667中文网 > 历史军事电子书 > 舌尖上的炊事兵 >

第85章

舌尖上的炊事兵-第85章

小说: 舌尖上的炊事兵 字数: 每页4000字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后面的锦绣虾丝是一道粤菜,主食材是小河虾和猪肉,配菜是香菇丝、笋丝、青红椒丝和火腿丝。

    这道菜的刀工不需要太高,虾丝也不是通过切出来,小河虾的虾肉也没法切。

    这里的虾丝是把小河虾仁,用刀剁碎成茸的状态,加入调料、肉泥和鸡蛋清等等制成虾胶,放入一个锥形袋子中,前端剪一个一毫米的小孔,像做米线一样挤入锅内的水中煮熟。

    最后呈现的样子,就会成变成洁白的长条形,看起来有点像圆粉米线。

    其主要难点在于火候的掌控,和各种食材需要的温度,百分之百了解它们什么时候下锅最合适。

    特点为外观五彩缤纷亮眼,入口丝丝顺滑爽口,营养和口味兼备。

第182章 【刺刀见红的第一场】() 
这四道经典菜都有一个特点,趋向于符合现在流行的养生饮食文化。

    也就是基本上没有什么,很刺激味蕾口腔的强烈爽点,只加入基本调味料,口味偏向于清淡。

    和谢清风最擅长的川菜和湘菜,在口味上正好是处于对立面。

    这一点谢清风需要格外留心!

    四道菜全部露出真容,刘一帆开始讲述比赛规则:“四道菜分成两组,鱼是一组菜,虾是一组菜,这两组在难易程度和烹调时间上,都是旗鼓相当。

    而你们四个人,将会被分成两组进行厨艺对决,每一组的获胜者才有资格参加最终的决赛,角逐顶级大厨的荣誉。”

    标准的半决赛和决赛流程!

    周华建接着说道:“清风,你现在排名第一,你有一个特权,可以自由选择对手,而剩下的两位将自动成为对手。”

    曹柯凡紧随其后说道:“谢清风,你想选择谁作为你的对手,你有20秒钟的时间,可以好好考虑清楚。”

    听到这个比赛规则,说心里话,剩下的三名选手心里都有很大的压力,毕竟这可是实力最强的头号选手,谁面对他都是开局就处于劣势。

    而有着先手特权在手,又很重感情的谢清风,他的选择很符合他的性格,连考虑都没有就直接说道:“我选于晓婷。”

    “……”于晓婷一脸无奈!

    这个结果其实在场所有人,心里多多少少都有点猜到了,可听到真的结果时,心里依旧不免思绪万千,暗道一声:“能够遇到这样的朋友,实乃人生一大幸事。”

    方流光、吴小妹和于晓婷这三人中,于晓婷是最不可预测的选手。

    她的发挥并没有什么亮眼特色,除了甜品时技压全场,其他时候都中规中矩,可也就是这个中规中矩的稳定性,在决赛中具备很大的优势。

    无论是方流光还是吴小妹,对上她都会很危险。

    谢清风做出这个选择,无疑是帮了两人一个大忙,保证一人可以进入决赛,他自己则亮剑于最大的威胁,来一场刺刀见红的最强对决。

    “选择于晓婷?说一说你的理由。”曹柯凡笑道。

    “两个原因吧,首先方大哥和小妹都是我的好朋友,我不希望亲手送走其中任何一个,决赛见是最好的结果,我想他们也应该是这样想的。”

    谢清风的第一个理由刚说出来,吴小妹眨巴着眼睛连连点头,一万个表示同意,方流光也露出了高兴的笑容,表情已经代表了一切。

    “其次,于晓婷从比赛到现在,发挥的实在太稳定了,也可以说运气太好了,一路过来经历了好几次技能压力测试,都成功的逃过了危机,运气也是实力的一种,我喜欢挑战一下高难度。”

    谢清风的第二个解释,算是比较官方的说法,对第一个理由进行补充。

    “于晓婷,对于谢清风的说法,你个人怎么看?你觉得你是靠运气,还是靠实力走到这一步的。”周华建笑着问道。

    “我运气一直很好,而且我觉得,好运会伴随我走向冠军。”于晓婷就着话题,信心十足的发出夺冠豪言。

    “好样的,我喜欢你这份自信。”

    周华健伸出大拇指,接着说道:“那么现在谢清风和于晓婷一组,方流光和吴小妹你们俩自动组成对手。”

    刘一帆补充规则说道:“于晓婷,你作为被选者,也有一个特权,你可以为自己挑选一道菜,谢清风将被动接受这一组菜中剩下的那一道。”

