667中文网 > 都市言情电子书 > 晋末雄图 >

第190章

晋末雄图-第190章

小说: 晋末雄图 字数: 每页4000字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不出个理直气壮来,恐怕,亦是心照不宣罢了。

    王该在旁叩首,流着泪道:“外臣启禀秦公:张茂弑逆之事确凿无疑。先君不幸薨逝,外臣获悉真相后心中无比惊痛忿怒,却实不及世子心如刀割。今赖先君在天有灵,护佑世子能够平安来见秦公,当面申诉大冤,万望秦公看在先君昔年的情分上,为我储君主持大义,为我凉州翦除巨凶,外臣便是以命相抵,也是甘之如饴。”

    王该本来可以安之若素的继续做他的凉州都护,甚至只要取悦新主,便还能加官进爵。但只因心中忠义不泯,做不到视而不见,王该便毅然放弃安稳的一切,选择了另一条困苦艰险的路,纵使步步维艰,但可以问心无愧矣。从前在长安共同抗击匈奴人的时候,高岳对他的印象就不错,眼下,见他满面倦尘仍是目露坚毅,敬佩之心立时油然而生。

    高岳早饭还没进食,不过早已浑然忘记了饥饿,他只觉得脑中神经不停紧跳,又感慨道:“王将军真忠臣也!卿既欲效申包胥之哭秦庭,寡人便当为卿再赋无衣。”

    古时楚国被伍子胥攻破。楚臣申包胥,为复故国,千里迢迢来到秦国请求援助。一开始不被答应,申包胥便在秦城墙外哭了七天七夜,滴水不进,志比金坚,终于感动了秦国君臣,答应了出兵复楚,史称“哭秦庭”。秦哀公更是亲赋名篇无衣,流传千古。

    张骏仍旧匍匐阶下,还在悲泣道:“田齐名号灭寇,实则奉命要行灭口之事。奸叔张茂,刻毒至此。臣侄身逢丧乱,势单力薄悲愤欲死,还亏王将军不忘故主,忠心护持,才能一路逃出生天,保住残命来拜见秦公。而天下之大,也唯有秦公有实力、有故情、有圣明正义之心,能够为臣侄来主持公道。”

    说着,他猛然抬起头,噙着热泪,无比决绝道:“只要秦公愿意为臣侄伸张大义,发兵讨伐弑君奸佞,待臣侄回归姑臧之后,定当以整个凉州九郡之地及西域附庸诸国,献于秦公,从此甘愿为麾下走卒!”

    祖与父艰难创下的基业,一旦弃之,如同心间割肉,但只要能够重新杀回姑臧报仇雪恨,张骏已然是不管不顾了。拼着一无所有,他也决心要张茂付出血的代价。至于将来,隐姓埋名度过余生便是,当下,进献凉州之地来劝高岳,在来时的路上,他与王该也已商量好,所以他上来便就称臣,这也是他最大、也是最后的砝码了。

    砰地一声,高岳将案几重重一拍,倒将张骏惊得收住了声,有些惴惴的望着高岳。

    “世子虽哀痛昏沉,但不可口出妄语!张茂弑逆,若果属实,寡人绝不容道消魔长,弑君之徒还能逍遥法外,便是拼着元气大伤,也势必要为贤父子讨回公道。无他,只为一义字耳。世子却将寡人视作见利而行的小人,又怎能待价而沽,用凉州之地来做筹码引诱寡人?等寡人伐罪之后,凉州九郡,世子自为汝先君用心镇抚便是,寡人绝不染指!”

