667中文网 > 历史军事电子书 > 直播之我为曹植 >

第18章

直播之我为曹植-第18章

小说: 直播之我为曹植 字数: 每页4000字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前辈说的无错,小子是夏侯曹家子。”经过几十年的磨合,夏侯、曹两家,在外人眼中就是一家,称为夏侯曹并没有什么针对性质。

    许褚他爸听了,眼中莫名的闪过一丝纠结,良久,方才道“也罢,先辈既然放下,后辈还能说什么?不过小子,这里不欢迎你,你还是速速离去。”

    “额,前辈这是为何?”曹植听了,一脸错愕,蔡邕赶他走。那是因为政治因素,可自己和许褚他爸没什么过节,就在刚才自己还救了许褚一命,再说自己也没拐他女儿咳,送给我我都不要

    典韦似乎知道什么,眼中一阵闪烁,随后坚定道“老丈,先辈的恩怨,先辈已经做出选择,您又何必纠结?若您真早如此,俺也随曹公子离开!”

    “你!”许褚他爸听了许褚这话,心中顿时成气,一阵哆嗦之后,便道“闲杂人等赶出,百米内不许任何人进来!”

    “诺。”许褚他爸说完,一直在看的观众,大部分应声,接着开始驱散人群,显然这些人都是许家村的村民之类。

    百米无人,仅剩许褚他爸、许褚、典韦、曹植四人,哪怕许花花也被许褚他爸带来的人“请”回去了。

    “先辈放下,那是因为无法抵御大势,纵是大势所驱,先辈也不肯低头,我辈不”许褚他爸说了一通之后,曹植似乎听到了什么密辛,但许褚他爸说的模棱两可的,让曹植有些东西还不太明白。

    似乎夏侯、曹两家和许家,包括典韦家,曾经似乎有过恩怨纠纷什么的。

    “俺虽然不识字,但俺从小就知忠、孝、义(仁,在这个世界不流行),既然曹公子为俺朋友洗去冤屈,给俺俺为何要弃曹公子?滴水之恩当涌泉相报”典韦一番半拽文半白话的,让曹植也是汗颜,不过典韦的一席话,让曹植终于明白典韦为何弃生死而护主了,说好听点是直,说难听点就是二愣子,但就是这样的人,让你非常信任、

    许褚他爸听了典韦的话,一阵沉默,似乎在考虑什么。

第四十章 意外人物、() 
“你难道不知先辈立言,凡后世子弟不可入洛阳,入之死于非命?”许褚他爸见典韦硬气,于是语气软下来说道。

    “纵死非命,也不悔!”典韦毅然,许褚他爸见了,追问道“真不悔?”

    “不悔!”许褚他爸见典韦如此,方才叹息“我许子然一生,偶得亚父真传,本该纵横天下,辅佐明君,助其成霸业,传史书,然先辈遗语,不得不守。”

    “纵胸中富甲兵,智可谋一国,也是无用。”许子然仰天自语,似恼恨,似无奈,曹植看的都觉得凄凉。

    可历史上许褚他爸是个什么情况?兄弟们,帮我度娘下,想自己史书不说精通,但大多数历史人物都是知道的,许子然不曾听说。

    “查出来了,许子然,姓许名临,字子然,是一部三国漫画人物,历史记载不详。”

    “不过有评论:勇冠天下无人及,武者之最吕奉先;智冠天下无人比,智者之最许子然。”

    “卧槽,那这么说,这许子然比诸葛亮、贾诩、郭嘉还吊炸天?”

    “我想应该不至于吧”

    “怎么可能,估计是和吕布一样,开头吊炸天,后面阳痿的那种”

    “也不是不可能,我看了那”

    “”

    曹植的一个问题引发网友的一次大型议论,更引起历史界的一次“革命”,但曹植没有在意,他们议论不议论的,和他有关系吗?他现在在意的是许临真的有木有那么吊。

    亚父—范增,在这个世界中,亚父是世人对他的称号,亚父的智谋、远见在当时无人不服,可惜想逆天改命,最终天地反噬,强行破碎虚空,生死不知。

    谋圣张良面对亚父范增,也是自认不如,要不是霸王自大,加上天地威力,恐怕就没有张良后面什么事情。

    不说什么如果,成王败寇,自古道理,但范增的谋略绝对不弱于张良、神话诸葛亮、东方朔等,所以许临说他得亚父真传,那么在现下诸葛、庞统、郭嘉、贾诩等不出的情况下,称之为第一也没有错,就像吕布在关羽、张飞、赵云、马超、典韦、许褚等武将名声不显的时候称第一一样。

