667中文网 > 历史军事电子书 > 大宋第一奸臣 >

第312章

大宋第一奸臣-第312章

小说: 大宋第一奸臣 字数: 每页4000字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哪知道一看,张宪愣住了。仔细拿着圣旨再看。圣旨上别的字他都没注意,张宪只注意皇帝封他的官,是大宋洛阳御前诸军都统制、忠昌军节度使、大宋忠昌侯!这就是封侯了!

    王侯将相,忠昌侯,这官应该不小了吧?张宪想了想,笑着对张胜说:“你们先下去休息吧。这事关系重大,我得研究研究。带他们下去吃饭。”几个侍卫上来,仨太监不敢多说,行了礼,跟着侍卫吃饭去了。

    (本章完)

第737章 是否招安() 
是不是接受朝廷招安这可是大事,张宪传令,让靖国军所有高级将领全部赶到洛阳帅府召开重要会议!这不仅是关系到张宪个人前途的大事,同样也是关系到靖国军几十万官兵命运的大事,张宪要和将领们一起商量再做决定。

    李若虚、牛皋、梁兴、韩常,包括泽州留守的徐庆、姚政、赵秉渊、李道、李山,留守长安的董先、张玘,空军两位师长张宗旦、呼延峰,侦查总队长时小川、情报局长梁旺、卫士营长蛮牛,以及所有师以上干部全来了。

    偌大的帅府大堂满满堂堂、座无虚席。张宪居中而坐,李若虚坐在下首。召开此次正式大会之前,张宪已经和李若虚、牛皋、徐庆私底下沟通过了,这才召开大会,听取大家伙儿的意见。

    “弟兄们,今天把大家都叫过来,是有一件大事要和兄弟们商量。就在前天,大宋朝廷派来了使臣,要对我等进行招安。我想听听弟兄们的意见,看你们是怎么想的?”

    “以前,参谋长和牛皋等人就问过我,问我靖国军今后的前途,弟兄们以后的出路。现在出路来了,我想听听大家伙儿的意见。现在弟兄们就说说吧,看咱们到底是接受招安好呢?还是不受招安好?”

    “哗——”张宪这话一说,下面立刻就像开了锅一样沸腾开了!有的说:好哇,这下俺可就是有身份的人了!俺就能光明正大的回家看俺娘了!

    也有人说:招什么安?大宋朝廷没安好心!想把咱们骗过去消灭咱们,大帅你可别上当呀!

    还有人看看这个看看那个,最后看张宪,本身并不发表意见。那意思就是大帅说怎么样就怎么样,我听大帅的。有赞成招安的、有反对招安的,意见截然相反。还没等张宪说话,底下就吵成一团了。

    以南宋后投降过来的军官姚政、赵秉渊、李道、李山为代表的一批人坚决拥护招安;以董先、梁兴、韩常为首的一批人坚决反对招安;李若虚、牛皋、徐庆等人像泥菩萨一样坐到那儿一声不吭。

    反对招安的因为有董先、梁兴,人数稍微多一点儿。但是占最多数的还是牛皋、徐庆这样的中间派。

    众将争执不下,吵到最后脸红脖子粗,就差没有拔剑动手了!张宪一看赶紧举手喊停,“停!停!我是让你们发表意见讨论的,可不是让你们来吵架的!有话好好说,谁要是再吵架扰乱会场,现在就给我出去!”

    大家伙儿都安静了。

    “既然你们大家伙儿意见不能统一,那咱就投票决定去留!有两种选择,一种是接受招安、一种是不接受招安。哪一种意见占多数,并且数量上过半,咱们就按照哪种办法做!谁也不能反对!”

    接下来就开始投票。那时候写字要准备笔墨纸砚,太麻烦了。张宪干脆就准备了几捆筷子,以长短论。取出一捆子折为两段,每个人发一根长的、一根半截的。赞成招安的,就是整根的筷子、不赞成招安的,就是半截筷子。

    整个投票箱,举行不记名投票。每个人可以往箱子里扔一根筷子,赞成或者不赞成。不投也可以,不过那就等于是弃权了。

    对此,张宪心里有数。看着大家伙儿或皱眉沉思、或踊跃投票,他端坐在高交椅上佁然不动。

    来参会的相当一部分人都是看张宪的。眼见张宪不参加投票,这些人又去看李若虚、牛皋。有的人眼尖,看见李若虚、牛皋、徐庆这三位过去干晃一圈,就是不往投票箱里丢筷子,这些人就明白了。

    敢情这三位当家人都是投弃权票的呀!那妥了!他们弃权,咱也弃权!于是,最终统计票数的结果就是反对招安的比赞成招安的多了五票,但是两边谁都没有过半!真正达到半数的是弃权票!

    要按现在的说法,这次投票就等于是一次失败的投票。弃权票占大多数嘛,表示大多数人不赞成投票。但当时的人没这想法,帅帐中的将领们只是觉得,忙活了半天白费劲!就像被泼了头冷水一样,挺失望的。

    这时候李若虚作为参谋长,仅次于大帅张宪的第二人就站出来了,他告诉将领们:既然大家的票数都不过半,那咱还是把决定权交回给大帅吧。大帅怎么说,咱就怎么干,他哪怕让咱起兵去攻打燕京呢,咱也去!

