667中文网 > 历史军事电子书 > 三国之锦帆崛起 >

第18章

三国之锦帆崛起-第18章

小说: 三国之锦帆崛起 字数: 每页4000字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周泰!孙策帐下数一数二的勇将,能征善战,武艺超群,纵是甘宁想要胜他,怕也没那么容易。

    此时李涛便一直陪在周泰身边。

    “兄长,看到了吧?我们家首领可是出了名的小心眼,他的报复从来都不会隔夜,今日你们江东军算计到我们头上,却是苦了你家这位先生。”看着江东使者虞翻衣衫不整,脸色惨淡的从营中奔出,李涛呵呵笑着说道。

    周泰的脸色有些不太好看,沉吟了片刻,叹道:“伯云,真的不再好好考虑一下?”

    李涛正色道:“不必了,小弟的为人兄长应该清楚,除非我家首领愿降,否则我绝无可能投靠江东!”

    “罢了。”李涛都把话说到了这份上,周泰自然也不再矫情,“如今你我各为其主,他日战场上相见,为兄可不会手下留情!”

    “小弟也一样!”李涛神色复杂的望着周泰,“兄长,保重!”

    “你也一样!”周泰拍拍李涛肩膀,随即快步朝着虞翻迎了上去

第三十五章 被激怒的江东军() 
“混账东西!!不过一小小锦帆贼寇,竟然敢如此辱我江东,简直欺人太甚!!”

    湖口大营,当虞翻惊魂未定的将王冲的话语转述,顿时引得江东诸将义愤填膺,纷纷叫嚷着要让王冲好看。

    唯独孙策一脸颓丧的坐在那里,久久没有言语。

    “伯符,此事怪我,却是我小觑了王冲小儿,不曾想他的反应会如此激烈!”周瑜长的面如冠玉,雄姿英发,确是人间难得一见的美男子。

    周瑜没有推卸责任,事实上也正是如此,从始至终,他都从未正眼看过锦帆。

    在周瑜看来,江东军兵威浩荡,而锦帆不过鄱阳湖中的流寇,双方差距可谓天壤之别,如今大军压境,对方除了依附之外根本没有第二条出路。

    与此同时,派周泰前去招降李涛,此乃双管齐下之策,纵是王冲不降,李涛的反叛也能使锦帆从内部瓦解,让他们江东以用最小的代价将之剿灭。

    只可惜,周瑜小看了王冲的刚硬与野心,与此同时,李涛的忠义也完全出乎了他的预料。

    “公瑾,此事不怪你!”孙策摇了摇头,情绪低落,“其实那王少林没有骂错,家父去世已有八年,如今我却依然无法手刃仇人,实在枉为人子!”

    孙策此言一出,全场立即陷入一片死寂之中,或许对于黄盖,程普,韩当等江东老将而言,老主公孙坚的死,是他们心中永远的痛。

    待得片刻,孙策眼中爬起一抹坚定,仿佛下定了决心:“我意已决,三日后起大军西征黄祖,这一次,务必要取下黄祖首级,以告慰父亲在天之灵!”

    “伯符,万万不可!”周瑜闻言大急,“如今豫章未定,北有刘勋虎视眈眈,南有锦帆为祸鄱阳,实非出兵江夏的最好时机啊!”

    “周瑜,你什么意思!?”黄盖狠一拍桌案,勃然大怒道,“华歆不知兵事,断无胆量出兵干预;锦帆不过癣疥之疾,无关痛痒;至于刘勋,主公出兵为老主公报仇,此乃名正言顺,他怕是亦不会过多阻挠,我等为何不能出兵江夏?你到底安的是什么居心!?”

    现在的周瑜才刚加入江东军没有多久,在军中的威望并不是很高,之所以能迅速站稳脚跟,也只是凭借着与孙策的总角之交,而黄盖是两朝元老,哪怕是后来周瑜当了大都督,他都一样照骂不误,更何况现在。

    周瑜面上一红,干脆不说话了,因为他知道自己说的再多,孙策也不会改变主意,军中诸将也不会同意,毕竟王冲那番话杀伤力太大,此时全军上下都憋着一口气,想要尽快攻陷江夏、斩杀黄祖来为孙策正名。

    “该死的王少林,我倒是小瞧了你,好一招祸水东引之计啊!”

    周瑜对王冲已经恨的是牙痒痒,王冲这一次使用的是阳谋,其对孙策的一番鄙视正好戳到了江东军的痛处,哪怕明知道王冲是在用计激他们去攻打黄祖,他们也完全没有其他的选择。

    “不过你放心,我可不会让你如意!”周瑜心中冷笑。

    周瑜理了一下思路,对孙策道:“伯符,正如公覆将军所言,锦帆者,癣疥之疾尔,然若不及早医治,等病情扩散,想要再回过头来对付怕是没那么容易了,如今对方正好在我等眼皮底下,不妨顺手将之除去,也省的将来出现不必要的麻烦。”

    古来君辱臣死,王冲这次的计略虽然很成功,但同时也激起了江东诸将对他的愤恨,现在周瑜提出先剿灭锦帆,便立刻引发了全军上下的共鸣。

    别部司马陈武道:“周将军所言甚是,这王冲如此欺辱我江东,若不给他点颜色瞧瞧,往后我江东军的脸要往哪放?”

