667中文网 > 历史军事电子书 > 三国之锦帆崛起 >

第22章

三国之锦帆崛起-第22章

小说: 三国之锦帆崛起 字数: 每页4000字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跹娜访挥泄魏伪硎荆煌坏┧歉医ナ稚旖抟苫岽ゼ暗搅跹舾械牡紫蕖

    所以说,除非江东军做好了与刘勋全面开战的准备,否则绝不敢轻易出兵攻打濡须口。

    至于郑宝与江东军勾结一事,也无非是刘晔为了糊弄王冲才这么说,其实可能性并不大。

    众所周知,孙策对地方豪强的态度一直都很强硬,郑宝等人会甘愿将手上的兵权主动交出去受孙策压迫吗?更何况双方若暗中联结,孙策的大军恐怕早就通过濡须口攻入庐江境内,又岂会一直到现在都还按兵不动?

    毕竟有郑宝等庐江郡内的地方豪强相助,刘勋纵有通天之能,也唯有覆灭一途。

    综上所述,可以得出的结论是,刘晔刚刚所说的那一大堆言论完全就是在危言耸听,唬唬头脑不太灵光的莽汉或许可行,但又怎么可能瞒得过王冲?

    “首领颖悟绝伦,晔今日班门弄斧,却是贻笑大方了!”刘晔被王冲玩味的目光盯的冷汗淋漓,最后苦涩一笑,不得不坦诚自己此来的确是别有用心。

    王冲笑眯眯的看着刘晔:“我锦帆与先生往日无怨,近日无仇,先生如此算计,实非君子所为啊。”

    刘晔脸上一红:“晔,惭愧!”

    王冲饶有兴趣的打量着一脸尴尬的刘晔:“说说看吧,你想让我如何处置与你?”

    “这”刘晔脸上复杂之色交替,半响之后才认命般的垂下头,颓然叹道,“任凭首领处置!”

    “既然如此,那先生便暂且留在锦帆当一段时间的参军吧!”

    “啊?”刘晔的脸色顿时‘刷’一下变得一片苍白,他当下的第一个反应就是倍感屈辱,想他堂堂汉室宗亲,竟然让他呆在贼窝里当参军?这不是屈辱又是什么?

    王冲皱着眉头道:“怎么?先生是看不起我们锦帆吗?”

    刘晔没有说话,只是一脸倔强的与王冲对视着,那意思很明显,就四个字,宁死不从!

    王冲见状霍然从位置上站起,这一瞬间,他的神色阴沉的几乎快滴出水来。

    说到底,刘晔觉得王冲让他留在锦帆当参军是一种屈辱,但他誓死不愿为锦帆效忠的态度,又何尝不是在羞辱王冲?

    王冲眼中流露出来的冰冷杀机令人胆寒,但刘晔并未惧怕,因为随着他算计锦帆的计划败露,他其实早已经做好了被杀的心理准备。

    “呼!”深吸一口气,王冲强行逼自己冷静下来,要不是现在的锦帆实在是人才短缺,而刘晔又恰好是难得的大才,王冲恐怕真的会按捺不住心头的杀意,把刘晔拖出去给一刀砍了,以泄心中这一股憋屈的怒火。

    “实不相瞒,在先生造访之前,我已经派人前往皖城,表示我锦帆愿意依附刘勋,替其守卫濡须口,若是刘勋同意,相信很快便会有任命下来,到那时,我锦帆名义上也算是官军了,如此,先生还是不愿留在锦帆吗?”

    “哦?”刘晔眼底不由的闪过一抹骇然,王冲此刻展现出来的隐忍能力与大局观都令他感到深深的震撼。

    他刚刚如此顶撞王冲,本已抱着必死的决心,没想到王冲最后还是忍了下来,单单这份自制力,就已不是常人所能具备,而王冲选择暂时依附刘勋,这一步也无疑走的非常精妙。

    作为一支贼军,想在夹缝中生存其实并不容易,尤其是发展到锦帆这般规模,必将成为官军欲除之而后快的眼中钉,在这种情况下,如何才能让自己存活下来?这显然是一门大学问。

    在这一点上,王冲无疑做出了一个聪明的选择。

    借势!

    刘晔看得出来,王冲并非是真心想要投诚,他只是想借刘勋的名头来保全自己,因为一旦他名义上成为刘勋的部属,那么不论是孙策还是郑宝,想动锦帆之前,恐怕都得先掂量掂量。

    至于刘勋会不会接受锦帆的投诚,这个答案更是显而易见。

    濡须口原本就不是刘勋的领地,如今锦帆的依附不仅让他平白得到了一支强大的生力军,还占据了这么一个往来江淮两岸的重要港口,无论从哪个方面看,刘勋都没有拒绝的道理,虽然王冲并不会真的将锦帆的兵权交给刘勋,但哪怕只是表面,也足以让刘勋在庐江郡内的威望声势大涨。

    “此子将来定非池中之物!”

    刘晔暗自给王冲下了定义,与此同时,也对王冲这个人产生了浓厚的兴趣。

    刘晔沉思了一下,对王冲作揖道:“既然如今的锦帆已成官军,那么晔愿意暂时留下为锦帆效力!”

