667中文网 > 历史军事电子书 > 大宋第一奸臣 >

第47章

大宋第一奸臣-第47章

小说: 大宋第一奸臣 字数: 每页4000字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免。”就说了一个免字,张俊就不说话了,他看着杨凯丰,等待对方说明来意。

    “启禀王爷,末将治军不严,致使属下骚扰了地方百姓。末将前来请罪。请王爷治罪!”

    “哦?怎么回事?”张俊坐直了身体。

    有战事的时候,军队骚扰地方是历朝历代统治者都无法彻底杜绝的事情,同时也是各级统帅最头疼的事情。

    士兵手里有了武器,又处在随时都会丧命的环境下,一旦缺乏有效的制约,就很容易发生各种刑事案件。而由于战场上需要这些士兵去舍生忘死的战斗,军队指挥官往往对犯罪的官兵从轻处罚、免于处罚,甚至帮助遮掩、包庇罪犯。

    这种事情可大可小,要是能案件影响不大、军队指挥官能很好的善后处理,倒也不怕被人诟病。但要是被捅出去,引起了朝廷的重视,那就很可能变成一件天大的事件。军队指挥官最终因此而身败名裂,甚至罢职丢命的历史上也是大有人在。

    乍一听自己指挥的军队当中出了这种事,张俊怎么能不重视?

    左军副统领杨凯丰偷眼看了看张俊的脸色,眼看郡王殿下似乎颇为重视,也就不敢隐瞒,老老实实讲述了事情的经过。

    张俊的左军有一名叫做赵志强的什长,是个有十几年入伍经历的老兵。张俊采用围困战术,打算通过长时间的围困消灭牛头山的张宪义军,宋军就闲下来了。

    赵志强闲得无聊,就带了三五个手下去附近闲逛找乐子。他遇见了一个年轻漂亮的女人,就上前搭讪。其实当时赵志强也没想着要把那女人怎么样,只不过是军队里没有女人,当兵的一个个年轻力壮的,看见个漂亮女人都忍不住要凑过去搭讪、调戏。这里面开玩笑的成分还是比较多的。

    结果那女人一害怕,转身就往家跑。赵志强领着他那几个手下就在后头嘻嘻哈哈的撵。他越追,女人越不敢停,最后他就追着那女人到了家。女人有爹娘。当爹的看见一群大兵不怀好意追赶闺女当然不干了,拿着把鱼叉就出来了。

    一个打渔的老头能打得过这群当兵的吗?双方推搡争斗了几下,老头就被当兵的扭住了手脚,鱼叉也被缴了械了。老头挣扎不休,当兵的拿绳把老头捆上了。

    天地良心,直到这时侯,赵志强也没想要把这一家人怎么样。哪知道,这家老太太看见老头被捆,她救夫心切,也不知道从哪儿抄起一把尖刀,跑过去照着摁住老头的宋军大腿上扎了一刀!

    这一下可闯了大祸了!鲜血和尖叫瞬间让几个当兵的红了眼,两个大兵抄起钢刀给了老太太两下,老太当时就倒在血泊中没命了。老头子一看,没命的挣扎,破口大骂。惹恼了旁边的宋军,可怜的老头也挨了刀。老两口就这么稀里糊涂的双双丧命。

    事到如今,后悔是没用的。领队的赵志强也没想到后悔,这家伙眼看已经这样了,他就把主意打到了那女人身上。结果,那年轻的女人竟然还保持了几分理智,她既没有撒泼哭骂、也没有让吓傻,而是告诉赵志强,她叫俞秀英,她夫君就是牛头山上的大寨主张宪!

    牛头山张宪!这一下可把赵志强给吓住了。身为什长虽然是最基层的领导,他却知道这次清河郡王张俊亲自统帅大军是干什么来的。不就是来讨伐牛头山张宪集团的嘛!好家伙,这女人竟然是张宪的老婆?真的假的?难道说,我这是无意之间立了大功吗?

    在立大功的刺激下,赵志强邪念全消,带着俞秀英返回了军营。

    他们刚进营门,正碰上巡营的副统领杨凯丰。几个当兵的带了个女人回来,杨副统领能不过问吗?赵志强不敢隐瞒,他报告杨副统领,这女人就是匪首张宪的老婆!张宪的老婆被我给生擒活拿了!

    杨凯丰大吃一惊,接下来就要详细询问抓捕人犯的经过。赵志强含糊其辞,俞秀英却详细讲述了前后经过,包括宋兵怎么样尾随调戏自己,怎么样杀害了自己的父母双亲。

    杨凯丰听完心里就有了判断,这件事当中肯定是赵志强说了瞎话。杀没杀人,到现场一看不就知道了吗?再说,俞秀英有必要诅咒自己的父母被害吗?

