667中文网 > 都市言情电子书 > 晋末雄图 >

第174章

晋末雄图-第174章

小说: 晋末雄图 字数: 每页4000字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韩雍点点头,目光迷离起来:“我便是在这间屋里出生。昔年幼时,也一直住在此处,度过了童年和少年时光。我的母亲,更是在这里,吃尽千辛万苦,努力将我抚养,后来便是在这张床上,积劳成疾一病不起,撒手而去的。”

    韩雍内敛的情绪,触景生情,波动不已,忍不住兀自喃喃述说起来。两名侍卫亦是唏嘘不已,相顾无言,屋内空气变得很是低沉。片刻,韩雍抬起衣袖,将泪水拭去,清清嗓子正要说些什么,却听得外面传来一声叫唤:“是哪个在里面?”

第两百八十九章 子欲养亲() 
韩雍将脸搓了搓,恢复了神色,忙举步走到屋外来,却见胡杨树下,站着一个老人,正半张着嘴,满面疑惑的朝里面左看右看。韩雍一眼便认出来,此人乃是他家从前的老邻居,和村中大多数人一样,也姓柴,名字叫做柴东,在家排行老三,韩雍自小便唤他三伯。

    三伯却已经完全认不出韩雍,他努力挺直佝偻的腰身,边上下不停打量着,边疑道:“你们是谁个,怎么好端端的往人家屋里去?”

    韩雍也不先说破,上前道:“老伯,我是来寻亲的,这户主人”

    这位三伯一家人,从前对韩雍都很不错。韩雍幼时和他调皮,他也从不生气,还经常笑眯眯的摸着他的头。他的老伴,有时候还主动叫韩雍来家吃饭,两个儿子,打猎归来,间或也送些野味,来帮衬艰难度日的他娘俩生活。

    当下韩雍再也忍不住,上前一步,紧紧拉住三伯的手,动情道:“三伯!你自己仔细看看,我究竟是哪个?”

    听他这么说,三伯立时讶异的抬眼凝望琢磨。好半晌,他睁大了浑浊的眼睛,惊道:“咦你!你莫不是,莫不就是这韩家的小子,憨娃儿?”

    韩雍小时候,便比较内向,除了和很是熟悉的三伯等极少数几家,余外见着人,都是怯生生的,经常一言不发。所以大家伙便都叫他憨娃儿,久而久之,连他的本来大名,早都没人记得,反正就晓得叫做憨娃儿。

    极为难得的,韩雍大笑起来,紧紧地把住三伯的臂膀,朗声道:“是我呀!三伯!我是憨娃儿呀!我回来啦!”

    乍见多年毫无音讯的老邻居,这从小看着长大的子侄辈,竟然又活生生的出现在面前,三伯几乎不敢相信自己的眼睛,探过几句从前的旧事,确实果然是没错,当即也一下子激动起来,拉着韩雍说了好一通,问东问西说个不停。为了低调行事暂且不显行踪,韩雍告诉他,自己现在是个塞内外跑动的行商,后面两个乃是他雇的伙计。见两名侍卫都是人高马大的健壮后生,三伯倒很是相信,侍卫俩不敢怠慢,忙上前给三伯各自见了礼。

    久别重逢,三伯兴奋的很,拉着韩雍三人,无论如何也要去他家吃个午饭。韩雍刚推辞两句,反倒被三伯作势一巴掌扇在脑瓜上,不满的嗔怪道你小子现在还敢跟我来这么虚头巴脑的一套了?他硕大粗糙的老手,将韩雍的脑勺连着拍得啪啪作响,韩雍似乎笑呵呵的还很受用。两名侍卫在旁大眼瞪小眼,只能干咽唾沫,半句话不敢说。

    于是便一起回了三伯的家。家中他老伴正在家,见三伯兴冲冲地带了三个陌生人回来,本很惊疑,待听三伯一脸高兴的介绍,老伴便忙不迭将韩雍拉到近前,仔细辨认,激动的直拍着巴掌,老妇人多愁善感,拉着韩雍讲了几句便就红了眼圈,惹得韩雍心潮起伏,赶忙忍住了反过来好生劝慰她。

