667中文网 > 历史军事电子书 > 三国之锦帆崛起 >

第84章

三国之锦帆崛起-第84章

小说: 三国之锦帆崛起 字数: 每页4000字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驾!!”

    下一秒,老赵看见一名四十余岁的中年男子驾驶着一辆马车飞快的从外面的街道上驶过,随后又紧跟着跑过一队装备精良的士卒,口中还叫杀气腾腾的喊着‘快追,别让他们跑了’之类的话。

    很快,喧嚣声渐渐远去,四周围又变得一片死寂。

    老赵手按着自己那依然狂跳个不止的心脏,吞了吞口水,惊魂未定道:“喂,老孙,你看到了吗?那那个驾驶马车的人,好好像是”

    “李府的管家嘛!”

    “这这么说,我刚刚没有看错?”

    “错不了,我眼力好着呢,想必那辆马车上坐的,应该是李府一家子了!”

    “锦锦帆军这么快就对柴桑世家下手了?”

    “你不知道吗?之前江东快守不住柴桑时,曾向各大世家求援,据说许多世家都派出了家族私兵帮忙守城,他们这摆明了是在跟锦帆作对,以征东将军的性格,哪里会放过他们?”

    “看来我柴桑也快要变天了啊?”

    “这不是更好吗?想想看那些世家平日里是怎么狗眼看人低的?这些年来又侵吞了多少我们穷苦百姓家的土地?这就叫现世报,要是哪天锦帆军真的要公开处决他们,我一定会去现场观看,然后拍手叫好!”

    “那那可是砍头啊,这么血腥的事,有什么好看的?”

    “瞧你这脑袋瓜子蠢的,我去可不是为了看砍头,而是为了去支持锦帆军的,你想想啊,我们柴桑要是没了那些世家,以后我们就不用再被人欺负,他们以往所侵吞的土地,也会被锦帆军悉数还给我们百姓,如此大快人心的好事,岂能不亲眼见证?”

    “听你这么一说,似乎还真有点道理。”

    “呐,老赵,到时候一起去怎么样?”

    “一一起去?”

    “怎么?不敢吗?”

    “不不敢?你开什么玩笑?不就是砍头吗?又不是没见过!”

    “那你到底去不去?”

    “去!当然要去!谁不去谁是乌龟王八蛋!”

    ————————————————

    柴桑城内,类似的议论还有许多,撇除那些利益会大幅度受损的世家,其余中低层的柴桑百姓,对锦帆的行为其实并不排斥。

    此一战,锦帆的伤亡数字基本与杀敌数字相等,都在三千左右,不过收降的俘虏,却达到了将近四千。

    在徐盛收缴了俘虏的武器,将他们集体看押起来的同时,陈兰也带着锦帆大军在城中展开了大规模的搜捕。

    柴桑城里大大小小的世家加起来共有七家,其中有五家选择了帮江东军守城,在熟门熟路的郑宝指引下,陈兰只花了一个上午,就将这些世家的人全部逮捕,有一些顽抗者,则皆被锦帆就地格杀,而那些提前得到消息想跑路的,也被一个不剩的抓了回来。

    为了增加锦帆的威慑力,甘宁选择了老规矩,十岁以下秘密处决,其余人等,皆一并公开处斩,甘宁倒真想看看,经过此次事件之后,那些江东世家,还敢不敢再冒着被灭门的风险继续与锦帆作对。

第一百七十二章 愤怒的孙权() 
就在甘宁率军攻下柴桑的当天,正带着五千大军马不停蹄赶来的豫章太守孙贲,当即陷入了进退两难的困境。

    原本,孙贲是来帮助陈武守城的,可如今柴桑已丢,光靠他手上的五千兵马,如何抢得回足有一万锦帆驻守的柴桑?

    无奈之下,孙贲只好领军入驻历陵,谨防锦帆南下,并派人快马加鞭送出两封书信,一封是送往吴郡的告急信,一封是送往庐陵的求援信。

    与此同时,得知湖口失陷的丹阳太守吴景,也是立刻率领一万大军西进豫章,防止锦帆从湖口出兵一鼓作气的攻入江东腹地。

    建安五年,五月一日。

    王冲令扬武校尉魏延率本部五千士卒赶至柴桑辅佐甘宁,锦帆在柴桑的兵势瞬间扩充至一万五千人,使历陵的孙贲压力大增。

    而在湖口方面,已于昨日傍晚抵达彭泽的吴景,在听说锦帆大军去往柴桑,湖口只剩下五千士卒守卫之后,当下便动了乘机夺回湖口的念头。

    只可惜,吴景做梦也未曾想到,乐进竟然敢在身处绝对劣势的情况下主动出击,于是,毫无防备的他在途中被乐进率领的三千伏兵杀的大败,整整一万大军,在狼狈逃回彭泽城之后,竟足足折损了一半。

    自此,满心惶恐的吴景再不敢轻动,只得让人送信向孙权求援。

    吴县,吴侯府。

    孙权神色阴沉的望着陈端早已冷却的尸体,双手不自觉的剧烈抖动,他不是怕,而是愤怒。

    一日。就短短一日时间,湖口大营就被锦帆用调虎离山之计攻破,使得他之前布置的严密防线生生被撕裂出一道血淋淋的缺口,从而全盘瓦解,不管黄盖与陈端有多么充足的理由。丢了湖口大营,那就是砍头的死罪。

    不过,如今这两人一个已然自刎殉职,一个尚还生死不知,下落不明,孙权满腔的怒火。根本就无处发泄。

    “把他带下去,选处风水极佳之地好好安葬了吧!”孙权深吸一口气,尽量克制着自己的情绪,直到左右抬走了陈端的尸体,孙权的愤怒才彻底爆发。

    嘭!

