667中文网 > 历史军事电子书 > 汉时关之龙腾万里 >

第128章

汉时关之龙腾万里-第128章

小说: 汉时关之龙腾万里 字数: 每页4000字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南通舟,北通舟,南北通舟通南北”r

    “东当铺,西当铺,东西当铺当东西。”r

    “白鸟忘饥,任林间云去云来,云来云去。”r

    “青山无语,看世上花开花落,花落花开。”r

    ?“新月如弓,残月如弓,上弦弓,下弦弓。”r

    “朝霞似锦,晚霞似锦,东川锦,西川锦。”r

    “我俄人,骑奇马,张长弓,单弋成战,琴瑟琵琶八大王,王王在上。”r

    “你尔人,袭龙衣,伪为人,合手即拿,魑魅魍魉四小鬼,鬼鬼居边。”r

    “一大乔,二小乔,三寸金莲四寸腰,五匣六盒七彩纷,八分九分十信娇。”r

    ?“?十九月,八分圆,七个进士六个还,五更四鼓三声向,二乔大乔一人占。”r

    伴着一阵阵热烈掌声,两人又来了五个回合。r

    王粲见刘禅对答如流,甚是佩服。r

    “你我这样对来对去的,不知道对到何时。不如做最后一对就结束吧,听好了。”刘禅笑道:“凤雏学飞,万里江山从此起。”r

    王粲略一沉吟道:“卧龙奋起,九天雷雨及时来。”r

    “仲宣兄反应机敏,对仗工整,林川真的是受益匪浅。”刘禅诚恳道。r

    “林公子小小年纪,就有如此才情,真的是才华洋溢。”王粲由衷道。r

    司马徽见两人打得火热,心中恼怒,言不由衷道:“仲宣兄才华出众自不必说,想不到林公子也是不世出的天才,真是自古英雄出少年。”r

    司马徽话锋一转,皮笑肉不笑,扬眉笑道:“林公子进来之时,曾自称为汝南许靖许文休之徒,可有此事。”r

    刘禅面不改色,揖手坦然道:“那是当然,岂能有假!吾随师傅学习数年,对清议、品藻人物略懂皮毛。”r

    “愿闻其详!”司马徽笑道。r

    “桓灵之际,宦官与外戚轮流专权,主荒政谬,社稷崩废,腐败丛生,民乱此起彼伏。乡里或学校名士中对官吏的批评品评应运而生,清议之风大盛。正义之世族官僚吏士便于太学生广行交结,操纵舆论,激浊扬清,针砭时弊,可谓是‘浊世清流’。此‘党人清议’深深得罪了当权的宦官和权贵,遭到朝廷的残酷镇压,酿成党锢之祸。此外,出现了臧否人伦、品评人物的风气,善清议者擅长品鉴人伦,褒贬人物,奖拔士类,甄别贤愚。此类便是‘名士清议’,极大地左右乡间舆论,影响士大夫之仕途进退。时以郭泰和家师两兄弟为代表。”刘禅言之凿凿道。r

    虽然刘禅嘴上这么说,但对清议之风还是腹诽不已。因为名士清议极大影响了选官制度的发展嬗变,成为历史上曹魏两晋南北朝九品中正制的源头。类似后世的广告,大吹大擂者身价百倍,被贬者则狗血喷头,无人问津。r

    庞德公接过话茬,笑道:“许靖许文休、许劭许子将两兄弟为弘扬正气,抑恶扬善,二许凭其才识谋略,在汝南清河岛上开办了一个讲坛,每月初一命题清议,评论乡党,对朝野人物或诗文字画等进行实事求是的品评、褒贬,是为‘月旦评’。无论是谁,一经品题,身价百倍,世俗流传,以为美谈。因而闻名遐迩,盛极一时。凡得好评之人,无不名声大噪,身价扶摇而上。一时引得四方名士慕名而来,犹如过江之鲫,竞相慕名而来,以领二许一字之评为荣。”r