    这一番大义凛然的话,非惟张骏长久吐出一口气,既羞愧又感激,伏在地上哭得不能自己,便是王该,也是在旁泪流满面,不住的高呼秦公圣明,恩义昭彰,乃是纯正的王者之道。

    于是高岳对胡崧等雍州文武,略作交待,自己带了张骏等人,迅速离开了礼泉,直奔襄武,好做进一步安排。刚安顿好张骏,回到秦公府,早有凉使将凉州牧、西平郡公张茂的亲笔书信呈了上来,信中却说舍侄年幼,被居心叵测的属下诱惑,导致心神昏悖无常,口出谵语,还望秦公将张骏遣返回姑臧,并捕送罪将王该。信中暗示,如今凉州因为先公离世的不安状态,早已稳定下来,希望秦公能够保持睦邻友好关系,同时继续支持他张茂。

    随着书信一并送来的,还有良驹一千匹,黄金三千两,此外珠翠宝石、西域特供等等大小精美物事,用金楠木箱装了整整十大箱。

    鉴于秦公的强大实力和煊赫地位,还有接壤而邻的地理位置,张茂无法不顾及高岳的态度,此次主动示好的首次献礼,也不可谓不隆重。依着张茂自己的猜度,凭着书信和厚礼,双管齐下,可保高岳承认他的地位,至少保持默认。想想也是,何必为了一个失魂落魄的丧家小犬,而非要执拗得罪业已上位实力雄厚的既得利益者?再说白了,人家自己的家里事,与你外人何干?

    高岳览罢信,默默想了想,当着凉使的面未置可否,只让他暂且去驿馆休息,听候安排便是。那凉使也算是张茂的亲信,有心想得到高岳的明确态度,但无论如何也不敢出言催促,只好按下焦急忐忑,施礼告退而出。

    凉使方去,高岳立时召集文武,将事情来龙去脉当众讲述,并表示将要出兵凉州,兴师伐罪。有人建议,索性趁此时机,兼并凉州九郡。高岳摇头道虽然得到凉州必然会使国力大增,但此次出兵只为义不为利,若说毫不知情也就罢了,既然知道有此冤事,自己断无冷漠坐视的道理。又有人表示担心凉州军力强盛,非是易与之敌,今日放着彼州主示好而不顾,却非要与其兵戎相见,是否得不偿失。

    高岳怫然,斥道张茂乃是大奸似忠的伪君子,心术不正,通过为人所唾弃的恶劣手段,杀兄夺位,还要除去幸存的亲侄来灭口。如果自己支持他,那么就代表着支持这种悖逆的行为,就会起到恶劣的表率作用,导致上不知廉耻,下不知敬畏,只要有利益那么什么事情都可以干得出来,甚至会使国内外的人心道德、礼制法纪迅速崩坏,这才是最得不偿失之处。

    高岳直言道,就算现在自己装聋作哑默认了他,但是与这种人交好,不啻于与虎谋皮,说不得将来什么时候,为了什么利益,就会突然在你背后捅上致命一刀。高岳进一步道,自己绝不会与张茂这种人交好,为长远计,早日将其除去,才是正道。

    长史杨轲,却表示赞同。他向文武百官进一步解释道,张茂弑君自立,洋洋得意,坐上了西州之主的宝座,自认为再没有什么能够威胁到他,自今以后可以为所欲为,王位从此固若金汤。但是天下道义仍在,有能力惩罚他的,正是主公。主公决心讨伐问罪,乃是上天假借主公之手,来伸张大义翦除宵小,此乃以正压邪的堂堂王道,毋须忧虑迟疑。

    于是兵发凉州、讨伐张茂的决定,就此被制定下来。至于军队,没什么可说的,主君一声令下,便就所向无前,纵使刀山火山也绝不退缩,奉命出征乃是天职。且本部秦州军,此前东略雍州无功而返,都觉得悻悻然,此番听闻要西向凉州,反倒是摩拳擦掌跃跃欲试了。

    五日后,高岳带了张骏、王该等,亲率两万秦州军而去的时候,张茂派来的使者还被留在襄武驿馆中等待回复,真正是蒙在鼓里。为保无虞,高岳又特地征调一万夏州军,从北方而下助阵。

