667中文网 > 历史军事电子书 > 乱世少年 >

第31章

乱世少年-第31章

小说: 乱世少年 字数: 每页4000字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侯德海的儿子——侯家玉,那个曾在竹林里和张义对峙过的男孩,如今是愚二忠实的拥趸。他把自己的名字改成了愚八,一天到晚跟着愚六、愚七,自称是愚家的小弟。

    既然愚六、愚七在读《增广贤文》,他也回家吵闹着买了一本。

    庞有计很高兴,这些弟弟们整天都很谦恭地围着他,希望他得空能指点一下书中那生涩的文字。

    竹棚现在成了真正的茶园,由楚楚父女负责经营。

    瞎子真心地感慨,他觉得愚二从山上下来的时候,一定会被竹林的变化吓一跳。

    如今愚市口和曾经的竹林简直天差地别,虽然仍旧简陋,但却生机勃勃。

    房子就有六十多排,绵延十余里。不仅仅是茅草屋,还有土坯房、黄泥房。集市上人来人往,熙熙攘攘。茶园满是客人,也有了唱曲的,也有了唱戏的……

    楚楚现在不再出来唱曲谋生。一是在愚二家里,他们现在吃喝不愁。二是怕愚二知道了不高兴。一个真正的男人,怎会愿意自己的女人,整日里在外卖笑呢?

    于是,瞎子改了行,专门说书。虽然喜欢听的人不多,但好在追求的不是打赏,也就先凑合着说。

    愚二这个人,他有点搞不明白。第一次见他的时候,愚二并没有留给自己太好的印象。就是到现在,他也不明白,愚二神奇在哪里。愚二的武功他没有见过,但愚二的智慧他领教过。

    他的智慧就是没有智慧。

    但他为什么突然成了神一样的存在了呢?

    是因为武功吗?

    瞎子不相信人们的传说。他在江湖上也闯荡了大半辈子了,江湖英雄他见多了,向魏蛮子、李大锤这样的人物,都算得上英雄。但论武功,这俗世上虽然有高有低,有强有弱,但也就是那么回事。

    什么飞檐走壁、盖世内功、神奇气功,这些都只存在于说书人的口中。燕子李三,吹得多神啊,菜市口砍了。大刀王五,吹得多牛啊,一枪子归西了。

    现在的世界是枪支的世界,什么狗屁头上冒紫气,愚二武功再强,也就是蛮力有多大,技巧有多少的问题,他还能真能成仙不成?苦哈哈们就喜欢自己骗自己,骗着骗着就把自己骗信了。

    瞎子又想了想,终于得出了自己的结论。傻小子能成功一靠的是运气,二靠的是贵人。

    在愚二的故事里,关键的人物有两个。一个是魏老太爷,一个张老夫子。

    愚二跟魏老太爷过招,在关键的时候摔了关键的一跤,所以躲过了魏老太爷的左右双杀。这傻小子却因此得到了魏老太爷的赏识。正是有了魏老太爷捧场,他才有了地。有了地,傻子都知道盖房子。偏偏又跳出来个张老夫子,一篇文章,傻子就成了神了。

    瞎子不禁感叹,人生真是无常,命运真是弄人。像他瞎子吹拉弹唱无所不会,书读了几十筐,智慧可以用斗量,却混得不如一个呆头呆脑的孩子。说到底,还是人生如戏缺人捧场啊。

    但不管怎么样,现在对他来说,把楚楚嫁给愚二,这才是要紧的事。

第六十六回 我不就是我吗?() 
二个月,愚二在山上呆了整整二个月。

    二个月,在魏老太爷的悉心调教下,愚二觉得收获很大。

    招式,愚二终于明白了招式的妙用。

    一直以来,愚二的父亲都不肯教他繁复的招式。当他终于获得了父亲的认可,开始学习拳法和刀法的时候,父亲却匆匆地离开了人世。

    在清虚观,魏老太爷为他补上了这一课。

    从少林的大小擒拿手到武当的太极拳,从峨眉的剑法到崆峒的刀法,魏老太爷逐一的示范,带着他慢慢的演练。在繁复的招式中,在开与合、圆与方、卷与放、虚与实、轻与沉、柔与刚、慢与快的变化中,愚二感觉到了招式的奇妙,他学会了力量的控制,学会了制人而不伤人,还有……

    但他也惊奇地发现,在武功的套路中,似乎,似乎都少了点什么。

    到底,少了点什么呢?

    为什么,招式越繁复,自己就越觉得花哨不实用呢?

    为什么,身法越巧妙,自己就越觉得漏洞有百出呢?

