667中文网 > 历史军事电子书 > 大宋第一奸臣 >

第445章

大宋第一奸臣-第445章

小说: 大宋第一奸臣 字数: 每页4000字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其中,第五军、新五军、新六军,都是我北路军的主力部队。这次燕京会战,就是我北路军和咱们几路宋军一起打的。这么说,各位大概就明白了吧?”

    “张郡王,您的威名末将等早就听说过,如雷贯耳,佩服至极!不过,我们还是想问一句,田大帅呢?您来了,田大帅他去哪儿了?”有将领出列先行礼,后问张宪。

    “我今天来,就是和你们说这件事的。既然你问出来了,那我就告诉你,也是告诉你们全体将领,田师中,死了!”

    (本章完)

第1051章 官大的好处() 
    什么?田大帅死了?中军帐中一片混乱。在场这帮人可全都是田师中的部下,张宪一来就说田大帅死了,突如其来的噩耗,这帮人哪能接受?一个个吵吵嚷嚷,更有人直接跳出来质问张宪:是不是你把我们田元帅给害死的?

    张宪先是冷眼旁观,等过了一会儿,见这帮人丝毫没有冷静下来的征兆,他这才轻轻一拍惊虎胆,“啪!”离他近的将领们渐渐静下来了,稍微远一点儿的继续在那儿大声议论。

    过了十几秒这帮人还没静下来,张宪就有点儿生气了,抓起惊虎胆“啪啪啪”一阵猛拍。

    惊虎胆,就好像说书先生用的醒目、县太爷使的惊堂木,其实它们都是一类东西。就是一块不大的长方形木块,想拍桌子的时候就拿它朝桌子上摔,这样不会震疼了手。

    这玩意儿既然是用来吸引人注意的,拍起来响声相当大。张宪这一通拍,中军帐里将领们的注意力自然都被吸引了过来。

    “诸位!”张宪坐直了身体,以威严的目光扫视全场,“今天我来就是要通知各位,你们以前的元帅田师中,和其麾下大将李辉相互勾结,强抢民女杀伤人命。并且,曾经和金国奸细交往甚密,多次出卖我国机密为其个人谋取私利。其罪当诛!”

    “本王奉皇帝陛下旨意统领大宋北路军,同时兼管三关以北所有的大宋军队及中原武装。田师中身犯两项死罪且毫无悔改之意,因此本王依照大宋朝律法,将其与流氓杀人犯李辉一同处死了。我刚才好像还听见有人在为田师中喊冤,是哪一位请站出来?”

    没人站出来。田师中犯了国法,已经被宰了,谁会站出来为一个死去的罪犯喊冤?这年头流行的是人一走茶就凉、一朝天子一朝臣。观念守旧的人根本就生存不下去!

    冷场了三分钟。张宪拍了两下巴掌,从大帐外头“咔咔咔”走进来一队身高体壮、全副武装的士兵,平均每个人身高都在一米八以上,体重都得超过二百斤!

    领头一员大将,镔铁盔、镔铁甲、小眼睛、塌鼻梁、满脸的横肉,手中擎一杆超了号的镀金狼牙棒,正是张宪手下头一号的猛将蛮牛!

    蛮牛噔噔噔走到帅案跟前,一转身,面向满营众将,“咣当”他把镀金狼牙棒往地下一戳,瞪圆了小眼睛扫视众将!跟着蛮牛进来的军士营官兵往四周围一站,一股森然杀气,瞬间布满了整个中军帐!

    有几个眼皮活反应快的,见此情景赶紧走到前面躬身施礼:“末将等愿意追随王爷鞍前马后,誓以王爷马首是瞻。”

    张宪点点头,“几位将军深明大义,本王很欣慰。好,你们暂时就担任统制之职。”

    “多谢王爷!末将等一定誓死报效王爷!”这几个人抑制不住满心的激动。这就是机会,抓住了就够活一辈子了!有的人参加军队穷其一生,也爬不上统制官的位置。他们几个就因为冒险向张宪效忠,结果就把个统制官稳稳地捞到了手里!

    其余众将一看,赶紧乱七八糟的跑过来向张宪表示效忠。这个也说:王爷我愿意跟着您干!那个也说:王爷我愿意当您的一条狗!张宪安抚众将,“大家伙儿放心,你们只要真心跟着我干,我保证大家伙儿都吃不了亏!”

    就这样,张宪没费多大劲儿,就收服了田师中手下的五万军队!紧接着就是对这五万军队进行改编,分散编入第五军、新五军、新六军。张宪收编田师中部队如此顺利,以至于连李若虚都不太相信。这也太顺了吧?难道说,是张宪在里头使了什么人所不知的手段?

    空闲的时候李若虚就向张宪打听:田师中手下那么多将领,他们怎么就能老老实实的愿意跟着咱干?这里头的原因在哪里?如果能把这当中的诀窍掌握了,对今后把俘虏收编进咱们的队伍岂不是会有很大的帮助?

    张宪苦笑一声:“我说李参议呀,你就别费那心思了。这次的事情不具备普遍性,原样复制的可能性并不大。你不是想知道我为什么能顺利地收服了田师中部队的将领吗?我现在就告诉你。其实原因简单的很,因为我是大宋朝的郡王!我比田师中的官大!”