    这个优先选择的特权,对于谢清风并没有什么用,可是到了于晓婷的手里,真的是相当于救命稻草。

    鱼主题和虾主题两组菜中,各有一道很考验刀工的菜。

    如果谢清风拿到这个特权,不管是自己选择做这道刀工菜,还是把需要刀工的菜留给于晓婷,都能给自己带来优势,基本上没有什么作用。

    而于晓婷不同,她在上一场团队赛中做的传统名菜扬州煮干丝,就是败在了刀工太差这个点上,心里已经对刀工有阴影。

    唯有避开了刀工菜,她才能和刑风站在同一个起跑线上。

    并且在虾和鱼之间,她也可以自由挑选出一道,刀工对整道菜影响力最小的菜,无形中削弱谢清风的优势。

    于晓婷很了解这些存在的因素,思考了很久以后说道:“我选择锦绣虾丝。”

    “好,那么,谢清风,你就没得选了,只能接受剩下的瓜姜生虾丝。”刘一帆确定了第一组,属于第一名和第三名半决赛的比赛菜品。

    于晓婷这个决定很聪明,这道菜不需要什么刀工,主要考验的是火候和细心,对于天生细腻的女人很友好。

    而谢清风的这道瓜姜生虾丝,刀工在其中的作用并不大。

    这一加一减之间,强行拉平双方实力。

    所有的比赛规则和赛前流程走完,正式的比赛即将开始,曹柯凡公布道:“方流光和吴小妹,你们俩先在一旁观战,谢清风和于晓婷,你们俩准备好了吗?”

    “准备好了!”

    “可以了。”

    谢清风和于晓婷同时回答。

    “比赛时间,60分钟,计时开始。”随着周华建的话音落下,赛场气氛陡然提升,直播间和电视机前的观众,也都把注意力提高了几分。

    尤其是重点关注于谢清风的谢秋水、张大东、谢父谢母、部队老首长等人,更是纷纷隔着屏幕给谢清风打气加油。

    四名选手分成了两批,方流光和吴小妹站在了赛场旁边近距离观战。

    谢清风和于晓婷进入烹饪区,各自进入到了一个圆弧形,所有设备一应俱全的高级烹饪台内,拿起赛事组委会答应的经典菜制作流程,一边看一边直奔食材间。

    复制大菜系中的经典名菜,选手们除了需要扎实的基本功,还需要具备临场快速学习和应变的能力。

    能够流传下来的经典名菜,本就很注重烹饪中的细节,还要当场学当场做,难度可想而知。

第183章 『切肉的小技巧』() 
两名选手在台虾准备食材厨具,摄像机的镜头给到了三位美食评审,开始了日常的讨论环节。

    “史蒂文,你觉得这两道菜中,哪一道菜更难呢?”曹柯凡挑起了话题。

    “其实两道菜的难度差不多,主要就在于体现的特色方面各有千秋,最终考验的还是他们两所掌握的厨艺技术。”刘一帆说得很官话,可也是实际情况。

    周华建接话说道:“今天于晓婷选择了锦绣虾丝,用简单普通的材料河虾,挑战谢清风这道菜中的高档食材大明虾,我觉得她挺有勇气。”

    “这一点我赞同。”曹可凡感叹道:“谢清风目前排名第一,个人实力毋庸置疑,于晓婷能够拿出足够的信心,这就无疑证明她的勇气可嘉。”

    “我倒是有不同的看法。”刘一帆插话说道:“于晓婷在这一轮中,表现的很聪明,选用河虾为主料的这道菜,正好是运用了扬长避短,以现在双方的菜品和技术综合来说,几乎达到了五五开。”

    “哦,这里面有什么奥秘?”听刘一凡这么一说,周华建和曹柯凡都来了兴致。

    “奥秘什么的倒是没有,我就简单分析一下吧,首先谢清风擅长刀工……”

    这边刘一帆和另外两位美食评审,针对两名选手进行专业性的讨论,算是变相的给观众们进行科普。

    另一边的谢清风和于晓婷,此刻已经拿回了自己的食材厨具,开始进入前期的冷加工准备环节。

    谢清风首先处理的是主料——大明虾!

    大明虾全称为南海大明虾,属于华国特有的明虾,以产地华国南海命名,为海产八珍之一。

    又称东方对虾,旧称华国对虾。

    由于虾壳薄而透明,透过甲壳甚至连黄白色的脏器都清晰可见,所以人们又称呼它为明虾,是世界上三大对虾品种,有“对虾王”之称誉,深受海内外美食家青睐。

    这场比赛提供的大明虾,总体长在15厘米左右,去掉头尾虾线取出的虾肉,只有不到8厘米。

    谢清风这道瓜姜生虾丝,最大的难点在于怎么把虾肉切成丝。

    大明虾的虾肉很嫩很“水灵”,完全没有鸡鸭鱼这一类肉的那种紧致,在切的过程中极为容易断裂和糜烂。

    因此,谢清风不仅拆虾肉的时候,动作需要格外的细致,在下刀切的时候,也要严格按照虾肉的纹理来顺切,变成跟绿豆芽差不多的虾肉丝。

    每一种肉类都有纹理,也就是肌肉纤维的排列,生物课本的人体解剖图上,就有肌肉纤维的直观排列方式。

    根据菜品的做法不同,食材结构的属性不同,下刀切的方式也需要对应改变。

    在普通的家庭做菜中,最常见的莫过于猪肉和牛肉,两者下刀讲究一个“猪肉顺,牛肉断”。

    猪肉的肌肉纤维比较小,肉质的韧性也比较差,本身肉质就不是很紧实。

    顺着纹理可以保留肉质纤维的完整性,增加肉质的口感,切断纤维的猪肉吃起来会很散,完全没有肉感。

    当然,如果喜欢吃嫩松猪肉,断开纤维切也没问题。

    牛肉正好相反!

