667中文网 > 历史军事电子书 > 舌尖上的炊事兵 >

第90章

舌尖上的炊事兵-第90章

小说: 舌尖上的炊事兵 字数: 每页4000字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我还用了全身按摩的方法,让鸡肉充分吸收调味料的同时,肉质可以得到放松,经过大火蒸制之后,更能够达到肉质松软嫩酥的目的。

    外面的黄金脆皮衣,我使用了西式的烹调手法,蛋黄面糊加上面包糠的搭配,可以在外部形成一层酥脆的外衣,将鸡肉的味道和汁水,完美封存在里面。

    让这道菜可以达到外表酥脆爽口,内部酥软绵香,在这种对冲的口感下,我相信味道应该会特别的好。

    为了让这道菜更有接受度,我还在旁边配了一碟麻酱和辣酱,用于增加吃起来的口感饱满度,喜欢不同口味的人,可以自己选择沾上一点蘸料一起吃。”

    谢清风讲解的很详细,整道菜想要表达的意境,以及菜品的特色和次次方法,都做了一一的描述。

    直播间的观众看到这道菜,想吃到喉咙里口水哗哗的同时,都发现了一个问题。

    那就是这道菜没有切开,这一整只鸡摆在盘子里,用筷子肯定很难分开,那怎么“有风度”的试吃呢?难道用手直接撕开吃?

    答案……确实是直接用手!

    这道菜第一个试吃的是蔡老先生,他笑着说道:“在西餐里有一个规矩,那就是有翅膀的东西都可以用手吃,所以我就先来试一试它的味道。”

    说完,蔡老先生直接动手,抓起一个鸡翅膀就扯了下来。

    “哈哈哈……”其他四名美食评审,看到蔡老先生这么的爽快直接,当着全国观众直接动手开干,都善意的笑了起来。

    以中国的餐桌礼仪来说,直接动手去抓一道“公共菜”,是属于很没教养的行为。

    好在谢清风做的是中西合并料理,加上蔡老先生没有一点做作,随性洒脱的这个性格,不仅没有让观众们反感,反而让大家对这个老爷子,由心的深处的一种好感。

    80多岁的蔡老先生做了表率,解决了这道菜的试吃问题,其他评审都有样照样,纷纷撸起袖子出手开吃。

    一只金黄酥脆的整鸡,五名美食评审撕鸡翅膀扯鸡腿,一轮下来少了大半。

    大块吃肉的感觉确实很不错,再加上那脆皮咬下去的咔嚓咔嚓声,听得直播间和电视机前的观众,纷纷一顿狂吞口水。

    不得不说,看着别人吃美食,对自己确实是一种残忍,尤其还是这大半夜里,肚子里的饥饿感简直难受的一批。

    太特么羡慕嫉妒恨了!

    五名美食评审陆续吃完后,首先开吃的菜老先生,用餐巾擦了下嘴和手,笑着向谢清风问道:“首先我想问一下,你这道菜是要做给国人吃还是洋人吃?”

    “我做给所有喜欢美食的人吃!”谢清风回答的很机智,也是内心中的真想法。

    美食无国界,但厨师有国家!

    谢清风的梦想就是自己的美食,不仅可以被国人接受,也能走向全世界,被全世界的人喜欢,建立一个属于谢清风的“新中餐时代”。

    这条路他才刚起步,最终能不能够达到目的他并不清楚,但是他会用尽一生,努力去实现这个人生梦想。

    “好好好,一生钟爱美食,为制作美食投入一生,不错的小伙子。”蔡老先生笑着连连点头,用几个字做了精髓的点评:“这做菜的味道,非常之好吃!”

    “谢谢,谢谢蔡老先生!”能够得到这个美食界的老牌大咖认可,说心里话,谢清风非常的高兴。

    接着点评的是周华建:“这道料理的口感确实很独特,外面吃起来很脆很酥,吃起来的感觉很爽,然后里头这个肉呢,却正好是相反的,软软的嫩嫩的,汁水非常的饱满吃起来很嫩滑,确实很不错。”

    周华建没有什么专业名词点评,纯粹就以自己吃的感觉描述。

    这种更容易理解的平民风点评,让直播间的一众观众有了更深的带入,这嘴馋的念头顿时越发的浓郁。

    “华建大哥可真是个魔鬼,干什么描述的这么详细,可馋死我了,等毛毛虫回来,我一定要他给我做一次……不,比赛的所有菜都要做,老娘一次要吃个够。”

