667中文网 > 历史军事电子书 > 汉时关之龙腾万里 >

第9章

汉时关之龙腾万里-第9章

小说: 汉时关之龙腾万里 字数: 每页4000字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作为装饰,所以从白毦的名字来看,这只部队插羽毛,又是精锐,应该就是刘备的卫队。

    史书对“白耳兵”的记述不多,估计是后来归入禁军编制,南北二营中或许可以找到“白耳兵”的影子,值得一提的是白耳兵的指挥官陈到,陈到,字叔至,汝南人,随刘备身经百战蜀国建立后封亭侯,征西将军,协助李严镇守白帝,《三国志》称“征南(赵云)厚重,征西忠克,统时选士,猛将之列”。夷陵蜀军战败,陈到与傅彤断后,傅彤战死,陈到率白耳兵数百,几百杆枪就挡住了吴军的狂追,白耳兵战斗力可见一斑。这位蜀国猛将在《三国演义》里面居然连名字都没有,实在奇怪,因为他本来是刘备帐下仅次于赵云的悍将,这可能是因为罗贯中给蜀国写出的猛将之多已经大大超过了史实,只好委屈陈到了,另外陈到在历史上“名位常并赵云,俱以忠勇之将称”,有了一个赵云已经够典型,罗贯中可能在构思的时候将二人合并了,于是演义中陈到的威猛只好在赵云的影子里闪现了。

    从陈到的履历上看,他是和赵云相提并论,而且着重强调了他的忠勇,而陈到则是在刘备在豫州的时候跟随了刘备。刘备在豫州的时候,其实就是他驻扎在小沛的那段时间。前后分两段时间,之一是应陶谦邀请去了小沛,之后被吕布赶走,在跟曹操联军打败吕布后,曹操表他为豫州牧,正式驻扎在小沛。这段时间是刘备从一路义勇军一个小县令,发展为豫州牧一个地方诸侯的时期。陈到就是在这个时期加入了刘备,之后大家都知道,刘备颠沛流离,先是谋取曹操的徐州,被赶走,从此被曹操视为一生的敌人,一路从袁绍处追到新野,最后跑到西川。

    ?十一、先登死士——昙花一现的轻骑兵克星

    主将:麹义

    变迁:消失

    史实:“绍令麹义以八百兵为先登,强弩千张夹承之,绍自以步兵数万结阵於后。义久在凉州,晓习羌斗,兵皆骁锐。”

    界桥之战,这八百“先登”在袁绍大将麹义(不要看不起被演义忽视的他,他在前期的表现比所谓的“河间四将”还抢眼,后来因为居功自傲,被袁绍杀死)率领下竟然击败公孙瓒的“万余”骑,其中还包括精锐的“白马义从”!

    “瓒见其兵少,便放骑欲陵陷之。义兵皆伏楯下不动,未至数十步,乃同时俱起,扬尘大叫,直前冲突,强弩雷发,所中必倒”,史书中写很明白,这八百人“晓习羌斗”,也就是熟悉“骑斗”,在公孙瓒骑兵冲来时他们躲在“楯下”,“未至数十步”时一起冲出,用千张“强弩”射垮了公孙瓒纵横北地的“控弦”。

    英雄记记载,当年界桥之战,袁绍听说了公孙瓒的白马义从之后说,绍笑曰:“彼有‘白马义从’,某有‘大戟士’,安惧哉?”呼郃:“隽乂,盍为吾破之!”这段话可以看出,袁绍的精锐是他自认为的大戟士,但是界桥之战,没轮到大戟士表演,因为还没赶到,公孙瓒就败了。败在先登死士之手,从名字就可以看出,先登死士就是一只敢死队,无论从界桥之战的表现(一直忍耐到公孙瓒的马队离自己几十步远才起身还击,这种胆量真非常人。),还是他的首席将领鞠义的性格(恃功而骄恣),以及这只部队的经历(久在凉州,晓习羌斗,兵皆骁锐,击败过匈奴单于於夫罗)。

