667中文网 > 古今穿越电子书 > 重生心动 >

第163章

重生心动-第163章

小说: 重生心动 字数: 每页4000字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我也祝妹妹学习百尺竿头更进一步,同时也越来越漂亮。”方宁笑吟吟地敬酒。

    “来,祝我们一家人快快乐乐,团团圆圆。”

    于是在家人的欢笑声中,举起酒杯,一饮而尽。

    晚饭过后,天气极好,窗外月朗星稀。

    方宁一家人坐在沙发上看春晚开始前的转播,老实说春节晚会并不是多么好看,更多的是一种象征性的仪式。

    今年的春晚的趣味比往年也少了许多,除了小部分熟悉的面孔偶尔出现在舞台上,更多的是新鲜的面孔,再也看不见赵本山的小品,那些曾经活跃在人民群众心里的几个人,像是罗浮宫的蒙尘的壁画,已经逐渐湮灭殆尽,仿佛什么都没有剩下。

    老爸搬了把椅子坐在茶几跟前,跟方宁兄妹俩讲他年轻时候的故事,说以前他也是一帅小伙,村里的小姑娘们着迷了似得追他,后来没追到还哭得稀里哗啦。

    又说他平生有一大憾事,就是以前有个青梅竹马,老喜欢她了,可惜最后没能在一起。

    讲到动情处,还忍不住拍了拍啤酒肚,无限感慨青春不在,岁月不饶人。

    往年这个时候总是要反驳一两句的老妈,今年只是静静地听着,偶尔也会露出会心的微笑,似乎她并不是故事里的女主角,而是旁观者。

    方微则好奇地问老爸,为啥最后你选择了妈妈?

    老爸微微摇了摇头,无奈地说,“没办法啊,谁叫你妈性子倔,认定了是我,一路从岳州跑了过来,一个人孤孤单单跑了一百一十多公里,追到我家门口寻死寻活的要嫁给我,你爷爷说我要是不娶她,就打断我的腿,然后让你妈服侍我。唉!那时候,你爷爷可不像现在这么好说话。”

    “哦哦。”方宁诧异的看了爷爷一眼,倒是没想到一向极少和别人红脸的爷爷,居然也曾有如此暴躁的一面。

    于是也不禁感慨起来,世道真能将一个人的棱角磨光。

    “那爸爸你后悔吗?”方微吐了吐舌头,问了一句,。

    老爸和老妈对视一眼,眼中露着笑意,老爸摸着她的脑袋,宠溺道,“傻孩子,你爸妈我都过了半辈子了,人生也就这么长,还有什么后不后悔,日子就这么过吧。”

    老爸和老妈的爱情故事,没有轰轰烈烈,却也有细水长流的温馨,什么都是假的,只有相濡以沫才是真实的。

    一家人围着电视看春晚,爷爷和爸爸聊人生,奶奶和妈妈唠家常,絮絮叨叨,妈妈温声细语的回应着,窗外倒是热闹起来,整个过程鞭炮和烟火声不断,偶尔也绚灿的烟火升起来,光影交替。

    方宁一打开窗户扑进来的都是浓烈的硝烟年味,那些破碎的光彩在眼中浮现。

    他在阳台上了好一会儿,酒劲有些上来了,脑袋有些晕沉,就返身回沙发上,盖上被子,蜷曲着手脚,靠在爷爷身边,眯着眼睛打起了盹,耳边是家人唠家常和电视播放的声音。

    虽然醉意微微,脑海反倒是一片空明。

    万家灯火绚灿,心底却是平静万千。

    

第三百二十二章 春节() 
九点半的时候,灯火通明,到处都是走街串巷的小孩在每家每户里拜年。

    他们穿着新衣裳,一个个虎头虎脑,提着红灯笼,在几个年纪较大一点的男孩子带领下,去了富裕的人家里讨了糖果零钱出来,就径直来了方宁家。

    在栅栏外面敲门后,敲锣打鼓,舞着小火龙来拜年,有嘴甜的孩子还往别墅里喊着‘除夕过红年’之类的讨喜话语。

    老妈赶紧开门,将这些来拜年的小孩子们都迎进来,奶奶拿出糖果饼干给他们,又见大大小小的孩子们眼巴巴的望着,就知道他们还想要零钱,就拿出早就准备好的零钱给他们,小孩子们才在一声声的讨喜声中离去,留下一地的热闹。

    他们家的别墅楼没有左右邻居,平日里显得清幽素雅。

    可是过年的时候,却远不如小区里的住宅楼热闹,也没有邻居可以串门拜访,至于其他的亲戚朋友,不是在乡下就是在外地,除了讨糖果的小孩外,也鲜有其他人来拜年。

    好在方宁家也不是那种爱热闹的,一家人团聚唠唠家常也就够了。

    快到转点的时候,电视里放着冯巩的小品还有姚贝娜的歌,大家的目光都盯在墙壁的大钟上,倒数计时,整点一到,外面的鞭炮声和爆竹声默契而统一,在这个点达到最高潮。

    一家人都出了门,从车库里搬出几个花炮响炮去了小区人群集中的地方,一大群人互相贺喜,笑容满面,“新年快乐!”