    官军跟贼军,虽然只相差了一个字,但意义上却天差地别,至少在锦帆成为官军之后,刘晔已无须再承受那么大的心理负担。

    得偿所愿的王冲心情立刻由阴转晴,大笑三声道:“有子扬先生相助,我锦帆日后必将如虎添翼!”

    随后,王冲当即令人大摆筵席,热情的招待起刘晔。

    宴席上,除了出使皖城未归的诸葛瑾,甘宁,李涛等锦帆的重要将领纷纷到场,就连身为俘虏的太史慈,也受到了王冲的邀请。

    刘晔年少成名,又是汉室宗亲,在江淮两岸名声极响,在场众人或多或少都听说过他的名号,因此一个个都一改以往的粗痞,对刘晔表现出了足够的尊敬。

    而刘晔既然答应留在锦帆,自然也要尽力搞好与锦帆将领之间的关系,因此一场酒宴下来,双方相处的倒也是其乐融融,极为和睦。

第四十四章 淮南刘晔(下)() 
酒宴结束,众人散去,唯独刘晔依然如老僧坐定,一动不动。

    王冲知道,刘晔这时留下显然是有事情单独与自己商量,因此招招手,将刘晔邀入了书房。

    亲自为刘晔斟了杯茶,王冲道:“子扬,是不是对我锦帆还有诸多疑惑?”

    刘晔点点头:“传闻锦帆从洞庭湖转战鄱阳湖的途中,曾与荆州水军起过冲突,而几日前从鄱阳湖突围时,又与江东军大战了一场,据说这两方都曾遣使招揽过锦帆,所以晔想知道,首领是因何才拒绝他们的招揽?”

    王冲笑了笑:“那依子扬之见,此二者能成事否?”

    刘晔愣了一下:“首领是觉得此二人皆无法成事,所以才没有让锦帆依附任何一方?”

    王冲淡淡一笑,解释道:“刘表者,守成之奴尔,其掌控荆襄多年,兵强马壮,若真有雄心壮志,如今怕早已坐拥半壁江山;至于孙策,虽有霸王之勇,然轻而无备,纵有百万之众,也无异于独行中原,以我观之,其早晚死于匹夫之手!”

    刘晔眉头微皱,不置可否:“那在首领看来,如今这大汉天下,又有谁能称得上是明主?”

    “天下大势,分久必合,合久必分,眼下的大汉早已病入膏肓,再无药石可救,早晚有一天会被一方诸侯取而代之。”王冲说到这里,偷偷撇了刘晔一眼,见其神色黯然的点点头,方才继续说道,“而在我看来,在当今天下的诸侯当中,唯独两人可以成事。”

    刘晔虽是汉室宗亲,但并不像荀彧那般盲目的死忠于大汉,他远见卓识,有自己独立的思想,能很好的对天下局势做出准确的判断,这一点在思想封建的古代,无疑是非常难得的。

    此时见王冲谈论起天下大势,刘晔也一下子来了兴致:“哦?哪两个?”

    “第一个自然是挟天子以令诸侯的曹操。曹操此人知人善用,胸怀宽广,麾下良臣猛将无数,许子将就曾言其为治世之能臣,乱世之奸雄,可见其雄韬伟略。如今袁本初虽一统河北,兵势强盛,但我还是更看好曹操,双方一战,曹操若能胜之,一统北方指日可待!”

    “”刘晔被震惊了,他本以为王冲会跟天下大多数人一样更看好袁绍,却不曾想对方此刻的分析竟然跟自己内心的想法简直如出一辙。

    历史上,在皖城被孙策攻陷之后,刘晔便跟随刘勋一同北上投奔了曹操,那个时候官渡之战已然爆发在即,曹操不仅兵力上远逊于袁绍,粮草辎重更是严重不足,无论怎么看都不是袁绍的对手,但刘晔还是义无反顾的选择了曹操,由此便可见其对曹操的推崇。

    “那么这第二个人呢?首领该不会是想说袁绍吧?”刘晔缓过神来,好奇的问道。

    “当然不是,我说的第二个人”王冲说着轻轻抿了一口茶水,笑道,“这不是远在天边,近在眼前吗?”

    “什么!?首领是在说你自己吗!?”刘晔瞪大眼珠,一脸的不可置信,仿佛王冲是在跟他开一个天大的玩笑。

    王冲见状神色淡然,因为刘晔的反应早在他的预料之中:“子扬是觉得我不自量力吗?”

    “额”意识到自己的失态,刘晔深吸一口气,摇头苦笑道,“那倒不是,只是首领的答案,实在太出乎晔之所料。”

    这一下刘晔总算是明白了,原来王冲胸怀如此大志,也难怪他一直不愿依附刘表跟孙策。

    “子扬觉得我有这个资格争夺天下吗?”

    刘晔沉默了,认真思索了半响才缓缓开口:“其实如今时机正好,曹操被袁绍所绊,短时间内根本无力南下,首领若能乘此机会占据淮南,倒也能成为割据一方的诸侯,但若想进一步发展,怕是困难重重,毕竟不论是曹操、孙策还是刘表,又有哪一个是善于之辈?”