    这些都能看出,这只部队是由非常剽悍不要命的亡命徒组成,而且其成员里还出了个大名鼎鼎的于禁(禁原为先登),”后汉书曾说:“天下强勇,百姓所畏者,有并、凉之人,及匈奴、屠各、湟中义从、西羌八种,而鞠义的这只部队就是来源于凉州,先登死士按描述一直都是步兵,但却击败过以骑兵为主的匈奴单于,这点看出一是先登死士的彪悍,二则是他们有丰富的对骑兵作战经验。

    界桥之战描述,绍令麹义以八百兵为先登,强弩千张夹承之,本人这里猜测,这种强弩并非一般的手弩,很可能是腰引弩。弓弩技术在汉代有了长足的发展,这也是大汉精兵横行天下的资本,尤其是对抗外族骑兵的资本。前面说了西汉时代先是有了角弓,作为骑兵的主要武器,而步兵则发展了大弩,当年李陵率领5000步兵孤军深入,横行漠北,看家本领就是万弩齐发。从东汉时期,开始出现腰引弩,武备志说“力弱者用蹶张,力雄者仍用腰张”。那么这里说强弩,本人就猜测应该是腰引弩一类的大弩,而腰引弩是需要很强的力量才拉得动,先登居然可以全军配备这种武器,侧面也说明这只部队的彪悍程度。

    先登死士不止一次击败过白马义从,界桥之战初期击败了一次,后来又数次击败公孙瓒的骑兵,一直打到公孙瓒不敢出门为止。先登死士这只部队,在对抗轻骑兵代表的白马义从时,表现为全胜。只是这只部队的下场很可惜,麹义的性格过于狂妄。前面说麹义久在凉州,实际上他的祖籍在湟中,湟中是什么地方?为什么说这里的人天下强勇?因为这里是当年东汉流放犯人之地,又是紧挨胡人的边塞之地。王莽当年从胡人手里买了这个地方之后,就发配了大量犯人以及家属去那里,用来作为与胡人交接的缓冲带,所以,可想而知,在这里的人天天都要提心吊胆,防备胡人入侵,所以人人尚武,彪悍凶猛,也就不奇怪了。而麹义出身是个大家族,他参军时是带着自己的一千多多名家勇的,后汉书说他从小就带领家奴在凉州对抗胡人骑兵,勇猛善战。三国志也说袁绍杀了他之后“而并其众”。这样看麹义的部队并非是袁绍的自家部队,应该就是一路追随他的家族勇士,这批人常年生活在危险之中,对战争就是家常便饭,骁勇超乎常人也就不奇怪了。

    但麹义久在塞外,估计也不怎么读书,不懂政治也不善于掩饰性格。立了大功之后总觉得袁绍对不住他,封赏的太少了。读书少又没有什么好办法,结果想出一个什么馊主意呢?勾结了黑山贼,准备趁袁绍摆宴席的时候抢劫袁绍家。我的个天哪,这叫什么脑子嘛,袁绍从此之后就很忌惮他,麹义的性格后汉书描述,也是反复无常,就是没有信义,袁绍后来就找了个机会干掉他了。看来这塞外之徒,都不怎么读书,也都不怎么重信誉,几位有名的边疆猛士,吕布公孙马超还有这位麹义,评价都是反复之徒。

    但麹家人的历史还没终结,这个边疆的大族,之后多次作乱,勇猛无比。其实麹家人还是蛮忠于汉朝的(麹家是罪犯所以才被发配到边疆,这个很让人哭笑不得,但后期造反全部都是反对曹魏推翻了汉朝)。麹义早期是被麹家派去中原协助皇普嵩平叛黄巾军的,后来又去帮助号为正统的四世三公的袁绍。这批麹家死士一入中原,就连造奇功,天下震动,让人不得不佩服麹家军的实力。说道这里,也该结束了,袁绍的精英先登其实不过是边塞大族派来捐助他的家族部队,麹义死后,估计其他人不服,或被杀,或逃走,这只英勇无敌的麹家军就逐渐消失了,但个别人流落到其他诸侯那里,继续绽放耀眼光芒,比如于禁。

