667中文网 > 古今穿越电子书 > 重生尤之高人一等 >

第13章

重生尤之高人一等-第13章

小说: 重生尤之高人一等 字数: 每页4000字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看了她这个样子,沙克鲁觉得很是好笑,于是顺手也给她跑了一碗,推到她的面前说道:“现在我命令你,把它吃掉。”

    看着苏兰狼吞虎咽的吃完了一碗面条之后,沙克鲁逗趣的问道:“怎么样,小苏兰,这个方便面好吃不?”

    苏兰点点头说道:“恩,很好吃、很好吃,原来面条软软的时候这么好吃啊!”然后又皱着眉头说道:“不过不知道为什么,感觉好像吃起来没有闻着那么香。”

    沙克鲁心道那是肯定的,泡面这玩意就这样,一个人泡碗面,那股子香气能勾起一个寝室所有人的食欲,但实际上吃到嘴里也就那么回事。(科普一下,印度只有炒面,是没有汤面的,据个人不负责任的推测,这是因为他们不会用筷子,而汤面又没法用手抓、用勺子盛,所以不会吃也就不会做了。)

    这个时候沙克鲁又想到了一件事情,然后随口问道:“对了,苏兰,你这么小为什么不去上学,而跑来当女仆呢?”

    “我也想上学啊,可是家里没有钱。”

    “不是有公立学校可以免费上学么?”

    “学费是可以免,但是住宿费和饭费还有其他的费用也都得花钱啊。”

    “那你出来当女仆伺候人,你父母舍得么?”

    没想到苏兰很是意外的反问道:“为什么会舍不得呢?能够来到威亚斯老爷家里做女仆是我的荣幸啊。不但能够吃饱穿暖,赚到工钱给自己攒嫁妆,而且因为出身于老爷家,所以等到嫁过去也没有人敢欺负。”

    “不会吧,你还得给自己攒嫁妆?”沙克鲁有些不可置信的问道。

    苏兰叹了口气说道:“这也是没办法的事情,我们家里有三个女孩,所以根本就不可能给每个女儿都攒够充足的嫁妆,好在桑伊太太看我家可怜,收了我做女仆,要不然就得把我送去神庙做神女了。”(在印度,一个女孩的嫁妆几乎就能把一个普通家庭的积蓄掏空,因为没有足够的嫁妆就根本没有男人娶你,越是穷困的地方越是这样,这就跟中国农村娶媳妇差不多是一个道理。)

    这下子沙克鲁更加震惊了:“不会吧,这里也有神女?”

    苏兰点点头道:“恩,有啊,就在村口的神庙,有十多个呢,不过大多都是贱民女孩,首陀罗女孩很少的,潘迪特先生您是要去找她们么?”

    沙克鲁连连摆手道:“不是、不是,我可没有去找她们的意思,我可不是那种人!”

第三十章 神女() 
神女这个称呼在其他国家和地区是一种尊称,但是在印度的意思可就完全不一样了。在这里,神女不但不是尊称,反而是印度教里最臭名昭著的恶习。

    神女又称为“神庙舞女”、“神的侍女”,寺庙僧侣借着神的名义,将穷人家的女孩带进寺庙,名义上是让其嫁给神,但实际上她们绝大多数都会成为僧侣及信徒的“私有财产”,任由他们支配。在需要时,她们还要沦为x奴,或最终成为“有技术的女人”(和谐词不让写,把引号内的内容简化一下就行了)。这些女孩成为“神女”时一般都不超过15岁,有的甚至不到10岁,而一旦成为“神女”,她们终身都不能嫁人。在寺庙中,她们饱受各种折磨,年老后往往又被寺庙转卖或抛弃,处境悲惨。

    据印度媒体称,目前在孟买、果阿等许多红灯区里的技术女孩都曾出身“神女”。印度各邦在近些年都先后制定法律,宣布组织女孩加入“神女”是非法行为。但实际上,法律只是让这样的活动走向地下,尤其是卡纳塔克邦北部一些地区,这种习俗仍旧在秘密地改头换面进行。在一些穷苦人家,重男轻女的父母一方面希望送走女儿能够给家里带来好运,另一方面则轻信女儿嫁给神灵能找到属于自己的幸福。

    而且艾滋病在“神女”中相当流行,比较文艺化的翻译是“一串葡萄”,一旦神女被感染,每个与她有过x接触的男人也都会被感染,随后又会传染给他们的妻子,之所以这样,一方面是神女制度的半公开化而且价格低廉,所以很多男人都会去光顾,另一方面就是因为在印度,使用避孕套被认为是一种巨大的侮辱。

    印度政府为了控制人口增长和防止艾滋病,每年都免费发放了许多了避孕套,但事实上,只有百分之二十的套子是用来避孕,其他的都用于避孕以外的商业用途。在都市地区,民间工程建造商在大量购买避孕套,并与混凝土和沥青混合在一起用来造路。报告指出,避孕套中含有的乳胶成分可以使公路变得更加平滑,并可防止出现裂缝。

