667中文网 > 历史军事电子书 > 舌尖上的炊事兵 >

第80章

舌尖上的炊事兵-第80章

小说: 舌尖上的炊事兵 字数: 每页4000字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红队的三道菜是淮安炝虎尾、扬州煮干丝和台式三杯鸡,杨魏同样早就已经安排好了人员,简述道:“我们的三道菜各有一个负责烹调的主厨,不过在整个制作过程中,我们三个人都会互相帮助。

    后面我负责台式三杯鸡,于晓婷负责扬州煮干丝,范小冰做淮安炝虎尾的主厨,这是我们三个人都比较熟悉的菜。”

    “很好,就按你们的节奏来,一定要记住质量第一。”刘一帆的提醒很到位,冷冻食材比较多的红队,菜品质量确实是他们所要面对的最大难题。

    红蓝两队全部进入厨房,比赛最重要的后半程开始了。

    蓝队这边的是2+1的分工,谢清风给了方流光足够的信任,让他独自去完成这道面拖蟹,他和吴小妹负责另外两道。

    首先的刀工处理方面,吴小妹负责去切配料,两道主料都交给谢清风。

    刀工最难的是松鼠鱼,谢清风决定先把这道菜打好花刀,然后交给吴小妹,到时候自己再去处理桂花肉。

    松鼠鱼需要把鱼肉改成麦穗花刀,也就是把整块扁平的鱼肉,切成一根根3厘米左右的鱼肉长条,根部链接在鱼皮上不断。

    两片鱼肉切好以后,尾部朝下倒提,鱼肉条会一根根的散开,像一簇麦子饱满的麦穗一样。

    具体的刀工方法为三个步骤:

    首先鳜鱼宰杀后,除鳞去内脏并清洗干净,平放于砧板上从鳃部鱼翅下方入刀,斩出两边带腮翅的鱼头。

    鱼头嘴朝上竖于砧板,用刀背拍一下能够立稳待用。

    然后开始处理鱼身,从鱼头的分离处平刀进入,沿着鱼背中间的中大骨到尾巴,左右两边各一刀,把鱼剖成两片肉和中间一片中大骨

    这里切记鱼尾不能断,距离鱼尾翅大约5厘米左右停刀,切出来的造型,应该是三片连一起。

    接着翻起一边的鱼肉,在尾部连接处小心下刀,切断中间的中大骨,尾巴上只留下两片鱼肉。

    杀鱼的最后一步,就是去肚当!

    翻开一边的鱼肉搭在尾部后方,菜刀斜着下去刮掉剩下来鱼肚两边,那两片带小骨头的小骨头。

    去掉的肉只要贴着骨头就好,千万别把整块鱼肚肉都给切掉了。

    食材改刀准备完毕,第二个步骤就轮到上麦穗花刀了。

    麦穗花刀的刀法为“一斜一直”,首先刀身倾斜35到40度,从尾部往鱼颈下刀,入刀深度刚好碰到鱼皮,又不能切断为最佳,每一刀的间隔为2毫米左右。

    斜刀的作用在于延展食材,比如把厚度只有一厘米的食材,切除2厘米、3厘米,甚至更长的片。

    鱼肉的厚度不够,要想体现出麦穗的形状就必须斜刀。

    斜刀片全部到位后,接着用刀身竖直下去的直刀,间隔同样是两毫米,把鱼肉从片变成丝。

    这里要格外注意,直刀和斜刀是交叉的下刀口。

    两刀平行虽然同样可以切出鱼丝,但是这个丝不会连在鱼身上,签完后只会剩下一张鱼皮。

    不过,如果你需要的只是鱼丝,而不是想要麦穗花刀,那就可以使用平行下刀。

第171章 『好做又好吃的古法桂花肉』() 
另一边鱼肉以同样的方法改好花刀,调出一碗放了葱姜汁、料酒、盐巴、胡椒粉,既能够增香入味,又能够趣味的料汁,把鱼头和切好的鱼肉全部放进去。

    料汁的味道可以略微咸一点,但是不能太咸,对调料把控不准的人,可以多尝多调料汁,慢慢的将味道调准。

    松鼠鱼弄到这一步,刀工上的工作已经全部结束。

    剩下的只需要等鱼入好味,把鱼头和鱼肉拿出来,用厨房纸巾吸干多余料汁,拍生粉翻转鱼肉对外进行油炸定型制熟,然后鱼尾鱼头朝上摆在盘子里。

    最后用番茄酱、红醋等调料,炒出鲜红漂亮的酸甜酱汁,均匀浇在麦穗鱼肉上。

    松鼠鳜鱼就能大功告成!

