667中文网 > 历史军事电子书 > 长安风 >

第26章

长安风-第26章

小说: 长安风 字数: 每页4000字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妹夫,你心里在想什么?”杨玉珠媚眼如丝地望了李瑁一眼,靠在他的耳边低语道。

    听着耳边充满诱惑和欲望的低语,李瑁不禁在心里感叹了一声:“杨家的女子果然都是天生的媚骨,一个比一个磨人。”

    杨玉环外雅内媚,杨玉瑶媚意天成,但多少在人前还端庄有礼,可这杨玉珠直接是将媚字写在了脸上,刻在了骨里。

    “我在想什么,难道你还不知道吗?”李瑁双眼如火,紧盯着杨玉珠的双唇。

    看出了李瑁地意思,杨玉珠娇羞一笑。

    夏日虽然日头渐长,但随着时间的流逝,夜色已慢慢降临,也不知过了多久,只知道原本滚烫的茶水已经彻底凉透,侍立门外的武彦平才看见杨玉珠掩着嘴,眼角带着一丝泪痕,衣着整齐地从里屋走了出来,直奔大门而去。

    紧接着,屋中传来了李瑁地声音:“彦平,本王明日便要出发前往松洲,你即刻安排人手准备送杨家人入京。”

    对于杨玉珠今夜的亲近,李瑁身体虽受用地很,但心里的防备却不敢放下,为了避免后续的麻烦,还是决定尽早将他们送走,反正这也是她想要的结果。

    作者的话:本章谨言修改了一下重新发了出来,造成的不便请大家谅解。最后谢谢大家一如既往的支持,谨言也看到了一些朋友帮忙做的宣传。也许本书目前的成绩并不算好,但你们是我一直写下去的动力,谢谢!!!

第49章 松洲司马() 
“什么?殿下您要亲自前往松洲?”

    当章仇兼琼在成都城外看到李瑁率领的左金吾卫时,心中的第一感觉便是惊讶。

    李瑁贵为亲王,以他的身份,大可在成都城中稳坐,等着章仇兼琼领兵击退吐蕃便可。在众人眼中李瑁此来本就是以捞取功绩为先,无论这吐蕃敌军是谁领兵击退的,他都是头功。

    可章仇兼琼看着眼前披挂整齐的李瑁,没想到他竟要亲自奔赴松洲。李瑁可是皇子,他若是在松洲有个三长两短,就算他章仇兼琼立下再大的军功也是白搭。

    “殿下乃是千金贵体,临阵杀敌自有我等去做,殿下何必亲身犯险。”章仇兼琼担心李瑁图一时新鲜,尝试着劝谏道。

    其实李瑁想要亲子赶往松洲退敌倒也不是图一时新鲜,他也有他的考虑。

    此次出征的亲卫统领,众人眼中的纨绔子弟马璘虽然只是崔琳拿来恶心李瑁的,没有其他的意思,但作为随军书记的房渭却是正儿八经的太子党,是太子安插在李瑁身边的眼线。

    房渭德可不是一般的随军书记,他还兼着监察御史的官衔,若是李瑁在成都一动不动便拿了头功,且不说李瑁自己自否愿意,就是房渭回了长安也一动会大加弹劾。

    此次督军剑南是他在朝堂中首次亮相,绝不能出半分差错。

    李瑁瞥了眼一旁的房渭,又看了看身后跃跃欲试的马璘和武彦平,以不容拒绝的语气对章仇兼琼道:“将士们在前世为国厮杀,本王如何能在成都安坐?松州的防务本王由章仇大人负责,本王不会随意调动,但这松州城本王非去不可。”