    “新年快乐!”每个人的脸上都洋溢着喜庆的笑容,逢人就道喜。

    方宁和老爸两人也去空出来的地儿放烟花爆竹,那边已经有许多硝烟尚未散去,老爸点了几个响炮,全都飞到小区上头去了,化作绚灿的光彩,方宁也点了好多烟花,漫天都是绚灿的烟花色彩,交辉相映。

    平日里胆子比天还大的方微这个时候居然被响炮吓到了,远远地站着捂着耳朵,却又跃跃欲试。

    一家人返回家里,姑姑的跨港视频也传过来了,她在那边拍了好多景色回来,还有和爷爷奶奶视频通话,说了好多话,有些伤感哽咽着女儿不孝不能回来陪爸妈,爷爷安慰着说你能平平安安就是对我们做父母最大的慰藉。

    等到开始分红包的时候,方宁他们也收获了好多压岁钱,长辈们也高兴,开始守岁了,一直守到三点半,全家熬不住了,才去睡觉。

    第二天是正月初一,一家人睡到日上三竿才醒,起来以后第一件事情就是互相道新年好。

    下午一家人去怀杜甫路的界山庙烧香拜神,然后再开始走访亲友,将热闹持续七八天。

    初二那天,全家人准备回乡下拜年。

    第一站是奶奶的娘家,梅羡镇的哲寮村,黎家在那里有名的大姓,基本上都是姓黎的,再往南江镇过去,就是姜源村,那边姓谢的又是大姓。

    因为老外婆过世的缘故,本来凝聚力极强的老黎家也人心涣散了,当天上午,娘家的直系亲戚只来了两支,直到中午要吃饭的时候,才陆陆续续来了七八支亲戚,加起来也还有上百号人,至于旁系的,沾亲带故的亲戚就更不用说了。

    黎家人员昌盛,虽然没有大富大贵的人家,但也有几个出息的人,像奶奶就是大家心目中公认有出息的,女儿嫁到了香港,儿子在外面挣钱,家里住着小洋楼,虽说没做生意了,但却有政府的拆迁赔偿款,赔偿的钱是寻常人家几辈子也赚不到数额,所以那些亲戚们面对奶奶和爷爷也热络中带了点谄切,这年头,谁不想找个好的大腿抱着呢?

    方宁一家人开了两辆车过来,把车子停在奶奶她弟弟黎细保的院子里,一出来就受到大家的欢迎,无数的目光扫了过来,爷爷他们神色自然,方宁也不能落了家里的面子,面带笑容,温和有礼,在外人看来也是一个家教真是好,当真是一个风度翩翩的少年。

    黎细保笑容满面,叫两儿子赶紧出来放炮仗迎接姐姐一家,噼里啪啦放了好一阵炮仗,叫人好不眼红。

    这里面也有一个风俗要说一下,不知道别的地方风俗怎么样,但是在湖南湖北等地,越往楚地走,就越讲究,平海县虽然是小县城,却也自诩湘楚文化的发源地之一。

    而这个风俗说的就是,开门炮仗,春节初一至至初八,来了贵客,要放爆竹迎客,排场越足,礼节越浓,越显得主家对客人的尊重,爆竹声后,碎红满地,灿若云锦,称为满堂红。

    这炮仗响了好几分钟,放在平时还不觉得有什么,但是和其他的来客相比,就显得格外打眼了。

    一个坐在大厅里喝茶的亲戚,喝了几口茶,看着方宁家风光模样,被其他亲戚簇拥着,再想想自己被冷落的模样,心里有些不平衡,酸溜溜地说,“有什么好得意的,还不是命好了点。”

    另外一个亲戚听到了他酸溜溜的语气,大为怪异地看了他一眼,也不多说什么,只是移了移屁股下的凳子,离他远点。

    方宁眼观六路耳听八方,那个亲戚的言语自然也落入了他耳中,便记在心里,等他过来打招呼想要混个眼熟的时候,方宁瞅了他一眼,微微蹙眉,没有去理会,也没有给什么好脸色,径直就从他面前过去了,方家长辈们见了也是垂着眼,不冷不热的喊了句妹夫就走了。

    那男子被方家人落了脸面,有些讪讪地走开,其他人见了无一不在心里暗暗偷笑,你当着这么多亲戚的面说他们家,摆明清高的模样,转个身却巴结上去了,不是自作自受么?

    其实方宁一家对这男子没好脸色也是有原因的。

    奶奶作为黎家长女,她还在读书的时候就已经开始照顾弟弟妹妹了,背上背一个,手上还拉一个,像金姨奶奶,六姨奶奶,还有七姨奶奶都是她一手带大的,所以也格外的亲近。

    金姨和六姨有她们自己的生活,不用说,要说的是七姨。

    她嫁的丈夫就是刚才那个男子陈水,嫁过去没两年,七姨就因为难产死了,本来要是救治及时,难产也不一定死,都是她丈夫陈水迷信一些教派,也不知道带她去看医生,一直给她摸肚子喝符水。可是那有什么用?