    谢清风只负责刀工部分的制作,剩下的这些后续操作,吴小妹很有自信能够把它搞定,谢清风并不会再参与进去。

    烹饪的时间虽说很充沛,但是一个人做两道菜肯定来不及,谢清风也没时间再参与到松鼠鳜鱼的后续工序。

    他把改好花刀的鱼交给吴小妹,接着便开始桂花肉的制作。

    比赛菜品名为古法桂花肉,可实际上偏向于本帮菜的做法,而不是划入浙菜的那种桂花肉做法。

    浙菜中的桂花肉,需要取瘦肉或者五花肉去皮,切成很厚的肉片,最后呈现的桂花肉是一坨一坨的样子,和本帮菜中的桂花肉一片一片的不同。

    以古法这两个字来说,这道清朝皇宫中的御膳,本帮菜的做法好像更符合。

    一片片金黄酥脆的桂花肉,明显比一坨坨桂花肉跟好看,也更加符合桂花这两个字的含义。

    谢清风并没有做过古法桂花肉,但是他做过桂花肉,基本的手法都懂,只需要对应刘一帆给的菜品制作流程,增加一些调料和手法就行。

    对于谢清风来说,难度虽然有,但是并不是很高。

    “时间只剩下最后45分钟,你们需要注意料理的节奏,别太过于拖拉,超时可是会扣很多分的。”

    听到刘一帆的提醒,已经把五花肉去点皮的谢清风,立刻开始进行刀工处理。

    之前六名特别嘉宾中,黄先生已经提醒过蓝队购买的五花肉,其中的肥肉部分有点过厚,谢清风针对这一点问题,首先做刀工上的修整。

    五花肉之所以叫做五花肉,就在于它是一种肥肉一层瘦肉一层,互相重复叠加的猪肉类。

    其中和猪皮相连的部分,就是一层松散的肥肉。

    谢清风利用自己刀工的优势,直接将外面这一层肥肉给剃掉,避免接下来杂质后过于油腻。

    这种处理方法对于普通厨师来说,难度会很高也很费时间,可谢清风刀工很强,加上一盘桂花肉需要的五花肉,仅仅只需要不到4两。

    全部处理下来,也就不到2分钟。

    接着把五花肉切成毫米的肉片,用刀背轻轻敲打,使紧致的肉纤维松开,同时延展成为很薄的薄片。

    鸡排和牛排等大块烹调出来的肉食,之所以吃起来很嫩,并不会很老很硬。

    就在于制作的时候,都会进行这一个敲打的工序,让肉纤维可以松开,做出来后也就不会很紧很老。

    这是一个烹调的基本手法,也可以说是一种做“嫩肉”的小技巧,与之前让肉吸收更多的汁水,有着差不多的效果。

    当然,两者的口感会完全不同!

    前者是肉很酥松的嫩,后者是属于肉很软滑的嫩,两者各有千秋,各有妙用。

    肉片切好敲松之后,接着用料酒、盐、白糖,把肉片腌制10分钟,让肉片能够拥有本味。

    在这个腌肉的过程中,谢清风调了一份椒盐和米醋,一些黄瓜花刀小盘饰,和一小缀四季香葱。

    在五花肉腌好后,谢清风取了一个鸡蛋打散,搅拌成黄色的蛋液,倒入腌肉的玻璃碗中。

    接着放入一勺糯米粉和面粉,切好的香葱也放进去。

    蛋糊、香葱、五花肉,三者直接用手抓匀,保证五花肉被蛋糊裹满,便于接下来的最后一个步骤。

    锅里倒入小半锅干净的清油,开大火烧至8成油温,转中火保温。

    谢清风左右手各拿一双筷子,将裹满蛋糊的肉片撑开,逐个放入油锅中略炸,定型了就捞出来。

    这么做纯粹就是为了好看,能够让每一片肉展开,接下来才好摆盘。

    而炸熟定型的肉片,开始散发出属于美食的诱惑,浓郁的肉香和蛋香中,带着一点很清新的葱香,闻着就让人食欲大开。

    所有的肉片都炸熟定型后,谢清风把炉火转到大火,把油温重新回到8层。

    之前已经详细说过,任何油炸的食品都需要炸两次,第一次是制熟为主,第二次为定型定色为主。

    这就像是建一栋房子,炸第一次就是毛坯房,炸第二次才是精装修。

    八层的高油温,所有肉片一次下锅,肉片首先会沉下去,接着就会飘浮上来,颜色只需要几秒钟,就能变成漂亮的金黄色。

    看着这个漂亮的金黄色,不用吃也知道很酥很脆,绝对非常的美味。

    而那些炸干变成深绿色的香葱,星星点点的挂在金黄色中间,仿佛起到了画龙点睛的作用,添加了一份别样的美感。

    关火用漏勺把肉片捞出来,放到吸油纸上吸干多余的油脂。

    摆盘就像是给一个女人化妆,虽然改变不了它的本质,但是会让它更漂亮,看起来更加的舒服。

    谢清风特意费很大工夫,把肉片用筷子逐个摊开炸,就是为了这一刻。

    白色的波浪边圆碟外圈,用菱形黄瓜片裱一圈,肉片在碟子里面呈圆形排列,一层一层的叠上去,摆成花朵的形状。

    下边用一个方盘做底盘,装着米醋和椒盐的蘸料碟,一左一右对称放置。

    整道菜大功告成!

