667中文网 > 历史军事电子书 > 清末之帝国崛起 >

第62章

清末之帝国崛起-第62章

小说: 清末之帝国崛起 字数: 每页4000字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奕䜣知道八大臣被除后就属于慈安的声望最高,也不敢胡来,说道:“好,你我就一同去见太后!”

    随后二人进宫,拜见两位太后。

    此时醇亲王奕譞已经率领军队将肃顺等其他六臣全部缉拿。

    皇宫东暖阁内,慈安和慈禧也知道了密旨之事,在端华的坚持下让宫女、太监、侍卫等全部离开,殿内,只剩下他们四人,端华这才呈上密旨。

    慈安打开密旨,一看之下骇得差点坐在地上,慈禧完密旨后也被惊得目瞪口呆。

    最后奕䜣拿过密旨,倒吸一口冷气,几乎不敢相信自己的眼睛,“端华,这,这是真的!”

    端华伏在地上,说道:“我知道这是滔天大罪,但如今朝廷已经到了最危险的时刻,先帝是考虑好久才下定决心的!”

    “哎!”奕䜣也知道朝廷现在没有兵饷,但又不好加税,否则起义的百姓会越来越多。自己死去的哥哥甚至将宫殿的金钟融掉已凑齐军饷,看着密旨也只能深深叹气。

    “郑亲王,是我们错怪你了,这样,你继续执行密旨,但此事如果泄露,由你一力承担!”奕䜣说道。

    “恭亲王,两位太后,你们放心,此事如果泄露尽管推到我身上就是了!”

    慈安和慈禧也反应过来,慈安说道:“既然是先帝密旨,我们也不好说什么,肃顺等人的事情就与你无关,你先下去吧!”

    端华走后,慈禧小心的说道:“这件事关系重大,咱们还是烂在肚子里吧!”

    奕䜣和慈安深以为然,各自点头。

    “秉二位太后,醇亲王求见!”外面一个太监喊道。

    “快让他进来!”

    奕譞来到大殿,跪拜道:“禀报两位太后,景寿、匡源等两个叛臣贼子已经全部逮捕,请求发落!”

    慈禧高兴道:“醇亲王办的不错,来人,即刻召集文武大臣们上朝!”

    顾命八大臣除了端华外,已有三人遭到逮捕,在这个京城引起轩然大波,与八大臣亲近的官员们无不心惊胆战,但旨意已下,只能到皇宫接受处理结果。

    大殿内,满朝文武齐聚一堂,有的胆战心惊,有的扬眉吐气,在一片消沉中一个太监宣布上朝。

    随后慈安。慈禧二人带着小皇帝登上龙椅,二位太后分座两边。奕䜣与奕譞二人站在两位太后之下。

    “皇上万岁万岁万万岁!”

    由于小皇帝根本还未适应如此场面,就由慈安代劳:“诸位爱卿,平身!”

    “谢皇上,谢太后!”

    文武大臣们起身后,慈安接着说道:“诸位大臣,想必七大臣之事你们也听说了,至于哀家为何这么做想必会很疑惑,今天就告诉你们,恭亲王,就由你宣布他们的罪状!”

    “臣领旨!”

    奕䜣拿出一道圣旨开始宣读:“肃顺、载垣、景寿、穆荫、匡源、杜翰、焦佑瀛等皇命七臣枉顾先帝之意,不尊圣谕,欺君罔上,上年海疆不靖,京师被围,圣上避走,皆是七大臣乱谋所至更有擅改谕旨,阻挠太后听政,今解肃顺、载垣、景寿、穆荫、匡源、杜翰、焦佑瀛之职,命睿亲王、醇亲王前往逮捕!”

    众大臣看着大殿外已经站满侍卫,没有一个敢出声。

    这时,慈禧开口说话:“诸位大臣们,七大臣之事与尔等无关,莫要出头,否则一律等罪!”

    “七大臣罪有应得,皇上太后英明!”说话的是文祥。

    随后一些奕䜣一派的官员纷纷出声支持,那些七大臣昔日的同僚下属们见没有受到追究就已经默念老天保佑了,哪敢为肃顺等人求情,开始纷纷附和。

    慈安、慈禧和奕䜣三人相视一眼,都高兴无比,如今大局已定,其他的事就简单了。

    散会后,睿亲王、醇亲王率领一千精骑以迎接咸丰灵柩为名在密云将肃顺等四位顾命大臣逮捕。

    十月初一,在朝会上文祥上书请两宫太后垂帘听政,此刻满朝再无反对之声,垂帘听政之事通过,开始定制章程。随后慈安宣布奕䜣为议政王,军机大臣领班,命令桂良(奕䜣的老丈人)为大学士,沈兆霖为户部尚书总之,一些重要职位尽是亲王一党。

    初三,咸丰帝灵柩终于到达京城,还有被逮捕的肃顺等人。初五,众大臣将同治这个年号定下,意为两宫同治,君臣同治。初六,肃顺等人的处决下达:肃顺处斩,载垣被赐白布自尽,穆荫、杜翰撤职流放,焦佑瀛、匡源被革职,景寿削职,仍留爵位与驸马称号,只有端华有密旨在身没有受到处罚。

    由于肃顺的嚣张与大意,不可一世的顾命八大臣不到三个月就被瓦解,从事变可以看出慈禧和奕䜣的手段,他们抓住官民对英法侵略者的愤怒,对“肃顺”等人逃兵行为的极大不满,把清廷战败的责任全部推到他们身上,利用肃顺等人的麻痹大意,抢占先机,先发制人,手段干净利落,令人叹服!

