667中文网 > 历史军事电子书 > 汉时关之龙腾万里 >

第127章

汉时关之龙腾万里-第127章

小说: 汉时关之龙腾万里 字数: 每页4000字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230章 吟诗作对(二)() 
看着他们的狼狈样,刘禅乐不可支,哈哈大笑,道:“你们不用费神了,这位圣人是天上的神仙。还是言归正传吧。”

    刘禅暗暗得意,心想你司马徽把三国英雄、仁人志士玩弄于股掌之上,今日小爷也让你尝尝被人玩弄的感觉。哈哈,这种感觉真的如同三伏天喝冰水——爽歪歪!

    刘禅的胡搅蛮缠搞得司马徽、司马芝等人毫无办法,只好自认倒霉,每个被愚弄的人都向他投去愤怒的目光。

    刘禅的心理素质出奇的良好,他依然面不改色,打着哈哈继续道:“仲宣兄身当乱世,亲历离乱,寄居荆州十数年。不料刘表以貌取人,狗眼看人低,有眼不识金镶玉,对世之大才竟然不予重用。是可忍孰不可忍!想来真的是令人气愤难挡。无怪乎刘表身死国灭,家破人亡。”

    “好一句狗眼看人低!真的是十分传神啊。”司马徽笑道。

    王粲感激地看了刘禅一眼,揖手狠狠道:“谢林公子仗义执言。哼!刘表空有其表,但与袁绍一样,都是绣花枕头。两人皆外宽内忌,好谋无决,有才而不能用,闻善而不能纳。俱为曹公所灭,自身及子孙下场都是惊人的一致。”

    然而在座的大部分人,或多或少都与刘表有着拐弯抹角的关系,特别是黄承彦、蒯祺与刘表更是直接的亲戚关系,所以他们的脸色十分难看。

    这一切都被刘禅看在眼里,他继续挑拨离间道:“故仲宣兄此《登楼赋》,可谓是拜刘表所赐之大作。因为仲宣兄怀才不遇,宏图难展,久客思归,故郁闷之下,登上当阳东南的麦城城楼,纵目四望,万感交集,诗兴大发,写下这篇历代传诵不衰的名作。”

    “懂吾心意者,林川公子也!”王粲泪流满面,竟无语而凝噎,向着刘禅一揖到底,激动得无以复加。

    刚刚王粲与刘禅还是一对冤家死对头,斗得你死我活不可开交,然而如今却出现了不可思议的转折。这个神剧情实在是出乎几乎所有人的意料之外。

    刘禅话锋一转,慷慨激昂道:“虽然赋中充盈着沉郁悲愤的失意和哀叹。但吾在此赋的字里行间,也依稀看出仲宣兄的情绪低落,并不消沉,渗透着乘时而起强烈的情绪,建功立业的远大理想,积极进取的抱负。他把内心感情的抒发,与明暗虚实变化的景物描写相结合,或情随景迁,或因情设景,使全篇的愁思更加重峦叠嶂,从而激起大家的共鸣。?这,应该就是所谓言为心声,真情流露吧。”

    刘禅实事求是的客观评价,引起了司马徽等大多数人的共鸣,他们颇有同感地鼓起掌来。

    随着掌声愈来愈浓烈,刘禅在他们心中的形象在一点点得到修复。

    刘禅笑容可掬地看着他们,嘴角掠过诡异的形状。

    “然而,在吾看来,《登楼赋》完全是无病呻吟之作!大丈夫就应该写些金戈铁马,慷慨激昂,气势飞扬之作,方可激励英雄志士去建功立业。在此乱世,做些卿卿我我,风花雪月,妇人之仁的诗歌于事无补,只能令人徒生悲伤。”刘禅冷不防地来了这么一句。

    剧情真的是一波三折。刘禅的话犹如滚油锅里撒盐巴——炸锅了,又像熊熊火堆里泼了一盆雪水。

    司马芝、庞山民、蒯祺等人反应不及,一个一个惊呆了。

    还沉浸在喜悦之中的王粲,更是不敢相信自己的耳朵,目瞪口呆,张口结舌。

    司马徽被刘禅激怒了,冷声道:“你说《登楼赋》为无病呻吟之作,那你说说看哪些是慷慨悲歌之作?”