    刘禅向庞德公揖手道:“庞公所言极是。听闻家师兄弟俩被曹操胡搅蛮缠,无可奈何之下,确地评论其为‘治世之能臣,乱世之奸雄’,一时被传为佳话。”r

    说完,刘禅转向司马徽,问道:“听说,司马老先生之瑞兽名号——水镜先生,也是家师所评,可有此事?”r

    司马徽一惊,不想这个尘封已久的秘密竟然被这个小子知道了,但也不能矢口否认,予以抵赖,只好笑道:“确实如此。”r

    庞德公笑道:“十数年前吾曾去拜访许家兄弟,讨教品鉴人物之法。时文休兄言司马老弟品行高洁,水清如镜,明鉴识人,明察秋毫,故号为中土水镜。”r

    刘禅恍然大悟,向庞德公深鞠一躬,笑道:“原来如此。刘表治荆州以来,政局安定,民安富足,文教大兴,儒生云集。在洛阳太学颓废之际,荆州太学风生水起,中原名士清议之风南渐,原来竟因庞老先生而起,庞公居功至伟啊!”r

    (各位看官:雏鸟初啼,码字极不容易,请多鼓励,求点击,求收藏,求推荐,求打赏,各种求!)(未完待续。)

233章 品鉴之论(一)() 
刘禅表面上装作恍然大悟,心里却腹诽许靖许劭兄弟有眼无珠,被司马徽无意仕途故作清高的表象所迷惑,给了他五大瑞兽之首的名号,也就是取得了在天下名士中扬名立万机会,以及领袖群伦的地位。

    “老夫垂垂老矣。林公子不愧为文休兄之徒,精通清议之说和品鉴之论,此事以后要仰仗你们年轻人了。”庞德公谦虚地摆了摆手,满意地看着刘禅道。

    “荆襄名士清议之风渐浓,肇始于庞公鼓动发扬,在中原士风的熏染下,世居荆襄之大族名士以及客居之名士,皆好乐人伦,品鉴人物。诸多高人名士中,犹以庞公擅长品鉴人伦,褒贬人物,奖拔士类,奖识人物。庞公作为荆襄之隐逸高士、名士领袖,众望所归,实至名归,当之无愧。吾小辈对庞公之倾慕,真的是高山仰止,不可控制,对您的敬仰犹如滔滔江水,如黄河泛滥,一发不可收拾!”刘禅又故伎重演,他知道老人就像小孩,都喜欢听好话。

    果不其然,庞德公眉开眼笑,谦虚道:“林公子过奖了,老夫不过是为国举贤,不使人才被埋没而已。”

    刘禅看了司马徽一眼,见他满脸不爽,笑道:“庞公以名士领袖身份,引导荆襄品评人物之风潮,使北风南渐,名士清议之盛风靡荆襄大地,延至江东,使得大江南北精英人物风起云涌,高士名人泉水井喷,一隐隐超越北方之势。他日,大汉社稷得以复兴,庞公功不可没,尤其是由此而出类拔萃,得雄主赏识而风云际会,登上用武之地大显身手之英杰,必将对您感恩戴德!”

    刘禅喝了一口茶,继续道:“庞公率先发动‘品题’之举,特别是发起对寓居荆襄的司马德操先生之‘品题’,为其作出‘数典如流水,水清似镜,真乃水镜先生矣’的品评之语,遂使德操先生成为五瑞兽之首,水镜之美名饮誉海内。”

    刘禅说完,瞄了司马徽一眼。只见司马徽闻言,心情大好,神情稍霁,呵呵一笑道:“庞德公德高望重,远见卓识,志存高远,与世无争,提携后辈,故吾以兄事之。在此,再次拜谢庞兄之赐号。”

    说完,司马徽恭恭敬敬地向弯腰作揖施礼。

    刘禅冷笑地看着司马徽的表演,心想司马老儿虚伪之极,假仁假义地故意靠近讨好庞德公,利用庞德公为其扬名。庞德公和许靖、许劭两兄弟助纣为虐,为曹操和司马氏张目。假如他日他们得知曹操、司马氏篡权夺位,不知他们会不会后悔如此高评呢。

