667中文网 > 历史军事电子书 > 长安风 >

第43章

长安风-第43章

小说: 长安风 字数: 每页4000字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李光弼之事已了,李瑁脸上的表情似乎也轻松上了许多,李瑁端起手边的茶杯,轻轻嗅了一口,叹道:“好茶,好茶,上次与李相坐而品茗还是三年之前,虽然三年过去了,李瑁现在想想还宛在昨日,音尤在耳啊。”

    李林甫也端起茶杯,笑道:“哦?老夫当年所言殿下还记在心中吗?”

    李瑁点了点头回道:“那是自然,若非李相三年前提点,李瑁至今仍是一个浑噩之人,哪会有今日的模样。”

    李林甫啜了口茶,笑道:“有鸟三年不鸣,一鸣惊人;三年不飞,一飞冲天。殿下本就是非常之人,立此功业本就在情理之中罢了。若非如此,老夫也不会如此看重殿下。”

    “唉,李相之意我自然知晓,只是我怕是要辜负李相的好意了。”李瑁接着李林甫的话,突然幽幽地叹了口气。

    “哦?不知殿下所言何意啊?”李林甫缓缓问道。

    李瑁回道:“三年前我从李相之意我从李相之言与太子相争,太子早已视我为眼中钉,肉中刺,欲除之而后快。如今左相初定,韦坚和崔琳等人又颇受父皇重用,正是太子权势日盛之时。而我却依旧势单力薄,恐怕难以为继啊。”

    李瑁一边说着,李林甫一边安静地听着,可无论李瑁怎么说,李林甫总是一副老神在在的样子,死活不接李瑁的话。

    李瑁见自己已经把话说到了这个份上,李林甫还是一副事不关己的样子,不由在心中腹诽了一句:“老狐狸”,把话挑了开来。

    “李瑁和太子不合,早已朝野皆知,而李相也与太子久有宿怨,也是不死不休的局面,李瑁此来除了向李相求情外,还希望能与李相彼此放下芥蒂,守望相助啊。”李瑁一边拱手说着,一边双眼紧紧地盯着李林甫,等待着他的回答。

    这一次,李瑁把话说到了这个份上,李林甫再藏着掖着就不合适了:“殿下说的在理,今日之事本就是下面人的误会,殿下不必介怀。殿下尽管放心,惠妃娘娘曾于老夫有重恩,老夫必与殿下共同进退。不叫人有机可趁。”

    得到李林甫的表态,李瑁终于放下了心,御史台之事便算是揭过去了。

第81章 冲突() 
长安城一百零八坊,由朱雀大道自中间分隔,划分东西。

    受皇城位置的影响,长安城坊道格局呈东贵西富,南虚北实之像。

    在东边,入苑坊建有十六王府,居住着皇帝的十多个皇子,其中尊贵自不必说,至于胜业、崇仁、安仁几坊也大多是皇亲国戚,王公大臣的府邸,可谓是寸土寸金。

    而在西边,则因为坐落着西市的原因,大多是富商行旅的住宅,少有达官显贵者。

    公孙大娘虽然名声极大,也是许多权贵人家的座上宾,但终究还是一名舞妓,未能脱了乐籍,所以她的私宅便也买在了城西的兴化坊。

    李瑁向梨园掌教官雷海青问清楚了公孙宅的位置,便带着一队鲜衣怒马的护卫直奔兴化坊而去。

    自打武彦平离京赴任后,跟随在李瑁身边的护卫便从武彦平变成了这些长安府军。这些府军都不是寻常的府军,都是从当初跟着李瑁一同夜袭松洲城的金吾卫中精挑细选,连着马璘一起带到左武卫来的。