    同为别部司马的董袭附和:“他不是让我们放马过去吗?那我们便如他所愿,看看他到底有何能耐!”

    折冲中郎将太史慈上前请令:“愿以本部兵马讨之,若不能取下王冲首级,甘愿军法处置!”

    老将黄盖不甘示弱:“锦帆贼寇狂妄跋扈,盖愿立军令状,不灭锦帆誓不还兵,恳请主公批准!”

    随后,其余诸将亦纷纷请愿,场面颇为喧闹,孙策揉了揉太阳穴,有些烦恼。

    事实上,孙策对王冲还是很欣赏的,说到底,这件事主要还是他们江东方面做的不够地道,才会引起王冲莫大的不满,不过如今群情愤慨,若不出兵,怕是难平众怒。

    “公瑾,你怎么看?”孙策问周瑜道。

    周瑜想了想:“这王冲能在短短数月之间纠集万余兵马,怕是有些手段,刚刚又听幼平回报,据说他们全军上下装备齐全,军容整洁,看似并非一般贼寇,我等绝对不能掉以轻心。”

    “恩,公瑾所言极是。”孙策若有所思的点点头,随后神色一肃,“众将听令!”

    “诺!”

    “此次出兵,起兵马两万,以黄盖为帅,太史慈为副将,周瑜为军师,陈武、董袭、徐琨、凌操、孙贲、孙辅六将随军出征,务必一战而灭锦帆!”

    “诺!”

    “主公!”见孙策的名单中没有自己的名字,周泰与蒋钦对视一眼,起身出列,“我二人愿随公覆将军一同出征!”

    孙策见状笑了:“幼平,公奕,你二人此番请愿,怕不是去剿灭锦帆,而是去救与你们一同出身九江军的兄弟吧?”

    孙策将‘九*’说成‘九江军’,足以说明对二人的尊重。

    周泰脸上挣扎了一下:“主公,伯云虽武艺平平,但行军打仗却颇有一套,还望主公留其性命,我二人必说服他投靠江东,为主公效力!”

    这时与周泰关系良好的陈武插嘴说道:“幼平放心,那李涛既是你兄弟,我当亲自出手将其生擒回来见你!”

    周泰闻言微微松了口气,感谢道:“如此,便多谢子烈了!”

    孙策人称‘小霸王’,其性格自然也与霸王一般强势,一旦做出决定便很难再有更改,周泰跟蒋钦也很清楚,之所以还要出来请求,就是希望出征的将领可以看在他们的面子上留李涛一条性命,以全他们兄弟之间的情义。

    待众将散去,孙策留住黄盖,太史慈与周瑜,交代道:“公覆,子义,公瑾,我希望你们记住,此次出征并非一定要斩尽杀绝,若有可能,最好将王冲、甘宁、李涛三人生擒,如今我江东正是用人之际,此三人皆可用之才,若能收为己用,必为我江东助力!”

    “诺!”

    这个时候,三人也算是弄明白了,敢情王冲对孙策的一番痛斥,反倒让孙策对其产生了浓厚的兴趣,只是如此一来,他们的任务难度无疑又大上了一分。

第三十六章 甘宁VS太史慈() 
天空有些阴霾,云层里闷雷阵阵,仿佛在酝酿着一场狂风暴雨。

    一望无垠的湖面上,一支由上千艘大小船只组成的庞大船队,正在浩浩荡荡的往前行进。

    其实在周泰跟虞翻离开之时,锦帆就已经在暗中整装完毕。

    为了防止被走在前面的周泰等人察觉,王冲还特意等了一刻钟左右才让船队启程。

    而在这一刻钟里,李涛也果然如王冲预料的一般,主动将事情的始末告诉了大家。

    原来周泰在进入锦帆水寨之后,便拉住一名锦帆士卒,称自己是李涛的兄弟,两人已有多年未见,希望对方可以代为通禀一声,好让李涛来与自己一叙。

    士卒一听对方是李涛的兄弟,自然不敢怠慢,当下便前往营地找上了李涛。

    不过当李涛得知周泰的到来,他便隐约嗅到了不寻常的味道,因为这个时间段实在太敏感了,孙策在湖口屯兵,其目的怕就是要对付锦帆,那么周泰此来的真实目的,又怎么可能只是叙旧那么简单?