    一剑将身前的桌案斩成两段。孙权一边发了疯似的胡乱劈砍,一边还不断的怒吼着:“该死的王冲,该死的甘宁,该死的锦帆贼,总有一日,我一定要让你们统统都死无葬身之地!!!”

    孙权毕竟还年轻,虚岁也就十九,比王冲还小了一岁。这心智自然远没十几二十年后成熟。

    自从继承了孙策的江东,孙权就没睡过一天的安稳觉,先是民间流言四起。骂他弑兄夺位,狼心狗肺,使得整个江东人心惶惶,后又有会稽山越反叛,其势凶猛,这一切的一切。都让他焦头烂额,压力倍增。

    现在倒好。连锦帆也跑来了江东兴风作浪,轻易便攻陷了湖口大营。不同于前两者的癣疥之疾,锦帆的出兵,让孙权真真切切感受到了威胁,也让他这些天来的压力终于累积过剩,冲破临界点,一举爆发了出来。

    在孙权发泄的过程中,群臣皆噤若寒蝉,谁也没有制止,因为别说是孙权了,就连他们自己,这心情也同样是无比的沉重。

    锦帆很强,这一点,在去年的时候,江东群臣便已有了深刻的体会,双方在淮南的交锋,江东并没有占到任何便宜,相反还折了不少人马,麾下将领也战死不少,大将太史慈、周泰跟蒋钦在被锦帆俘虏后,更是先后选择了投降,这对江东而言,不得不说是一个巨大的打击。

    孙策骁勇善战,有霸王之风,就连他在时都未能胜过那王冲,更何况他已不在?

    不过江东是孙策花费几年时间才千辛万苦打下的基业,若是他才刚走,就被锦帆给夺了去,不仅孙权没办法向死去的兄长交代,就连他们这些做臣子的,将来九泉之下,又有何颜面去面见先主?

    过得片刻,总算发泄完毕的孙权把剑随手一丢,胸口剧烈起伏间,脸色也是涨得通红,不过整个人看上去倒要比先前冷静了不少:“都来说说吧,以眼下的局势,我们该如何应对?”

    闻言,众人皆你看看我,我看看你,面面相觑。

    最后,还是辈分最高的程普上前一步,率先开口道:“主公,当务之急,我等当尽快出兵夺回湖口,以防止锦帆侵入我江东腹地!”

    孙权叹道:“此事我又岂能不知?可最大的问题是,锦帆随时可从淮南向湖口增兵,我们要将之夺回又谈何容易?”

    程普道:“不若分兵两路,其中一路出虎林封锁大江,阻拦淮南的援兵,另一路自可心无旁骛的攻强湖口的锦帆孤军!”

    “不妥!”程普话刚说完,韩当立即摇头反对,“德谋可知锦帆还剩多少兵马?我江东又还剩多少兵马?如今公瑾出征山越未归,我江东能调动的士卒最多也就四万,这还是算上豫章与丹阳两郡兵马的结果,若是分兵两路,极有可能会被对方各个击破!”

    “那义公的意思是”

    “集中兵力强攻,水陆并进,前后夹击,自可一鼓作气而下湖口!”

    “水陆并进?万一锦帆援兵在我水军攻打湖口时突袭我身后呢?”程普辩驳了韩当一句,复又对孙权道,“主公,或许锦帆兵力确实在我江东之上,可打仗靠的并不是人多,锦帆善水战者也就甘宁麾下的三万水师,其余皆不足为虑,主公只需给老臣五千精锐水师,当可不让锦帆援军跨越雷池一步!”

    孙权沉默了一下,问韩当道:“义公,你怎么看?”

    韩当知道孙权心中早已有些决定,泄气道:“但凭主公吩咐!”

    孙权点点头道:“既如此,我便以你为帅,领兵两万前往豫章与我舅父会合,共同征讨湖口,至于德谋可带三千精锐水师前往虎林,阻截锦帆援兵的任务,便全权拜托你了!”

