667中文网 > 古今穿越电子书 > 重生洪荒之大自在 >

第30章

重生洪荒之大自在-第30章

小说: 重生洪荒之大自在 字数: 每页4000字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的脸上也出现了一丝笑容,微笑着点了点头。

    “都起来吧!不错!”

    “谢圣母,谢圣父。”

    轩辕站起身来,抬头看了看日头,看了看两位圣人,又看了看陈凡。

    “人族共主轩辕氏,今日率领人族祭祀天地。”

    “感天恩德,以此祭天。愿天佑人,气运长存。”

    “人族一祭,祭天。”

    九次叩首。

    “感地恩德,以此祭地。愿地佑人,气运长存。”

    九次叩首。

    人族祭祀大礼,祭天,祭地,祭祖先。

    缓缓站直了身体。

    “人族三祭,祭祖。”

    除却轩辕氏的所有人以外九次叩首。

    天空之中,从东方升起一团赤红色的云彩,一个冥冥之中的存在,大千世界降临在人族祖地之上。赤红赤红的映透整个天边,伏羲同样的一身帝王衮服,但是这会却也是一条九爪金龙绣绘之上,先天八卦造化天地不断地若隐若现。神农氏身后一圈一圈的色彩光环,也是一身明黄色龙袍但是却传来了阵阵的药材清香。脸上露出了柔和的笑意,皮肤变得白皙,长须及胸比起帝王更像是一代贤士并肩而立。两人面带微笑看着所有的人族,最后目光集中在了轩辕的身上。

    轩辕氏站直了身体,在老子女娲和陈凡的注视下,在两位人族先祖,伏羲神农的目光下缓缓看向了所有的人族,用足了自己一身所有的修为和气力朝着天地重重的吼了一声:“朕,为人族人皇!”

    一声吼出,天道震动。滔天功德从天边降下,无穷无尽的灌入了轩辕的身体之内,境界不断地突破,直至准圣,威压天地。

    “朕,执政人族,兢兢业业不敢有丝毫懈怠,至今日总算有些许成绩。朕与今日证道,希望诸位能够尽心尽力,继续人族的辉煌与发展。于今日传位少昊。”

    最后一甩袍袖,向天空一踏,一条巨大的五爪金龙从天边飞来带着轩辕飞起,伸出右手,人族大兴之象已定,洪荒之上又将有无数纷争将围绕人族展开。

第七十六章 五帝() 
而颛顼便成为了人族共主,接下人族共主之位后,进行了一次重要的改革。

    同时,颛顼很重视人事治理,并努力发展农业,而由于生产方式的变化,由男女平等时代人族之中,男子慢慢成了氏族之中的主导力量,女人的地位逐渐降低低。

    而且,颛顼依各部落版图创制了九州,并建立统治机构,研究男女有别,长幼有序;改革甲历,定下四季和二十四节气,后人推戴他为“历祖”等。

    当时,内黄西南一带有个黄水怪,经常口吐黄水淹没农田、冲毁房屋。颛顼听说後就决心降服它。

    可黄水怪神通广大,颛顼虽然也是修炼之人,学有其传下道法,但是毕竟道行浅薄,二人激战七七四十九天却是无法将这黄水怪收服。

    于是,颛顼便上天求助女娲娘娘,女娲娘娘知其来意后,看在伏羲也是三皇的份上,便将一把宝剑交给颛顼,并教他使用方法。

    颛顼下界后,用宝剑打败了黄水怪,为了给人间造福,他用宝剑把大沙岗变成了一座山;取名付禺山,又用剑在山旁划一道河,取名硝河。

    颛顼在位七十八年后,功德圆满证道五帝之一赤帝果位(准圣巅峰),传位于族侄帝喾拜师接引,帝喾十五岁便帮助颛顼治理天下,三十岁接位,其在位期间严以律己,是一位万民诚服的帝王。

    帝喾证道五帝之一西方白帝,又称尧帝,便是放勋的长兄挚继承其帝位,放勋拜师准提,帝挚在位期间,却没有什么突出的政绩。

    而放勋十五岁时封为唐侯,他遵从准提的教导,在唐地与百姓同甘共苦,努力发展农业,妥善处理各类政务,不仅受到百姓的拥戴,而且得到不少部族首领的赞许。

    于是,各部族首领也就亲放勋而疏远挚。帝挚九年,挚亲率官员到唐将帝位禅于放勋,放勋即帝位,帝号舜帝。

    因初封于唐,即以唐为朝代号,这是我国历史上第一个朝代号,后人称其为唐舜。

    唐舜即位后,顺应了人类文明的发展,为政勤慎俭朴,定历法,施德政,抗天灾,建国制,选贤能,政绩卓著,六十年后证道无敌之一黑帝,又称舜帝。

    姚墟之地出了一个天下闻名的孝子,其名曰重华,又曰禹,乃是帝颛顼之后,只是五世为民,不行政事,其父盲,其弟,皆不喜禹。不久禹暗中拜师通天教主,尊崇通天教导。

    此时舜帝已年快正道了,却又黄河洪水泛滥,湮没了无数百姓家园,尧帝自觉证道在即,已没有时间再造福人族,是以召来四岳大臣,让他们举荐可以接替人族共主之位的人。

    四岳向舜帝推举他的儿子丹朱,尧帝摇首道:“朱儿封于丹地可以为一地之首,可其才却难为天下之主,不可!”