    老伴生火做饭,又将腊味野物一蒸一煮,做了两大碗来佐菜。灰瓷大碗盛着黍米饭,架着黄绿色的竹筷,围着小小的粗木桌,韩雍瞬间便觉得似乎回到了最初的童年,虽然贫苦,但是自有一份恬淡。他感慨怀念之余,这餐饭吃的香甜无比。三伯家虽然也不宽裕,但看得出来,是真心实意的在招待他,让他千万不要客气,尽管敞开了吃。

    吃罢饭,韩雍示意侍卫,掏出两锭银子,死活塞在了三伯手中。又提出想上山去看看母亲。三伯便带了些工具,要随他一同前去。当年韩雍势单力薄,便将母亲安葬在村旁的无名山上,草草入土,连墓碑都没有什么正式,只是将一块现成的青石板上,刻上字权且代替。

    不多时,到了母亲的坟前。那青石板墓碑,深深的陷在了土里,只露出了小半截在外,经过累年的风吹日晒,早已模糊了字迹难以辨认,碑体变得灰黑,还长出斑驳的裂纹。略成长方形的土堆上,长满了荆棘野草,各种不知名的大小植被,垂着长长短短的枝叶,被风吹过,都一齐发出了低低的叹息,愈发衬得荒芜冷清。

    韩雍无力地噗通一下跪倒,重重地磕了九个响头,再起身时,已是泪流满面。母亲的音容笑貌又浮现脑海,宛如生平。昔年时,受过的罪吃过的苦,再也不可追回的母亲温暖的怀抱,都像心里冒出了倒刺一般,将人扎得生疼,好似旧伤口,又流了血出来。

    韩雍触景生情,情难自禁,悲伤的嚎啕大哭。只有在此时,他才能将常日里深沉威严的韩君候、独掌一方的韩州主、战无不胜的韩将军等各种高高在上的显赫身份卸下,重新变回了只想再次深深投入母亲怀抱的孩子,在这里,他还是当年的那个时时牵着母亲的手、怯生生的憨娃儿。

    如今已经位高权重,成为被无数人仰视的煊赫存在。但他最想与之分享的那个人,早已经不在了。譬如锦衣夜行,大失意义,使人不但提不起兴奋来,反而愈发的嗟叹悲伤。

    “娘,孩儿回来看你了。孩儿如今已是国家上将,本州牧守,孩儿闯出来了,没有让你失望!呜呜娘为我吃尽了苦,如今孩儿已经出人头地了,却再也不能让娘享受一天的好日子!娘!你在哪里,孩儿好想你啊娘!呜呜”

    韩雍双手不停扒着坟头的黄土,紧紧攥着,仿佛是握着母亲的手。他冲着无言的青石碑尽情倾诉,声泪俱下哀痛欲绝,几乎将从前多少年的眼泪,一朝哭干。三伯远远的看着,虽然见惯了生死,但也直摇头,唏嘘无言。旁边两名侍卫见不是事,恐他失控,慌忙近得身来,苦苦相劝,才将韩雍架到一旁,好歹勉强劝住。三伯走过来挨着他坐下,只将好言好语不停劝解,两名侍卫,默默上前,将坟前的野草杂枝,都仔细清理干净,并添了几抔新土。

    又呆望呆想了片刻,韩雍稳定了情绪,对母亲说了几句道别的话,几人便下得山来。重回三伯家伙中,柴家大娘早就麻利的收拾好了碗筷,见韩雍泪痕未干,便凑过来挨着他,和三伯一道与他拉家常。两名侍卫,自己去了角落安静坐着。

    “憨娃儿,你也不要太伤心了,想开些。你娘也去了多年,总算是不会再受累,倒是你自己现在跑行商不容易,行商也苦哇。塞里塞外的来回倒腾,风餐露宿的,只为赚取些微薄利润糊口。孩子,自己在外面讨生活,多注意呀!”