    他向魏老太爷请教,老太爷却不理会。只像他在竹林中一样,盘腿席地,摊开双手,感受着自然。

    于是,他也盘腿席地,调匀了呼吸,在一片寂静中,默默地感受。在万籁俱静中,他能感受到身体里有种物质在运动。在一片黑暗中,他能感受到四周生命在蠢动……

    就这样,过了很多天。

    魏老太爷终于拿出了一本书,书名叫《太上感应篇》。

    “太上曰:祸福无门,唯人自召。善恶之报,如影随形。是以天地有司过之神依人所犯轻重,以夺人算。算减则贫耗,多逢忧患,人皆恶之,刑祸随之,吉庆避之,恶星灾之,算尽则死。”

    魏老太爷轻声地念道。

    “老太爷,我听不懂。”

    “我师父说,在很早很早的时候,《太上感应篇》本来只有这一句话,后世的人不停的增,又不停的删,它变成了一本书,一本很奇怪的书。我师父跟我讲这些的时候,我也听不懂。直到现在我也不敢说我懂了。但我跟着你的步伐,我感受到了。你不妨也试试。”

    愚二闭上眼,盘膝席地,他感受着四周,他感受到了四周的气流。气流和气流似乎并不一样,有一种如秋天的萧瑟,有一种如春天般温暖。他专心地去感觉那萧瑟,慢慢地竟有寒冬的冷酷。他转而去感受春天的温暖,慢慢地竟成了夏天的酷暑。不舒服、都不舒服,他不再去刻意,没有了萧瑟,没有了温暖,竟调和出了一片平和。

    突然,有什么东西沿着任督而上,直奔百汇,说不出的舒适。

    看着愚二表情的变化,魏老太爷竟激动地双手颤抖。

    当愚二睁开眼睛时,他将手放在了愚二的颈部轻轻摸去。

    “哑门、风府、脑户、强间、后顶、百汇。”

    魏老爷一边按,愚二一边说。

    “都通了?”

    “它过去了,到了百汇之后,又原路折回,一次又一次,我觉得好舒服,一种平和中的舒适。”

    “难道这就是小周天?”

    “小周天是什么?”

    “你感觉怎么样?”

    “感觉很舒服。”

    “那就好。”

    “小周天是什么?”

    “愚二,有些事情说是说不明白的。”

    “小周天是内功吗?”

    “我不知道。但这几天,我也感受到了那种平和中的安宁和舒适。我想我的师傅想要教给我的,不仅仅是武功吧。我跟着师傅的时候,也是个淳朴的少年,那时候的我也曾是个善良的人。没有太多的欲望,我能感受到自己的真实,感受到生命的气息。”

    “但是,山下的生活吸引着我,我觉得那里有我很多很多的想要。后来,我下山了,我得到了很多很多我想要的东西。在这尘世之中,我越变越聪明,似乎只要我肯努力,只要多去作为,没有什么是我得不到的。我以为我成功了。师父、青城山、修行……,一切的过去都离我越来越远,我几乎都要忘记了。”

    “你知道吗?那天当你躲过我的左右双杀时,师父的话突然又在我耳边响起,我才发现自己很久没有感觉到真实的自己了。打败我的不是武功,是我的记忆。我发现,在红尘的浑浑噩噩中,我已经变得如此凶狠,如此恶毒。我已经不是真实的我,你能明白吗?那天,我的记忆被唤醒了,我以为我已经忘记的过去,又一点一点的回来了。特别是今天,在这安静中,我又感觉到了真我的存在。你明白吗……”

    愚二一点都明白,他奇怪地看着魏老太爷。

    “我们不是在说武功吗?怎么说道这上面去了。什么真实,什么真我,‘我’不就是我吗?我这,我还能在哪呢?”

    愚二越听越糊涂,越听越迷茫。

    这一天晚上,魏老太爷和愚二没有再练武,在魏老太爷的唠叨中,愚二觉得眼皮开始打架了。他不停地告诉自己,不能睡,老太爷在和你说话,你要仔细听。

    浩瀚的星空下,一个唾沫横飞的老者和一个昏昏欲睡的少年,肩并肩地坐着,直到太阳从东方缓缓升起,阳光斜照在大地。

    一连几天,山上的愚二都没有在练武。盘膝席地的他,只呆呆地坐着。

    不知道为什么,父亲的话——一些过去他从未去想过,也从未放在过心里的话,总是在不经意中开始在耳边回响。

    “柱子,你长大了要记着,不要去问太多为什么?问题太多了,你就找不到方向了。不要期望着别人告诉你答案,你的智慧到了,答案自然就来了。”

    “柱子,不明白的时候,你要记着,那是你还不需要明白。其实明白和不明白,有时没有太大的差别。就像《增广贤文》,你觉得读懂的时候,其实你一点都不懂。但不要紧,有一天,你觉得有些不懂的时候,也许你就开始懂了。”

    “柱子,将来闯荡江湖,你时刻要记着,勿因执着生执念,执念之后是执妄。有时候,退后一步,可以前进一丈。”

