667中文网 > 历史军事电子书 > 清末之帝国崛起 >

第107章

清末之帝国崛起-第107章

小说: 清末之帝国崛起 字数: 每页4000字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说完,冯子材递给了他一把扣上了击锤的火枪。

    可惜这个牛二果真不争气,抱着冯子材的大腿求放过。

    冯子材没想到这个牛二如此不济,不再怜悯,抬手扣动扳机。

    “砰!”大厅内安静下来,牛二被一枪爆头。

    “呸,没种的东西,便宜他了!”

    冯相如带着几人将牛二的尸体抬走,并将地上的血迹收拾干净。

    “好了,祸首已除,过去的事就过去吧!”刘八说道。

    冯子材和朱大海点点头,三人开始聊未来的计划。

    三日后,上海嘉定,负责留守的是淮军鼎字营潘鼎新,他这些天忙的昏天暗地,搞得自己极为狼狈。

    原因很简单,因为革命军占领了上海,淮军损失了几乎所有的物资,还包括常胜军的。丢失了大后方,淮军的弹药只能坚持十天左右,粮食也只能维持半个月,这还需要省着吃。

    李鸿章亲率大军从常州返回,集齐淮军各部总共五万余人会合常胜军共六万三千人围攻上海。

    潘鼎新被安排在嘉定负责筹集、调运粮食和弹药,这可愁怀了他,粮食还好说,大不了向百姓征集。但弹药就麻烦了,淮军的兵工厂全部在上海,他几乎将整个江苏的火药全部搜集起来,另外,还召集了一些制作老式火药的工匠,到处寻找自作子弹的铅,总之,弄得他一个头两个大。

    “报告潘大人,外面有一支来自镇江的运粮队,他们请求入城!”一个淮军士兵找到潘鼎新汇报。

    潘鼎新眼睛一亮,要知道镇江一直是输送军粮的大户,只是他两天前才将征粮信送出,没想到这镇江这么快就到了。

    “先让他们在城外等候,由我亲自检查!”潘鼎新为人谨慎,决定亲自检验。

    来到城墙上,潘鼎新看着运粮车队足足有两百车,由约一千人押运。负责押运的人他还认识,正是比他大一级的江苏提督冯子材。对于冯子材潘鼎新是非常看不起的,如果不是当年攀上了张国梁这颗大树,凭其功劳哪里做得到提督一职,恐怕连自己都不如。换做以前他可能不会搭理,但现在人家可是送东西来了。

    “下面的可是冯子材冯提督?”

    冯子材在马上一抱拳,说道:“正是冯某,听说李大人正在上海与海匪交战,粮食不济,特从镇江拨给湘军的粮米调出二十万斤,今送到嘉定,还请开城门。”

    潘鼎新没察觉什么异状,而且听冯子材说这批粮食是从湘军嘴里抠出来的,心中觉得很有面子,毕竟现在所有部队中湘军才是老大。

    “那就谢谢冯提督了,开城门,让车队进来!”

第二百二十二章 计夺三城() 
嘉定城门缓缓打开,冯子材一挥手,长长的车队缓缓进入城中。

    城内,潘鼎新来到城门迎接。

    “冯提督,一路辛苦了,还请随我到府衙歇息!”

    冯子材说道:“不用了,如今海匪的战船正在长江上巡游,我还需回去镇守,等粮食全部进城就返回!”

    “这怎么好意思呢,怎么也”潘鼎新刚要客气一下就见冯子材身边一位精悍的士兵掏出一支火枪对准了他。随后一声尖锐的哨子声响起,押送粮食的士兵猛将辆车上层几袋粮食掀开,里面顿时露出一支支火枪,正是斯宾塞和62式步枪。原来这些士兵竟是革命军假冒的。革命军战士们用最快的速度抄起火枪,对准了淮军。

    “不许动,敢动者杀!”

    淮军士兵这才反应过来,就想举枪。

    “啪啪”

    革命军快速移动,敢举枪者一律射杀,一阵枪声过后,几十个淮军倒在地上,剩下淮军顿时不敢动弹。

    “一营占领城墙,二营封锁北门,三营封锁东门,四营去南门,快,记住不要放跑了一个!”一个军官发布命令道。就见他摘下帽子,露出一张年轻俊伟的面孔,不是刘峰是谁。

    原来刘峰得知了冯子材和自己父亲的关系后决定利用一下,所以就有了刘八和朱大海劝降这一幕。正好淮军的征粮信传到镇江,这送上门的机会当然不会放过了。

    “冯子材,你这是作什么?”潘鼎新激动道。

    冯子材冷笑道:“很明显,老子现在加入了革命军,正在攻占嘉定城!”

    潘鼎新怒道:“你个无耻小人,反复无常的混蛋,你不得好死!”

    “砰!”

    梁赞一拳轰在潘鼎新肚子上,后者闷哼一声,疼的弯下腰。

    “老子本来就是天地会的人,只是受你们蒙蔽才加入了清廷,如今幡然醒悟,返回革命军,虽然在外我老冯的名声不好,但我现在很心安。”冯子材说道。

    刘峰在旁边说道:“冯大叔弃暗投明,不必和这些人解释!”