    如果俞秀英只是个普通村妇。杨凯丰或许还会替赵志强遮掩一二,但这女人既然是张宪的老婆,他还哪里敢隐瞒不报?说不得,就派亲信把赵志强和几名参与此事的宋军,包括俞秀英都给看住了,他自己骑快马赶奔中军帅帐,去向清河郡王张俊报告。

    杨凯峰知道此事性质恶劣,所以才一见面先向张俊请罪。其实这里面根本没他什么事,他来请罪,也是为了在郡王面前留个好印象。

    (本章完)

第111章 为了百姓() 
还有这种事?张俊听了简直不敢相信自己的耳朵,他正不知道怎么对付张宪呢,手下瞎猫撞死耗子一般,竟然就给他弄过来个线索。

    当然,像什长赵志强这种调戏妇女、肆意枉杀平民百姓的恶行,那是绝对不能被原谅的!就算你阴差阳错立了功,在这件事上也不能将功折罪!

    “军法官何在?”张俊一句话叫过来了军法官,杨凯丰吓的腿一软,差点儿没坐地下。还好,张俊叫军法官过来并不是为了对付他,而是为那几个毫无法律意识、随便杀害平民的害群之马。

    “杨副统领,你把什长赵志强等人杀人的经过详细讲一遍。”

    郡王殿下只要不是想收拾他,杨副统领的记忆力和语言表达能力还是相当不错的。当着军法官的面,把赵志强那几个小子调戏妇女、杀人害命的经过从头又讲了一遍。为了给那几个小子把罪名定死,也为了他自己能够减轻责任,杨副统领在陈述事实之余,又加了一点儿题外话。

    说那几个小子就是刺头,一有机会就要违反军规军纪。自己经常对他们进行批评教育,但没想到今天一眼没看到,那几个败类还是闯下了塌天大祸!

    “军法官,按照我大宋军法,赵志强等人应如何处置?”张俊板着脸,厉声问军法官。

    “按大宋军法,杀人者偿命!胁从者,应重责军棍、革除军籍、判徒刑!”军法官可不管那么多,大宋军规有明文规定,郡王问话,他只要照着背就行。

    “军法森严,十七条禁律五十四斩有明文规定,凡是触犯者严惩不殆!军法官,将罪犯赵志强等,依军法规定之条款处理,并张榜公布、以警世众军!”

    好嘛,张俊这番话一说,赵志强这帮人的脑袋就算没了!清河郡王发话了,谁敢给说情?

    “杨凯丰,你把那个自称张宪妻子的带过来,我要亲自问话。记住,不可对其怠慢!”

    杨凯丰答应一声出了帅帐,擦了擦脑门上的冷汗长出一口气。好家伙,郡王殿下的虎威可太吓人了!还好前期我处理的没有私心。

    俞秀英被带进了后堂,张俊不想让太多人知道他审问这女人的经过。其实他能问什么呢?不过就是和张宪什么时候认识的?又是什么时候结的婚?张俊的侄孙女绣娘都上山给张宪做三姨太了,他作为绣娘的叔爷,不得过问一下正房是怎么回事?

    哪知道一问之下,敢情这位也不是正房。自己的侄孙女好歹还留在山上做了三姨太,这位却是连个名分都没有的编外人员。好吧,我也不管你是在编还是不在编,只要你能说出你是张宪老婆这句话,那就对我有用!

    张俊给张宪写了一封亲笔信,大致意思就是说,你的夫人俞秀英现在我的大营里,我会派人保护她的安全的,这点请你放心。她的父母遭遇了意外,我严惩了肇事者,替你夫人全家报了仇。你要是想感激我呢,就赶紧带人下山投降,也免得再连累无辜群众受伤害。

    信写好之后,张俊还是交给了张宗旦,让他这个侄孙送给张宪。临行之前,张俊让张宗旦去见了见俞秀英,省得他说的话张宪不相信。见过真人和没见过真人,说出的话肯定不一样。

    张宗旦听说这位也是张宪的女人,自然是要多看几眼的。旁边还有高明的画师,用速写的手法画了一幅俞秀英的肖像图,让张宗旦一起带着去见张宪。

    有靖国军大元帅的军令,牙将担当保镖,张宗旦上牛头山自然没人阻拦。把守山口的喽啰兵见又是这位小少爷,也干脆利索的放了行。喽啰兵也知道,这位是大寨主的小舅子,那是半个自己人,咱拦谁也不能拦他。

    “舅少爷,您又来了?快请吧,我们大寨主就在聚义厅呢。”喽啰兵亲热的打招呼。

    张宗旦似笑非笑、面色古怪的冲喽啰兵一抱拳,一句话不说直奔聚义大厅。舅少爷这称呼,实在是让他想发火也发不出来。能抱一抱拳,那就已经是他做出的最大友善行为了。

    张宪对于张宗旦这么快又回来是有点儿好奇的。但当他看了张俊的亲笔信、那副俞秀英的速写画,再听了张宗旦讲述的事情经过之后,张宪可就不是好奇了,他直接跳起来了!