    这些府军都曾随李瑁赴险立功,又都深受李瑁恩赏,个个身手不凡,对李瑁也是忠心耿耿。

    不过金吾卫一向主责皇城警戒,位置险要,一个个虽然打起仗来都不含糊,但也都是眼高于顶的主儿,整个左武卫中,除了李瑁和马璘,他们谁都不放在眼中。

    公孙大娘的住所在兴化坊的中段,一间不大不小的三进院子。长安城屋价极高,虽然城西稍逊于城东,但就这是一间三进的院子,怕不也要上千贯钱财。

    刚到了公孙宅的门口,还未等李瑁吩咐,一个护卫便大摇大摆地走了上去,“砰、砰、砰”三声闷响,结实地拍在了公孙宅的大门上。

    “不得鲁莽。”李瑁刚刚训斥了护卫两句,随着“吱哑”一声酸响,公孙宅的院门缓缓打开,映入李瑁眼帘的是一位妙龄少女。

    少女年约二八,剑眉星目,肩骨若削,腰如约素,乌黑的头发整齐地向后梳拢,一身红色窄袖紧身胡服包裹着亭亭有致的躯体,举手间透着一股英气。

    “是谁这般无礼,将院门敲得这般响动。”红衣少女刚一出来,就冲着门外的众人没好气地喝问道。

    以李瑁的身份来说,红衣女子的行为已经很是失礼,不过李瑁性子不差,倒也不会和一个年龄不大的少女置气。

    “烦请姑娘代为通传公孙大家,就说长安李瑁特来拜访。”李瑁诚心而来,不欲以势压人,所以没有报出自己的寿王名号。

    不过红衣女子显然没有听过李瑁的名字,并未按照李瑁地要求前去通禀。

    她看着院外披甲执锐地站立了十余军士,只见这些军士个个手按刀柄,挺拔肃穆,警惕地盯着开门的少女,显然都是府军中的精锐,能有这般阵仗,想来眼前的男子也是长安哪家权贵府上的公子了。

    “家师现在不想见客,你们还是过些时候再来吧。”红衣女子似乎对这些权贵公子颇无好感,想都不想地回绝了李瑁,转身便要闭门而去。

    “姑娘留步,姑娘还未曾通禀,怎知道公孙大家不想见我呢?”李瑁见红衣女子态度敷衍,连忙将伸手红衣女子拦了下来。

    “你这人怎地如此聒噪,我说了不见就是不见,何必通禀。”红衣女子性子与她的衣着一般急躁,一下甩开了李瑁的手,显然对李瑁地询问有些不耐烦了。

    红衣女子这么一甩不打紧,可却一下子惊动了李瑁的护卫。

    在这些护卫的眼中,李瑁身份尊贵非常,能亲自拜访公孙大娘已是屈尊,没想到竟还当面吃了一个小女子的挂落,这叫他们如何忍得?

    “大胆!”

    “仓啷仓啷。”

    一声声锐响,十余名府卫一齐抽出了腰间的横刀,将少女围了起来,大有李瑁一声令下便要拿人的意思。

    “哼!”

    红衣少女不屑地轻哼了一声,也突然拔剑指向了李瑁鼻子:“长安的公子哥没几个好东西,别人怕你们我可不怕。”

    李瑁此来的目的拜访公孙大娘,本不欲生事,于是压下心中的火气挥退了王府护卫,对门前的少女解释道:“姑娘不要误会,我们只是来拜会公孙大家的,并无恶意。”

    妙龄少女看着眼前十多柄雪亮的横刀,哪还能将李瑁的话听进半句。

    “想见我师父,需得先赢过我手中的剑。”妙龄少女对李瑁的话充耳不闻,双目圆瞪地盯着李瑁,冷冷道。

    李瑁本诚心拜访,却被一再拒之门外,心里本就了火气,如今被妙龄少女这么一挑,李瑁的心中的火气再也压不住了。

    “勿要伤了她的性命。”李瑁右手一挥,言下之意便是要将少女拿下。

    李瑁的护卫虽然做事有些霸道,但大唐从来尚武,市井间任侠之气更甚,以多欺少的事情他们还是干不出来的。

    这些护卫中武艺颇高孙英道了一声“遵命”,便挥刀直取少女腋下,想要将她一举成擒。

    “哼!”

