667中文网 > 历史军事电子书 > 长安风 >

第70章

长安风-第70章

小说: 长安风 字数: 每页4000字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直接杀了李瑁固然解气,但他毕竟是皇子,他还有更多可以利用的地方,可以用他为吐蕃向大唐攫取更多的利益。

    对,还有李瑁的妹妹太华公主,那个俏丽可人的唐女。他要逼大唐和亲,抓了李瑁,再娶了他的妹妹,这应该是对他最大的侮辱了吧。

    拿下鄯州之后,大唐的陇右及关中腹地便向吐蕃大开其门,只要吐蕃再休整几年,届时出兵兰州,破秦州,便能直下关中,坐拥那个繁华如梦的长安城,而他自己,也将超过松赞干布,成为吐蕃历史上第一个攻入长安的赞普,扬名万世。

    此战之后,他已经能想象到自己以后的辉煌,而得到这一切,他只需要拿下西都。

    结松力手持马鞭,遥指着西都城的城头,对副将喝令道:“加快进攻,今晚我要在西都城中过夜。西都城的月亮一定比城外更圆,更亮!”

    结松力看着似乎唾手可得的松洲城,眼中露出了自信和贪婪。

    西都城上,困守多日的大唐士卒已经杀红了眼,就连身为皇甫瑛娘都持剑走上了城头。

    李瑁手中拿着一把锋利的横刀,已经不知有多少人死在了他的刀下。

    吐蕃的又一波攻势被击退,吐蕃大军聚集到城下,又准备组织新一轮的进攻。

    这一次,李瑁环顾城头上了个个负伤的大唐士卒,他也不知道西都城还能坚持多久,也许是天黑,也许是一个时辰,也许就是下一波的进攻。

    午后的烈日下,李瑁看着身后沃野千里的陇右大地,心中闪过一个个画面,杨玉环、江采萍、太华公主、咸宜公主、紫竹。还有一直希望他登临帝位的武云娘,他的内心从未如这一刻这般决绝和安宁。

    时也,命也!

    他曾经以为自己可以掌控一切,他想力挽狂澜,想改变历史,但当他看见眼前这一幕,他终于知道,原来他自己也只是历史滚滚车轮中的一个轴承,终究难逆天命。

    “大丈夫当死于边野,以马革裹尸而归。”

    这句话曾是他勉励马璘之时所言,没想到今日却用在了他自己的身上,但他却丝毫不觉得后悔,至少,他为辉煌的大唐荣耀拼尽了最后一口气。

    李瑁站直身子,指着身后的关陇大地,对城头上的大唐士卒吼道:“兄弟们,你们大部分都是陇右人,我们的身后就是陇右腹地,就是我们的家园所在,吐蕃人想要攻打我们的家园,你们同意吗!”

    “不同意!”

    “吐蕃人想要霸占你们的田亩,你们同意吗!”

    “不同意!”

    “吐蕃人想要屠杀你们的父母,你们同意吗!”

    “不同意!”

    “吐蕃人想要淫杀你们的妻女,你们同意吗!”

    “不同意!”

    “不同意怎么办!”

    “杀!”

    李瑁看着双眼已经赤红的大唐士卒,几乎是用尽了全身的气力,高举横刀,嘶哑着吼道:“今日这里没有皇子,没有亲王,也没有将军,只有我大唐儿郎。凡我大唐儿郎,与城同亡,死战不休!”