    男人对女人就是这样,自己不想要的,也见不得别人糟践。再说,他对俞秀英也不是一点儿好感都没有。这么个女人落到张俊手里可如何是好?老头老太太人可不错,就这么死了太可惜了。虽然张俊严惩了凶手,但人没了可是再也活不过来了。

    秀英失去父母,又流落宋营,张宪必须得想办法尽快把人救出来,要不然他可对不起人。另外,宋军既然能够伤害了俞秀英全家,自然也能骚扰到别人家。

    所谓兵祸连绵,就是说战争,不仅是两支军队之间的事,同样也是百姓的灾难。这场战争因何而来呢?不就是因为他张宪在牛头山当了山大王,引起南宋朝廷的猜疑,害怕他扯旗造反、替岳飞报仇嘛。

    如果是为了抗金,为了抵抗外族侵略,再苦再难的仗也得打。和南宋朝廷嘛,死伤的都是中原百姓,能不打还是不打了吧。

    张宪心生了退意。他给张俊写了封回信,告诉他:自己打算领着人离开牛头山,另谋出路,并且保证不会损害大宋的利益。问张俊同不同意。这就算开始和平谈判了。信,还是托张宗旦给带下了山。张宗旦成了两边的信使和谈判中间人了。

    简而言之,张宪和张俊来来回回交换了十几封谈判信,最后双方终于达成了协议。

    张俊把俞秀英还给张宪,而张宪则率领手下离开牛头山。去哪儿呢?去鄂州!牛皋带着部分岳家军余部在鄂州驻扎,张宪打算暂时去投奔牛皋。张俊也同意了。反正只要牛头山上没了土匪,他清河郡王这次的讨伐目的就算达成了。

    这一日,宋军按照约定后撤了十里,张宪率领队伍下了牛头山,往西,向着鄂州的方向而去。

    (本章完)

第112章 长途行军() 
张宪率领部队下了牛头山,顺官道一路往西,他要去鄂州投奔牛皋牛二爷。大军刚一下山,张宪就派出通信兵先往鄂州方向去了。他带这么多人去投奔,不得提前先给牛皋打个招呼吧?这不是十个八个人那么简单,这是一支五六千人的大部队!

    好几千人上路没个名义怎么行?张宪打出的旗号是大宋忠义救国军!给不明真相的外人看了,还以为这是大宋朝廷的军队呢。火红的旗帜在队伍上空迎风飘扬,张宪骑着高头大马走在队伍最中间,他左边是乔握坚、右边是赵俊。徐庆昨天晚上得了重感冒,留在队伍后面随辎重队一起乘车赶路。

    “大寨主,唔,瞧我这张破嘴。是将军!”既然已经离开了牛头山,张宪就不再是什么大寨主了。昨天晚上就已经传令全军,改大寨主为将军。从今往后只有张将军,没有张大寨主。乔握坚说走了嘴赶紧改口。

    张宪淡淡扫了一眼,并没有接话。乔握坚嘿嘿一笑,继续没话找话,“张将军,咱就这么一直走到鄂州,一路上都不停吗?”这不是废话吗,一千多里地谁能一路不停的走过去?

    对这种幼稚的问题,张宪本不想搭理,但长途旅行要是再不找点儿话题,这一路之上不也太无聊了吗?说不的微微点了一下头,“这么远的路,当然要停。我们按照正常的速度行军就成,不必着急。”

    张宪的部队是步骑混合队伍,按照当时的正常行军速度来说,每天应该是二十到三十公里,从浙江武义牛头山到鄂州,差不多有七百多公里,也就是得走一个多月才能到。稍微慢一点儿,走俩月也不稀奇。张宪又不赶速度,那就慢慢走呗。

    部队往前走一站停一停,以每天二十几公里的速度向西行军。有靖国军大帅、清河郡王张俊给开的介绍信,沿途州县倒也没人出来拦截这支莫名出现的过境军队。

    白天赶路晚上休息。每天早晨六点起床,收拾收拾吃过早餐就八点半了,大军启程,走两个小时将近十一点就该停下来准备做中午饭了。吃过午饭休息到下午两点继续赶路,到五点要停下来扎营准备晚餐。这一天的行军就算结束了。第二天同样如此。

    为了不使部队过于疲劳,张宪还打算给部队规定,每走六天休息一天,得给士兵们一个休息放松的时间。长时间的疲劳赶路,日复一日,是会使人产生厌倦心理的。张宪可不想让牛皋看见自己带的是一支疲劳不堪、情绪低落的军队。

    这一日,大军行至婺州府。竟管有清河郡王张俊给开的介绍信,自家军队到底是不是宋朝的官军张宪心里还不清楚吗?不是官军你硬要冒充官军,进婺州府去会见地方官员,骗吃骗喝有必要吗?

    看看时辰,基本上也将近下午五点了,今天是下山之后的第六天,张宪传令:各军停止前进,派出探马到附近寻找合适的宿营地点,咱们在这儿休整一日再继续赶路!

    “嗡——”一阵好似黄风暴一般的杂音传来,这是几千官兵在议论这道军令。虽然没有掌声,但张宪却从官兵们脸上的表情看出了他们心中的惊喜。行军当中休息一日?其他军队里头好像没有这份待遇吧?

    宿营地点很快就选好了,是一个叫琅琊的小村庄。琅琊本来应该是山东临沂的旧称,秦始皇实行郡县制的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0

你可能喜欢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