    远在千里之外的小表姐,以前只是心被刑风抓住了,现在连胃都被抓住了。

    挂念谢清风做出来的美味佳肴,至今已经苦苦思念近一个月,在这种心情之下,看着电视里面的美味黄金香酥鸡,耳朵里听着评审这么详细的点评。

    小表姐顿时心里就憋不住了,恨不得钻到电视里面去扯一腿下来吃。

第194章 『西式点心VS中西合璧』() 
周华建和蔡老先生点评完,紧接接着曹柯凡、刘一帆和潘晓健三人,也逐一讲述了自己对这道菜的看法和建议。

    除了刘一帆提出配上一份,精致又可以衬托主菜的辅菜,这道菜就完美了,

    其他人的评价都很不错,给予了黄金香酥鸡很高的赞美,证明了谢清风在部队里琢磨的那些“谢氏料理”,在社会中确实具备很高的可行性。

    一个餐厅需要建立有自己的品牌,才能让食客记住。

    一名厨师同样需要有自己的特色,属于自己的独特美食制作风格,才能在这个对美食要求越来越高的社会,让食客提起某个系列的美食就会想到你。

    只要达到这个美食等于厨师的地步,并继续保持追求极致美食的初心不变,成功将只是随着时间的积累,影响力逐渐一步步扩大的问题。

    谢清风在决赛中的小试牛刀,为他的美式风格起了一个优秀的开头,为后面的路树立了明确的风向标。

    坚守传统固然重要,但符合时代变化的要求更加重要,食客的喜欢和追捧,才是厨师们努力进步的根本。

    这就是与时俱进!

    “好,现在我们已经是吃完主菜,你们两位展现出来的主菜,各有特色各有风格,着实让我们很满意,接下来,我们急切期待着你们的点心。”

    桌上吃掉大半的黄金香酥鸡,被工作人员撤下之后,曹柯凡摩拳擦掌的期待两位决赛选手的点心。

    谢清风和方流光的速度很快,一路小跑出去,很快便各自带着点心料理,重新回到了试菜大厅内。

    首先送菜上去的依旧是方流光!

    “这是一个法式的布蕾,但是我用上了国人比较喜欢的豆沙,也算是一个带有中式特色的西式甜点,我个人感觉,整道点心配得非常好,做出来的成品天衣无缝。”

    王婆卖瓜自卖自夸,大多数时候这都是贬义的存在,可在决赛舞台上,方流光的这种自信表达,反而带有某种正面意义,可以无形中影响到评审的判断。

    从某种意义上来说,这算得上是一种比赛小技巧。

    第一个试菜的是曹柯凡,他用调羹装了小半勺布蕾,放到鼻子下闻了闻,接着放入口中细细的品尝。

    方流光这一道菜属于甜点,在餐桌上通常被称之为饭后甜品,在中式美食分类中属于点心中的小分类。

    甜点这种食物除了味道,它的气味同样占据了很大比重。

    喜欢吃点心的人应该比较熟悉,那种只要一拿到手里,就能闻到香味的点心,大脑反馈的第一感觉,通常都是这么香肯定非常好吃。

    尽管这时候,你压根就还没吃。

    这种大脑的本能反应,尤其是甜点一类最为突出,拿到手里能不能闻到那种,属于甜点的浓郁香甜味道,会很大程度影响食客的最后评价。

    曹柯凡是专业的美食家,知道怎么去试吃一道甜点,其他评审也同样很专业。

    先看、再闻、后吃、点评收尾。

    首先点评的是周华建,他的嘴角带着淡淡笑容,向方流光竖起了大拇指,用干脆利落精髓的两个字做了点评:“很赞!”

    第二个点评的是蔡老先生:“通常像这样的西式甜点,里面不会放别的东西,你还能想到把豆沙馅放在下面,这个想法就很不容易了,这样吃起来的感觉,真的算得上是很好吃很好吃。”

    “谢谢蔡老师。”方流光很高兴,这种感觉比小时候读书得到老师的表扬,还要强烈好几分。

    还是那句话:梦想在餐饮界有一番属于自己的建树,美食家能交好就别放过。

    这并不是什么讨好奉承,而是一种类似犀牛和犀牛鸟的同生关系,犀牛虽然是犀牛鸟的食物来源之地,可犀牛鸟拥有自主选择犀牛落足的自由。

    一头犀牛要想不被寄生虫烦恼,想生活得更加舒服健康,那就需要得到更多的犀牛鸟青睐。

    厨师在这其中的定位就是犀牛!

    要想事业能够走的更平坦,能够吸引自带人气流量,拥有庞大粉丝群体的专业顶级美食家,毫无疑问当属越多越好。

    蔡老先生在美食界的地位很高,能够获得他的认可,绝对是一件好事。

    以后开店什么的,请他过来试吃一下发个博文什么的,只要内容是正面的,那绝对能吸引来很多的顶级食客。

    顶级美食家的背后,通常都有很多的顶级食客(究极吃货)。

    再由顶级食客的影响力,带动一大群慕名而来的普通食客,就会形成一个很可观的良性循环,给餐厅带来极为可观持久的顾客流量。

    开餐厅做生意,花样耍的再多,归根结底还是一个宗旨——要有人愿意来吃,且吃了一次之后,还想来吃第二次,第三次……念念不忘。

    ……

    蔡老先生点评完之后,潘晓健先生和曹柯凡同样做了不错的点评,最后来到了每一道菜都挑刺,可实际上是指导大于批评的刘一帆。

    “传统的法式布蕾做法,它上面一定有一层固化的焦糖,法国人在吃这道甜品的时候呢,通常会用调羹的背部,啪的一声把它敲碎,然后伴着里面的奶汁一起吃,这样一来,会有一种软中带脆酥的特殊口感。