    李瑁的身后,皇甫瑛娘手中拿着长剑,看着阳光下李瑁地身影,仿佛觉得他的身影竟如山岳般高耸巍峨,叫人仰视。

    抱负,原来这就是他口中的抱负,他要用生命去捍卫的天下万民。

    她甚至生出了这样的念头,此身若为男子,当提三尺剑,随他斩棘披荆,荡尽天下。

    因为她想看到他口中的抱负实现的那一日。

    吐蕃不会给大唐太多喘息的时机,不过片刻,又一轮强势的攻击压了上来,李瑁和这些士卒一样,提起刀,冲了上去。

    对于能否撑过今日,李瑁心中没有底,同样没有底的还有武彦平。武彦平是大唐的将军,但他自己的心里,他更是李瑁的家臣,他关注陇右之战的胜负,但他更加关注李瑁的安危。

    武彦平看着李瑁竭力厮杀的背影,替他清除了他周边的敌人,拿着刀走到了李瑁的护卫孙英的身边。

    “殿下志在天下,身系百姓之安危,西都一战殿下已经做得做够多了,决不能让殿下折在这里。”

    孙英听到身后的声音,见来人竟是武彦平。

    孙英知道武彦平在寿王府的份量,他看了眼不远处的李瑁,低声道:“对,殿下高义,虽有死节报国之心,但我等身为殿下家臣,决不能任由殿下自己的意思来,武都督但请吩咐,只要能保得殿下安危,就算要我孙英这条命也在所不惜。”

    武彦平指着不断攻城的吐蕃士卒道:“按照眼下的态势,西都城守不了多久了,稍后只要吐蕃大军压上,你我便拖着殿下往后退,殿下的坐骑照夜玉狮子乃天下少有的神驹,只要殿下上了马,吐蕃人未必能追上。”

    “好,就按都督说的办。”孙英赞同道。

    随着时间的迅速推移,唐军的伤亡越来越重,攻上城头的吐蕃士卒越来越多,眼看着再过片刻城头便要失守,武彦平朝孙英使了个眼色,孙英会意,带着手下的王府护卫便往李瑁周身拥去。

    “大胆,你们要干什么!”李瑁见武彦平带着人把自己往后拉,高声呵斥道。

    “事不可为,还请殿下速退。”武彦平一边拉着李瑁,一边解释道。

    “本王的军令呢,武彦平,你是要造反吗!”李瑁挣扎着吼道。

    武彦平仿佛没有听到李瑁的话,他从怀中掏出一截绳索,挂在了护卫的手中,吩咐道:“来人,把殿下绑了。”

    接到绳子的护卫犹豫了一下,看了看李瑁,又看了看武彦平,一咬牙,真的将李瑁结结实实地捆了起来。

    武彦平扛着被捆绑起来的李瑁,将他交到了一旁皇甫瑛娘的手中:“殿下和姑娘的职责已经尽到,剩下的就是我们军人的事情了。皇甫姑娘,你身子轻,功夫好,你立刻带着殿下骑马离开此地。”

    皇甫瑛娘从武彦平肩上接过不断挣扎的李瑁,楞了一下,竟鬼使神差地点了点头,同意了下来。

    李瑁被皇甫瑛娘拖着往后面走去,一边被拖着,一边扭头大骂武彦平:“武彦平,你敢擅做主张,本王绝不会放过你。”

    武彦平看着气急败坏的李瑁,反倒笑了出来:“彦平若有来世,定当当面聆听殿下教诲。”

    说完,一扭头,带着人去为李瑁殿后了。

第135章 局势翻转() 
“瑛娘,武彦平疯了,难道你也疯了吗?你可知强绑本王是多大的罪过。”李瑁一边被皇甫瑛娘往城下拖着,一边挣扎道。

    皇甫瑛娘并未停下自己的脚步,反倒拉着李瑁边走边道:“带殿下走,并非全是武都督的意思,这也是阿爹的意思。阿爹说殿下乃凤子龙孙,身份尊贵,不同于寻常将领,象征着大唐的国体,无论生死都不能受吐蕃人的屈辱。”

    李瑁盯着皇甫瑛娘道:“那你可知临阵脱逃就是本王最大的屈辱,以后你叫本王如何面对天下人!”

