺的帝王。如此看来,成国怕是将起动荡。

    高岳这般说的时候,李班已经即位月余,成国治丧事宜有条不紊,李雄诸子也安然无事,一切都平稳如昔。故而秦国内,连向来智谋过人的首相杨轲,对高岳的话,都暗里表示有些怀疑。但后来不过三个月,李班便突然被李雄之子李期、李越合谋杀害,李期继位成主。消息传来,群臣对高岳是五体投地,杨轲更是连连叹息,说圣主与人臣在大局上的眼光和见识,毕竟不同。

    西方、南方及北方都暂且安生的时候,到了秦天圣五年,赵帝石虎遣大司空支雄为主帅,统领关东健卒三万并及诸族强征兵士十万,号称二十万大军,从襄国南下至邺城,向汲县方向发动进攻,必欲打通南攻河内、洛阳的道路。秦军闻讯立即做出了反应,车骑将军、盛公胡崧率四万精锐迅速经上党南下,意图阻击赵军,东西大战一触即发。

第三百八十七章 目的何在() 
河北,汲县东北百多里外,枋头。

    坚壁严垒的秦军大营,以防御态势的圆形阵由外而里层层驻扎。中军大帐上,一杆格外硕大的红边黑底大纛,猎猎飘荡,那‘车骑将军’四个大字,每个都有车**小,极为醒目。

    胡崧全副武装,衣不解甲已经四天了。四日前,当时据斥候匆匆来报,朝廷已经急派了司马承与何成二将,领兵两万,先期急行军北上迎敌。半日前,最新情报传来,司马承部初战败北,如今正在枋头东南处扎下了营垒。听闻友军失利,胡崧当即下令,全军放慢脚步,调长枪兵居中,弩兵紧随其后,再以雷七指率轻骑兵在侧翼游曳呼应,严阵以待前行。

    将至枋头,前方遭遇小股赵军挑战,胡崧正传令做试探性攻击的时候,身后陡然遭到迂回的赵军猛烈打击。得亏秦军百战,胡崧深沉有度,在猝然之下,处变不惊,使后军变前军,且战且退,往西撤退了四十余里,挡住了赵军五次进攻,在付出死伤数千人的较小代价之下,好歹稳住了局面。眼下,秦军被分做南北两部,胡崧在枋头的西北,司马承在枋头的东南,中间横亘着十数万的庞大赵军,一时奈何不得。

    胡崧弯着腰,目不转瞬盯着面前的沙盘,死死的看。他作战,与其他高级将领不同,最喜用沙盘来做研究。时间允许,便细细的做,仿制当地城池地貌,连山川河流甚至都能表现出来;时间急迫,也要做沙盘,只不过简易些,再不济摆些石块、木头等等,总之必须要有具象的表现让他能一目了然。

    当前的沙盘,较为简易,毕竟从遭遇敌军到撤退扎营,也就四天时间,用些砂土砖石简单搭一搭便罢。胡崧在沙盘前,一战便是小半个时辰,时间长了,他的腰和脖颈便有些酸痛,连双眼都有些发涨,他终于直起身,晃到帐帘边,举目远眺,边转着脑袋边用手使劲捏着脖后,却仍然眉关紧锁,若有所思。

    平南将军李杰,本来一直在旁静静侍立,见此赶忙上前,帮胡崧张弛有度地推拿肩颈,边恭声道:“大帅,可好些么。”

    “唔,有劳,有劳了。”

    胡崧回过神来,转头对李杰感谢地一笑,顺势问道:“汉英,你来说说看,如果你是支雄的话,下一步该当如何处置?”

    李杰李汉英,是胡崧当年的老部下,自胡崧转仕高岳麾下以来,从最初的雍州任上,一直跟随至今,不仅是他极为信任的左右手,且为人机警有谋,更是胡崧行军作战运筹帷幄时的重要参谋。

    “大帅勿怪,属下目前还真有些摸不着头脑。这个支雄,从前打仗不是这个风格啊,这次有些反常。”

    “嗯。本帅也一直在琢磨这个问题。支雄,是昔年石勒手下十八骑中,最为有名的三大干将之一。其中,桃豹沉稳多谋,夔安狡黠机变,而支雄却是勇烈好杀,打起仗来一根肠子,往往与对手死磕到底,属于一力降十会的猛将。可是眼下,明明领着二十万人马的优势兵力,却窝在枋头,甘愿与我军南北对峙,他图个什么?”

    胡崧将手一抬,止住了李杰的拿捏,几大步又走到沙盘前,目光炯炯地看,一面对紧随身边的李杰指点道:“这里,你看还有这里,无论如何,我军并不占地利。但是能够阻挡或者说拖住支雄,使他不能再南下半步进入司州,我们便好算是达成目标。反过来想,支雄这么耗着,他的目的究竟是什么?”

    “还有,从古以来,出兵打仗,人数越多,涉及到的各方面问题就越多,殊为麻烦,利在集中优势兵力,速战速决,而最忌讳打持久战,支雄眼下与我对峙,依他不会犯这种低级错误才是,其中必然有什么阴谋诡计,本帅还是觉得,在没有参透敌人行动之前,最好按兵不动,慎重对待。”

    李杰频频点头:“对。这个支雄,并不简单。他的营寨,离我部较远,但紧贴在枋头旁的河边,正好用河水隔断了南边司马承所部,这样,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0

你可能喜欢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