667中文网 > 历史军事电子书 > 舌尖上的炊事兵 >

第58章

舌尖上的炊事兵-第58章

小说: 舌尖上的炊事兵 字数: 每页4000字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红队这边在时间上来说,确实没有什么太大压力,七个人做一道主菜、两道点心和一道蔬菜,人手完全够用。

    唯一的不确定因素,也就是管理上已经露出一点小问题,队员们也没有分配具体的任务。

    后续的安排如果不到位,队员们不知道自己该做什么,或者做的事情重复,很可能会出现乱子。

    导致做起来轻松的菜,反而可能会意外出现厨房“事故”。

    曹柯凡刚从红灯那边过来,就看到了蓝队地上的两个超级大盆,以及蹲在盆边,身体往前一拱一拱揉面,姿势看起来很奇葩的谢清风和方流光。

    “哟,这揉面的方法有点特别,看上去很有节奏感,还挺别致的哈,这是你们谁想出来的?”

    曹柯凡开玩笑的问话,刘一帆和周华建也是脸带笑意,似乎第一次看到这种奇葩揉面方式。

    这画面看上去,整个就像人型和面机!

    而在觉得搞笑的同时,三明美食评审也对谢清风揉面的时候,爆发出来的这把手劲感到惊讶。

    因为谢清风的双手每一次压下去,都会压得不锈钢盆爆发出很大的啪啪声,这是这个加厚的不锈钢盆,受到强大的力量挤压变形,所散发出来的声响。

    而当谢清风抓住面团上提时,整个加起来接近90斤的大盆,都会被提离地面。

    很有力量感的画面迎面而来!

    “这是我以前经常用的方法,揉面的效果和速度都不错。”谢清风现在才刚揉出雪花片,脸色就变得微微泛红,还有一些细密汗水浮现在额头。

    这是属于大量耗费体力,导致身体发热的特征。

    “看起来效果倒是确实不错,如果用正常方式来揉制,现在估计都还没有拌匀,只不过……你这个揉面的姿势身体会前倾,要小心别把汗水掉进里面。”刘一帆一如既往的专业严谨。

    “不会的,我准备了这个。”谢清风摆动了一下左右两臂,可以看到两边都绑了一块干净的毛巾,随时可以用来擦汗。

    另一边同样在揉面的方流光,力气明显就和谢清风不能比。

    他盆里的面胚只有谢清风的一半,可进度竟然比谢清风还要慢,这时候才刚把面粉和配料搅和均匀。

    而且呼吸也没有谢清风那么匀称,通过他那已经明显变粗的呼吸声,看得出他揉起来很吃力。

    更重要的一点在于,蹲着揉面这个姿势一般人很难轻易适应。

    因为每一次揉面的动作过程,身体需要不断持续的前后耸动,导致脚尖会长时间的垫起来,撑起整个身体的重量。

    如此周而复始,会让足弓部分快速进入酸软疲倦期,产生一阵阵酸胀刺痛。

    远不如谢清风这般,经过多年的蹲姿练习,练出了一对强劲的脚掌肌腱,可以很轻松的适应这个动作。

    虽然方流光很不适应这个姿势,但是他很清楚,工作量最大的手工面,对于这场比赛的重要性,因此即便这个姿势再怎么让他难受,也一直在咬牙坚持。

    就如之前开小会所说,就算是累死也就三个小时,大家都要咬牙撑下去。

    成功永远没有一蹴而就,能否坚持下去才是根本。

    周华建目光扫视整个蓝队烹饪区,发现这边队员的工作,和另一边的红队,完全就是两个不同的画面,顿时产生了兴趣。

    “谢清风,你们这边的工作安排,看起来都是在各做各的,没有什么团队配合,能说说你是怎么安排的吗?”

    蓝队这边截然不同的情况,刘一帆和曹柯凡也看到了,他们也和周华建一样好奇,谢清风究竟是做了什么样的安排,又为什么会做这样的安排。

    谢清风继续手上的揉面工作,同时不急不缓的介绍道:“我们队的任务很重,工作量非常的大,时间非常的紧迫。

    男队要想战胜困难脱颖而出,只有发挥每个队员的长处,尽可能节省每一分钟,才能有机会在规定时间内完成菜谱。

    所以,我把四道菜进行了细致拆分,每一项工作都进行了对应指派,交给最擅长的队员来负责,尽可能做到效率最大化。

    比如我和方大哥力气比较大,也刚好比较熟悉手工面的制作,我们俩的任务就是在两个半小时之内,把手工面给做出来。

    梅涛的刀工比较好,主要食材的改刀工作都由他来负责,钟美琪和范小冰专门制作主菜。

    剩下的吴小妹和魏雨晴,都属于心思比较细腻的选手,她们就负责调和于我们三方之间,处理团队中的细节小事,顺便看情况支援各个小组。

    我们只有在最后半个小时,也就是我赛前划分的第三阶段,我们七个成员才会重新组合,完成最后的出菜任务。”