    十二、虎卫军——曹魏的刺客部队

    主将:许褚

    变迁:演变成武卫

    史实:曹操一开始没有什么虎卫军的名称,应该说这个名字是我们给他加上去的,因为曹操初期并非帝制,所以他仿汉军的南北军以及禁军体制并不完全,虎贲营或者叫虎卫军是后来才有的,典韦传:拜韦都尉,引置左右,将亲兵数百人,常绕大帐。韦既壮武,其所将皆选卒,每战斗,常先登陷陈。

    许诸传:太祖徇淮、汝,褚以众归太祖。太祖见而壮之曰:“此吾樊哙也。”即日拜都尉,引入宿卫。诸从褚侠客,皆以为虎士。初,褚所将为虎士者从征伐,太祖以为皆壮士也,同日拜为将,其后以功为将军封侯者数十人,都尉、校尉百余人,皆剑客也。

    这里可以看出,从许诸开始才叫虎卫,职责与典韦相同,都是负责曹操安全的亲卫部队。从描述来看,虎卫军是曹操禁军的步兵部队,因为选的都是剑客,虎卫军在初期是曹操的一只主力,也负责曹操的宿卫,最著名的就是宛城之战和马超之战了,都是断后,典韦在宛城率10几人替老曹泡妞断后,最后身死,而许诸在汉水率100多名虎卫抵挡马超万余名追兵,护送老曹渡河。而后来许诸被封为武卫中郎将,应该就是原来的虎贲中郎将,改了个名称。但冷兵器时期,骑兵一直都是战争的决定性力量,老曹自从大力发展虎豹骑之后,虎卫基本上都是负责贴身安全了。这从老曹任人的亲疏以及建制也能看出来。虎豹骑分为虎骑和豹骑两营,虎豹骑统领也只安排自家人,而且虎豹骑统领在后来都担任中军(也就是禁军)的最高长官……中领军。而虎卫则都尉、校尉百馀人,一直都保持在100人左右,亲疏和建制之间,大见分别。说明虎卫的重要还是比不上虎豹骑。

    十三、逍遥津死士

    主将:张辽

    变迁:

    史实:张辽麾下“八百死士”。“于是辽夜募敢从之士,得八百人,椎牛飨将士,明日大战。平旦,辽被甲持朝,先登陷陈,杀数十人,斩二将,大呼自名,冲垒入,至权麾下。”

    十四、解烦军

    十五、大戟士

    十六、东州兵

    十七、青州兵(最早的建设兵团)——曹操初期的乌合之众

    主将:曹操

    变迁:卸甲屯田

    史实:“受降卒三十余万,男女百余万口,收其精锐者,号为青州兵”。所谓的精锐究竟怎么样呢?吕布“先以骑犯青州兵,青州兵奔”。道见十余人被创裸走,禁问其故,曰:“为青州兵所劫。”

    分析:青州兵很难算得上是精锐,因为三国志记载,当年黄巾军投降了100多万人,曹操取了三十万做青州军,这么大数量,就很难称得上是精锐了,而且一听到老曹死了,就鼓噪而去,从性质上来说,应该是一只雇佣军。提它仅仅是因为毕竟史书上占一笔,但其实离精锐相差甚远,因为无论战绩(当年攻打吕布,被吕布揍得溃不成军,布出兵战,先以骑犯青州兵。青州兵奔,太祖陈乱,驰突火出,坠马,烧左手掌。司马楼异扶太祖上马,遂引去。”)。还是纪律(宛城老曹差点丧命,兵败之下青州兵居然还趁火抢劫,而且还居然抢劫自己人,未至太祖所,道见十馀人被创裸走,禁问其故,曰:“为青州兵所劫。”初,黄巾降,号青州兵,太祖宽之,故敢因缘为略。禁怒,令其众曰:“青州兵同属曹公,而还为贼乎!”乃讨之,数之以罪”)。这些都说明青州兵离精锐相差甚远,所以老曹在初期实力还弱时,不得不用青州兵,这个可谓他起家的本钱。但后来实力强大了,就不再使用这只雇佣军了。一直安排他们屯田驻防在青徐。

