667中文网 > 历史军事电子书 > 舌尖上的炊事兵 >

第79章

舌尖上的炊事兵-第79章

小说: 舌尖上的炊事兵 字数: 每页4000字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这种东西一般都是西餐厅在用,大菜市场中才能够找到,像这种主要服务附近居民的小菜市场里,压根就没有商贩会去进货。

    可杨魏并不知道。

    他拒绝了本地人范小冰的提议,用小茴香或者红葱头代替的方案也否决掉了,一意孤行要找到九层塔。

    导致蓝队即将抵达餐厅时,他们还在菜市场里面转悠寻找。

    这次挑战的主题比较为“极限难度”,标准就是必须严格按照菜名来制作,购买的食材也需要经过检验过关。

    可以允许有小的差池,但不能够拥有大的区别,否则就必须重新去购买食材。

    蓝队回到餐厅里,立马把所有食材装到组委会提供的一个大木托盘中,由队长谢清风端着,送到六位嘉宾所在的亭子里。

    “哟,不错,你们这300块钱购买的食材看起来很丰富啊。”

    一直在陪客的曹柯凡,看着这满满一大托盘的食材很诧异,接着问道:“谢清风,先说说,你们挑选食材顺不顺利?”

    “总体上来说还算顺利,就是这个螃蟹买的不知道对不对。”谢清风买的是方流光所要求的35两毛蟹,可包括方流光自己在内都不知道,这场比赛的老尚海面拖蟹需要多大的螃蟹才标准。

    越经典的菜肴流传版本越多,比赛究竟用哪个版本无从得知。

    虽然组委会发了具体制作方法,可打印出来的菜品做法,现在还在厨房里,需要选完食材进去后才能够看到。

    “你们购买的食材很充沛,至于有没有买对,现在请我们的美食评论家黄先生,给你们做一下检查评价,黄先生,麻烦你来过目一下。”

    曹柯凡伸手邀请黄加豪先生,他笑着点了点头从地上站起来,仔细看了看托盘里面的食材。

    “你们买的三个主料之中,我认为有一个买对了,两个算中等。”

    黄先生拿起其中的螃蟹,指着它解释道:“这是正宗品系的长江中华绒毛蟹,重量应该在三两五左右,很适合用来做老尚海面拖蟹。

    这个鳜鱼只能算中等,因为鳜鱼的选择很有讲究,一等为翘嘴,二等为大眼,而这是一条品质不太好的养殖性鳜鱼,它的肉质不如野生鳜鱼,避免肉质变老变柴的可控空间不大,因此你在刀工处理的时候,要注意好你的刀距。

    最后这个五花肉是对了,不过这块肉的位置不太好,桂花肉最好的五花肉,应该是奶脯肉中间的那一条,那里的肥肉和瘦肉之间肉质更加紧实,炸的过程中不易拖离,吃起来的口感也更好。

    你这块靠近后蹄膀,肥肉多而瘦肉相对会更少,切的时候一定要格外注意,厚了将会非常的油腻。”

    黄先生说的非常的多,对三种主料的了解非常深厚,说起来头头是道,不愧是国内有名美食届大佬。

    谢清风虽然在厨艺上很下功夫,可他毕竟还是太年轻。

    这些需要长年累月积累,见识到大量各种食材后总结出来的经验,这里随便拿出来一个大佬,都能够轻松的秒杀他。

    “长见识了,谢谢黄老师的指点。”大开眼界的谢清风,心悦诚服的表示感谢。

    直播间里的观众,绝大多数都是第一次直面大师级别人物,对于黄先生一一道来的这些食材描述,同样是内心感叹万分,

    你大爷终究是你大爷!

    这一群大叔大爷坐在那,除了气派沉稳看不出什么名堂,可这一张口就体现出了什么才叫做行业内真正的大神。

    “我最后再补充一点,松鼠鳜鱼一定要有松子,你买了没有?”坐在中间的蔡老先生提醒说道。

    “买了买了,在这里。”谢清风从一堆食材中挑出一个塑料袋,递给蔡老先生去过目查看。

    “有就好,虽然小细节有出入,但是基本常识还算丰富,不错,可以了。”蔡老先生很满意的点头。

    得到了“食神大佬”的肯定回复,同样心有感叹的周华建,向谢清风说道:“你们的食材已经过关了,现在去厨房找刘一帆老师报到准备吧。”

    “加油,别辜负了大家的期待。”曹柯凡也说道。

    “好的,谢谢各位老师。”不需要重新去购买食材,谢清风已经很满意了,端着托盘跑向了后厨。

    此时,时间已经过去近一个半多小时!