    刘禅不假思索道:“远的如高祖皇帝之《大风歌》大风起兮云飞扬,威加海内兮归故乡,安得猛士兮守四方;西楚霸王项羽之《垓下歌》力拔山兮气盖世。时不利兮骓不逝。骓不逝兮可奈何!虞兮虞兮奈若何!近的如老贼之《观沧海》东临碣石,以观沧海。水何澹澹,山岛竦峙。树木丛生,百草丰茂。秋风萧瑟,洪波涌起。日月之行,若出其中;星汉灿烂,若出其里。幸甚至哉,歌以咏志;又如吾思得一首《江东吟》生当作人杰,死亦为鬼雄。至今笑项羽,不肯过江东。”

    话音刚落,向宠他们欢声雷动。庞德公、黄承彦相视而笑,司马徽父子的脸色却是更加阴沉。

    王粲已被刘禅彻底气疯,歇斯底里喊道:“有本事你也做一首赋给大家瞧瞧啊!”

    “就是!就是!”司马芝等人纷纷起哄起来。

    刘禅抬头望天,满脸不屑,冷哼了一声,道:“区区小事,何足挂齿。在本公子看来,这不过是小菜一碟而已,手到擒来!”

    “真是大言不惭,实在是狂妄之极。”

    “面皮三尺厚,恬不知耻!”

    “就会吹牛,小心把牛皮吹破。”

    “人心不古,世风日下!”

    话音刚落,司马芝等亲曹派的无情攻击,就狂风暴雨铺天盖地而来。

    刘禅却是不脑不怒,依然淡定,像看小丑般,嬉皮笑脸地看着他们的表演。

    “安静!”赵云气沉丹田,突然大喝一声,犹如黄吕大钟,巨大的声浪在石洞里惊涛骇浪般翻滚,又像晴天霹雳滚过长空,震得人们的耳膜嗡嗡作响。

    大部分人包括司马岐都不由自主地用双手捂住耳朵,减轻声波对耳朵的震动。

    司马徽、司马芝大惊失色,心中巨震,一齐盯着赵云。依稀感觉到此人周边杀气隐隐约约,知道是个顶尖高手。暗自猜测赵云的身份,起了深深的忌惮和戒备之心。

    步练影见赵云威震石洞,心里却是又惊又喜,喜的是赵云威风凛凛,惊的是怕司马徽父子会对赵云不利。

    刘禅举目一观,却见司马徽、司马芝父子及身边的侍女、仆人,只是面部变色微微苍白外,并没有掩耳防震。

    刘禅心中一凛,知道这些人都是武功高手。他知道赵云怒喝立威,是让司马氏父子投鼠忌器;另外是测试石洞里忍者死士的分布和武功的深浅,好未雨绸缪,防范于未然。

    (各位看官朋友:雏鸟初啼,码字极不容易,请多鼓励,求点击,求收藏,求推荐,求打赏,各种求!)(未完待续。)

231章 吟诗作对(三)() 
赵云一声怒吼,全场顿时鸦雀无声,一齐注目赵云,

    此时,刘禅抑扬顿挫,极富感染力的声音在石洞里响了起来:“六王毕,四海一,蜀山兀,阿房出。覆压三百余里,隔离天日。骊山北构而西折,直走咸阳。二川溶溶,流入宫墙。五步一楼,十步一阁;廊腰缦回,檐牙高啄;各抱地势,钩心斗角。盘盘焉,囷囷焉,蜂房水涡,矗不知其几千万落。长桥卧波,未云何龙?复道行空,不霁何虹?高低冥迷,不知西东。歌台暖响,春光融融;舞殿冷袖,风雨凄凄。”