    众将轰然叫好!可他们却忘了,今天的会议并不是讨论出兵作战的问题,而是讨论受不受招安。大家伙儿被李若虚几句话把情绪给调动起来,思路也给带偏了。

    张宪站起来冲在场的将领们拱了拱手,“各位兄弟愿意把决定权交给张宪,本帅十分感动!本着为大家负责的态度,我就把我的意见告诉你们,但是请诸位切勿激动、切勿高声。我的意见是,接受招安!”

    众将面面相觑,就这么简单?你既然愿意接受招安,还让我们投这个票干什么?

    张宪接下来解释呀。

    我让大家伙儿来投票,那是尊重兄弟们的意见,毕竟招不招安关系到了咱们在场每一个人的前途命运。我不能一个人就决定咱这么多人的前途!靖国军的命运,你们大家伙儿全都有参与的权利!

    我是这样想的:咱招安但是不交兵!你们将军还是将军,士兵还是士兵。就算大宋朝给咱改了编制,不叫军长、师长、团长了,还叫都统制、统制、统领,咱这支军队不散!大宋朝如果要是对不起咱了,咱随时可以不给他干了!

    接受了招安之后,我肯定得去临安,到时候你们这些军长师长在外面领着兵,对我也是一种无形的支援!有你们在,南宋朝廷就不敢把我张宪怎么样!

    将领们虽然听得似懂非懂,但大帅的意思他们明白,那就是接受招安,但是靖国军的队伍不散,大家伙儿还带着他们自己的军队!要是真能这样的话,那当然好了。众将一致表示赞成!接受招安终成定局!

    (本章完)

第738章 夫妻共处() 
张宪代表靖国军接受了诏安。太监张胜立刻端起钦差大臣的架子,拿出带来的官袍官帽让张宪换上,催促张宪尽快跟他们回临安上金殿,参拜皇帝。

    要去见赵构,张宪当然不能随随便便就去,他得准备准备。“大人,我这里还有不少事情需要处理,你等我处理完了咱再动身可好?”张宪用的是商量的语气,也算是对太监的尊重吧。

    然而,这张胜却似乎并没有感觉到张宪的尊重,或者说他对张宪的尊重根本没反应。就见这家伙把那张白脸一沉,语气立马就变得有几分严厉了。

    “张侯爷,圣上在临安可是候着呢,你这些事情再大还能打的过面君吗?我给你一天的时间,赶快把这边的事情交接清楚,然后跟着咱家回朝面圣。”

    张宪一看这太监说话的腔调变了,他把脸也拉下来了,“本帅这里军务繁忙,你要是等不急,竟管先走!带我处理完靖国军之事,随后再去临安!”

    “张侯爷这是想让陛下等着你了?”张胜阴测测的又问了一句。

    张宪顿时大怒!好你个死太监,我看你是残废不想搭理你,你还蹬鼻子上脸、得寸进尺了你?“来人!带这三位钦差大人下去休息,好好招待,千万别怠慢了他们!”

    张宪一声喝,从帐外呼啦啦闯进来六名彪形大汉,仨太监一人身边站俩。站到张胜右手边那位一呲牙,皮笑肉不笑的提醒他:“走吧,张公公。”

    “张宪,你!”张胜恶狠狠瞪了张宪一眼,身边大汉一掐他的肩膀,张胜浑身一震立刻哭丧了脸,垂头丧气的被大汉们挟持着,出了帅帐。

    到了一个房间,大汉们把仨人往里头一扔,“咔哒”一下大门上了锁,门口还站了俩持刀的警卫把门。这就把仨人给监禁起来了!

    既然要进临安去接受招安,张宪原本也不想对这三个皇帝的近侍不客气。但这个叫张胜的太监太不知进退了,这还没进临安就敢对自己拿架子、使脸子指手画脚,进了临安那还得了?不在这儿把这仨阉货教育过来,离开洛阳去南宋这一路上还不知道会出什么事!

    回到帅府内宅,银瓶带着女人们已经忙得不可开交了。收拾衣服被褥行李、金银细软路上所用的盘缠。张宪到临安去做官,基本上就相当于搬家了。除了家具行李之外,银瓶恨不得把所有的东西都带上。

    从洛阳到临安路途可不近,一天两天的肯定走不到,路上吃的、用的,都得准备。这些东西全装上车,恐怕三辆大车也装不完。

    张宪看着家里乱糟糟的样子,既觉得好笑、又有点儿感动,一股专属于亲人之间的暖流悄悄地在胸腹当中来回盘旋。

    银瓶一回头,看见张宪来了赶紧快步迎过来,“夫君,你决定什么时候动身了吗?”

    “快了吧。银瓶儿,此次临安之行吉凶尚不能确定,你真的决定跟我一起去吗?”说得好听点儿是进京去当官,说得难听点儿,那就是进了龙潭虎穴!谁知道进临安之后到底是吉是凶?