    左金吾卫乃是皇城禁军,常年驻守长安,极少有参与外战的机会。此次若非李瑁身份特殊,不同于寻常的将领,他们也没有机会出京。

    大唐以武立国,寻常军士唯有身怀军功放有晋升的机会,此次左金吾卫众军随着李瑁出征可都是憋了一口气的,此刻若是不让他们参战,恐怕营里要炸锅。

    李瑁虽将松洲布防的大权交给了章仇兼琼,但李瑁才是此战真正主帅,他既然坚持前往,章仇兼琼就算担心他的安危,也不敢轻易阻挠。

    “下官遵命。”章仇兼琼硬着头皮答应了下来。

    成都虽地处西南,但也还算剑南腹地,吐蕃来侵的消息并没有对成都的百姓造成多大的影响,但随着李瑁逐渐西进,这种大战降临的气氛就便地愈发强烈。

    往日商旅如织的官道已经行人渐少,取而代之的是来往运输辎重粮草的民夫和赶往松洲的府军,每个人的脸上也没有了轻松的神色,满眼看去俱是肃穆。

    李瑁骑马走在队伍的最前,看着自己身后连绵数里的大唐子弟,心中莫名的震动。

    说实话,他原本来此的目的并不单纯,除了保家卫国外,更多的是对自身政治资本的累积,是对未来问鼎帝位的渴望,但当他看到这数万条奔赴战场的鲜活生命,看到这一张张义无反顾,棱角分明的年轻脸庞,他仿佛觉得自己也成为了他们的一份子,原本那些复杂的心思也淡了许多。

    行军清苦,尤其是在这群山连绵的川蜀地区。李瑁在山中一连行军数日,骑马颠地他胯骨生疼,终于望到了蓝天下,松洲城模糊的轮廓。

    松洲城依山凭水而建,高达数丈,易守难攻。李瑁行至松洲城下,仰头看着巍峨雄壮的松洲城墙,也不得不感叹一句:好一个扼岷岭,控江源,左邻河陇,右达康藏的川西门户。

    地方县志看得再多,也不如实地走这一遭,只一眼,李瑁便知道章仇兼琼击退敌军的底气从何而来了。

    有这样的雄城,只要粮草充足,调度得宜,就算敌人数倍于己也休想攻入。

    李瑁在城门下心中悄悄感叹了一会儿,这才指了指紧闭的城门,对一旁的武彦平吩咐道:“彦平,叫门。”

    “诺。”

    武彦平应了一声,策马走到城下,朝上面高声喝道:“城上的将士听着,剑南节度使,寿王殿下到,速开城门。”

    “司马大人有令,正值战时,一应人等入城皆需核查,还请来使出示昭令。”

    楼上的将士听了李瑁的名号并没有立刻下令开门,反倒要求他出示诏令。

    李瑁身为名义上的剑南首官,凭着自己的名号一路畅通无阻,没想到却在这里失了效用。

    “下面的人有些古板,不知变通,还请殿下勿怪。”在了李瑁的身旁,章仇兼琼担心李瑁因此不悦,脸色也隐隐有些难看。

    不过好在李瑁并为动怒,反倒笑了笑回道:“松州乃西南要塞,谨慎些是应该的。”