    两人相见,自然免不了一番唏嘘感慨,随即周泰提出想去李涛房中小憩的请求,李涛眉头深锁,当下便察觉到了周泰的目的。

    不过周泰是李涛的兄长,以前待他颇为恩义,李涛不好拒绝,索性当着士卒的面大摇大摆的将周泰邀入了自己房中。

    周泰不是傻子,很快便发现了李涛的用意,在出口试探被李涛果断拒绝之后,便没有再提及招降一事。

    其实周泰也很为难,他本身是不愿意接这份差事的,毕竟他很了解李涛的为人,是绝无可能被自己说动的,更何况这种事,还很有可能影响到他们兄弟之间的感情。

    可是没办法,孙策是主公,他的命令对周泰而言就像是圣旨,哪怕他再不愿也得执行不是?而且说实话,周泰心里还的确有些想念李涛这个兄弟。

    事情的过程跟王冲想象中相差不多,李涛的忠义也令王冲很是感动,毕竟与蓬勃发展,前途一片光明的江东军相比,现在的锦帆不仅弱小,还没有正规的身份,可谓前途未卜,李涛能在这种情况下还对自己忠心耿耿,无疑是一件非常难得的事情。

    王冲不确定自己的谩骂贬低有没有成功刺激到孙策的自尊心,转而让他将更多的精力放在攻打江夏、为父报仇上面。但是王冲很清楚,这一点或许对锦帆以后的发展很有帮助,可在当下却没有任何意义,因为不论如何,江东军都绝不可能轻易的放过自己。

    现在,王冲只能寄希望于江东军的反应会慢上一拍,只要给他两个时辰的时间,他便能率领锦帆冲出鄱阳湖,到时候海阔凭鱼跃,天高任鸟飞,锦帆的发展就不是谁能轻易遏制的了。

    只可惜,王冲的愿望终究还是落空了,看着前方湖面上遮天蔽日的大小船只,王冲的心顿时便凉了一半。

    江东军主船上,黄盖笑着对周瑜道:“公瑾,多亏你建议本将早点出兵,如若再晚上半个时辰,他们怕早已顺利逃出鄱阳湖,莫非这是天意?竟然这么巧的让我们将这帮锦帆贼堵了个正着!”

    “哪里是什么巧合?事实上我早就猜到了好不好?”周瑜心中很是无语,面上却是呵呵干笑了一声,点点头附和道:“看来这王冲很不简单啊,他应该一早就猜到我们会出兵讨伐他们,所以便想着跟我们打一个时间差,准备赶在我们出兵之前逃离鄱阳湖!”

    周瑜知道黄盖是一个刚愎自用的人,而他自己在军中又没什么威望,如果他当时真的将自己的真实猜测告诉黄盖,一准会被否定,于是他便利用黄盖想为孙坚报仇的急切心理,以越早剿灭锦帆,便能越早出征江夏为由,才最终说动了黄盖以最快的速度出兵。

    黄盖冷哼一声:“这帮狡猾的锦帆贼,今日本将定要让其好看,子义!”

    “末将在!”

    “便由你率本部人马打头阵,务必要打出我江东军的威风,让这帮不知天高地厚的锦帆贼好好瞧瞧,什么才是真正的天下精锐!”

    天下精锐?黄盖一番话激的太史慈热血沸腾,当即战意盎然的领命而去。

    于是,历史上东吴武力值最强的两位将领,便在这种情况下遭遇。

    甘宁vs太史慈!

    甘宁勇猛果敢,太史慈骑射无双,若是在马上,或许太史慈会更胜一筹,但若是在船上,甘宁足以抗衡任何强敌。

    “来得好,迎上去!”眼见着江东军阵营中冲出一支五千余人的船队,甘宁神色冷峻,立刻率领本部的三千人马冲了上去。

    三千对五千,随着双方距离的迅速拉近,甘宁与太史慈几乎在同一时间发现了对方的存在,两人目光在空中接触,碰撞出阵阵激烈的火花。

    太史慈抢先对甘宁出手,隔着一百多步的距离,射出的箭矢却如流光一般,快狠准,直取甘宁咽喉。

    然而像甘宁这种级别的强者,在早有防备的情况下,自然不可能被轻易命中。

    甘宁不惊不乱,只微微一偏头便躲过了太史慈这一箭。

    “来而不往非礼也!”甘宁冷哼一声,也举起了手中的龙蛇弓。

    ‘嗖’的一声,甘宁这一箭的力道并不比太史慈那一箭要小,再加上这么会功夫,双方的距离又拉近了不少,所以论起威胁,甘宁这一箭无疑要更大。

    太史慈选择了跟甘宁一样的躲避方式来回应后者,不过他恐怕并未想到,甘宁这一箭的目标,其实并不是他,因为甘宁很清楚,正如太史慈的箭伤不到自己一样,自己的箭也同样无法对太史慈造成太大的威胁。

    咔嚓!

    随着那面写着‘太史’二字的大旗轰然倒塌,太史慈的脸色在一瞬间变得难看无比。

    说到底,太史慈还是小看了甘宁,以为对方仅仅是一个寻常的水贼头目,这才有所掉以轻心,却殊不知对方跟他,完全是同一个级别的强者。

    而正当太史慈与麾下士卒无比错愕之时,甘宁已经带着兵马杀到他们面前。

    “放箭!!”

    “杀!”

    甘宁没有放过这个千载难逢的机会,一时间万箭齐发,江东士卒开始出现大量的伤亡。

    就因为太史慈的一个疏忽,这场三千人对五千人的战争,反倒被人数较少的锦帆占据了绝对的上风

第三十七章 生擒太史慈() 
旗帜是一支军队的灵魂,战争的规模越大就显得越为重要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0

你可能喜欢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