    在谢清风完成“古法桂花肉”的时候,比赛时间只剩下最后几分钟,方流光和吴小妹也相继完成了菜品制作。

    另一边的红队慢了一点,中间切干丝因为刀功不到位也耽误了很多时间。

    但是也在最后时间内,完成了三道菜品的制作。

第172章 『一对一PK』() 
这次的点评不同于之前,评审会当着选手们面试菜,而是采用了闭门试菜。

    红蓝两队做好各自的菜单,送到餐厅交给六位美食评审,也就是六位特别嘉宾,选手们只能在外面等待,六名特别嘉宾和两位美食评审,在餐厅包间里面边试边讨论。

    至于同样是大师级厨师的刘一帆,为什么全程没有和六位特别嘉宾会面,估计里面有着顾虑。

    最简单的来说,这些在业界很有地位的大佬来做嘉宾,三位美食评审作为这里的主人,不管是在主观上还是在礼节性上面,肯定都需要去捧一下他们。

    这是基本的待客之道!

    可刘一帆同样是大佬级别的厨师,让他去捧同行的厨师,这肯定是不方便的,也影响刘一帆的个人声誉。

    毕竟现在的媒体很喜欢耍把戏,无中生有是他们的特点。

    要是弄出来什么“海外30年大厨,被本土大师压制”、“费尔蒙和平饭店行政总厨低头示好国内美食界大师”、“惊呆了!给总统做过饭菜的大厨,竟然讨好国内厨师”。

    这一类的八卦新闻,估计刘一帆也会很头疼。

    自古同行是冤家,在这种特殊的环境里面,刘一帆不出现产生碰撞,显然是最好的处理方法。

    美食评论家黄先生,吃了一块松鼠鳜鱼首先说道:“这个鳜鱼的刀工还不错,麦穗花刀处理很到位,酸甜的味道处理也可以,基本达到了这道菜该有的味道。

    不过这个在炸的时候,火候用的力道还不够,它在第一轮油炸制熟定型完,进行第二次复炸的时候,油温并没有提上来,油温变化并不大,导致复炸的时间过长,鱼肉里面的水分失去的太多。”

    黄加豪先生点评很到位,优点和缺点都做了很详细的点评。

    后期处理这道菜的吴小妹,摆盘是她的优势,熟悉这道菜的制作,味道自然也不会有太大的问题,可这个火候把控能力,一直是她比较不太成熟的一面。

    每一种食材需要不同的火候,食材的厚薄程度和是冰鲜、冷冻、还是生鲜,都需要不同的火候。

    这方面的经验很复杂多变!

    书本学习和别人的教导,只能让你知道怎么做这道菜,而做到什么程度最好,没办法通过文字来描述,只能够通过长时间的制作来熟练。

    吴小妹胜在还年轻,20来岁有很多时间来学习进步,缺点也是太年轻,导致这方面的经验不够老道。

    当然,也有速成的办法。

    这个方法就是“入魔”,一天除了睡觉吃喝拉撒,其他时间全部钻进厨房,用数倍的努力来缩短熟练的时间。

    这就像玩游戏,提升技能熟练度。

    “这个三杯鸡呢,嗯……”

    第二个说话点评的大佬,他是世界厨师联合会的朱大师,他沉呤了两个呼吸,点评道:“我觉得切的这个刀工啊,还是有很大问题的,鸡肉切的实在太碎了。

    标准的三杯鸡做法,鸡肉做熟之后至少要有大拇指头大小,这样才能保证鸡皮与鸡肉的完整性,可这些是冰鲜鸡肉,本来肉质就比较松散,去的还这么小,放到锅里一炸一炒,鸡肉和鸡皮都分开了。”

    蔡老先生接着说道:“这个三杯鸡里面的酒很重要,而这道菜里没有酒的味道,让这道菜损失了太多的分。”

    继这两道菜经过了三位嘉宾的评价之后,接下来的四道菜,六名主导这次比赛的特别嘉宾,也针对每一道菜,同样都做了细致的品尝评论。

    15分钟过去!

    在外面焦急等待了这么久的选手们,终于被重新叫进了餐厅包间里,开始了这场比赛最重要的环节——投票。

    投票采用了菜品一对一pk的方式,也就是按最先点菜的次序pk。

    蓝队第一道菜是松鼠鳜鱼,红队第一道菜是台式三杯鸡,分别放置于桌面的红蓝两色转盘中,其他菜暂时被撤了下来。

    “两队的第一道菜,请朱大师来点评一下。”曹柯凡伸手示意桌上两道菜,邀请朱大师来做点评。

    “我先说那个松鼠鳜鱼吧。”

    朱大师手指虚点了几下,脸上带着遗憾说道:“很可惜,这么新鲜、刀工处理几乎满分的鳜鱼,我吃到嘴巴里的感觉,很渣很干完全没有了鳜鱼该有的嫩。”

    这种味道很多人应该都吃到过,就是鱼肉吃到嘴巴里很干很老,完全没有那种吃了还想吃的嫩滑。

    而听到这个点评的吴小妹,看着刑风很抱歉的吐了吐舌。

    刑风瘪嘴笑了笑,示意她淡定。

    再厉害的大厨也不是全能的,就好像是人无完人,每个人都有优势和缺点,刑风并不喜欢把失败的责任推给其他人。

    失败了不可怕,可怕的是不思进取,破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0

你可能喜欢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