    夏州军乃是前州主韩雍,从无到有一手组建精炼而成。从军官到士兵,个个皆是雄猛魁梧的塞北大汉,上得战阵统皆悍不畏死,尤其曾经过剿灭上下河套盗匪剧贼、攻打刘虎铁弗部、拓跋鲜卑部的系列实战洗礼,战力愈发强劲,虽然夏州军总数只有三万人,但征、镇塞北,远近敌手皆是心存畏惧,不敢主动撄其锋芒。此番接到高岳指令,新州主樊胜极为重视,严肃交待远赴凉州务必要一战便打出夏军的气势,宁愿丢命不能丢脸,随即让正副都护杨韬、彭俊亲自带领一万精锐,兼程南下,气势汹汹径直往姑臧城扑去。

第三百一十六章 秦凉争锋() 
张茂得报,不由既惊且恨,便向国内大肆宣扬秦人贪得无厌,悍然撕毁多年盟好誓约,而要来侵略凉州。故而凉人愤怒,上下一心要求出兵抵御,坚决抗击秦军。气氛已经达到毋须再费口舌,张茂便‘顺应民心’,以领袖之尊,亲自出面向百姓悲愤地保证,绝不向强敌低头,誓与家国子民共存亡,于是又赢得了广泛的尊崇和赞誉。见人心已然凝聚齐整,张茂便令老将、轻车将军窦涛为主将,灭寇将军田齐、抚戎将军张阆为副贰,统帅精锐凉军五万,东出阻击秦军。

    俄而秦军讨逆檄文遍发凉州。文中详细揭露了张茂弑兄自立、追杀亲侄的丑事,大义凛然言道秦公替天行道,只诛首恶余者不问,并明确表示秦军乃是仗义讨逆,对凉州的土地、财帛、人口等,不取分毫的的坚决态度,号召凉州人民认清张茂的伪装嘴脸,响应义师,早日推翻张茂,迎回世子张骏为君。

    檄文中除了盖有秦公大印,还有西平世子张骏、凉州都护王该的印信。虽然张茂早已指斥张骏王该等人乃是叛国逆贼,但檄文还是在凉州上下引起了不少的疑惑和非议。张茂气急败坏,严令窦涛务必将战而胜之,只要能够打赢,那么所有的罪过,都可以不是一笔带过。

    这边厢,秦军进军顺利,不数日便进入了凉州之东,金城郡内。据斥候来报,凉军也已经到达郡西允街城,正迎头赶来。秦军未及休整,凉军仗着西凉大马格外神速,竟然瞬息赶到,兜头便主动发起了猛烈进攻。

    秦军素有善战之称,但凉军亦是有名劲旅。当下两强相遇,真刀实枪开始搏命,旌旗及戈矛一时遮蔽天空,喊杀声震动原野。秦军奋勇向前,但凉人挟怒而来大呼酣战,数万铁骑纵横决荡,犹如山崩地裂,秦军前军拼死抵御,威虏将军邱阳马刀生生砍缺三把,重伤昏厥,此外将校尉等都当场战死了二十三人,终究有所不支,败下阵来。

    事态已急,高岳不得已亲自披挂上阵,纵马舞枪,使周盘龙在旁护翼,亲率全部求死军三千人,横冲战阵。见君主亲冒矢石,秦军感奋,决死向前,才好歹打退了凉军攻势,高岳便带领余部,后撤二十里,暂做喘息。

    初战失利,众将既惭且恨,俱来向高岳请罪。高岳虽然也是愤懑,但亲眼所见众将都曾死战不退,并没有临阵怯懦的行为。此时哪里还会当真有所罪责,便勉励一番,让大家勿要多想,只管先去好好休养,且待来日再战便是。

    随后数日,高岳严密督阵甚至亲身上阵,率军与凉军大战,却始终占不得明显优势。退下来后,高岳忍不住感慨,西凉劲旅,果然是名不虚传。晋末时候,胡人肆虐,神州沸腾,前后二赵帝国,鼎盛之时更是如日中天。多少强盛的力量都挡不住他们的铁蹄与钢刀,而不断地被征服、被消灭。