    工程建筑商在进行屋顶的防水工程时,也将避孕套铺在屋顶的水泥板下,这样一来,当热量传递到避孕套时,避孕套就会自然膨胀形成防水层。

    此外,避孕套还被大量使用于印度传统服饰“莎丽”(一种主要由印度或巴基斯坦妇女穿着的外套,由一定长度的轻质布料织成,一端绕于腰部做成裙子,另一端从肩部垂下或盖住头部)中,服装制造商使用涂有润滑剂的避孕套擦拭“莎丽”上的黄金装饰。“莎丽”制造商过去一直使用蜡油擦拭这些装饰物,但蜡油必须先加热融化才能使用,而且在天气寒冷的时候,蜡油会快就会凝固。服装制造商表示,他们开始使用避孕套涂上润滑剂擦拭装饰,工作变得简单方便而且效果很好。(怎么样,三哥的脑洞够大吧,够奇葩吧!)

    没想到苏兰却对沙克鲁的回答很是不以为然:“去又怎么了,村里面的男人哪个没去过,而且后天我也是要去的。”

    一听苏兰也要去,沙克鲁顿时震惊的张大了嘴巴:“什么?你也要去找神女?”

    “不、不是的,我不是要去找神女,我一个女孩子怎么可能去找神女,不过后天是古吉拉特神庙拍卖神女的大日子,到时候神庙那里会非常热闹的,附近所有村子的人到时候都会过去。”随着苏兰手忙脚乱的解释,沙克鲁渐渐明白了她的意思,其实这就跟中国的庙会差不多,只不过这个庙会里有一个吸引所有男人的项目,那就是拍卖神女,当然了,并不是说你拍到神女了她就归你所有了,你得到的只是她的******。

    对于这样的大热闹,沙克鲁自然不会错过,因为这种事也就只有在乡村才有可能看到,在新德里、孟买这样的大城市是决计不会发生的,当然了,他也只是想去凑个热闹,这种拍卖的事情他是绝对不会参加的。

    不过很显然,桑伊先生是不相信沙克鲁的话的,他哈哈大笑道:“哈哈,原来潘迪特先生你也好这个啊,没问题,我正好认识神庙的祭祀,到时候让他把最好的留给你,就不用去跟那些家伙竞争拍卖了,不过在价钱上你可不能让人家吃亏!”

    沙克鲁连连解释:“您别误会,我真的没这个意思,我就是好奇,想去凑凑热闹!”

    桑伊依旧笑眯眯的说道:“恩,我知道你是好奇,的确你在德里是绝对看不到这种拍卖的,不过呢,如果看到合适的,也不要错过哦,你要知道,古吉拉特神庙调教神女的功夫是出了名的,那里的神女都是不到五岁就送进神庙,由专人进行训练和培养,每一个神女的功夫都是相当的厉害,绝对让你去了一次还想去第二次,孟买、加尔各答好多酒店都专门到这里来高薪雇佣神女。”

    去之前,桑伊还特意向沙克鲁科普了一下,免得他到时候因为不熟悉情况而闹出笑话,在这里找神女服务一次,只需要100卢比,但是如果竞拍神女的第一次的话,最少也要两万卢比起价,个别姿色特别动人的神女甚至能够达到四五万卢比。中标的男人可以享受神女几个小时、几天,甚至是几个星期,但早晚都得送回来。

    按照当地习俗,神女获得的第一笔收入是不吉利的,所以要在第一位客人离开后,就要把这笔钱花的一分不剩,一般她们都是用这笔收入给自己或者家人购买珠宝首饰,而且还要举办一场盛宴,宰羊举酒款待亲朋、祭拜神明,因为女孩一旦失去第一次,就再也无法嫁人,所以这次的盛宴就是她的“不婚之夜。”

    ps:2013年有部轰动釜山电影节的印度电影《vara》,讲的就是印度神女的故事,大家可以去看一下,很多我不方便写的东西里面都有。

第三十一章 亲家() 
到了第三天的早上,果然如同苏兰所说,几乎全村的所有人都前往古拉吉特去参加庙会,不过在路上,沙克鲁却突然发现了一处很是有意思的地方,那就是途中的一个村子那里居然有两条马路,这让他觉得十分奇怪,因为印度乡村公路的修建基本上都是当地地主自己投钱,但是由于修路需要的资金数额太大,所以乡村的道路都很破,即便是越野车都只能勉强行驶。这修一条路地主们都不愿意出钱呢,怎么在这里却出现了两条质量差不多的路呢?有这钱好好修一条不就得了?