    冯子材说道:“我当然不在乎别人的评价,只知道现在做得对就行了,大侄子,你可别忘了你答应我的事!”

    刘峰笑道:“冯大叔放心,包在我身上!”

    冯子材乃是后世大名鼎鼎的抗法名将,民族英雄,这样的人物刘峰当然不会放过,冯子材仗着刘八的关系也不客气,直接要了一个中将当,还要把自家的几个儿子送给刘峰调教。对于这些刘峰也欣然接受,要知道冯子材的儿子们个个骁勇善战,谋略过人,都是未来的将才,他高兴还来不及呢,哪里会不答应。

    冯子材极为欣慰,眼前的大侄子对他冯家果然照顾。

    刘峰看着眼前的淮军将领,潘鼎新,此人的名字也记载在后世的史书之上,他的鼎字营是淮军五大主力之一,在与太平军的作战中屡立战功,被加为江苏布政使。刘峰知道他是因为历史上他曾出任广西巡抚一职与法军战斗过,还取得了一些胜利,不过因为当时的朝廷态度不明,是战是和举棋不定,李鸿章还密令他“战胜不追,战败则退”,致使丧失战机,完全处于被动挨打的局面,最后导致镇南关丢失,历史上杨玉科就是在此关战死的。潘鼎新因为此败被革职,启用冯子材这才取得了镇南关大捷。

    潘鼎新背了黑锅之后就被罢官,直至终老。总体来说此人还是非常有能力的,在罢官之前连冯子材都是他的手下,与法军交战之所以战败是受了清廷态度的拖累。

    刘峰仔细想了一下,觉得眼前之人可用,问道:“潘布政使,你可原愿降?”

    潘鼎新大声说道:“我潘某乃是大清之将,怎能向尔等海匪投降,要杀要剐悉听尊便!”

    刘峰没想到这潘鼎新竟如此硬气,说道:“放心,我不会将你千刀万剐,但你会被送到矿山挖矿,直到累死老死,再也见到家人一面,无法孝敬父母,你可以想象一下这样的情景,这真的是你所希望的?”

    潘鼎新眼睛一黯,他是个孝子,对于无法送父母终老确实难受,还有自己的妻妾以及一双儿女。

    “李大人正率领大军攻打上海,相信很快就能攻克,倒时候我的家人不劳你费心!”

    刘峰嗤笑一声,“上海是你们的大本营,其中所有的物资全被我们缴获,而且我们的战舰已经控制了整个长江,可以随时为上海补充兵力。而淮军,就拿弹药来说,消耗一点就少一点,失去补给的你们还能坚持多久?还有你们也不用指望会有人支援,湘军主力已经被消灭在天京、安庆,僧格林沁被围在长沙,左宗棠也有我们的军队招呼,可以告诉你,不出一个月,整个江南必会为我们革命军所有。给你一个时辰考虑,是要加入我革命军,还是去矿山老死。”

    潘鼎新被这个消息惊得说不出话来,这时冯子材也劝道:“潘兄弟,这大清快要走到头了,你也是汉人,没必要为鞑子陪葬,好好想想吧!”

    嘉定城有三千守军,但猝不及防之下被占据武器优势的革命军迅速击溃,四座城门被占领,他们全被被保了饺子,在得知潘鼎新被抓住后放弃抵抗。

    经过冯子材的游说潘鼎新终究选择了投降,刘峰自然大喜,让其担任冯子材的副手,至于那些投降的淮军其虽然军纪要好于湘军,但仍需要劳改一番。

    接下来的事情就好办了,有了潘鼎新相助,刘峰让他和冯子材以送粮和弹药为由诈开了青浦、松江,最后只剩下上海外围的淮军主力。

    上海,淮军正在猛烈攻击城墙,虽然革命军占据火力优势,但李鸿章铁了心要夺回上海,亲自率领督战队督战,夺下了杨玉科布置在城外的防线。为了夺下防线,淮军想出了一个办法对付加特林机枪,就是让士兵匍匐前进,到达阵地五十米左右开始冲锋。此法虽然导致无法装弹射击,但总好过站着冲锋。终于,两天前的晚上他们扑进了革命军战壕,虽然革命军将其打退,但损失也不小,伤亡近千人,杨玉科心痛之余决定不与淮军死磕,就主动撤到城内。李鸿章立刻命令淮军不计损伤的攻城,但面对占据武器优势的革命军,他们留下了近两万具尸体仍是无功而返。

    上海城巡抚衙门,现在已经成为杨玉科的指挥部,此刻他正拿着一份刘峰的手令。

    “少帅就是少帅,居然兵不血刃的拿下了三座要城,眼前的淮军也马上要完了!”杨玉科赞叹道。

    “那是当然,咱们少帅可是武曲星下凡,只要他出马,绝对是所向披靡!”杨玉科身边的副官说道。

    杨玉科点点头,“是啊,少帅就是胜利的象征,老蔡,传令下去,今晚让战士们好好休息,明天准备出城大战!”