    “一日之内,一宫之间,而气候不齐……妃嫔媵嫱,王子皇孙,辞楼下殿,辇来于秦,朝歌夜弦,为秦宫人……燕赵之收藏,韩魏之经营,齐楚之精英,几世几年,剽掠其人,倚叠如山……”

    “呜呼!灭六国者六国也,非秦也;族秦者秦也,非天下也。嗟乎!使六国各爱其人,则足以拒秦;使秦复爱六国之人,则递三世可至万世而为君,谁得而族灭也?秦人不暇自哀,而后人哀之;后人哀之而不鉴之,亦使后人而复哀后人也。”

    这是后世“诗圣”杜甫之名作《阿房宫赋》,刘禅见其立意深刻,气势磅礴,气场甚大。故而皆来一用。

    刘禅昂首而立,慷慨激昂,一副忧国忧民的正气凛然。

    刘禅富有磁性的声音在石洞里回荡反复,众人屏息而听,随着刘禅语调的变化,完全沉浸在其中。

    朗诵毕,石洞里万籁俱寂,一片寂静。

    良久,先是稀稀拉拉的掌声,然后声音渐浓,最后欢声雷动。

    司马芝、庞山民、蒯祺等亲曹派神色十分不爽,王粲面如死灰,像一个斗败的公鸡,无精打采,蜷缩在座位。他做梦也没有想到,这个少年竟然能写出如此文采飞扬的文章。

    司马徽的神情阴晴不定,变化不已,低头沉吟。刘禅的表现可谓是惊才绝艳,一鸣惊人,堪称神童。相比之下,自己聪明伶俐的孙子就相差甚远,简直就是凡夫俗子。如果说刘禅是一个高高在上鸣叫九天的凤凰,那司马岐就是爬行地面平平凡凡的小鸡。

    难道上天真的是下派了新的五小瑞兽下凡不成,林川这个“东海小白龙”已实至名归。颍川荀家英才辈出,林川不愧是荀彧的外甥,尽得荀彧真传,看来有过之而无不及。

    如今天下神童辈出,第一天才无疑是曹操幼子曹冲,其从小天赋惊人,智力力很强,六岁才智就达到成人水平,“曹冲称象”便是很好的明证。其辨察仁爱,与性俱生,容貌姿美,有殊於众,故特见宠异,早早被曹操选为继承人。曹冲死了后,曾对曹丕言:仓舒之死,虽为吾之不幸,实为汝之大幸!此前,在自己的运作下,司马懿已暗示曹丕除掉曹冲。

    那下一步,便该轮到第二神童——刘先的外甥周不疑了。司马徽意味深长地看了刘先一眼。绝不能给曹操留下惊天良才,成为司马家族成就大业的障碍。

    目前,这个嚣张狡猾、古灵精怪的“林川”最有可能成为司马氏的心腹大患和绊脚石。如不除之,他日这个小子长大成人,必为曹家重用,到时司马家族的百年大业恐怕会成为黄粱美梦。司马徽看着得意洋洋的刘禅,一丝杀机掠过鹰隼般的老眼。

    司马徽的表情都被刘禅看着眼里,他知道这个阴险绝伦的老乌龟是断然不会放过自己的,但自己已做好周密的部署,谅他也翻不起什么风浪。

    庞德公、黄承彦则是满面笑容,显然他们的心情不错,为发现又一个神童而欣喜。

    庞德公抚须赞道:“林公子之《阿房宫赋》立意高远,诗画灵动,结构宏大,寓意深刻。通过描写阿房宫之兴亡,点出强秦因骄奢淫逸而家灭国亡,经纶世务,针砭时弊,借古讽今,教训十分深刻。所谓天下兴亡,人人有责。林公子真的是志向远大,胸怀天下,忧国忧民,匡世济民。”

    黄承彦也击案叫好道:“前朝最著名辞赋家扬雄扬子云在《法言·吾子》日,诗人之赋丽以则,辞人之赋丽以淫。认为赋的共同特点是词彩华丽,内容有‘则’与‘淫’之别。雕绘铺陈之泛滥为‘****面追求形式之赋为‘辞人之赋’;符合儒家之教为‘则’,关心社稷注重民生讽谏时弊之赋为‘诗人之赋’。林公子之《阿房宫赋》的赋体散文,可称为‘诗人之赋’,在“丽”的同时,也体现了“则”特点。”