    刘晔的分析虽然很中肯,但从其委婉的语调中便不难听出,他其实并不看好王冲能够成事。

    刘晔不否认王冲很有能力,从他能带领锦帆冲破荆州军与江东军的包围,就说明他领兵打仗很有一套;而他在逃出鄱阳湖之后直接占领濡须口,就说明他早已将接下来的目标锁定在淮南,他到目前为止所走的每一步都经过精心的策划。

    说实话,刘晔很欣赏王冲,因为不论是他的心机还是大局观,都着实令人叹为观止。

    只可惜生不逢时,如果王冲早生十年,说不定还真能成就一番大业,但现在天下格局已定,又岂是王冲所能轻易打破?

    说到底,淮南的格局还是太小,往北是曹操,往南是孙策,往西是刘表,刘晔不相信王冲能凭借一个早已被袁术搞得民不聊生的淮南之地去战胜这三方势力中的任何一个。

    王冲的脸上依然挂着一抹淡淡的微笑,刘晔会对自己信心不足是人之常情,但作为穿越者,王冲却拥有自己的优势。

    第一,王冲熟知历史的走向;第二,他还拥有三十六计这么一个强大的辅助系统。

    王冲相信凭借着这两点,自己完全有能力打破当今天下固有的格局。

    “子扬放心,对于我锦帆的未来,我心中自有谋划,子扬只需安心为我锦帆出谋划策即可,如果将来我锦帆真的频临覆灭边缘,子扬大可自行离去,我王少林绝不横加阻挠。”

    这一刻,刘晔被王冲展现出来的从容深深打动,看着王冲脸上始终如一的自信笑容,他仿佛真的看到了王冲君临天下的可能,这种荒谬的预感,连他自己都觉得不可思议。

    刘晔起身,神态庄重的对王冲行了一礼,朗声道:“食君之禄,忠君之事,但凡晔在锦帆一日,自当竭力为锦帆谋利!”

    ‘食君之禄,忠君之事’这句话原本出自十几年后的东吴大将徐盛之口,如今却被刘晔给提前说了出来。

    刘晔话里的意思很明显,他不保证自己会永远留在锦帆,但只要还在,就会竭尽全力的为锦帆做事。

    王冲点点头不复言语,事实上,能从刘晔口中得到这样的答案,已经足够令他满意。

第四十五章 腾飞的契机() 
“子扬,我欲除去巢县郑宝,不知有何策可以教我?”

    其实不管刘晔来不来锦帆,王冲若想将淮南据为己有,那么第一个所要解决的对象,就是领兵驻扎在巢县的郑宝。

    王冲先前之所以没有答应刘晔出兵巢湖的请求,是因为刘晔当时的目的无非是想借锦帆之力去对付郑宝,完全没有考虑锦帆到底能不能成功或者会牺牲多少兵马;可是现在,刘晔既然已经决定暂时留在锦帆,那么自然要将这些因素考虑进去。

    刘晔想了想道:“郑宝身为当地豪强,在巢湖一带的势力可谓交错纵横,以锦帆目前的实力,若采取强攻之策,怕是并不明智!”

    王冲当然知道这点:“能不能用计引他们出兵攻打濡须口?到时我们大可设下埋伏将他们一网打尽!”

    刘晔摇了摇头,苦笑道:“郑宝此人色厉内荏,表面看似嚣张蛮横,但实则欺软怕硬,胆小如鼠,锦帆之骁勇,如今江淮两岸谁人不知?郑宝若真有那个胆量起兵报复,晔之前又何必跑来锦帆劝首领出兵巢湖?”

    王冲若有所思的点点头,叹道:“既然不能强攻,那便只能智取了。”

    刘晔犹豫了一下道:“晔心中倒有一计,只是此计风险甚大,一个不好,反倒会把自己赔进去!”

    “说说看。”

    “众所周知,郑宝此人在巢湖已拥兵一年有余,在这段时间里,他既不依附刘勋,也不曾投靠孙策,说明这两家都不是他心中最好的选择。”刘晔说着顿了顿,目露精光,“曹操!江淮一带豪强大多心向曹操,相信郑宝也不例外,首领若能遣人假扮曹操使臣出使巢县,郑宝必大摆筵席热情招待。待到酒过三巡,郑宝心神松懈之际,锦帆可乘机暴起杀之,随后再借曹操之名威慑宵小,相信其麾下部将定然不敢妄动!”

    王冲眉头紧蹙:“此计甚妙,但其中的关键,是要如何取信郑宝,让他相信我们真的是曹操派去的使者?”

    “若有晔出面,要取信郑宝应该并不难!”

    “我不同意!”王冲果断拒绝道,“此计太过凶险,若子扬你有个好歹,该让我如何自处?”

    刘晔心中感动,不过却依然坚持道:“这是兵不血刃占取巢湖的最好办法,更何况晔在淮南颇有名望,纵然事情败露,谅他们也不敢动我!”

    王冲略作沉思道:“好,既然如此,到时便由我亲自陪子扬走上一趟,若真有什么意外,我也可竭力护卫子扬安全!”

    刘晔一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0

你可能喜欢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