    三伯伸出大手,拍着腿道。大娘一脸慈爱,各种问道:“憨娃儿,当年你小小年纪便离了村,从此以后再也没有消息。我若是记不错,你也三十了吧。娶亲了没?你看你这脸面气色,也不大好,平日再苦,可不能总饿着肚子咧。你常日住在哪里?以后没事就回来看看,咱这也是你家呀!”

    见昔年生龙活虎年富力强的三伯和大娘,变成如今这样年过花甲老态龙钟的老人,但对他的好,哪怕二十年不见,还是依然宛若当初。韩雍哎哎的点着头,很是感动,享受这份温馨的关怀,他素来冷淡的心,一下子被熔化。

    “三伯,如今家里生活怎样?官府里的大小官吏,有人盘剥百姓吗?附近的驻军,有没有骚扰地方?”

    聊了一阵,韩雍接着拉家常的话头,不动声色的探询道。角落里两名侍卫,也悄悄地支起耳朵细细旁听。

    “反正是饿不死吧。去年我家便分到了五亩田地,我老两口干不动了,这不,交给了大柱他打理。二柱呢给城里一家酒楼专门贩去野物,报酬也还过得去,时不时也回来捎些粮米物资,所以我老两口总算饿不死。”

    三伯忍不住将自己两个儿子的近况介绍介绍,接着道:“眼下你不晓得?咱们下河套早就建立州郡啦!归着秦州的高公爷管辖。官府不仅拨给农具,借给种子,偶尔也会有人下来视察指点,便是牧民们有的还领到了牛羊崽儿。这要是搁在以前,那可是没法想的事情。这不,大家伙都称颂高公爷就是咱们头顶的青天。对了,本州的州主大老爷,不是才将匈奴人和鲜卑人都打跑了么,也是个极为了不得的厉害角色,据说是高公爷手下一等一的人物。诶他可是姓韩,说起来跟你还是本家哪!”

第两百九十章 什么王法() 
侍卫俩,不禁互相偷偷挤了挤眼,心中暗自好笑,面上却不敢表露出来。韩雍含糊几句,却听三伯又道:“事情按都是好事不过县里下的明文,按照本州定下的具体规矩,咱们眼下应当交税三成。但我听道消息,旁的县都是交一成半的税。于是有人问了县衙,太尊多出来的一成半,是什么损耗费,具体我们也不懂。其实加的量呢虽然也能承受,但我心中总犯着嘀咕,为什么同一座州,不同郡县却收不同的税。谁晓得这是高公爷的意思,还是咱们县太尊自己擅作主张哟。”

    韩雍面色沉了下来:“三伯!高公爷和咱们州里,收一成半的税,那就绝对是一成半,半厘钱也不会涨。本地县令定是中饱私囊,浑水摸鱼。你放心,州主调查清楚后,若有贪墨现象,定然不会轻饶。”

    三伯还是有些忧虑,生怕将来多出各种莫名其妙的税钱来。韩雍自己在靖边有熟人,晓得可靠消息,好歹才安抚了他。又将公事上,明里暗里的再调查一番。

    “三伯,大娘。我这次是要去上河套办事,想着绕些道回来看看。等下次抽了空,我想再回来,考虑给我娘重新好好安葬,然后将我家老宅,修缮修缮,不能等着屋子塌了。”

    又问了一番,来自这最底层的真实回馈,韩雍对于州郡一些政务具体运作情况,也大致有了些了解。于是头,便将私事也提了提。但三伯和大娘的脸上,方才还笑吟吟的,却突然慢慢僵硬下来,并没有立时接话,明显欲言又止。韩雍正有些纳闷的时候,三伯却沉吟着开了口。

    “憨娃儿,你想给你娘风光大葬,这是该当的。你娘当年吃了多少苦楚,年纪轻轻的就走了。如今你也算长大成人,回来尽些孝道,将她身后的事,重新操办,这是没有二话的事。不过,你想要修缮你家老屋,这个,这个。我跟你个实话吧,村北头的柴大发家,你还记得不?”