    “你我夫妻本是同命,生则同衾死则同穴。夫君做高官享富贵,为妻自然夫贵妻荣。夫君若是遭遇祸事,夫妻也是共同分担。是好是坏,我都随你一起!”

    张宪深受感动,伸手把银瓶搂在了怀里。周围的人全都知趣的回避了,包括安娘等人也都各找理由离开了,房间里只剩下了张宪、银瓶,夫妻二人。

    两口子相拥无言。闻着怀中的女人香,张宪渐渐有了反应。银瓶察觉了之后,身子一下子变软,瘫倒了张宪的怀里。

    两个人虽为夫妻,其实真正在一起亲热的时间并不多。张宪整天在外头打仗,好不容易回家了吧,家里头还有好几个女人眼巴巴等着呢。银瓶虽贵为夫人,却也不能一直霸着丈夫不放,她知道只有雨露均沾才是后院无事的保证。

    今天好不容易有夫妻二人共处的机会了,并且张宪也有了这方面的心思,银瓶那里还把持得住?

    夫妻二人携手进了芙蓉帐,男贪女爱,颠鸾倒凤、共享鱼水之欢。欢爱之后,张宪搂抱着娇妻细细私语。他告诉银瓶:刚开始,你们谁都不能跟我进临安!等我到那儿把情况探明白了,稳定住了,再把你们全都接过去!

    银瓶一听身体就僵硬住了,满满的好心情顷刻间化为了无有。她想反驳却不知道怎么反驳、想坚持却又无从坚持。张宪说得对,要是这次临安之行真有危险的话,她们这些女人跟去的话,只能造成张宪分心。可能还会坏事!

    可不去,就这么眼睁睁看着丈夫只身深入危险当中,银瓶怎么能放心呢?心里难受不知道怎么说,银瓶的眼泪流下来了。张宪赶紧花言巧语的劝。

    反正这样的事情也不是一回两回了,他哪一次领兵打仗能够保证绝对安全?银瓶在家提心吊胆,等着丈夫平安归来的回数多了!因此,张宪这边劝了一阵子,银瓶也就控制住情绪了。不过她却问丈夫:你几时能够稳定住?

    虽然什么时候能稳定住张宪也不知道,但是有这句话,就能让张宪心里有顾忌,就能记住家里还有人在等着他、盼着他,就能多考虑自身的安全了。这也是银瓶这些年总结出来的经验之一。

    张宪沉吟片刻,说了个大致的时间,“最快两个月、最迟半年时间,我一定想办法把你们都接到临安城!要不然,我就离开临安,实在不行我带着你们,咱还回泽州去!”

    银瓶这才转忧为喜,夫妻二人收拾收拾出去见人。

    夫人这次不跟着去了。张宪这一下就轻松了许多。不带家属,干什么事他都能放开了呀。他心里想的就是他对银瓶说的,你赵构要是能让我满意,对得起我,我就跟你干。你要是不能让我满意,那咱就一拍两散、各奔东西!我就不信一进临安城我就出不来了!

    (本章完)

第739章 张宪归宋() 
等再次见面的时候,张胜对张宪的态度已经完全变成两个模样了。

    不到十天时间,张胜几乎苍老了十岁。腰也弯了、脸上的皱纹也起来了,眼神呆滞,白头发似乎也多了不少。看见张宪,张胜立马爬到地下磕响头,请求大帅饶命。

    张宪并不知道手底下人是怎么折腾这三位传旨钦差的,但看眼下的样子,估计这位几天来没少遭罪。当然,场面话该说还得说,张宪就很抱歉的告诉张胜:这几天我军务太多,怠慢了各位,请勿见怪。

    仨人纷纷表示没受怠慢,他们在这儿过得很好。顺便还奉承张宪治军严明、是国家的栋梁之臣。

    打了人当然得给别人颗甜枣吃,张宪吩咐摆酒宴,要给三位钦差大人接风洗尘、顺便带践行!

    接风洗尘三人能理解,大不了就是补一顿接风酒就是了。但是践行是什么意思?过去送人去砍头那也叫送行,不会是要杀他们三人吧?张胜吓“噗通”又跪地下了,那俩太监一看,跟着也跪下了。

    三个人苦苦哀求张宪千万别砍他们的脑袋,让他们干啥都行,就是请求留住他们的命!

    看着仨太监眼泪鼻涕横流的样子,张宪赶紧让人把他们扶起来,“三位,三位,你们这是何意呢?我只是想请大家吃顿饭,你们就算想感谢,也不用行此大礼呀。你们这是何故?”

    张胜也不对张宪说什么文言文了,直接讲大白话:“张大帅呀,我们来此也是奉了皇帝陛下的命令来的,您要是有什么不高兴的别冲着我们来呀!我们千里迢迢给您送来了加官进爵的圣旨,没有功劳也有苦劳吧?您就算不赏,也不能杀了我们吧?”

    “杀了你们?”张宪纳闷了,“我什么时候说过要杀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0

你可能喜欢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