    咸丰做梦也没想到自己自以为万无一失的辅政计策这么快就奔溃,大权还落在他最提防的女人、弟弟手里,真是一个莫大的讽刺,最命苦的皇帝之名果然名副其实。

    初九,载淳在太和殿正是继位,号同治。没过多久,议政章程制定完毕,两宫太后开始正式垂帘听政。慈安、慈禧虽名为同治,但慈安不喜朝政,万机一切,差不多由慈禧一人做主。不过慈禧也真是厉害,处理政事行云流水,干练果断,连奕䜣都自叹不如。在处理东南战事上,表现了咸丰都未有的魄力,他命曾国藩统辖江苏、安徽、江西三省,并浙江军务,所有巡抚提督以下的官员皆受其节制,命曾国荃为江苏布政使,赏黄马褂、一品顶戴,加“伟勇巴图鲁”,左宗棠为浙江按察使,李鸿章为江苏布政使。另外为了安抚僧格林沁,加他为兵部尚书,加胜保为钦差大臣,彻底将前线诸大臣安抚下来,一场政治危机就这样被化解。

    这一年,慈禧26岁,奕䜣31岁。

第一百二十四章 余波() 
同治登基后,华夏战场进入短暂的平静,但各方都在积蓄力量。湘军得到清廷一百万饷银与一万条火枪,一百门火炮的支持后补充兵力,训练新兵,等待开春再进攻天京。天京方面洪仁郝虻幕鹌饕丫康轿唬诤樾闳拿钕拢谕獾闹钔醵挤殖霾慷又г炀耸碧炀┲芪б丫奂耸蚴鼐槿诗正在加紧制造新式火药,铅弹,储备足够的弹药以备来年的战斗。

    湖南福建一线,僧哥林沁聚集了十万大军,拥有四万支火枪,两百门火炮,在一些要地深挖壕垒以拒革命军。

    刘峰也怕僧哥林沁突然进攻广东,将朱三、和刘永福调了回来,进驻前线。为了增强兵力,刘峰组建了一支一万8000人的独立师,由于没有合适的将领,由自己亲自兼任师长。

    现在子弹工厂的工人已经增加到了两千人,每天消耗铜板五百张,子弹已经可以日产九万颗。步枪火炮开始出现富余,只要新的部队组建,就能马上列装。

    陆战火炮已经生产出两百门,现在已经放缓速度,因为整体炮弹已经发明出来,炮尾的击发装置需要重新设计。不过此时弹头里填装的还是火药,苦味酸弹头的引信虽然已经发明出来,但还是不理想,引爆率只有百分之七十,根本无法用于实战,只能继续改进。

    川北一线,胜保此时虽然官运亨通,但他有苦难言,他所面对的是石达开和杜文秀两路大军,杜文秀他只是听说过,但对石达开可是深有体会,自己身边虽然聚集了七万守军,但手中只有两万支火枪和五十门新式火炮,让他的精神一直紧绷着。

    成都城内,昔日的将军府内,杜文秀和石达开正在喝着小酒,低声交谈。

    “亚达老弟,看你今天心情有些不好,是不是出了什么事情?”杜文秀问道。

    石达开拿着酒杯,一口而干,心情低落道:“云焕大哥,我这有一封电报,你还是看看吧!”

    现在电报已经通到成都,杜文秀作为西征军的副司令,对这可以千里传话的东西已经极为熟悉,想当初他还以为这是什么妖法呢,现在想想就有些可笑。

    “我去,咸丰竟然死了,他可只有三十一岁,还有政变,清廷现在竟然让两个女人当家,那岂不是要乱套?”

    石达开说道:“没那么严重,少帅传来的情报说掌权的两个女人和奕䜣亲王都是不简单的人物,你看周围清军依然防备森严就知道他们没有受到清廷政变的影响。”

    “那倒是,不但未乱,还有些加强。”杜文秀说道,然后接着看电报,“安庆陷落,太平军损失严重,英王被责”

    杜文秀终于明白石达开失落的原因了,他现在是革命军的高级将领,身边就有一张大清的详细地图,知道安庆是太平天国的一个战略要地,此地陷落,恐怕会是一个转折点。

    石达开说道:“安庆自占领以来就一直是天京的屏障,如今失陷,天京等于直接暴露在清军眼前,清军自此可以肆无忌惮的进攻。如果天王不离开天京,太平军为了防守它将被迫与清军决战,到时候必会被曾国藩牵着鼻子走,这一战恐怕凶多吉少!”