    啊?就这么简单?李若虚愣住了。思考了片刻,他终于想明白了其中的关键。

    正像张宪所说,他是大宋朝的郡王,是皇帝亲口加封的王爷。田师中营中那些将领觉得跟着张宪不但不丢人,反而还有面子!以前他们的长官田师中是元帅、是都统制,现在换成张宪却是大名郡王!

    长官地位高了,连带着当兵的脸上也有荣光。要不然,京城卫戍部队怎么就比别的地方部队自觉高人一等呢?

    这件事确实没有多少可复制性,因为以后张宪的对手当中几乎不太可能再会出现田师中这样的大宋朝高级将领了。

    张宪的奏折送进了京城,送到了宋孝宗赵昚的手中。赵昚看完了以后,气得当天饭都没吃!这个张宪,简直无法无天!仗着山高皇帝远,他居然在燕京把田师中给杀了!

    等到第二天召开大朝会的时候,赵昚就把张宪的这份奏折拿给群臣们看。朝臣们又是一阵骚乱。有人出班当庭弹劾张宪,要求朝廷下旨,罢免了张宪的军政两方面一切职务!

    还有人主张应该立刻派遣钦差去燕京,逼张宪自杀以谢罪!

    恩平亲王赵璩站出来了。赵昚当了皇帝以后,赵璩又被进了一级,从郡王升到了亲王,地位更加高不可攀了。

    “刚才是谁说要派钦差去燕京,逼张宪自杀谢罪的?啊?我说句话,皇上,刚才谁说的这话,不如您就派他去。给他圣旨,让他拿着去逼张宪自杀。成功了回来官升两级,失败了按照欺君之罪处理!”

    赵璩话音刚落,那边“咣当”一下躺下一位。满朝皆惊!皇上赶紧传太医。太医捋着胡子号了号脉、翻了翻患者的眼皮、看看舌苔得出结论:这位是夜间疲劳,兼受惊吓过度昏厥了。

    (本章完)

第1052章 皇帝的两次怒骂() 
    胡乱放炮那位被赵璩两句话给吓得昏迷了,朝臣们这才想起来,赵璩和张宪好像是亲戚来着。赵璩的亲妹子嫁给了张宪,人家是大舅子和妹夫的关系。得罪张宪,就等于得罪了赵璩!

    想明白这一点之后,文武官员们迅速冷静下来。甚至还有脑子好的看见了武将前头十次倒有九次空的那个位置。那是清河郡王张俊应该站的位置。张俊年纪大了,皇上特许,平时没事儿可以不用上朝。

    虽然张俊不用上朝,但是位置得给人家留着。万一老头心血来潮一高兴哪天来了呢?一个恩平亲王,再加一个清河郡王,试问这满朝文武官员,谁敢同时得罪这俩王爷?

    文官里头有反应快的,立刻有人出班启奏,说是某地遭了旱灾,请皇帝拨下赈灾银两。这位刚说完,又有人出班启奏,说是直接拨银子不好,容易滋生贪污腐败,还是直接拨付粮食的好。

    群臣们一看这场面就有了默契,朝臣们自动分成两派,一派支持拨银两、一派支持拨粮食,两派开始引经据典打嘴仗。上头的皇帝听的头晕脑胀,下面嘴皮子官司打得热火朝天。

    等到退朝之后,赵昚坐到御书房喝了口茶开始发火,“一群只知道拿朝廷俸禄,什么正事不干的白痴!混蛋!你们别让我找到机会,找到机会看我不整死你们?”

    也不知道他是骂恩平亲王赵璩呢?还是在骂满朝文武群臣的?当时御书房里一个人没有。书房门口倒是站了俩太监,还是两个最最老实,平常三竿字打不出来个屁的那种老实蛋。

    按说皇上躲在御书房里发牢骚,应该没有外人知道才对,哪知道仅过了半天,这件事就在三品以上高官圈子里传开了。又过了半天,满朝文武全都知晓了此事。

    三天之后再一次召开大朝会,武将序列当中和国公张浚首先出班弹劾张宪,请求皇帝把张宪革除军籍、永不录用!

    文臣当中,礼部尚书张俊卿奏本,请求皇帝把张宪的年度考核纳入正规程序,由吏部派官员到燕京去对张宪的为官业绩进行考核。如果不合格,可以罚薪、降级、甚至撤职!

    这一天,赵璩请假没上朝,据说是病了。清河郡王张俊仍旧没来。少了这俩张宪的坚实靠山,群臣们立马畅所欲言。你方唱罢我登场,不断地有人弹劾张宪。

    御座上的赵昚捋着小胡子美滋滋的听着,听到最后赵昚的眉头皱起来了。这帮朝臣出的注意不少,却没一个人站出来说怎么实行的。不管是对张宪降级撤职,总得有人去通知吧?谁去?每一个人站出来主动请缨的!

    赵昚就问:“诸位爱卿,你们说的都有道理,张宪这个郡王办事情确实有不当之处。我若给其处分,你们谁愿意去燕京传令?”