    皇甫瑛娘见李瑁始终不肯配合自己于是停下脚步,紧紧地盯着李瑁地眼睛,怒道:“刘邦能受咸阳之耻,方能定鼎中原,终有天下,项羽不忍垓下之败,终才自刎乌江,功亏一篑。殿下既有天下之志,难道连这点道理都不晓得吗?武都督死守臣节,为难殿下大志甘愿牺牲,殿下何必再辜负他们的一片心意。”

    在武彦平,在孙英,甚至在皇甫瑛娘的眼中,李瑁贵为皇子,他的命自然比这里任何人都要来的金贵,为了救李瑁,他们哪怕都死了,也是人臣之义,分所应当。

    但李瑁来自后世,无论他被如何地同化,在他的骨子里,他依旧认为每个人都是一样的,要他舍弃这些跟随他多年的心腹独自逃生,他着实过去心里那个坎。

    李瑁回味着皇甫瑛娘的话,看着武彦平拼死搏杀的背影,一下子有些迷乱了。

    就在李瑁脑海中天人交战的时候,一阵滚雷般的巨响却自远方的河谷中传来,仿佛山岳崩塌,亦似万马奔腾,以可怕的速度往西都城涌来。

    “这是什么?”皇甫瑛娘也听到了这阵巨响,奇怪地问道。

    李瑁听着这阵巨响,不过须臾,脸上露出了狂喜之色。

    “瑛娘快给本王松绑,我们还没输,我们还没输。崔乾佑掘开了湟水,李光弼和马璘的大军马上就到了。”

    皇甫瑛娘的脸上露出将信将疑之色,不过很快,他便看到了李瑁所说的一幕。

    一丈多高的急流从河谷中咆哮着奔涌而来,仿佛千万匹高原上红了眼的野牦牛,不顾生死地冲向吐蕃士卒,刹那间便将吐蕃人的阵型冲散,将他们撕地粉碎。

    一时间,被大水冲死、冲散的吐蕃士卒哪里还顾得上攻城,纷纷寻找掩体自保。

    皇甫瑛娘看着被大水冲地七零八落的吐蕃士卒,终于相信了李瑁的话,用利剑割断了捆缚李瑁的绳索。

    李瑁失去了束缚,松了松肩膀,阔步走到了城头。

    “皇甫惟明、武彦平何在!”李瑁双目巡视着城头上的众人,高声喝道。

    “末将在!”皇甫惟明和武彦平也知道发生了何事,立刻拱手回道。

    “大水已至,李光弼和马璘的大军稍后便至,你们即刻整军备战,趁乱掩杀出去,本王要擒拿结松力。”

    “诺!”皇甫惟明和武彦平躬身领命,分头前去整军。

    西都城的城墙下,吐蕃大军被大水冲淹而死的士卒不计其数,早已没了先前憋着的一股劲,这口劲一旦散去,再想重聚就难上加难了。

    结松力看着城头上意气风发的李瑁,心有不甘地跺了跺脚,切齿道“一点,差一点我就可以攻上城头,亲手砍了李瑁的脑袋。”

    功亏一篑的结松力远远地看着李瑁那张俊俏但却极度讨厌的脸,恨不得长了双翅膀飞上城头,亲手杀了他。

    不过很快结松力就没有了这样的心思,因为更大危机来了,他要面临的问题是如何保住自己的性命。

    一阵阵喊杀声自身后响起,马璘和李光弼带着近四万大军自后方风驰电掣杀来,前面骑兵冲杀开路,后方步卒尾随清场。

    接连而来的打击和混乱让吐蕃人失去了方向,大唐的军队像一架巨大的战争机器,收割着吐蕃人的性命。

    天堂与地狱,刀俎与鱼肉,局势瞬间翻转,西都城外变成了唐军的屠宰场。

    “镇定!镇定!立即组织反攻!”结松力高声呼喝着,想要将反攻组织起来,但显然,已经混乱不堪的吐蕃军早已失去了控制,只剩下本能地逃跑。

    李瑁扶着城墙,看着城下的一幕,心中大畅。

    他扯着嗓子,高声吼道:“传本王令:凡擒拿吐蕃结松力者,生死不论,赏银万两,赐良田千亩,官升六级,封开国侯!”