    不是说吕布不行,就是那些武将一出,天下第一有了压力,不能秒杀,那么第一的位置自然动摇了,毕竟难解难分的时候,第一就容易拱手让人。

    哪怕吕布武艺就是第一,只要和关羽、张飞打了几百回合,他第一就有所动摇,第一就是无敌的代名词。

    纵然不是第一智者,只要是郭嘉、贾诩那种级别,曹植也得赚不过貌似很难“赚”的样子、

    “难道前辈就甘心埋没于世间吗?”曹植小心翼翼的试探道。

    “小子,天下虽将乱,但只要汉室不乱,我许子然是不可能出许家村的。”许临的话让曹植带有失望,但也带有一丝佩服,自己因为是穿越者,而这世界又带有历史惯性,自己才大概知道历史走向,可这许临居然能推断出,但凡厉害的智者,推测历史大势是必然,古人智慧不可不敬。

    “小子不求前辈助我,但求许大哥帮我”曹植将事情始末如实告诉,希望许临能给一些建议和帮忙。

    “此事仲康同意便行。”许临想了片刻,随后又道“唐之地虽小,但其为盛,元之地虽广,但其势衰,汉地为中,其势盛极,然盛极衰,富极穷”

    许临为曹植分析了唐、元、汉、隋四国的情况后,便带着护卫走了,至于许褚同意?许褚天生好斗,比武与生活中的样子截然不同,平时木讷,一旦有比武,怎个人就变的凌厉起来,可许褚比武总被许临骂,说他作为老许家人,整天埋头武修,不学谋略等等,许褚哪里是读书的料?这让好斗的许褚一直压抑着、

    至于现在为何允许许褚上战场,一是战场在汉国以外,二是因为许临要和曹植结善缘,能让典韦认同,只要不夭折,其必传名,为以后(剩下几点后面讲解)

    在许家村住了一天,曹植、许褚、典韦三人在许花花的注视下离开了许家村,至于许临不曾出现过了、

    经过许临的一番话,让曹植真的明白了谋士的重要性,谋士就像名师,一名好的老师绝对能教好一个想要求学的学生,同样的,一名好的谋士绝对能辅佐好一个想要谋士的君王。

    所以曹植这次前往汉国最著名的学院,颍川书院!颍川书院,传说是武帝时智者东方朔所建,流传至今八百年,像超一流家族的荀家子弟就在颍川书院就读,其中荀家家主荀淑的八个儿子,更是闯出极大名声,人人都言“荀氏有八龙,贤明智无双。”三岁儒童都知道这句话,其名声可见,可以说荀家名声仅次于皇室、帝师(王越、蔡邕)、乔玄等。

    这次前往颍川书院,曹植却是带着侥幸心理

第四十一章 尔为何人?() 
颍川自古出人才,曹植一行人来到颍川书院门前,一眼看去,树木丛生,百草丰茂,书香之气,一览无云。

    “老先生,我等从都城洛阳,为荀伯父而来,不知在否?”曹植敲开颍川书院的大门,开门的是一白发苍苍的老人家。

    ““荀伯父?不知你说的是哪位大人?”老先生缓缓问道。

    “荀文若。”曹植如实回道,在出洛阳之前他可是打听过荀彧有事,回到了颍川书院。

    “荀彧昨日已经回洛阳去了。”老人家听了曹植的话,不住的说道。

    “什么?回去了?!那打扰了。”曹植略带失望,正欲离开,却见一脸色略带白色的青年从颍川书院出来,那青年见外人,不由好奇道“方老,今日怎么您开门?毕童呢?”

    “我这不是没什么事做吗,就来门前坐坐,让毕童休息去了。”叫方老的老人家笑呵呵的说道。

    “唉,方老你这不是”青年人面色无奈,似乎这已经不是第一次了、

    “行了、行了,我这老骨头也是个坐不住的主,每次听你唠叨,耳朵都快生茧了。”方老不耐烦的对那青年说道。

    那青年听了,也不再说什么,叫曹植一行人正要离开,青年皱眉看了几眼默默无语的典韦、许褚,道“方老,他们来书院所谓何事?”

    “他们啊?他们来找荀彧,不过文若昨日已经回洛阳了。”方老伸了伸懒腰,传音对那青年道“志才啊,我观此子非池中物,可谓是为乱世而生,盛世而亡,你倒是可以结交一番,日后若有事,此子必然能帮你度过。”

    “瞧我这老骨头,开一次门就累了,唉,我先走了,大门我会让毕童来关。”方老缓缓而去,只是眨眼已经离原地十几米,哪有什么疲敝?不过那青年没有在意,他思考了一番刚才方老的话。

    “乱世而生,盛世而亡?”青年回味着这句话,是一统乱世,于太平中死亡,还是乱世中能显示他的能力,太平中他被埋没?又或者他于乱世中生来,太平中死去,活的久一点?