    “彦平,按规矩照办。”李瑁对武彦平吩咐道。

    章仇兼琼见李瑁并为动怒,脸色稍稍舒缓了一些。

    武彦平按照城上将士的要求,将朝廷的昭令放到了城上吊下。

    城上守门的将士将吊篮慢慢拉到城楼上,取走了篮中的昭令,飞快地往城中跑去。

    李瑁看看松州巍巍高峨的城墙,心中已经有了计较。

    若是这松州司马真有才干,那便罢了,若着他只是沽名钓誉之辈,想接着他刷声望,那他便少不得要惩戒一二。

    要知道,这细柳拒驾的周亚夫名声虽大,却也不是谁都可以效仿的。

    松州的反映速度倒也很快,就在李瑁思量间,伴着一阵叫人牙酸的“吱呀”响声,高有丈余的城门已经洞开。

    城门开后,一位身着深绿色官袍的中年官员从城中走了出来。

    这官员面容端正,颌蓄长须,凤眼蚕眉,严肃中却又带着几分儒气,看面相倒是不像投机取巧之徒。

    “下官剑南节度使府从事,松州司马许远拜见寿王殿下,方才多有怠慢,还请殿下恕罪。”中年官员走到李瑁的马前,躬身拜道。

    许远,原来他竟是许远,听了他的名号,李瑁心中原本的不快顿时消散。

    李瑁看着眼前这个三十出头的文官,想不到他竟是本该在十七年后,固守睢阳的名臣许远。

    安史之乱中,身为睢阳太守的许远和张巡凭借数千兵力,面对尹子琦的十万大军,守了睢阳整整十个月,扼守住了安禄山叛军南下淮南的道路,守住了大唐王朝的生机。

    正如文豪韩愈所赞一般:“守一城,捍天下,以千百就尽之卒,战百万日滋之师,蔽遮江淮,阻遏其势,天下之不亡,其谁之功也?”

    李瑁只知道许远起于剑南,想不到今日便在松洲恰巧遇到了。

    “许司马快请起,许司马忠烈刚直,有亚夫之风,本王欢喜还来不及,岂会责怪。”李瑁翻身下马,亲自将许远搀扶了起来。

    许远不过是地方官员,之前和李瑁并无交集,李瑁忽然对他评价这么高,还这般礼遇,许远一时间倒是有些不知所措了。

    “下官不过做些分内之事,当不得殿下这如高评。”许远一时间想不通李瑁为何会这般高看自己,半是惶恐,半是感激地起身谢了一声,引着李瑁进了松州城。

    李瑁和章仇兼琼领着两万援军来到城中,还未来得及歇息,城外的斥候便传来了最新的消息:吐蕃主帅莽布支率领二十万主力已经过了白水,最快明日将临松洲城下。

第50章 初战() 
来到大唐三年,李瑁还是第一次亲临战阵。

    松洲城高耸的城墙上,李瑁身着明光铠,站在城楼的正中,在李瑁地两侧,马璘和武彦平手按长刀,分侍左右,俱是一脸的肃穆,警戒地注意着城下的状况。

    城墙之下,数万吐蕃士兵已经集结,踏着整齐的步伐,一步步迈向横亘在他们面前的巨兽。

    虽是夏日,但松洲海拔高达千米,早晨的山风吹在脸上依旧带着阵阵的寒意。

    “踏踏踏。。。”

    听着城下不停传来的脚步声,看着逐渐临近的吐蕃士兵,李瑁英俊的脸庞越发地凝重,胸口也感觉渐渐地压抑起来。

    不亲临战场,光是看着地方传来的军报,永远不会知道战争的严肃与压迫,这一刻,看着黑压压的军队如乌云般卷来,李瑁终于知道什么叫做“黑云压城城欲摧”了。

    “殿下,城下那个身骑黑马的胡将便是吐蕃的先锋官乞力了。”松洲司马许远和乞力已经在松洲拉锯了多日,只是远远地看见了大概的轮廓,便认出了来人的身份。

    许远与李瑁相处时间虽然不久,但却对这个礼贤下士,不畏凶险的寿王印象极佳。

    “恩,看样子倒是一员虎将。”李瑁重重点了点头,言简意赅地应了一声。

    李瑁对乞力只是大概地看了一眼,他真正的注意力都放在了乞力身旁的那位将军身上。

    那胡将身着铁甲,腰跨宝马,身形高大,远远望去虽看不清面容,却也能感觉到一股肃杀之气。

    李瑁指着那人道:“此人所立的身位比先锋官乞力还要多出一半,想必便是吐蕃的主帅莽布支了吧。”