    李瑁之言一出,方才还疲惫不堪的大唐士卒顿时提起了精神。

    赏银和田亩姑且不论,光是这官职和爵位,就已经是多少将军一辈子都望不到的东西了。

    重赏之下必有勇夫,西都城的守军距离结松力最近,西都城大门一开,红了眼的唐军奔着结松力就冲杀了过去。

    这哪是一颗人头,这是唾手可得的权位啊!

    这时原本在一旁陪护李瑁地皇甫瑛娘也凑了上来,嬉笑着问道:“殿下,若是我杀了结松力,我也能封候拜将吗?”

    李瑁听了皇甫瑛娘的话,微微一愣,这皇甫瑛娘当真是有趣,大唐立国至今,何曾有过女子封侯的先例?

    皇甫瑛娘见李瑁被自己问住了,竟“噗嗤”一声笑了出来。

    她脸上充满了独有的英气,毫不做作地笑道:“我同你玩笑罢了,我一介女子又无法领军,要着军功做什么。”

    李瑁反败为胜,一时心情大好,他看着皇甫瑛娘的样子心头一动,笑道:“女子领军又有何难,待本王回京,送你一支女营亦非不可。”

    “殿下当真?”皇甫瑛娘自幼生在将门,领军作战一直是她从小到大的梦想,她听李瑁这么一说,顿时来了极高的兴致,不自觉地拉着李瑁的手问道。

    “那是自然。”区区一支近百人的女营对李瑁来说并非难事,李瑁点头回道。

    城下的厮杀还在继续,吐蕃军虽然战意已散,但毕竟还有数万人,想要将他们全歼终究不是片刻间就能完成的。

    李瑁身为主帅,自然不会下城和下属争抢军功,于是他城墙的角楼上,从士兵手中接过了擂鼓用的鼓槌,高声笑道:“将士们在城下厮杀,本王岂能闲着,来,让本王亲自为将士们擂鼓助威!”

    “咚、咚、咚。”

    一阵阵厚重的鼓声传遍了西都城外的战场。

第136章 大捷() 
夕阳西沉,淡金色的阳光斜撒在高原大地上,为壮烈的西都城镀上了一层薄薄的金边。

    西都城下,李瑁身着沾满血污,不再明亮的明光铠,卓然立于城门之下,皇甫惟明、武彦平、李穆等一众将领侍立身后,而在他的身前,李光弼正压着吐蕃二皇子结松力和吐谷浑小王慕容兆阔步走来。

    李光弼走到李瑁的身前,手捧着承影剑,与马璘、崔乾佑一同拜在李瑁身前。

    “末将李光弼、马璘、崔乾佑幸不辱命,特来交令。”

    李瑁接过李光弼手中的承影剑,将他们三人依次扶起,豪言笑道:“诸位俱是人杰,当世一时之选,李瑁何幸,能得诸位相助。”

    李光弼找身后摆了摆手,结松力便被押了上来。

    李光弼站到结松力的身后,重重一踹结松力的膝盖内侧,结松力柔软的膝窝吃力,一下子跪了下来。

    “殿下,这厮便是吐蕃主帅结松力,请殿下惩处。”

    李瑁居高临下地看着结松力,问道:“结松力,午间还是吐蕃主帅,如今便成阶下之囚,世事变幻何其快也,你以为呢?”

    结松力被摁着跪在李瑁的身前,挣扎了几下未能站起。

    “李瑁,成王败寇,你有种就杀了我!”结松力死死地盯着李瑁,在李瑁的脚下啐了口吐沫。

    李瑁看着结松力败坏的样子,也不生气,他蹲下身子,轻蔑地拍了拍结松力的脸,笑道:“想死?这还不容易。”

    李瑁嘴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0

你可能喜欢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