    妙龄少女轻轻一哼,显然对孙英的攻势浑不在意,举剑一挥便挑开了他的横刀,反倒顺势劈向了他的右肩。

    孙英没想到自己力达百斤的一刀竟被少女轻而易举地化解,面露微诧,连忙持刀回挡,将横刀架在了自己的身前,堪堪挡住了少女的一剑。

    可这少女身形极快,打起来又不按章法,仗着自己出手快,孙英刚刚挡住少女的一剑,还没来得及松口气,少女的剑又如疾风般刺向了他的手腕,孙英根本来不及防备。

    “噗呲”一声,长剑划破外衣,锋利的剑刃刺伤了孙英的手腕。

    “哼。”

    孙英的喉间发出一声闷哼,手臂吃痛失力,横刀落到了地上。

    “哐当”地弹了两下,落到了李瑁的脚边。

    “长安府卫不过如此。”妙龄少女神色骄傲地看向李瑁,颇有几分耀武扬威的意思。

    堂堂男儿,当着自家王爷的面被一个名女子缴掉兵刃,着实是件难堪的事。

    孙英低头看了看李瑁脚边的横刀,又看了看少女颇为得意的神色,脸上满是羞愧。

    孙英一张脸涨的通红,跪在李瑁身前请罪:“卑职无能,丢了殿下的颜面,请殿下责罚!”

    孙英被一名女子当着李瑁的面削去兵刃,心里早已难堪已极,李瑁纵然责怪又有什么意义。

    李瑁先是将孙英扶起,接着又将横刀捡起,递到了他的手中,宽慰道:“输了就输了,本王责罚你又有何用?所谓知耻而后勇,回去好好养伤,将武艺练好才是正经。”

    唐人好武尚强,李瑁也不例外。李瑁今日此来本想拜公孙大娘为师,学习剑法,没想到却被人拦在门外羞辱,连面都见不上。

    李瑁看着犹在得意的少女,白如冠玉的脸庞越发阴沉。

    忽然,李瑁冷冷一哼,浑然不顾门外执剑在手的少女,昂首走向了门前。

    “殿下小心。”寿王府卫生怕少女伤了李瑁,连忙上前护卫。

    “退下!”李瑁一声重叱,喝退了上前的府卫。

    李瑁胸口迎着少女的剑锋,欺身上前,面对红衣少女的剑锋,李瑁不退反进,双目含怒,盯着少女的明亮的双眸。

    “我乃唐皇十八子,剑南节度使,左武卫大将军寿王李瑁,谁敢伤我!”

    作者的话:

    有些书友提到了读者群的事情,谨言昨天建了一个qq群,群号:280944988,有兴趣的朋友可以加一下。谨言白天工作,很多信息可能回的不及时,希望大家见谅。

    最后感谢书友云猗的打赏。

第82章 责罚() 
红衣女子本以为李瑁不过是哪家权贵府上的公子,哪曾想,他竟然是十八皇子寿王李瑁。

    一听到李瑁的名号,看着李瑁气势汹汹的样子,少女原本骄傲英秀的脸上竟露出了一丝慌张,就连拿剑的手也不自觉地缩了回来。

    红衣少女也不是寻常人家的子弟,得罪个把浪荡的权贵公子她还不放在心上,但这个公子若是李瑁,那便由不得她不慎重考虑了。

    以李瑁的身份,莫说是她,就算是她的阿爹见了都是要躬身行礼,尊称一声殿下的。

    一瞬间,红衣女子的脸色突变,从原本的得意洋洋变作沉闷和惶恐,紧接着便红的几乎能滴血,与她的红衣几乎一般颜色了。

    “民女皇甫瑛娘拜见寿王殿下。”红衣女子连忙将长剑收了回来,埋着头,用几不可闻的声音说道。

    “恩?你说你叫什么名字?”李瑁未曾听清她刚才的话,于是问道。

    李瑁说这个话只是因为他未听清楚,本无他意,但到了皇甫瑛娘的耳中就有了不同的想法。

    皇甫瑛娘听了李瑁的话,心里顿时打起了鼓。

    她想了想李瑁方才的模样,不禁在心中猜度道:“常听阿爹的好友说,这寿王李瑁野心勃勃,睚眦必报,刚才我得罪了他,他该不会是想知道我的名字然后报复我吧。”