    “小兄弟,请留步!”想了一番,整顿好思绪,那青年走向前,喊住要离开的曹植。“我听方老说你们是来找文若的,如今文若不在,我与文若为同门,小兄弟可将话留下,我为小兄弟带上。”

    “你是?”曹植看着从书院出来的一青年,不由警惕,无事献殷勤,非奸即盗,想他做此行业多年,怎会看不出来(知道就好,不要说来、)

    “额,倒是我的疏忽,在下姓戏,名志才。”

第四十二章 戏志才() 
“戏志才?好耳熟的名字。”曹植想了想,总觉得耳熟,但又不太记得,只以为是史书记载了,只是一笔带过。

    “因为元、唐”前因后果说了一遍,戏志才一副若有所思的样子,随后才道“文若有公事在身,问之无用,且乔公以向陛下辛之吕布,若再索文若,恐不好。”

    曹植一愣,没想到眼前之人分析能力不差,于是恭敬的问道“求先生指导。”

    “元、唐交战,若守,则元必败!”戏志才坚定的说道,曹植听了,一想,随后便知道了。

    曹植可是“领悟”黄帝内经的男人,想黄帝内经不先通晓军事、战略、医疗、算数等,那么就难以悟得双修,双修之法在于阴阳变化,阴阳乃天地之造化,不知晓天文地理、军阵明合,双修之法终究悟不得,不然黄帝内经为何千古只有黄帝一人练成?

    不得其法,怎能成事?误打误撞的,那是天之骄子,有天命在身。

    曹植虽然通晓军略,但纸上得来终觉浅,没有练习怎么可能真正明悟?就像曹植最先得到独孤九剑、凌波微步一样,开始得到虽然厉害,但练习之后,才是真正的厉害,得到记忆传承,那只是赢了别人起跑线。

    就像一百米路程,我只要五十米,但我还要跑完五十米,才算跑完。

    曹植开始没有想过元国守城会败,只是认为打的很艰辛,经过戏志才这么一说,顿时大惊。

    元国是一个游牧的国度,整个国家的城池屈指可数,让善于骑马射箭的士兵去守城,战斗力削三、四成那是无疑问的。

    没削三、四成战斗力的元兵只能与唐兵一争,削了之后,败虽然没那么快,但只是时间问题。

    “先生一言,使植胜读十年书。”曹植心中有了对策,便拍下戏志才的马屁,不过戏志才却皱眉,随后才道“小兄弟可是准备用游击之术?”

    曹植又是一愣,这下他开始重视戏志才了,前面与戏志才的对话,也不过是显示戏志才比别人更细心,更仔细,并不能显示戏志才谋略多厉害。

    现在戏志才这么一说,那么说明戏志才知晓军略、谋略,加上戏志才的仔细,察言观色,说明戏志才具备了高级谋士的基本准则!

    戏志才,于历史绝不是一笔带过那么简单。索性曹植有网友,网友有度娘,戏志才的资料简介,出现在曹植的脑海中,曹植看了一眼之后,方才记起戏志才。

    戏志才的能力,与郭嘉相比,可能犹胜!

    如此厉害的谋士,怎么会名声不显?史书一笔带过?

    莫非成王败寇,胜利者将他掩盖?

第四十三章 天生郭奉孝() 
戏志才,曹操成就霸业前的谋士,和郭嘉差不多,都是病死的。

    但就是这么一个病死的谋士,其地位,在起初比郭嘉还重,要不是戏志才死的早,郭嘉哪怕成为曹操的得力谋士,地位也不及戏志才。

    戏志才病死,曹操才问荀彧“何人可替之?”

    荀彧方才举荐了郭嘉,而戏志才当初也是荀彧举荐的。为何荀彧不举荐郭嘉,而是戏志才?难道在荀彧心中,戏志才比郭嘉谋略更厉害?这个,我们不得而知

    唯一能知道的,戏志才谋略绝不弱于郭嘉,不然荀彧为什么先举荐戏志才?

    “游击之术虽有其用,然战场兵法,变化无穷,兵家有言,行军变化,步步为营,一步营三步赢。一招而胜,非良策也。”戏志才的意思就是游击战虽然对唐国有作用,但现场时刻变化,兵书上说行军打仗,要一步一步来,走一步看三步能赢。想一个计策赢的,不是什么好的策略。

    曹植听了,也是羞愧,自己对行军打仗太想当然了,一个游击战能打赢唐国?你以为唐****神是傻,还是李世明是傻?恐怕到时候自己中了埋伏都不知道、

    哪怕游击战有用,但想赢取胜利,击退唐国,恐怕异想天开,就像大家说官渡之战,曹操一战胜袁绍。

    难道官渡战败的袁绍真的没有再战之力?错,错了,还是大错特错!袁绍虽然兵败,但坐拥之地,全力防御,防御住曹操不是不可能,但袁绍气火攻心,卒!

    曹操谋士团用离间计离间袁氏兄弟,方才赢取胜利,不然你以为一个烧粮草就拿下了袁绍?那只是让袁绍不能进攻而已,真正的败,却是袁氏兄弟的内斗!

    尽管如此,如果没有烧粮草,袁绍不被气死,袁氏兄弟不内斗,哪一条有,袁氏就不会败的那么彻底,但巧合、策略、时运就在那里,所以袁氏败了。

    赤壁来说,曹操败了,可曹操是被一个策略打败的吗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0

你可能喜欢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