    “吾又听闻司马懿之狮龟也是庞公所评,可有此事?”刘禅故意问道。

    司马徽闻言,心头一震,赶紧目视庞德公,想暗示什么东西。

    然而庞德公却视而不见,笑道:“司马懿乃司马防之子,德操之同姓族人。”

    司马徽长吁了一口气,刘禅看在眼里,知道司马徽是怕庞德公会泄露司马氏的秘密,不由得暗暗冷笑。

    庞德公继续道:“昔日,吾在许氏兄弟处适逢司马懿来请求品评之乐。当时,文休便让吾先行品评,吾对司马防极其八达诸子早有所闻。司马懿少有奇节,聪达大略,博学洽闻,伏膺儒教,常慨然有忧天下心。崔琰称其聪亮明允,刚断英特。南阳太守杨俊素以知人善任著称,说司马懿非常之人也。吾近观其表听其言,见其狼视鹰顾,内忌而外宽,猜忌善权变,又隐忍狠戾。因司马懿动若狮子,静像处子,隐如乌龟,便赠其狮龟名号。许氏兄弟抚掌大笑点头称是。德操也十分认可,认为名副其实。”

    刘禅对司马徽似笑非笑道:“德操先生,司马氏从此便拥有了两位瑞兽了。可以预见,不久的将来,司马家族将变成天下第一世家大族。真是可喜可贺啊!”

    司马徽十分尴尬,讪讪地笑了笑:“纯属巧合,纯属巧合。都是庞公对司马家族,不是,是对我们司马姓的族人厚爱有加。”

    刘禅盯着司马徽的神情,冷冷一笑,暗道:真是欲盖弥彰,此地无银三百两。

    刘禅不无讽刺地叹道:“水镜先生富有人伦鉴识,清雅有知人鉴,以有知人之明著称于世。为报庞德公慧眼识才之德,便投桃报李,也发起对诸葛孔明、庞士元之‘品题’,目诸葛亮为卧龙,庞统为凤雏。自此,卧龙、凤雏之名响彻大汉天下。不仅将中原品评人物风气传播荆襄,对推动荆襄名士清议之风之滥殤、兴起、风行,发挥着至关重要的作用。”

    黄承彦捋须笑道:“小林子果然聪敏,德公、德操两人双剑合璧,掌握了荆襄名士清议、品鉴人物、乡间舆论的话语权。可以这么讲,他们可是金口玉言,一言九鼎,不经过他们的认可是没有人相信的。沔水中有渔梁州,庞德公居所。德操居宅洲之阳,望衡对宇,欢情自接,泛舟赛裳,率尔休畅。他们二人过从甚密,共同推动清议风气盛行,致使清议精英并出。德操誉庞统为南州士之冠冕,士元性好人伦,每以降训士类为己任,引领青年才俊清议风潮,成为荆襄士林后进领袖。****也出了不少名士,尽皆好人伦,喜谈论。如习桢,有风流,善谈论,名亚庞统,而在马良之右;习蔼,有威仪,善谈论;还有习温,也是善清议之人。还有马氏五兄弟,并有才名,乡里为之谚日马氏五常,白眉最良。”

    刘禅拜谢道:“听了三老之言,所谓听君一席话,胜读十年书。林川受益匪浅啊。吾有感庞德公之德行,诗兴大发,得诗一首,献予庞德公。”

    庞林大喜,迫不及待兴奋道:“林公子,你快点吟唱啊。”

    刘禅点头微笑,吟唱道:“荆山云苍苍,汉水波弥弥。山川意高澹,宜有隐君子。德公卧鹿门,老不践州里。洁身远忧患,岂复存愠喜。藐然姑射人,胡为市门倚。诸郎有凤雏,辄与卧龙起。”

    (各位看官:雏鸟初啼,码字极不容易,请多鼓励,求点击,求收藏,求推荐,求打赏,各种求!)(未完待续。)

234章 品目金白虎() 
“太好了。林公子才思敏捷,小小年纪就如此厉害,殊为难得。”话音刚落,黄承彦、庞林、杨虑、向宠等人大声叫好。

    “各位谬奖了,林某在各位大家面前献丑了。”刘禅彬彬有礼道。

    刘禅转身面向黄承彦问道:“黄老先生,名士清议之风在江东情况如何?”