    后来眼看不行了,邻居家赶紧叫他送往医院去,他又叫了一辆拖拉机,路上崎岖陡峭,七姨躺在拖拉机上一路惨叫,肠子都快抖出来了,等送到镇卫生院的时候,七姨就已经没气了。

    虽说陈水不是让七姨死亡的人,但也有最大的责任,送医不及时,迷信吃符水就能治病,还用拖拉机送人,这一切的一切都导致了黎家上上下下的不满,连带着奶奶都对这个妹夫有怨气,这一来就是十几多年没来往过,所以说怎么会有好脸色给他看。

    

第三百二十三章 家长里短() 
方宁刚从黎老舅家里走出来,就有人叫住了他,转过头去,就看到一个女孩俏生生的站在台阶上,穿着白的羽绒服,系着围巾,戴着手套,看眉眼有些眼熟。

    可他在脑海里搜刮了一下也没有印象,正当他寻思着该怎么回的时候,那女孩嗤嗤的笑出声来,带着促狭的语气说,“方宁,你怎么连我都认不出来了?”

    这声音听着很熟悉,方宁顿时一惊,不可置信地道,“沙沙?”

    方沙沙点了点头,这才走了过来,和方宁只隔了一两米的距离,笑吟吟地把望着他。

    她走到跟前,方宁才瞧出名堂来。眼前的方沙沙不是记忆中那个胖女孩了,还记得好几年前,因为青春期没控制好饮食,一不小心就吃成了个胖子。

    尽管原先眉清目秀,但脸上圆滚滚的肉也让人记不起来原本的模样,因为肥胖的缘故,她平时也显得有些自卑和内向,尤其是在一群身材苗条的表姐堂妹里面,尤为显得突出。

    “你怎么瘦了这么多?”方宁说出口之后,意识到不对,有些微窘,连忙改口道,“要不是你开口叫我,如果在大街上碰到你,我还真一定能认出你来。”

    方沙沙眉开眼笑,被方宁夸得心花怒放,“你说的就有些夸张了,只不过是瘦了三十斤而已,又不是去整容了,哪里会认不出来的道理呢?”

    方宁摇摇头,说道,“还真是天翻地覆的差别,从一个胖子瘦成你这样,没有非凡的毅力是绝对甩不掉身上的肉,看样子你这是成功了,真的由衷为你高兴。”

    方沙沙瘦下来了以后,平日眉宇间的自卑,也跟着一起被脂肪肉甩出去了,说话也自信了不少。

    这人一旦焕发光彩,什么好运也会到来,不仅让周围的同学们另眼向看,学习成绩也是步步高升,一举排升到班上前十,虽说对考上一本大学还是没有太大的希望,可是上二本志愿还是有些把握的,然后就是这人一瘦下来,原本的脸型轮廓也露了出来,不说多么漂亮,但至少也是眉清目秀,这不就有一个男生在上学期跟她表白了。人逢喜事精神爽,就是这个道理。

    方宁和她聊着天,又问了起来她爸妈,还有妹妹来了没有,方沙沙说,都在细老舅家帮厨,我妹就去帮忙洗洗菜烧烧水帮帮倒忙。

    “我上次听说丹妹也读了高中,她考上了哪个学校?”

    方沙沙白了他一眼,说,“亏你还是我们的表哥,她考上了一中,现在读高一,成绩还算不错,比我好多了,有希望上个重本院校。”

    方宁点点头,“你们一家子都是读书的料,要是真出个重本的大学生,也是一桩美事。”

    “你家不也是一样?今年的高考有把握么?”

    “二本院校我还是有把握的,至于一本和重本,主要还是成事在人谋事在天,尽力而为。”方宁笑着说完,又道,“咱们这小一辈里堂哥堂姐们虽然汇聚一堂,但要真算上读书的种子,也就那么几个人,大部分的人都是读了一个初中,甚至是高中读完,就辍学去打工了。我不是说打工不好,能够早点为家庭解决负担是件好事,但读书少了终究是吃亏。”

    方沙沙深以为然,“你说的话在理,老叔老婶他们也懂,可是现实的‘压力’足够把他们压垮,寄托在我们这一代,真要是读书出来,那还不知道什么时候去了,再说现在的大学生又不值钱,毕业就等于失业,还不如早点打工赚点钱贴补家用比较实惠。”

    方宁和方沙沙边走边聊,又去了其他亲戚家拜年,一路拜访出来,又回到了黎老舅家里。

    进门的时候就看到一堆亲戚在大厅里烤火,满屋子的人,有认识的,有不认识的,被烟雾缭绕着,懒洋洋却又紧张的聊天,男人们互相吹弹,女人们唠家常,絮絮叨叨个不停。

    聊天的核心内容,基本上都是一个式样:做什么工作,工资多少钱一个月,买房买车没有,谈对象了没有,女朋友什么时候带回来,孩子成绩怎么样之类的话。

    一半询问的是七大姑八姨之类的长辈,被询问的都是那些年轻人,他们被一群人长辈们围绕,谨慎的回答着每一个问题。

    要是回答的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0

你可能喜欢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