    而你做出了这个布蕾,在这个特点的表现上略有瑕疵,上面覆盖的焦糖有点少,导致那种脆脆的感觉并不是很突出。”

    常年在国外混的刘一帆,对西式料理的了解非常深厚,点评的非常全面,抛开他的顶级厨师身份不说,他绝对称得上是一枚最专业的顶级吃货。

    方流光并不是专业西点厨师,会出现这种比较隐晦的小问题,可以说实属正常。

    抛开这一点不说,就他做的这一道法式烤布蕾,不论是加入豆沙馅的创意,还是整道菜的工艺呈现,以及最重要的味道,基本都达到了不错的水平。

    虽然距离方流光自称的天衣无缝,还有着一段小距离,但是瑕不掩瑜,这道菜的总体成绩已经非常不错。

第195章 『谢清风的专属厨艺风格』() 
“谢清风,到你了,让我们看看,你的杰作究竟如何。”

    一道瑕不掩瑜的西式甜点吃完,曹柯凡越发的期待,谢清风个人特色鲜明的中西合璧,会做出来一道怎样的饭后点心。

    谢清风把点心送到长桌上,面带微笑的介绍道:“我这道点心名为芝士千层饼,里面是软烤得千层饼,配上红豆沙为饼馅,很传统的中式点心制作方法。

    外面我采用了西式烤芝士,将切成小方条的千层饼包裹,放入烤箱中用高温将外部烤脆,形成了一层酥香的脆衣。

    这种中西结合的特色制作方式,可以让传统的千层饼更加大气,口感上也能在原本松软可口的口感上,增加一种芝士特有的外脆内绵,达到三种味道融为一体,形成对冲却不对立的极致味觉体验。”

    千层面点的做法有松酥的千层酥,也有松软口感为主的千层饼。

    谢清风为了让芝士的味道,可以完美的融入到这种传统的中华小吃里,抛弃了酥酥脆脆的千层酥,采用了松软的千层饼,起到一口咬下去多重口感叠加。

    有脆有绵有松软,还有拉丝弹牙,会让人吃起来很爽。

    曹柯凡试吃之前,看着眼前这道精致小巧,大拇指头大小刚好一口一个,隔着很远就能闻到香味的点心,很好奇的问道:“这是你第一次做这道菜吗?”

    “并不是。”谢清风摇了摇头,“我在部队炊事班的时候,为了让它们两者的口感可以完美融合,尝试了多少次不记得了,少说也有个大几十次吧,这是最后定型的口味。”

    在很多的比赛上,选手们为了体现出自己做菜难度,通常都会说什么第一次做,以前在家从未做过之类的,这种扯鸡灬巴蛋的虚伪假话。

    节目组也和谢清风沟通过,教了他一些这方面的,所谓节目效果和增加自己影响力的“小技巧”。

    可都被谢清风当面谢绝了!

    顶级美食制作不是搅和泥巴,根本不可能一次就能够做好,在一招失误就会淘汰的比赛场上,除非有硬性条件限制,不然没有任何选手会这么傻。

    大部分观众也不是无脑观看,还是会理智的去分析,这种第一次做的鬼话,也就只能骗一骗自己和吃瓜群体。

    而仅以节目效果来说,观众们越是争论的飞起,节目组就会越高兴。

    谢清风是一个军人出身,喜欢他的这些观众,既是他现在的粉丝,也是他以前守护的人民群众。

    他的坚持中带着耿直的性格,让他做不出来这种事。

    或许是被谢清风的实诚耿直回答,以及对美食品质的那种极致追求之心折服,五位美食评审眼中都闪过赞赏之色。

    曹柯凡也没有再多问,满意的微笑着向谢清风点了点头,用筷子夹了一块点心开始试吃。

    经过谢清风特意分割的芝士千层饼,一块正好一口的量,如果想吃的斯文点,也可以咬断分成两口吃,份量和人体的口腔刚好吻合。

    这是制作点心的小细节,充分体现了谢清风对美食的极致要求。

    这次第一个点评的是潘晓健:“这是我吃过最奇特的组合点心,西式的芝士脆皮配上中式的千层饼,这确实让我很意外,同时也非常的惊喜。

    你刚才说,这道点心尝试了好几十次才成功,我现在只想告诉你,你的执着和精益求精,确实给你带来了很好的回报。

    这道点心既不是中式也不是西式,可我觉得,它绝对值得上一个满分,我为我们中式厨艺界能有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0

你可能喜欢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