    朝堂上沉默了。冷场了!赵昚不禁心头火气,他把眼睛看向了最先弹劾张宪的和国公张浚,“和国公,朕欲派你去燕京,你可愿意?”

    张浚跪倒在地,“多谢陛下隆恩,老臣荣幸之极!臣为陛下,愿意鞠躬尽瘁死而后已。然而,老臣年纪大了,天一冷腿脚就疼,尤其最近胃口还不好。老臣倒是不怕路途遥远,只是怕万一路上身体不适,耽误了陛下的大事就是臣的罪过了。请陛下另择贤能!”

    这老东西,真是狡猾!赵昚气的狠狠骂了一句。但人家说身体不好,他总不能非逼着一个白头发老头千里迢迢去燕京吧?万一老头真的死到半路上,文武群臣会怎么看他?

    赵昚又去看文官里头的礼部尚书张俊卿,“张爱卿,你刚才说要把张宪纳入政绩考核?朕认为很好!这样吧,这次就由你亲自带队,去燕京考核张宪的政绩,看其是否能够胜任现在的职务,你看如何呀?”

    “陛下,臣愿意!臣义无反顾!只不过,臣乃是一介文官,骑不了烈马、拉不动强弓。万一路上遇到劫匪岂不误了朝廷大事?其实像这种考核官员之事,陛下可以命令吏部派遣年轻有为的考核官过去。”

    年轻有为?哪个年轻人能够镇得住张宪?赵昚又去问吏部。吏部那帮人说,按照惯例,都是当地官员进京述职的,吏部很少派人下去实地考察。可以让张宪也进京述职嘛。

    让张宪回京?这念头只是在脑子里闪了一下,立刻就被赵昚给否决了。开什么玩笑?想当初他费多大劲才把张宪从临安撵出去,现在再让他回来?我的好日子还过不过了?

    张宪回京是不可能的,派人去,又没人愿意去。最后皇帝赵昚之后下了一道圣旨表示勉励加训诫。意思是告诉张宪:你给我好好在燕京呆着,把长城给我看好了,别让长城那边的人过来。以前你干过的事情我就不追究了。别再没事给我找事了!

    圣旨发出去两个月,张宪的回信来了。张大帅已经起大兵越过长城,去攻打大金国了!张宪在这封奏折上说:他要直捣黄龙府,把被俘的徽钦二帝给救回来,一雪靖康耻!

    赵昚看了奏折又是拍案大骂!什么雪靖康耻、迎徽钦二帝?完全是胡说八道!宋徽宗赵佶早在十几年前就死在北国了!岳飞没死,宋徽宗就先死了。岳飞死的那一年,宋徽宗的灵柩被接回临安,葬在了绍兴永佑陵。现在只有宋钦宗赵桓生死不明。难道张宪要把赵桓接过来?

    发大军深入苦寒之地,和凶残的金人决战,就为了救那么一个懦弱无能的废物回来?接他回来干嘛?让我把皇帝位让给他吗?

    这一回赵昚的火气比上一次还大,据说把他平常最喜欢的八宝玉如意都给摔了。

    没过几天,大金的国书来了。这国书下头的落款是海陵王完颜亮。完颜亮在国书当中指责南宋朝廷背信弃义,擅自撕毁两国签署的和平条约,无故出兵侵略大金国。

    杀人魔王张宪,率领一帮土匪兵残杀大金国的百姓、侮辱大金国的妇女、抢劫大金国的钱财物资。其罪行令人发指!

    (本章完)

第1053章 外辱友邦() 
    皇帝赵昚看完国书心里大呼痛快!想不到大金国也有被人欺负的时候!隐隐的,他似乎抓住了点儿什么,但那念头只是一闪而过。回头想要再次寻找的时候,却怎么都找不到了。

    赵昚知道自己刚才的灵机一动是为了张宪,这封国书也确实和张宪有联系。具体这事儿该怎么处理,他现在也没主意了。干脆还是发挥人多力量大的好处,把国书交给群臣去讨论好了。

    第二天又是大朝会。满朝文武也纳闷呀,怎么最近的大朝会这么频繁?这是又有什么事了?不会又是张宪出事了吧?等上了朝堂,皇帝把国书往群臣当中一传阅,文武群臣一对眼,果然还是张宪!

    这个张宪,真是太不安分了!这回又是一帮人冲出来弹劾。和国公张俊和礼部尚书张俊卿不露面了。这两位上一回差点儿被皇帝点名派去燕京,这次他们哪还会再出头?

    “陛下!张宪未经圣旨、擅动刀兵、侵略友邦、毁我中华声誉。请陛下一定要严办!”

    “对!陛下,想当初张宪还在行都的时候,他就称王称霸、为非作歹、欺压朝臣、无恶不作!”

    “是呀陛下。前丞相秦桧虽然有些事情办的不对,但是怎么处置他那是皇帝的权利,有刑部、有大理寺可以审判断案。可是他张宪,凭什么携带凶器,冲上朝廷,在这庄严的朝堂之上,就格杀了当朝丞相?此乃大不敬之罪!”

    有人开始翻张宪的旧账了。今天恩平亲王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0

你可能喜欢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