    蓝队食材验证通过,开始在后厨更衣室换上专业厨师服时,这时候的红队才刚刚跑出菜市场上车。

    浪费了10多分钟,最终的结果还是没有找到九层塔。

    代替的方案为杨魏和范小冰的结合,把薄荷叶和红葱头全部买了,一起带回来看看能不能过关。

    面对这个费了时间又回到之前,本就心里很不爽的范小冰,对于杨魏这个不懂国内常识的队长,心里是越来越不信任,完全没有和谢清风配合的那么愉快。

    可现在已经分到了同一个队伍中,她只能忍耐着继续比赛,不把矛盾继续升级。

第169章 『打上辈子就开始练了?』() 
蓝队换好换厨师服,带上高帽子进入到餐厅后厨中,刘一帆早就在此等待。

    “这是你们第二次进入专业厨房,参加团队赛的挑战,你们应该已经知道厨房是非常严谨的,你们一定要注意食品卫生,用火用电的安全,以及最重要的团队配合。”

    刘一帆着重提醒蓝队,把手中的一份菜品制作流程纸张举起来说道:“这里有你们队的三道菜的标准制作流程,等下你们可以拿下去琢磨。

    这次的主题是极限挑战,我不需要你们有任何的创意,也不需要有什么个人的特色做法,我只需要你们原样复制出,属于你们的这三道经典料理,都听明白了吗?”

    “明白了!”谢清风三人异口同声回道。

    “明白了就好,谢清风,你来把这个拿过去,然后开始你们的准备吧。”

    刘一帆把手里的订成册的a4纸,递给走上来的谢清风,蓝队率先红队一步,开始进行料理的制作。

    当蓝队三人研究完三道菜的做法,对应自己会的做法,有了详细的对比了解,正式上案板开始前期加工时。

    红队的车终于回来了!

    知道自己耽误时间太久的杨魏,一下车就带着两名队友狂奔进入餐厅,把食材按规定放到大托盘上,接着一路又马不停蹄的跑向后方池边的亭子。

    “红队你们总算来了。”

    曹柯凡也知道红队进度很落后,简单招呼后直入主题说道:“来,把你的食材放到前面的台子上,让各位老师看一看。”

    蔡老先生虽然年近80,可眼光依旧非常的犀利,一眼就看出了问题,笑着说道:“我没有看到金不换,你准备用什么代替?”

    九层塔是学名,粤东客家地区、潮汕地区和香市这一片的人,喜欢把这种香料称之为“金不换”。

    蔡老先生来自香市,称呼上和这里也就有所不同。

    “我想用薄荷来代替,它们的味道虽然有点不同,但是起到的效果是一样的,我觉得应该可以。”

    听到杨魏这个说法,蔡老先生不赞同的摇了摇头说道:“香料的味道不同,整道菜的味道就不大一样了啦,经典菜它总归有它经典的理由对吧。

    我给你一个建议啦,我看到你这里面好像有红葱头,你要是用大量的红葱头,去家里面的鸡肉爆香,再加上老姜一起炒,这个可以勉强代替啦。”

    蔡老先生这个方案一出来,直播间的弹幕就炸了,各种“原来大妈说的是对的”这一类的弹幕,齐刷刷的涌现了出来。

    看到自己的方案被否决,而范小冰的方案反而获得了肯定的杨魏,在这种啪啪打脸的情形下,脸色不由变得有点僵硬。

    接着说话的是朱大师,他针对自己给红队选的淮安炝虎尾,疑惑的说道:“你这个黄鳝好像有点不对,这应该是青鳝吧。”

    “这个……我们没有买到黄鳝,只能用这个青鳝来代替。”杨魏很尴尬的解释道。

    这个确实是杨魏的失误,他自己也承认是他购菜选址不太对,导致在超市里的黄鳝卖完的情况下,跑去小菜市场也没找到。

    好在这两种食材都可以做,总体上问题应该不大。

    “这道菜最好的食材是黄鳝,你买的青鳝只能是二选,你说买不到可以理解,但是我要提醒你的是,我们的题目叫做炝虎尾,你要考虑怎么排布它们的尾巴,否则就不能叫做炝虎尾。”

    朱大师说的非常明确,黄鳝的体型修长且尾部很尖很长,十几条软兜堆在一起,看上去就像一条尾巴。

    可青鳝是鳗鱼的一种,尾巴偏向于扁平短粗,怎么摆确实需要很讲究。

    “好的,谢谢老师指点。”杨魏并不会做这道菜,听得一阵云里雾里,不过嘴上依旧像懂了一样脸点头感谢。

    “你这个豆干好像是速冻的,这个在切干丝的时候会不会有问题?”曹柯凡也是一名美食家,做了这么久的看客,也是时候秀一把自己的眼光。

    “这个嘛,速冻的比较易碎,最好是早上菜市场那种热切下来的。”天宫首席会所的出品总监周先生,给出了自己的老法。

    接着国宴总厨孙老先生,也不急不缓的说道:“速冻的豆干,规则上是对的,问题就在于你用什么方法去补救,你需不需要我们来帮你一把?这应该没违背比赛规则。”