第二百二十三章 包围淮军() 
清晨,阳光灿烂,但上海城却愁云惨淡,炮声隆隆,喊杀震耳。淮军还在攻城,一个个士兵爬在竹梯之上,冒死前进,不时有人中枪惨叫坠落。

    城墙上,革命军的火炮连连轰击,而他的对面,淮军和常胜军只剩下可怜的一门火炮可用,仍在坚持不懈的轰击城墙。

    “轰轰”

    数声爆炸过后,淮军仅存的一门火炮也被炸毁。

    淮军大营里,两个人正在激烈争吵。

    “李,绝对不行,我们常胜军绝对不会攻城,这完全是送死的行为,我拒绝出战!”戈登大声对李鸿章喊道。

    李鸿章吼道:“你们常胜军也归我辖制,凭什么不听指挥,今天你们必须攻城,否则军法从事!”

    “军法?不好意思,你们的军法还管不到我这里!”

    “你,你”

    李鸿章被气得脸色通红,但他还真拿戈登没有办法。

    “巡抚大人,戈登少校,你们消消火,我看这样,既然常胜军不想攻城就将弹药匀出来,支援我们,你看如何,戈登少校?”李鸿章的幕僚参谋张佩纶劝道。

    戈登想了一下,现今英国远征军主力不存,他等于没了靠山,虽然屡次不听李鸿章调动,但也不想彻底将其得罪。

    “好吧,我会将弹药匀出一半,不过你们这种打法真的不行,完全没有意义!”戈登怎么也不明白,眼前的李鸿章等人为什么死咬着上海不放。

    见戈登做出让步李鸿章也没有继续逼迫,面无表情的坐在椅子上。

    戈登告辞离去准备弹药,张佩纶对李鸿章说道:“大人,这仗还要打下去吗?”

    李鸿章哀叹一声,“佩纶,我知道你要说什么,但放弃上海我不甘心啊!”

    张佩纶暗叹一声,他明白李鸿章的心情,淮军发展越来越大,隐隐有超过湘军的势头,导致两军在朝廷分配物资问题屡有摩擦,还有李鸿章与曾国藩的治军理念不合导致师徒不睦,曾国藩治军是以人为主,李鸿章认为武器才是最重要的,二人可以说是貌合神离。淮军现在完全是靠自己发展。上海地理位置优越,又有洋人支持,李鸿章将这里视作淮军的大本营,经过这几年的经营淮军已经有了质的飞越,如今老家被占,他当然想重新夺回来。

    “巡抚大人,张佩纶身为您的参谋就必须做到责任,这上海不能再打了,我们的火炮损失殆尽,弹药也接济不上,士兵们损失惨重,士气低落,反观海匪占据长江水道,人员补给源源不断,再打下去咱们淮军恐怕真的要元气大伤了!”

    “哎!我也知道,可是我刚和老师闹翻,并夸下海口,如果就这样败退,我有何面目去见他,有如何向朝廷交代。”李鸿章还未收到湘军惨败的消息,他以为天京已经被破,如此大的功劳足以让自己的老师位极人臣,而他却丢失要地,丢官事小,面子事大。

    张佩纶道:“可是事实摆在眼前,海贼火器先进,连洋人都叹服,咱们再打下去也是无济于事啊!”

    李鸿章咬牙道:“最后一次,等戈登将弹药送来再进攻最后一次,如果还打不下来就撤退!”

    张佩纶无奈道:“好吧,我这就去安排,这次我会派出两个大营进攻!”

    一个时辰后,淮军树字营、盛字营共一万人再次发动声势浩大的进攻。

    就在上海城打的万分激烈之时,一支五千人马出现在淮军大营之外。

    淮军秉承自湘军,每到一地扎营必掘壕垒,这样虽然麻烦,但可以防止偷袭。

    “我是潘鼎新,今天来送粮食和火药还有援兵,快快打开营门!”潘鼎新在营外喊道。

    守卫大营营门的是淮军良字营,都统刘秉章和潘鼎新要好,自然不会阻拦,他命士卒打开营门并拱手相迎。

    “行啊老潘,这么快就能弄到这么一大批物资,快点进来,早饭我还没吃饱呢!”刘秉章见到后面的庞大车队以为全是粮食,丝毫没有注意到昔日老朋友的不自然的表情。

    “没办法,巡抚大人催的急,正好镇江的冯提督慷慨帮助,才顺利完成任务!”

    刘秉章这才发现了潘鼎新的身边的冯子材,笑道:“原来是冯提督,谢谢你的帮助,快快请进!”

    冯子材一抱拳,说道:“好说,好说,大家同朝为官,理应相互帮助才是!”

    “咱们一会儿再聊,弟兄们,进营!”

    这支运送物资的部队开进大营,忽然,最前面的二千士兵们扯下外面臃肿的外袍,露出了一身利落的铁灰色军装,将背后的短枪拿在手中,不待吩咐,冲向怀军的壕垒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0

你可能喜欢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