    因为担心李瑁报复,皇甫瑛娘支支吾吾地说了半天,也没说出她自己的名字。

    就在皇甫瑛娘进退两难的时候,公孙大娘终于听到屋外的动静,从院中走了出来。

    公孙大娘刚一出院门就看到了对歭而立的李瑁和皇甫英娘,紧接着就看到了皇甫瑛娘尚染鲜血的剑尖,匆忙间只当是皇甫瑛娘伤了李瑁,顿时心中大乱。

    要知道,行刺亲王可是抄家灭族的罪过,就算是皇甫瑛娘的阿爹也扛不住这样的罪名,弄不好还要牵连许多人。

    “奴家管教不严,致使弟子误伤了殿下,奴家愿待弟子受过,请殿下降罪。”公孙大娘连忙拉着皇甫瑛娘一同跪地请罪道。

    李瑁心中怒气未消,看了公孙大娘一眼,冷冷道:“她若是伤了本王,你觉得她还能站在这边吗?”

    公孙大娘听了李瑁的话,也抬头看了一眼,见李瑁衣衫完整确实不像被刺伤的样子,倒是他的一名护卫正面色煞白,捂着手臂站在一旁。

    公孙大娘顿时明白了过来,原来皇甫瑛娘剑上的血不是李瑁的,而是他的护卫的。

    只要伤的不是李瑁,凡事都还有挽回的余地,公孙大娘原本吊着的心稍稍放下了一点。

    “奴家的弟子自幼在边塞长大,不识京中规矩,一时冲撞了殿下,还望殿下恕罪。”公孙大娘在此俯身拜道。

    李瑁显然余怒未消,轻哼了一声,问道:“公孙大家也经常在皇城走动,最基本的律例应该还是知道的。难道不懂规矩就可以随意打伤本王的护卫吗?”

    公孙大娘忙摇头道:“奴家不敢,弟子年幼无知,犯下大错,奴家即刻将弟子逐出长安,其余一应罪责奴家愿一力承担,还请殿下降罪。”

    李瑁听公孙大娘这么一说,一下子也为难住了。他该怎么处置这个红衣女子和公孙大娘?

    说来这个女子之前并不知晓李瑁身份,并非故意冲撞王驾。更何况寿王府卫确实是技不如人,这才被一个十四五岁的少女击败了,若是李瑁因此责罚于她,世人难免会说寿王府仗势欺人,势必影响风评。

    李瑁低头看着公孙大娘慌张无措的模样,与当初的样子极似,心中不自觉地又回想起数月前,撞破公孙大娘沐浴时的香艳场景。水雾缭绕,美人出浴,成熟窈窕的身体,李瑁心中的怒气又一下子降了下来,反而变成了一冲最原始的冲动。

    “那你觉得我应该怎么处罚你?”李瑁低头说着,语气已经缓和了一些。

    “听凭殿下处置。”公孙大娘不知李瑁的心思,低声道。

    李瑁点了点头,凝眉道:“本王外出巡游,打伤本王的护卫便与行刺本王无异,按大唐律例,行刺亲王者,当斩其人,亲族流三千里。既然公孙大家愿意替人受过,那本王就罚你。。。”

    李瑁故意顿了顿,嘴角露出一丝笑意,靠在公孙大娘的耳边小声道:“本王就罚你忘掉梨园中本王干的荒唐事,做本王一年的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0

你可能喜欢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