    杨虑也兴致勃勃道:“庞老先生、黄老先生所言极是,吾极为赞同。林公子真乃人中龙凤,诗词歌赋之高手。《阿房宫赋》一反谩嗟荣辱的悲叹,可谓站得高望得远,借古讽今,寄意遥深,纵横奥衍,多切经世之务。开篇站在国家兴亡、朝代更替的视角和高度,对阿房宫之铺陈奇伟壮丽,气象开阔绵邈,足见林公子立足之高,胸襟之广。先全后细,由远及近,虚实结合,逐一展示了阿房宫的宏伟豪华,内外奇观与丰姿盛态。其次,观照现实,立意高远,真知灼见足显忧国忧民之赤子之心。‘秦人不暇自哀而后人哀之,后人哀之而不鉴之,亦使后人而复哀后人也’更是犹如巨钹黄钟大吕,响彻在历史之长空,回荡世人耳膜,时刻警醒朝廷皇帝及王侯将相。最后,句式灵动多变,多种修辞手法纵横交错。突破了骈文的六言、五言、四言固定句式,句式长短不一,骈散结合,句与句之间层次跳跃,似散非散,又具有韵文的意脉,有时又参用非韵文句式。此种有别于韵文死板顽固、逢韵必压,别具一格,风格多变的新型之赋,真是令人耳目一新,开辟了一种新赋的形式。”

    顿了顿,杨虑向林公子诚心诚意地鞠了一躬,道:“林公子作此赋别具一格,海阔天空,天马行空,真的是天外飞仙。令杨虑深为佩服。”

    (各位看官:雏鸟初啼,码字极不容易,请多鼓励,求点击,求收藏,求推荐,求打赏,各种求!)(未完待续。)

232章 对联比赛() 
刘禅激动得红着脸揖手回礼,无比谦虚的笑道:“杨兄谬奖,林川不过是海阔天空地乱写一通,漫无目的,想什么就写什么,不合韵文之规则。与仲宣这个词赋大师相比,差距实在是太远。”r

    见惯了刘禅的翻手为云覆手为雨反复无常的变化,王粲已麻木不仁,十分不领情,冷冷道:“林公子不必冷嘲热讽,汝之高才文采,大家皆耳闻目睹。不日,东海小白龙之大名将响彻海内。实在是可喜可贺啊。”r

    刘禅笑道:“仲宣兄谦虚了。为了活跃一下紧张的气氛,不如我们来个对联游戏吧?”r

    “好吧!”王粲两眼发光,来了兴趣,兴奋地应道。r

    “来吧。”刘禅笑道:“我先出上联,醉卧美人膝。”r

    王粲怔了一怔,略一思考,笑道:“醒掌天下权。”r

    “仲宣兄才思敏捷,野心不小。”r

    “林公子也是风流不羁啊。”r

    “?山山水水,处处明明秀秀。”?r

    “晴晴雨雨,时时好好奇奇。”r

    “飞虎旗,旗飞虎,旗卷虎藏身。”r

    “走马灯,灯走马,灯熄马停步。”r

    “六合插地七层四面八方。”r

    “一掌擎天五指三长两短。”?r

    “??冰冷酒一点两点三点。”r

    “丁香花百头千头万头。”r

    不经意间,两人一来二往,竟然来了五个回合,相视而笑,哈哈大笑。他们也收获了一阵阵掌声和欢呼声。r

    “二位真的是棋逢对手,将逢良才。”庞林看得十分有趣,由衷赞道。r

    “林公子,轮到吾出上联了。”王粲笑道。r

    “请吧。”刘禅胸有成竹道。r

    “?南通舟,北通舟,南北通舟通南北”r

    “东当铺,西当铺,东西当铺当东西。”r

    “白鸟忘饥,任林间云去云来,云来云去。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0

你可能喜欢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