    父亲的话,愚二还不是完全明白,但他觉得自己似乎已经开了点窍。

    他又想起了大哥,当他拿着《道德经》去问大哥,“道可道非常道,名可名非常名”到底是什么意思的时候,大哥只对了他说了一句,“你要不懂就慢慢去想,我告诉你你也不会懂的。”

    是啊,上一次,当自己拼了命地要想去告诉魏老太爷、魏爷、李爷,自己感受到了什么的时候,不论自己如何努力,也表达不清,引发的只有争论。可是,这一次,自己并不想过多地表达,可竟然得到他们一致的认同。

    “大哥!我父亲要在,他一定会喜欢你这个哥哥的。”

    愚二觉得,对自己来说,大哥就是一个神奇的存在。

第六十七回 三个带刀的少年() 
打坐之后再调息,调息之后有运转。

    愚二越来越能清楚地感受到体内那个奇怪地存在,他不知道那是什么?

    只是它每一次运转,都会让他觉得周身有说不出的舒适感。他想,不如就把它叫做“真气”吧。

    不过是一个名字!

    “道可道非常道、名可名非常名”,就叫“真气”又如何?

    愚二觉得自从有了“真气”的陪伴,自己的身体似乎轻快了许多,脑筋也清楚了很多。虽然,他有很多东西还没有想清楚,虽然,呆在山上,可能他还能悟出很多道理。

    但是父亲说过:“不要执着。”

    他在一声长啸之后,站起身,对自己说:“是到了下山的时候了。”

    魏老太爷还不想下山,他觉得自己还有许多东西需要参悟。

    曹大虎军务繁忙,不是每天都在山上。

    愚二的长啸把魏蛮子、李大锤吓了一跳。

    这愚二的啸声怎么如此雄浑?难到他真的修炼成了传说中的内功?

    两人也不愿意下山。都说自己正在突破的关键时刻。

    愚二只好一个人信步回家。

    正是曙光初露。山上的风景真好,绿绿的竹子,绿绿的草,舒适的风,漂亮的鸟。

    愚二觉得自己也许应该去读一点书,这样就会有更多词,来形容这山色的美丽。

    可是,父亲说了,不读书。

    愚二走到了门楼前,有一些恍惚。

    “上山的时候,没见过这玩意啊?”

    门楼上有字:“愚市口。”

    愚二觉得自己一定走错了方向,因为他从来没听说过,有愚市口这个地方。

    他调转头,再次回到山上,仔细地认路,在小小心心之后,他再一次走到了门楼前。

    带着一百二十个问,他往前。

    他终于看到了茅草房,心里刚有了些笃定,却马上又迷糊起来。因为这里的房子太多了,不但有茅草房,还有土坯房、还有黄泥巴房。

    “愚二爷,您回来了。”

    要不是看见一张熟悉的脸在和他打招呼,他缺点又想折回去。

    “您好,回来了。这是竹林吗?”

    “是啊,是啊。变化有点大吧?”

    愚二想起,在大哥给他讲过的神话里,山上只一天,人间已数年。

    他看见几个青帮打扮的人,他们恭敬地跟他打招呼。

    “师叔祖,您下山了。”

    青帮的人向来都是叫自己愚二爷的,现在怎么变成师叔祖了?

    愚二很想找一面镜子照一照,自己是不是已经变成了满头白发。

    三个少年拦住了他。

    “你是愚二?”

    “我们等你很久了。”

    “今天想跟你切磋一下武功。”

    “听说你很厉害。”

    “听说打败了你,就能得到青帮的承认。”

    “所以,我们来打败你。”

    三个少年是三个俊俏的少年,像是三张画,又像是一张画。因为三个少年不但穿得一模一样,而且长得一模一样,说话的口气也一模一样,而且是一人说一句。

    愚二还从来没有遇到过三个一模一样的人。

    “神仙?妖怪?”

    世界在突然间变得光怪陆离愚二觉得自己可能是在梦里,他掐了一下自己。

    “哎呦,好痛。”

    妈的,自己的手劲什么时候变得这么大了,都掐紫了。

    “脚踩七星步!”

    “手握七星刀!”

    “三才天地人!”

    “运至劫难生!”

    三个少年又是一人一句,只第四句是和声。

    三个人围着愚二,开始转圈。

    刀紧握在三个少年的手上,却没有出鞘。

    愚二知道,三个少年并不想伤他。

    他本不想理会,但少年脚下的步子让他觉得有趣。

    其中的一个少年扔给他一把刀,不带鞘的刀,他下意识地接在了手中。

    两个少年舞动着刀向他逼近。

    他发现这刀光将两个少年的周身护得紧密。

    他不想后退,虽然后面还有空间,但他感觉的到,这身后没出手的少年正蓄势待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0

你可能喜欢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