    “我看这上面说天国的军师从咱们手里买了数万支火枪,二百门火炮,再加上兵力充足,守住一个天京应该没问题吧?”

    石达开摇头道:“湘军是虎狼之师,麾下悍将如云,他们最擅长的就是攻坚战,再加上他们也有大量的火器在手,太平军想要打退他们绝非易事!”

    杜文秀说道:“看来你对天国还存有不小的感情。”

    石达开说道:“说没有那是骗人,毕竟那里曾是我的家,虽然出了一些问题,但还是无法割舍!”

    杜文秀知道石达开是个重情义之人,说道:“要不等天京之战时我们请求少帅允许我们出兵,去帮助天国。”

    石达开连忙摇头,说道:“云焕大哥,此事休要再提起,少帅正在谋划一场大战,我们乱动肯定会打乱他的部署,况且在革命军这一年里让我明白天国的局限性,他能坚持十年,但坚持不了二十年,早晚有一天会走向灭亡的。”

    杜文秀说道:“确实,在未遇到少帅之前我也以为自己是一方之雄,可以雄霸一方,但遇到少帅之后才知道自己是井底之蛙!”

    “是啊,我们只是看中眼前的地盘、利益,而少帅的眼光却着眼于整个世界,差的太远了!”

    杜文秀笑道:“没想到昔日叱咤风云的翼王也有服输的时候!”

    “短短三年,雄踞四省之地,压得清廷不敢越雷池一步,更拒洋夷于海外,威震华夏,谁人不服!”

    “没错,他还带着我们进入那个什么工业时代,看看这手中的电报,可以瞬间跨过几千里传到咱们手里,到现在我还以为在梦中。”

    石达开感叹道:“你看这报纸,可以自己跑的火车已经通到佛山,真想回去见识一下!”

    杜文秀笑道:“放心,有机会的,听说少帅要对四川进行大开发,已经派出了数支勘探队伍,寻找矿物,制定铁路线路,为工厂选址,估计马上就会进入实施阶段。”

    “这铁路确实是好东西,方便出行不说,将来一地发生战事,可以依靠它迅速投送兵力,运送物资。”

    杜文秀给自己和石达开满上酒,“是啊,如果能通到四川就好了,运送弹药就不用像现在这么麻烦了!”

    入川道路崎岖难行,尤其是一些大口径火炮,根本无法送达。

    石达开道:“现在我们这里只囤积了不到五百万发子弹,炮弹只有三万发,顶多能支撑四次战役,还要加紧和总后勤部联系才是!”

    “没错,另外少帅还要求每个战士必须打够五十发子弹,真是不怕浪费!”

    “云焕大哥可说错了,这是少帅的精兵之法,战士们打得子弹越多,枪法自然越来越好,如果不是子弹供应缓慢,我相信这个标准还要提高!”

    杜文秀咧嘴说道:“我当然知道,只是看着被消耗的弹药库有点心疼。”

    石达开笑道:“云焕大哥,你就安心训练士兵吧,至少一年之内不会发生战事!”

    石达开也是出色的战略家,自然知道刘峰在等什么。

第一百二十五章 马那萨斯战役() 
大洋彼岸的美国,南北内战已经开始,由于华盛顿和里士满相隔不远,林肯等北方首领都决定向南方首都发动进攻,企图一举击败南方军队。

    七月,北方由迈克道尔率领35000军队开赴前线,南方则由博雷加德领军防守马那萨斯,两方主将还是西点军校的老同学。由于他手上只有18000人,兵力只有北军的一半,遂向附近的约翰斯顿军团发出求援。

    约翰斯顿是个沙场老将,立刻知道了北军的企图,决定放弃进攻哈瑞斯渡口,准备参与马那萨斯会战。与他对阵的是北军一个名叫帕特森的老将,约翰斯顿为了迷惑这位老将军使其不敢尾随,派出数只骑兵部队大幅度迂回包抄。帕特森早先是个政客,利用手中的权利才当上将军,没有作战经验。见四面全是敌人顿时慌了手脚,认为对面的南军至少有三四万人,而自己只有一万七千人,不但不执行华盛顿要求他拖住正面南军的命令,反而像后方求援。约翰斯顿见目的达到,利用火车迅速将部队送到马那萨斯附近。

    此时博雷加德已经将手中兵力沿奔牛河展开,留下一个旅防守河面仅有的一座石桥,他料定麦克道尔会在石桥边不远的两个浅滩登陆,将主力集中于右翼,计划是趁北军立足未稳之际,冲击敌人左翼,然后插入后方,将其包围歼灭。

    迈克道尔大张旗鼓的从华盛顿出发,由于北方普遍认为这是一场必胜的战役,军队后面跟着无数前来参观的百姓、商人、记者、议员,他们生怕错过这难得一见的大战。此时南北双方的军队大多是刚征召的新兵,有些还是只服役三个月的短期兵。麦克道尔率领这样的大军一路走走停停,终于抵达了奔牛河。

    博雷加德不愧是麦克道尔的老同学,麦克道尔果然派先头部队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0

你可能喜欢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