    魏:武卫、中垒、中坚、骁骑、游击

    “魏制略如东汉,南北军如故”,曹魏先后置武卫、中垒、中坚、骁骑、游击等新五营,归中领军统帅。这都是精锐部队。张合赶奔雍凉抵抗诸葛亮时,专门跑到洛阳提调南军五营,就是因为他们是魏军精锐。

    曹仁的“骁骑?”。“仁不应,遂被甲上马,将其麾下壮士数十骑出城。”

    典韦的“近卫甲兵”,“太祖募陷陈,韦先占,将应募者数十人,皆重衣两铠,弃楯,但持长矛撩戟”,这几支虽为精锐,但只是“别部”,难称“军”,故不在列。

    蜀:无前、无当、飞军、虎骑、散骑、武骑

    无前、无当二者同为一支精勇的队伍。飞军,以羌族的一支——青羌为主,分为五部。虎步,精勇的步兵队伍。虎骑,精勇的骑兵队伍,此外还有散骑、武骑等骑兵队。诸葛亮严格的训练和部队纪律性,以及连弩,精练钢刀的配备,八阵图的推广,使蜀汉军队整体实力大幅度提升。

    吴:羽林、虎骑、敢死、解烦、无难、马闲、五营、五校

    羽林,是东吴宫廷禁卫部队。虎骑,拱卫京城的骑兵部队。敢死、解烦、无难、马闲,都是精勇的冲锋队,多分左右两部,各以左部督和右部督领兵。五营、五校,各有五营兵,五营有五营督领兵,五校有五校督领兵。因为吴的兵制比较混乱,所以对这些吴国自诩的精锐部队不应估计过高。因为在一系列的战斗中他们也没有表现出精锐部队应有的战斗力。

第1章 最坑爹的穿越() 
彩霞漫天,金波满海。

    东汉帝国江南的春天比其他地方来得早,到处鸟语花香,碧树绿草,嫩芽点翠,黛山绕雾。

    正是一派迟日江山丽,春风花草香;泥融飞燕子,沙暖睡鸳鸯的祥和景象。

    道道金光把帝国名城荆州城(江陵)巍峨古朴的城楼,镀上了一层淡淡的鎏金,平添了令人无限憧憬的喜色和金色的希望。

    荆州为东汉末著名的“四战之地”,刘表、曹操、刘备、孙权、周瑜、关羽、陆逊、羊祜、陆抗、杜预、王濬等英雄俊杰,在此轮番粉墨登场,上演了一幕幕精彩壮丽的历史大戏!

    荆州位于长江中游水网之中,主要为平原、丘陵地带,渔业、农业等经济文化比较发达。周时属楚地,避秦昭王子楚名讳,秦称楚地为荆,秦时置荆州,下置郡县。为历代兵家必争之战略要地。

    后世有诗如下:望长山远水,荆州形胜,夕阳枯木,六代兴衰。扶起仲谋,唤回玄德,笑杀景升豚犬儿。归来也,对西湖叹息,是梦耶非。诸君傅粉涂脂。问南北战争都不知。恨孤山霜重,梅凋老叶,平堤雨急,柳泣残丝。玉垒胜烟,珠淮飞浪,万里腥风吹鼓鼙。原夫辈,算事今如此,安用毛锥。

    荆州城约占地十多平方公里,有外城郭、内城、官城三层,在官城的最中心中轴线上,座落着荆州牧、左将军、宜城亭侯刘备的府衙。

    明媚和煦的阳光透过薄薄的云层,照射在姹紫嫣红、落英缤纷的后花园,一群女兵正在练剑。

    一位年近三十的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0

你可能喜欢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