    程普虽然说只要给他五千士卒就足够了,但孙权自然不可能真的只给他五千,之前为了防备锦帆,孙权本就在虎林屯驻了五千大军,再加上现在给的三千,程普所带的兵马,其实已达到八千之数。

    这一次,孙权可以说得上是破釜沉舟了,不成功便成仁,这些兵马派出去之后,整个吴郡的士卒加起来,也已然超不过万人

第一百七十三章 战火纷飞的豫章() 
建安五年,五月二日。

    五个帮助江东军守城的柴桑世家,被甘宁公开在柴桑城外处决,几百颗人头同时落地,血水汇聚成河,将脚下地表都染成了红土。

    此消息传开,再次震惊了整个大汉,尤其是江东世家,都不约而同陷入了无尽的恐慌。

    他们开始在内心深处分析权衡利弊,是要继续帮助孙权抵御锦帆?还是两不相帮?亦或者索性倒向锦帆,助他们平定江东?

    如果选择前者,一旦孙权在他们帮助下还斗不过锦帆,那他们的家族,必将面临灭顶之灾;而如果选择后者,虽然依然会被锦帆取缔掉家族私兵,但在众多家族被灭的前提下,他们也将从中获得更大的利益。

    这是时代的世家都强势惯了,就算是当地的官员,也得礼让他们三分,可这却并不代表他们可以在死亡面前无动于衷,事实上恰恰相反,越是家大业大,就越不敢承担风险,不管怎么说,好死都不如赖活着,更何况除了不能拥有家族私兵,锦帆在其他方面对世家的要求,其实并不算苛刻。

    正所谓仁者见仁,智者见智,各人有各人不同的观点,或许世家难以忍受锦帆的强势,但不见得所有世家都鼓得起与锦帆玉石俱焚的勇气,而这也正是锦帆公开处决这些柴桑世家的真正用意,杀鸡儆猴,敲山震虎,只要能有一部分江东世家因畏惧而选择退缩,他们南征江东的道路,就会相对平坦许多。

    孙权出兵了,眼线遍布江东的王冲第一时间得到了消息。

    建安五月。五月三日。

    王冲以刘晔为军师,太史慈、周泰、蒋钦、郝昭、王双为将,亲率三万大军抵达皖口港。

    与此同时,程普也率领三千精锐赶到了虎林,与王冲隔江对峙。

    四日。甘宁留下五千士卒守卫柴桑,自己则统率一万士卒南下攻打历陵,孙贲在傅易山中设伏被鲁肃窥破,大败而归。

    甘宁乘胜追击,一日之内连破历陵、海昏二地,孙贲只领数百残兵狼狈逃回南昌。

    时庐陵太守孙暠刚好领兵三千来援。甘宁兵围南昌,见城池坚固,急不可图,只得暂时退兵回了海昏。

    五日,韩当大军终于抵达彭泽与吴景会合。兵马扩充至两万五千人的韩当即刻对湖口展开了强攻,结果连续三轮攻击皆被乐进击退。

    六日,甘宁命徐盛领三千兵马守卫海昏,又从柴桑抽调了两千士卒,带着整整八千大军马不停蹄的前往湖口大营支援乐进。

    与此同时,江夏黄祖亦在此时乘火打劫,统率一万水师兵围在去年被江东军攻破的鄂县,由于周瑜回吴郡时带走了大半的军队。如今只剩三千江东士卒驻守的鄂县,当即在黄祖的攻势下摇摇欲坠,更兼柴桑一带已被锦帆攻陷。鄂县实际意义上,已经是一支孤军,按目前的形势,被黄祖夺回只是时间上的问题。

    随着锦帆与江东的连番冲突,豫章郡的战事愈演愈烈,双方在湖口大营连战数日。各自损伤无数,可偏偏这时候。皖口港的王冲却显得十分平静,久久没有出兵的意向。

    “此事太不寻常。这王冲又在玩什么阴谋诡计?”

    虎林,程普深锁着眉头喃喃自语,王冲的按兵不动,始终让他难以释怀,可丝毫猜不出王冲用意的他,根本什么也做不了,这也让他的心情显得越来越焦躁。

    一旁的副将潘璋见状劝道:“将军,如今我等的任务就只是盯紧皖口港的王冲,至于其他,我等想的太多,也无非是凭添烦恼。”

    “话虽如此,但我这心里却始终放心不下!”程普叹了口气,“这样吧,文珪,派人通知牛渚守将,让他们严防锦帆偷袭,毕竟锦帆在濡须口与历阳两地屯驻的兵马也不少,万一牛渚被攻破,则吴郡危矣!”

    潘璋道:“将军言之有理,末将这就派人过去!”

    言罢,便起身离了大帐。

    而正当程普满心疲惫之时,皖口港的王冲却正和刘晔有说有笑:“子扬,你说我军长时间没有出兵,会不会愁白了程普的头发?”

    刘晔笑道:“主公,程普今年六十有三,这头发早就已经白了!”

    “那希望他不会愁得掉光了头发吧!”王冲耸耸肩膀,问刘晔道,“跟那小子联络好了吗?”

    刘晔点点头道:“这几日,他便会找借口脱离大军,然后秘密前往牛渚,见机打开水寨大门放我锦帆大军入内!”

    “伯道差不多也快抵达历阳了吧?”

    “算算时间,今日便该到了!”

    “那便好,到时候等我锦帆攻破了牛渚,我倒要看看,孙权还如何应对!”

    从某种意义上来说,程普的判断并没有错,王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0

你可能喜欢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