    “哈哈哈……”

    孙老先生这带着调侃的话,引得众嘉宾和两位美食评审一阵大笑。

    “那就先谢谢孙老师了,万分感谢。”听到速冻豆腐有大问题的杨魏,整个心都已经揪了起来,听到有大神愿意教,顿时心里就松了一口气。

    “这个方法嘛,也就注意两点。”孙老先生气态神闲,很专业的说道:“第一个要看你的火候掌控,速冻的豆干只能慢慢煨,火不能太大,一大它就会卷起来,一卷起来你就要扣很多分了。

    第二个就是刀工更加严谨,速冻的豆干比较硬,干丝一定要切得精细,才能体现出这道菜的软嫩如面条。”

    听到刀工一定要精细,杨魏心里就忍不住一突,脑海中情不自禁的浮现出谢清风。

    如果是谢清风来切,杨魏承认肯定没有任何的问题,可现在是他们这一队来切,这问题就有点麻烦大了。

    尤其负责这道菜的于晓婷,刀工本就是队里最差的那个。

    原本需要切干丝就很麻烦,现在还要尽可能的切得更细更均匀,别说是于晓婷,就算是杨魏心里同样没一点底。

    毕竟刀工这种能力,只靠学没用,还需要大量的时间和反复练习。

    至于年纪只比他大几岁的谢清风,为什么会拥有这么好的刀功,杨魏到现在都还没有想明白。

    二十来岁的人就拥有近30年刀工,这难道是上辈子就开始练了?

    这真是见了鬼了!

    杨魏这边倍感压力沉重,特殊嘉宾们鉴于比赛时间的问题,也没有再多说,经过曹柯凡的宣布过关后,杨魏带着食材跑向了餐厅后厨。

第170章 『巧用麦穗花刀』() 
红队三人带着食材走进厨房,红队已经开工近10多分钟,负责主管的刘一帆对于红队的速度,显得非常的不满意。

    “蓝队,放下你们的食材,回答我,你们遇到了什么问题,为什么同样的条件,你们会落后蓝队足足15分钟。”

    刘一帆的严厉呵斥质问,红队三人都面色如土,杨魏中气不足的解释道:“我们有一种食材一直买不到,所以……”

    “什么材料买不到?需要浪费这么久的时间?”刘一帆打断他的话。

    “九层塔。”

    “买不到那你有没有和同伴商量,能不能用其他的食材代替。”

    “这个……”杨魏一时间语塞,这个问题在外面已经被打脸,现在他根本就没那个说出来的勇气。

    实在太丢人了!

    刘一帆看出了端倪,没有再抓着这个问题不放,看了下食材说道:“速冻的豆干,速冻的鸡肉,都是速冻食品,你们需要更多的本事来补足它的口味,我希望你能好好想想怎么去弥补。”

    杨魏选择的是大型超市,而这种地方连锁型的购物场所,很少会有鲜活食材,基本都是以冷冻食材为主。

    因为冷冻冷藏的食材,在运输和储存上更加方便。

    “我们已经有初步的想法,会尽最大的努力去弥补,我相信以我们队的实力,可以解决这些难题。”比赛最重要的是士气不能落下,杨魏很清楚这一点。

    这个回答一方面是说给刘一帆听,可更多的是给自己和队友打气。

    “好,希望你能做到,把握好你们的时间准备开始吧,你们落后红队15分钟,你们需要加快进度才行。”刘一帆提醒道。

    “好的,好的!”杨魏连连点头,拿着食材跑向了左边的红队烹饪区。

    红队这边才开始洗菜分类,蓝队这边借助领先15分钟的优势,这时候已经进入案板加工的环节。

    刘一帆走到谢清风面前问道:“蓝队,你们的产品怎么分工的?”

    三道菜三名选手,可以选择一名选手负责做主厨,其他两人负责打下手配合,也可以选择一个人全程负责一道,各做各的当成三人比赛,还可以前期一起合作切配,后面烹调阶段再分开。

    分工的方式多种多样,各有优势,选择哪一种会更加合适自己的队伍,这个就看两位队长的把控力。

    谢清风早就做好了分工,回答道:“我们的分配方式是2+1,方流光独自全程负责老尚海面拖蟹,这道菜他最拿手,其他两道菜我和吴小妹一起切配,刀工我比较在行,后面热加工再分开制作,我来负责桂花肉,她主打松鼠鳜鱼。”

    “这个分工听起来比较乱,希望你们把控好节奏,比赛时间肯定是足够的,别过于急躁,一定要以品质为主。”刘一帆提醒蓝队三人,接着来到了左边的红队。

    “杨魏,说说你的工作安排。”

    红队的三道菜是淮安炝虎尾、扬州煮干丝和台式三杯鸡,杨魏同样早就已经安排好了人员,简述道:“我们的三道菜各有一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0

你可能喜欢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