    “哦记得,还记得,怎么了,我家的老屋,关他家什么事?”

    柴大发,乃是有名的豪户,乃是︾︾︾︾,。c村中首富不,在本地人脉颇广,交际活络,与县城里的官府及头面人物,都很有些关系。近两年,往鸣沙县衙门里跑的更是勤快,连县令大人,都是他们家的座上客。时候,韩雍没少受他家三个儿子的捉弄和欺负。

    三伯下了决心似的,停了停,一拍大腿将来龙去脉全都了出来。原来柴大发家的儿子,不过比韩雍大个两岁,却定在明年即将要娶第五房妾,柴大发便打算给他也重新盖一座新宅独立门户,于是便请了风水先生来村里四处看看。那风水先生转了一圈,来到韩雍家的老屋处,盘算片刻,一口便咬定了此处乃是吉地,,能护荫主人的子孙,出人头地,将来便是出将入相也是等闲。

    柴大发大喜,当即便宣布便将韩雍的老屋宅基划作了自家的领地。因为他家高人一等的气势,又加上韩雍家多年没有人住,早也破败,所以柴大发此举,村中也无人敢来多嘴。眼下,就等着下月初的黄道吉日一到,柴大发便要指示伙计来,推倒老屋,正式开工了。

    听罢一席话,韩雍面色变得很是阴沉。三伯见他模样,怕他郁闷的紧,反而试探着劝慰道:“憨娃儿,你当年还在家住的时候,又不是不晓得他大发家的势力。如今他是铁了心要占你家的地,你又离家这么多年,就像漂流的水草,根都没有了,还能使得上力气?瞅着你更是没有能力与他反对。依我,就当吃个哑巴亏,反正你家老屋早也废弃了,不如,要么,就算了吧?”

    大娘在旁边也道:“憨娃儿,我晓得你心里也受气。但听大发家,连县里的太尊都能请来家里吃饭,你瞅瞅那得是什么关系咧?你细胳膊拗不过人家粗大腿,便就忍这一时之气,没得惹毛了他,叫官府里来人,将你抓了去!”

    韩雍沉默片刻,仰起头道:“三伯,大娘,你们为我担心,我感激的紧。但自家的屋,别人哪能来随意侵占!再我爹娘也走的早,就剩这么一块地,好歹给我留个念想。若是叫别人占了,我哪里对得起他们!你们也不用劝了,我家的宅基,我是不会让出去的。”

    “别抓你见官!”三伯很有些担忧,还想再认真劝劝,却听韩雍问道:“此地鸣沙县的县令,叫什么名字?”

    “叫,叫个叶祖明,哎哟县太尊的名讳,哪里是咱们民随便叫唤的。你问这做甚?”

    三伯有些诧异,心道你一个平头百姓,打听人家堂堂县太尊的名讳,管什么用处。

    韩雍仍旧坐着一动不动,只偏过头去,将一名侍卫唤过来,淡淡的吩咐道:“去,叫这个叶祖明最快时间赶来见我。”

    侍卫一声得令,转身便不见。三伯及老伴二人,大吃一惊,完全摸不着头脑,不由互相搀扶迟疑着站起,一时不出话来。

    老夫妇两人,目瞪口呆惊疑无比的呆看,却见韩雍面上还是云淡风轻的模样,仿佛将一县之首随意传唤而来,是件微不足道的芝麻事。

    留守的另一侍卫,上前来笑道:“老人家!看你果然是真正不知。你面前这位,便就是咱们夏州的州主韩使君,韩君候!”

    三伯几乎要打一个跌,老伴赶忙搀住了他。老夫妇两人扶作一处,瞪着溜圆的眼,直愣愣地将韩雍从头看到脚,再从脚看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0

你可能喜欢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