    问过之后才得知,原来在这个村子里出了一个贱民女画家,她从小就被一个英国人给收养了,年纪大了之后就回到村子里教当地人??做一些传统手工艺品卖钱。请求当地地主可以让他们使用通往县城的牛路(正式的翻译肯定不是这么叫,大体的意思就是这条路只有圣牛和高种姓可以走,低种姓经过许可也能走,但是贱民绝对不允许使用。),当地地主没有同意,但是让人修了另外一条大概5公里的牛路给他们使用,于是这里就很是诡异的出现了两条路。

    说说笑笑很快就到达了目的地,今天的古拉吉特热闹的如同过节,街上到处彩旗飘扬。橙色,绿色,白色,是构成国旗的三种颜色。市场里多出几只圆形竹篓,里面拴着活鸡,公的,母的,白的,花的,这在平时并不容易见到。鸡贩麻利地从鸡笼中揪出一只,然后扔向另一个鸡笼。抛掷动作之前,还有一个迅捷的拧断,那可怜的鸡在最后一次飞翔前已经死亡。

    今天所有的女人都换上了鲜艳的纱丽,前去神庙拜神祈福。三三两两的女人手挽着手,显得无间亲密。有的还要到神庙前的染料铺子里补装,铺子里满眼都是浓得晃眼的颜色,艳紫,荧红,粉黄,女人找到喜欢的颜色点在额头。由于人实在是太多,所有不得不排队进入。每个人和神祇的接触只有几秒钟,可出来时,却都容光焕发,仿佛曾和神仙共度万年。

    到了中午,神庙前的两排餐桌已经铺好。上面用叶子盛放食物。有咖喱土豆、油煎小饼、甜玉米,都免费发放。餐桌旁边临时搭建起一个台子,上面有一个戴花镜的老年僧侣正在讲着什么,由于他的口音过于浓重,所有沙克鲁也没听明白他说的到底是什么,不过似乎当地人也都无心去听。人们更关心的是玉米是否够甜,小饼是否足量。

    到了傍晚,男人们的重头戏才刚刚开始,首先神庙里的僧侣会为今天参加拍卖的神女们举办一个盛大的仪式,虽然仪式很隆重、很端庄,但在沙克鲁看来,这就是给所有神女一个展示自己的机会,也是给所有想要参与拍卖的买主们一个近距离挑选货物的机会,等到仪式结束,拍卖会就在后面的房间里正式开始。(完了,受到警告了,关于神女拍卖的情节不让细写,所有这章是临时推倒重来的。)

    从神庙回来之后没多久,桑伊家里就来了两位尊贵的客人,其实也不应该说是客人,来的是桑伊儿子阿卡谢的未婚妻和她的父母乔哈尔先生、乔哈尔太太,按照中国的说法,这就是亲(qing)家,亲家来访,自然要好好招待,当然了,沙克鲁昨天来的时候招待的也很隆重,烤羊可不是谁来的时候都能做的。

    阿卡谢今年的岁数并不大,只有十四岁,现在还在上学,所以现在虽然订婚了,不过短时间内肯定不会结婚,之所以订婚这么早,原因跟当初的沙克鲁差不多,因为高种姓的男孩是稀缺资源,盯上的人特别多,附近十里八村的婆罗门和刹帝利家里有女儿的都盯上了小阿卡谢,加上乡村的风气要比城市里更传统也更着急,所以打从阿卡谢十岁起桑伊太太就开始给他物色未婚妻了。

    另一方面就是乔哈尔现在还没完全准备好这笔数额巨大的嫁妆,需要再积攒两三年,所以两人没有正式完婚,大概等到他俩到了法定年龄,一切也就准备的差不多了,由此可见这笔嫁妆的丰厚程度,而桑伊太太最自豪的地方就是她连生了三个儿子,这可就是三个招商银行啊,可以预见未来靠这三个儿媳妇的嫁妆就足够维持家里的需要了。

    由于乔哈尔家的地位身份都和桑伊家差不多,两家离的不远还可以守望互助,而且给出的嫁妆数目也是最丰厚的,所以对于这个亲家桑伊先生和桑伊太太都非常满意,因此对于他们的拜访,准备的就非常丰盛。

    由于有沙克鲁这个外人在,所以桑伊先是给双方做了介绍,然后大家才坐下来一边吃,一边聊,不过男人和女人聊的内容和方向可就完全都不一样了。

    好像世界上无论哪里的女人,最关注的话题都是衣服和珠宝,所以乔哈尔太太刚一落座就看上了桑伊太太的丝绸莎莉,惊呼道:“帕斯塔,你这件丝绸莎莉好漂亮啊,在哪里买的啊?”

    帕斯塔很是得意的说道:“这些丝绸是潘迪特先生给我带来的礼物,我觉得花色很不错就做成了莎莉,不过这种丝绸实在是太薄了,现在穿还真有点冷呢。”

    一边的沙克鲁心里吐槽道,那能不冷么?虽然印度这里几乎等于四季如春,可现在毕竟是冬天啊,你穿丝绸做的东西那不冷都鬼了。不过乔哈尔太太显然并不关注这个,依然一边抚摸莎莉一边羡慕的说道:“这中国的丝绸就是不一样,又漂亮又光滑,还柔柔的、顺顺的,真是好东西。”

    ps:推荐本书《末世之死亡游戏》,其实我从开始写网文的时候就一直想写一本末世文,只不过我的思路一直都不完整,只有几个比较有闪光点的碎片,但是连不起来,在偶然看到这本书之后,我为之一惊,这本书的大体思路跟我当初的设计完全一样,但是在设定上要比我完整和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0

你可能喜欢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