    可偏隅一方的凉州,却生生的做到了。前凉从立国伊始,始终能够在夹缝中生存,历经风云变幻,坐看晋、汉、前赵、后赵等各路中原王朝兴衰,直到后秦大帝苻坚一统北方,才最后走向消亡。若说前凉只是靠着一味服软求和,便能够生存下来,这显然是无法让人信服的,因为彼时占据中原的异族政权,不仅强大,甚且狼子野心,冷酷无情,不会放过任何一点灭亡对方的机会。那么,凉之所以可以屹立不倒,有所凭恃的,应该还是战力极高无所畏惧的西凉铁骑。

    凉军数胜的消息传回,张茂大喜过望。为进一步提高威望收拢人心,张茂竟悍然称王,建国号大凉,改元永元,正式建立了独立于东晋政府之外的割据政权。

    但局部的胜利容易,整体的胜利困难。高岳坚信,秦国的综合实力,较之凉国,仍然高出一筹。在秦州、梁州接连发来两万援军后,北方也传来飞报,夏州军穿过河套,突然出现在姑臧城外,并立即展开了强大的攻势。城中守军出城迎战,被兜头击溃,姑臧城外的卫戍部队,系数来攻,也是不敌。于是夏州军将姑臧围得水泄不通,随即趁势攻城。

    城中兵力薄弱,又加猝不及防,骇然不知所措。同时,姑臧城内,一直蛰伏的内衙斥候、密探紧密配合,利用各种破坏煽动暗杀手段,瓦解开始惶然的民心和斗志。

    关键时候,张茂极为沉鸷,不仅亲自登上城头,指挥防守,竭力抵御;同时,他竟然传令前线的窦涛所部,不要以姑臧为念,更不可回师救援,以防中了秦军之计,当务之急乃是迅速击败高岳,才好没有后顾之忧。

    窦涛接令,也是深以为然。但是军心这种东西,是肉眼看不见的微妙所在。往往高级将领决意死战到底的时候,中下层官兵的意识却已悄然发生了变化。得知相对空虚的姑臧城被激烈围攻,担心一旦城破,王公贵族们多有办法或者投降贿赂自保,但普通民众包括兵卒们的亲人,便难免会遭到忿怒的秦军屠戮,前线凉兵的心理,不知不觉开始急躁,很多人要求应该立即回师姑臧,不应在此徒然消耗战机。

    高岳麾下此时刚刚大换血,立时便重新有了近三万战意高昂、康健勇锐的生力军。在得知夏州军深入敌境正猛攻姑臧时,高岳当机立断,在如此这般安排之后,开始传令撤退!

    接到秦军主力有条不紊开始缓缓撤退的消息,凉军主将窦涛顿时觉得进退两难。若是追击高岳,那么便会里京师姑臧城越来越远,届时姑臧迟迟等不来大军回援,随时都有陷落的可能;若是不理会高岳,立即回援姑臧,那么可以肯定,秦军主力必然会掉过头来,紧随身后不断袭扰,从而找到机会击败凉军。

    这样典型的以退为进的方法,狠狠地将了窦涛一军。窦涛召集众将,紧急商议,最后多数人都提议,若是追击高岳,便会深入秦国境内,届时对本军的危险性就会越来越大;不如眼下放弃与他交战,速回姑臧援救根本,至少可保证国土无虞。唯一要注意的是,必须时刻保持警惕,严密注意防止身后被秦军尾随反击就是了。

    于是凉军心忧姑臧,再不延迟,拔营便就回师。预料之中的是,秦军果然又回转身,反过来追击凉军。窦涛仗着早已有备,将秦军击退,殊不知此乃高岳特地安排。随后数日内,秦军一连三拨攻势,都被防御严密的凉军打败,似乎不得已只好又掉头跑了。但实际上,秦军以三千求死军为中坚,复挑选一万精锐,在高岳亲自率领下,迅速回返,开始绕道,以和凉军平行方向,始终在十里外屏息紧随,其余兵马仍旧大张旗鼓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0

你可能喜欢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