    有大臣向尧帝举荐夏禹,称他不仅是个孝子,更是个有为有才之人,可以为人族共主。

    舜帝言道:“吾亦曾闻夏禹之孝名,只是尚未见过,不知其人如何,毕竟共主之位关乎天下百姓之福,不可随意传下,须得考验一番方可定夺!”

    于是下旨召来夏禹,将自己地先后生的两个女儿嫁与他,又让舜陪在身边助他处理政务。如此三年之后,舜帝见夏禹能够,很好地处理好家中之事,使家人和睦。

    又处理人族政务井井有条,张弛有度,有理有据,甚得众臣子地推崇和百姓的爱戴。

    于是,舜帝证道五帝之一前,乃禅位与夏禹,对他道:“夏禹,吾功德圆满即将证道。难为我人族之事尽力,如今天下犹未平,洪水横流,泛滥于天下,草木畅茂,禽兽繁殖,五谷不生。

    禽兽逼人,兽蹄鸟迹之道交于中原,天下水患日夜危害百姓,你定要平定水患,好生治理人族,也有望证道五帝之一,方不负人族!”

    夏禹色坚定地说道:“禹定将水患平定,好好治理人族,还我人族一个朗朗光明天下!”

    舜帝满意地点点头,随即在人族的见证下证道飞升去了,随后夏禹继位共主之位,开启了夏禹时代。

    夏禹在位时黄河洪水泛滥更加严重了,由于通天吩咐不得使用法力,要靠智慧治理人族,要考人族自己,于是他向四方大臣问道:“众卿可有甚么办法平定水患!”

    众臣子彼此相觑,皆无甚法子可想。有臣子出班进言道:“陛下,我族中有人名曰鲧者,于舜帝在位时曾治水有功,其人善治水,陛下何不召来鲧,着其治水,以平天下!”

    夏禹闻言大喜,随即下旨封鲧为司空大臣,主理治水事务,人族一切人力物力任凭驱使。

    鲧受夏禹之命,乃专心于治水大业上。他暗思:洪水滔滔,只有堵之,方可不让其危害人族,是以征调了大量的百姓前来掘土堵水,哪里有洪水肆孽,便去哪里堵截。

    如此洪水日后一丈,围土便日高一丈,九年之后,耗费了人族无数地人力物力,黄河之地随处可见堆得高高的土墙,洪水被堵,一时沉寂了下来!

    鲧以为洪水已被他制伏,于是报与夏禹。夏禹大喜过望,于家中招待众臣,同贺鲧治水之功。

    众人正喝得大喜间,忽然天际陡然一道亮如白昼的闪电一闪即逝,旋即一声惊天雷鸣炸响,天地随之一暗,旋即倾盆大雨滂沱而下,遍布整个东胜神州之各地。

    夏禹放下手中地酒液,豁然起身来到门外,望着天边的大雨,担忧地向鲧问道:“爱卿,此时天降暴雨,黄河之地会否有恙?”

    鲧站起身来看着夏禹的怀疑脸色,满脸忧色地说道:陛下恕罪!微臣亦不知!

    夏禹正欲说话,这时只见一个兵士匆匆地从外跑了进来,朝着舜帝拜倒说道:“禀报陛下,天降暴雨,暴雨冲破了围着洪水地土墙,洪水涌出,湮没了无数的百姓庄稼,死者无数!”言罢,那个兵士已是泪流满面!

    “啊”地一声,鲧惊呼而出,似是不敢相信般,整个人瞬间吓的呆滞地站在那里,不能言语!

    众臣大惊!一时间屋中尽皆沉寂了下来,等待着夏禹的旨意!

    夏禹此时阴沉着脸,脸上的肌肉不断地跳动着,两行热泪落下脸颊,对着苍天跪倒在地,口中哽咽道:“夏禹无能,错用鲧,以致我人族无数百姓葬身洪水,乃夏禹之过也!我将亲自前往治理水患,这里的事务就拜托大家了。”

    众大臣见状,亦纷纷随着他跪倒于地遵命,口称有罪不已!

    夏禹站起身来,看着面色苍白地鲧,愤怒地朝着那兵士命令道:“将鲧押至羽山,斩之!”那兵士应了声是,押着倒霉蛋鲧,鲧也不抵抗,任由他押着出了屋里,朝着羽山而去!

    滂沱大雨中,鲧被斩于羽山,舜帝命人收敛其尸,送回其家。随后夏禹亲自前往考察水患原因,毕竟他是修炼之人。

    离开陈都的夏禹,走遍人族领地后,发现暴雨之后,不仅九州北部黄河之地遭遇水患,如今连南蟾部洲水域亦起洪水,此时举国皆受洪水之苦,更甚从前!