    牛是一种大型食草动物,肌肉的肉质纤维比较强壮,导致肉质的韧性非常高,遇热紧缩后更是弹性十足。

    断开肉质纤维的切法,可以破坏肌肉纤维的整体结构,使其失去大部分的韧性,也就是没有了纤维的伸缩张力。

    就以芹菜炒牛肉、小炒牛肉,这种家常菜来说。

    有很多人非常的纳闷,为什么同样的牛肉同样的做法,别人的吃起来很嫩很松,自己炒出来的却像牛皮带,又老又硬怎么都嚼不烂。

    其实火候是一部分原因,更多的就在于这个切的方法错了,没有切断牛肉纤维。

    最后总结一句话:你要想让肉质更加有弹性,更加有韧性,嚼起来更带感,你就要顺着纤维切肉,保留肌肉纤维的完整,如果你想吃起来更嫩更软,就把纤维切断。

    至于怎么区分肌肉纤维的排列,方法非常的简单。

    一刀干下去,拿起横切面一看,如果有是很多小圆圈挤在一起,那就是已经把肌肉纤维切断。

    如果没有这种小圈圈,或者看上去是一条条的“线”,那就是顺着纤维在切。

    谢清风这道菜需要的是虾丝,而且是肉质很嫩很柔的虾肉,那就必须顺着纤维的纹理去切。

    一根根的肌肉纤维组成的丝,才能最大程度保证虾丝的韧性。

    否则切出来的虾丝,由于只是一个个纤维“圆筒”拼成的,很容易在炒的过程中分离断裂,没办法形成虾丝。

    切好只是第一步,由于虾肉的肉质实在是太嫩,即便是顺着纹理切,也不能保证它不会断,还需要给它穿上一件“衣服”,给它做一层保护膜。

    在烹饪的基础技法中,这种保护食材的手段方法有很多,比较常见的有面粉挂浆和鸡蛋挂浆。

    这道菜的属性需要清爽,最大程度保证食材的本味,所以最好的方法是鸡蛋。

    而且只需要鸡蛋清!

    制作过程就是把虾丝切好,然后加入鸡蛋清抓匀包裹,锅里倒入食材等量的油,加热到50度左右的低温油,把虾丝放进去加热推动,滑散成一根根包裹鸡蛋清的虾丝。

    这道工序也可以用水,只不过鸡蛋清里面的蛋白质会和水反应从而失,影响最后挂浆的效果。

    鸡蛋面粉挂浆比较常见的菜,就属于川菜中的水煮片片鱼,和湘菜系中的香辣沸腾鱼,两者其实做法基本差不多,外形样式也差不多,只是地方名字叫法不同。

    这两道菜中的去骨鱼片,之所以吃起来那么嫩那么滑,就在于这些鱼片经过鸡蛋清和面粉挂浆。

    谢清风从来没有处理过大明虾,不过普通的青虾和草虾,国内各地很常见,他倒是很熟悉。

    在刀工方面问题并不大,虾丝的制作也是属于基本功,同样问题不是很大,主要难点还是后面不太熟悉的口味调节。

第184章 【第一个决赛名额】() 
中华经典名菜实在太多太多,瓜姜生虾丝这道菜谢清风没有做过,甚至还是第一次听说,唯一的参照对象,只有组委会提供的制作流程,以及台上的那一盘成品。

    最终出来的结果如何,那就只能等待一个小时之后。

    于晓婷作为谢清风的对手,她这道菜不需要什么刀工,虾肉的处理比较容易,就是剥出虾肉一顿剁,然后加入猪肉、鸡蛋清和调味料,使劲的抓揉“上劲成胶”。

    主要的难点同样是第一次做,以及对火候和食材属性的掌控。

    目前总体上来说,谢清风和于晓婷现在属于五五开,谁也没有绝对的胜利把握,就看谁的临场发挥更加优秀。

    三名美食评审只需要关注两人,注意力集中也就没有下台检查询问,不过日常的赛事现况讨论依旧少不了。

    “史蒂文,你认为这两道菜的难点,或者说最需要注意的地方在哪?我想,电视机前的观众肯定也在好奇。”

    周华建问得这个问题很到位,刘一帆思考了一会说道:“两道菜都有同样的忌讳,就是说在上浆的过程当中,底味盐的比例一定要控制好,加入过多会破坏虾肉的蛋白质。

    而且必须把弹性和韧性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0

你可能喜欢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