    黄承彦笑道:“受荆襄的影响,名士清议之风也风靡江左,犹以经济、文化发达的吴会为烈。诸如江东顾、陆、朱、张四大家族、名士不仅经世传家,具有较高的文化修养,深受中原、荆襄士风的影响,好乐人伦,品鉴人物,清议颇盛。其中代表人物乃是陆家之陆绩、顾家之顾邵,他们是当之无愧的江东士林领袖。他们舅甥两人模仿许氏兄弟支持乡里清议,以州郡乡挡士人为品评对象。一些出身贫寒卑微之人,经陆、顾两人品鉴奖识后皆为孙策、孙权所重用。故而,陆绩、顾邵之名声震江东,亚于两人者还有陆逊、全综、张敦、卜静等名士。”

    杨虑补充道:“黄老先生所言甚是。我们荆襄与江东名士之间的交往也十分频繁。去岁,周瑜病故,荆襄名士领袖庞士元奉刘皇叔之命,率杨虑、杨颙、庞林、董恢、殷观、尹默、李衡、张悌、李仁等赴江东奔丧。事毕,与陆绩、顾邵、全综等诸多名士会于昌门,互相品评题目,参与名士数十人,堪称荆襄名流与江南名士的盛会。其时,陆绩、顾邵对庞统道,使天下太平,当与卿共料四海之士。统日,陶冶世俗,甄综人物,吾不及卿;论帝王之密策,揽倚伏之要最,吾似有一日之长。他们互相探讨,相互出题品鉴,热闹非凡。可谓渊薮士林,名士荟萃,曲高和众,曲终而奏雅,流芳百世。”

    庞德公赞道:“刚才德行杨君所言皆是事实,中原及北方寓居荆襄之清议名士,也力助荆襄名士清议之风兴起。如德操奖拨庞士元于未有识者,称其为南州士之冠冕。还有这位傅巽傅公悌。”

    一位中年名士站立起来,向庞德公拱了拱手。

    刘禅定睛一看,只见傅巽容貌魁梧,脸色冷峻。

    刘禅搜索了一下资料,知道傅巽乃北地泥阳人,博学多闻,见识博达,为时评论家,曾评庞统为“半个英雄”,评裴潜“以德行显”,评魏讽为“谋反为早晚之事“,皆一言命中。

    他曾被朝廷的三公辟召为尚书郎,后来辗转来到荆州,做了荆州牧刘表的宾客。刘琮继位后,蒯越和傅巽等人劝刘琮投降,傅巽道:“若刘备不能抵抗曹操,那么荆州就谈不上能够自存;倘若刘备能够抵抗曹操,那么刘备也不会再臣服于将军之下了。希望将军您不要再对投降之事存有疑虑。”刘琮被说服,举州请降。曹操以傅巽劝降刘琮有功,赐爵关内侯。

    最为可恶的是,历史上傅巽伙与同朝中以荀攸、王朗、华歆为首的群臣上表,请求曹丕接受献帝的禅让。曹丕称帝后,又升傅巽为侍中、迁尚书。绝对是标准助纣为虐、为虎作伥的乱臣贼子。

    刘禅想到这,不禁心头火气,双眼发出渗人的寒光,冷冷地看了傅巽一眼,满脸蔑视之色。

    傅巽看着刘禅满脸凝霜,寒气逼人,不禁纳闷起来,不知自己何时得罪了这位少爷。不明就里的他只好悻悻地坐了回去。

    刘禅转向庞德公道:“当今我大汉帝国战乱不断,民众生活在水深火热之中,上天有好生之德,便向人间下派国之祥瑞五端,能在此乱世或动荡的时代,辅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0

你可能喜欢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