    经过夏禹仔细观察水患原因,发现堵不如输,治水当以疏通为主!随后回就回去发动人族配合治理水患。

    回到家中。远远便见两位娥皇女英妻子倚门而望。心中一暖。忙加快脚步行到两位妻子面前。牵着两位妻子地手进了后宫之中。

    待到双方坐定之后。夏禹方道:“我身为共主,必须以身作则治理水患。一会儿便走。我不在家中。一切要靠你们了!随后交代大臣们根据夏禹记录的水域地图,划分各自的疏通范围。”

    娥皇女英两位闻言手一抖。旋即松了下来。温柔一笑道:“此乃造福人族之大事。夫君且去。妾身们在家中,会照顾好母亲大人地!”

    夏禹点点头。随即又拜过了母亲。便在两个女人地注视下。带领大臣们走向治理的洪水泛滥之地赶去!

第七十七章 五帝成道() 
夏禹带领着人族大军,并亲自考察山川地理,十年如一日,一心一意的扑在治水大业上,禹在经过多年行走在水中发现,水往低处流,堵不如疏的可行性,想要治水患,便要打开那些阻挡河流通过的山川,不过他终究只是一凡人之身,如何能成功。

    正当夏禹心忧之际,却见自东方的镇元子和红云前来,只见其两人手中各拿一物,一鞭,一铁棒。

    夏禹见到镇元子和红云两人,连忙拜见到:拜见两位帝师,不知帝师前来有何吩咐?

    两人见到人皇夏禹不敢承受拜见躲开了,向着天上与东海施礼拜见后,说道:夏禹,师尊让我等将此两物予你一用,好让你你治理水患之用。

    其鞭为赶山鞭,可将山脉抽打至一旁,而这铁棒用来平定水灾。

    考虑到你修为,特让我俩来护你安全,顺便帮你对付些难对付的妖族,这次水患有妖族为祸人族。

    夏禹听到人族,通天师尊吩咐,不敢怠慢。先拜见通天圣人后,才小心的接过三件先天至宝。就带着师兄所赐宝物继续治理水患去了。

    当年鲧治水时,采用的是筑高堤,将水拦住,可后来水势增大,黄河之水倒灌而入,大堤冲毁不少,以至于后来黄河水退后,原来倒灌而入的水却又退不出去,反被那些堤坝给拦住,造成了现在沼泽迷漫的情况。

    夏禹用疑惑的眼神,拿出他手上的赶山鞭用力一抽,只见无数毫光闪过,原本连着大地之脉的山便向外移动起来。

    夏禹率领一干人族治水,每每遇到大山阻路都会扔出开山斧自行开山泄洪,大禹则安排分功人族整治家园,建立新的提拔阻拦洪水泛滥。

    不过大抵都是一切事前计划好的,挖渠、引水、整地各项工作有条不絮的开始进行。只是却是由于人族,每次测水所带之物过于笨重,拖延时间费事。

    夏禹就自告奋勇,用手中的铁棒命为“定海神针。”可长可短,可大可小,伸缩如意特性。

    时间如梭,转眼间就过了十三年,肆虐洪荒二十多年的水患终于尽数平息,经过禹的治理,形成两大水系,以黄河、长江为河流源头主干,其它江河沟渠大多与此相连有关。

    水患期间,人族虽受灾极重,民生生产均受到了极大的影响,很多民众不得已背景离乡;但在治水过程中,受灾各部族不分彼此,协同合作,在一定程度上重新分配了生产资料,进一步加强了各部族的交流融合。

    夏禹作为治水最大的功臣,于十三年中开山无数,疏通河道无数,修堤无数,使天下河川均流向大海。

    又引水筑渠,建坝畜水;加之夏禹在治水过程中走遍天下,对各地作物气候均有了解,于执撑间推广各种作物,让其在更适合的地方生长,无形中提升了人族的粮食产量。

    待治水成功,天地有感,那功德之大直叫天下所有修士为之侧目。降下大部分功德时夏禹修为突破到大罗金仙巅峰,镇元子和红云两人也得到部分功德之力。

    ‘定海神针’与‘赶山鞭’亦为治水之器,而后夏禹又集首山之铜,分别铸就了世人所知的九州鼎。而后九州鼎镇压地仙界人族地界神器,自然从中各自分得了半成功德,加之大禹对这三件至宝十分喜欢,又感念此宝赐予的治水宝物,于是将自己所得一些功德注入了三件宝物之中。

    定海神针被夏禹根据紫当是水灾情况,置于东海之内东海龙族负责看管,只见定海神针至宝进入海中,人族范围内的九州范围,翻倒灌的海浪海水瞬间被镇压,在也不能对沿海内陆的水域旁边人族造成灾难。

    夏禹为纪念铸造成九个鼎,象征统一天下三大部洲内的九州,加强人族九州结界强度,就每州一个巨鼎布下领悟的九州结界阵法,布置到三大部洲内加强人族的安全。

    禹在六十年后证道五帝之一青帝,带着娥皇女英飞升火云通天世界去了,又称禹帝,夏禹证道飞升前,选择皋陶为继承人,但皋陶先死前,后来授政于益。益又让天下于禹的儿子启,而诸侯都去朝见启,启遂登上天子之位。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0

你可能喜欢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