    李瑁望着城下的吐蕃军阵,隐隐猜到了几分。

    说起来,这莽布支也算是吐蕃的一个传奇人物了。

    莽布支生于逻些城的一个将门家族,自幼便展现出极高的军事天赋,极得当地人的推崇。而在藏语中,莽布支是雄鹰的意思,寓意着一个家族对男子最高的肯定和期望。

    莽布支也并没有辜负这个名字,他十六岁离家从军,征战二十余载,立功无数,硬是凭借着自己的实力,不依托半点家族关系,官拜都元帅(类似于唐朝的节度使),统领云如镇兵马,成为吐蕃最具实力的大将之一。

    莽布支极具野心,虽然已经身居高位,但他对自己的成就仍不满足,他的目标是掌管吐蕃军权的悉编掣逋(吐蕃的兵马大元帅)。

    恰好吐蕃大相论莽热刚刚上位,立足未稳,正想找个机会巩固自己的地位,于是两人不谋而合,发起这场战争。

    城墙上李瑁在观察着莽布支,城墙下,莽布支未尝没有在观察李瑁。

    莽布支生于高原,又多年从军行伍,年才四十的他已经满面风霜,刚毅的脸上布满许多深深地沟壑,透出一股毫不掩饰的锐气。

    在莽布支黄黑色的肤色下,一双锐利的鹰眼正在城墙上巡视,寻找着他的“猎物”。

    李瑁身着明光铠,打磨地极为光亮的甲片在早晨阳光的映射下极为耀眼,很快便吸引了莽布支的注意。

    “按照细作传来的消息,此次唐军的主帅是大唐皇帝的儿子,你看看,可就是城墙上的那个细皮嫩肉的小子?”莽布支粗糙的手指着城墙上的李瑁,轻蔑地问道。

    乞力细细看了一会,点了点头:“在他旁边不远的就是松洲司马许远,看这个小子的年纪,应该就是唐军的主帅了。”

    “哈哈哈。”

    莽布支听到乞力的回答,放肆地笑了起来:“一个战场都没上过的娃娃也能做唐军的主帅,我们吐蕃随便拉出一个孩子都比他强,看来这大唐的气数也是要尽了。”

    莽布支虽然将族出身,但他今日的地位却都是靠着自己的战功一点点地积累而来的,没有依靠半点家族的势力,所以莽布支对李瑁这些靠着关系便能登上高位的皇室子弟很是不屑。

    莽布支驾马往城墙靠近了一些,人高马大地傲视着李瑁,高声道:“你们寿王那个娃娃在哪儿?可敢出来说句话。”

    李瑁冷哼了一声,正要出去答话,却被许远拦了下来:“殿下小心,莽布支乃吐蕃数一数二的悍将,箭术更是超群。”

    李瑁点了点头道:“许司马宽心,本王省得。”

    李瑁一手执剑,一手重重地按在城墙的石块上,高声回道:“莽布支,本王便是李瑁,你有何话要说。可是要临阵投靠我大唐吗?”

    莽布支不屑地笑了笑,举刀指着李瑁,放肆笑道:“小娃娃年纪不大,口气倒是不小。本将知道你是唐军的主帅,你可敢出来与本将一战?你若是胜了本将就收兵回朝,怎样?”

    “哈哈。”

    李瑁仰头一笑:“我大唐雄兵百万,良将千员,对付区区一个吐蕃如何需要本王亲自出战,倒是你,身为吐蕃主帅却总要亲自溺战,莫非你们吐蕃已经没人了吗?”

    李瑁不吃莽布支的激将,莽布支自讨了没趣,看了眼李瑁,鄙夷地吐了口唾沫:“我们吐蕃男儿只会拿刀剑说话,耍不过你的嘴皮子。我看你白白嫩嫩的,抓回去喂鹰倒是不错,回头可别吓得尿了裤子。”

    莽布支又转过头对乞力吩咐道:“传令下去,攻城!”

    随着莽布支的一声令下,吐蕃军中响起了一阵高昂的号角声,原本缓慢迈进的吐蕃士兵一下子加快了步伐,吐蕃的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0

你可能喜欢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