第122章 『困难再大,细节不能忘』() 
谢清风说的很详细,工作安排也井井有条,刘一帆等三人听完后,都不由的暗中点头表示赞赏。

    先拆分后组合的工作安排,可以说是大部分行业当前最为合理,最有效率的团队的工作配合方式,类似于现在工业中标配的流水线生产。

    形象一点比喻的话,这就像打造一台超级跑车。

    你负责做发动机这个部件,我来负责车体外壳设计和制作,他来负责车载电子设备系统,各自专心负责一个方面。

    只有在最后的时候,才会把这些配件组合到一起,变成一台超级跑车。

    要是一窝蜂的先做发动机,擅长做外壳的那些人,虽然看上去是在工作,可实际上力气没使对地方,等于是在浪费时间。

    等发动机的工作结束,轮到所有人来一起做外壳,擅长做发动机的工人,又会重蹈覆辙,陷入恶性循环中。

    做不擅长的工作,只会落得“功倍事半”的结果。

    这也是很多的各种团队,付出更多的时间和精力累死累活,可结果往往还没有人数更少的团队那么有效果的原因。

    团队配合,讲究各施所长!

    以三位美食评审的经验判断,蓝队这种看起来各做各的,最后再组合的工作安排方式。

    明显比红队那种,所有人一起扎堆做同一个阶段的工作,做完后再一起转到下一个的安排,看上去很团结很默契,实际上效率很低的安排。

    蓝队明显更加专业一些!

    三名美食评审查看完两队,心里都有了各自的想法,重新回到老地方,聚在一起讨论了起来。

    直播间里的观众们,也随着直播镜头的不断转换,开始了各种弹幕讨论。

    “兵哥不愧是部队出来的,这手劲我真心拜服,就算他穿着衣服,我也能脑补出他身上的腱子肉。”

    “传说中的穿衣显瘦,脱衣有肉,好期待刀神什么时候来秀一把肌肉。”

    “哎,红队看起来有点乱啊,可惜了我的杨哥,空有一身才华无法施展,被一个啥都不懂的女人压着。”

    “红队菜谱这么简单,绝对轻轻松松就能够搞定,开场就自带8成胜算,坐等蓝队被踢进淘汰赛内战。”

    比赛进行了小半个月,大多数观众们都已经有了固定的喜欢选手,每个人都希望自己喜欢的选手可以脱颖而出,弹幕也比之前变得更加丰富不少。

    当然,火药味也越来越重,时时刻刻都能看到对喷的弹幕。

    在这种内外高能的情况下,比赛时间不知不觉流逝,很快就赛程过半,来到了最重要的中期热加工时段。

    红队那边是什么情况,衣服已经全部湿透的谢清风,没有办法去得知,也没有精力去关注。

    只不过红队那边大喊大叫,时不时还爆发出来的争吵声,让谢清风很容易就能够分辨出,他们的配合似乎并不是很好。

    严格意义上来说,这也算得上是给了蓝队一点优势。

    相比红队那边的你一句,我一句各种喊话,看起来乱糟糟的一片,蓝队这边整体上还算安静。

    除了偶尔某人说上一句,需要魏雨晴和吴小妹帮忙,其他时候都在埋头能干。

    各个小组的工作进度也很完美!

    钟美琪和范小冰的生烤羊排,这时候已经完成改刀腌制工序,两个大型炭烤炉也已经烧了起来,开始摆上烤架烤制。

    所有的包菜都已经被梅涛切完,经过大锅香卤制熟的牛羊肉,现在也已经切完了一小半。

    还剩下一个小时的时间,预计切完问题不是很大。

    唯一的问题就在于梅涛,现在已经是切的浑身冒汗,整个右臂都已经开始胀痛,能不能撑到最后面,这只能靠这个小伙计自己的毅力。

    长时间的重复高速切肉,这就像是运动员的长跑,越到后面越靠个人的毅力。

    能坚持下来就能赢,坚持不了就会输!

    整个团队最重要最难的揉面,在这一个半小时里,也算是基本完成了,谢清风和方流光都按时揉好了面团。

    第二团面揉好用湿布盖着发酵,第一团这时候已经发好,正好可以上手擀面皮。

    把面胚变成手工面,过程就是先擀成较薄的面皮,然后撒生面做隔离层,折叠起来切成宽面就可。

    这个过程需要的力气不如揉面,可它的技巧性更讲究,一根近2米长的擀面杖,同样需要不小的力气,才能把面团压成想要的薄度。

    谢清风在发酵好的第一团面胚里,用刀切下来1/3左右,一边放到案板上揉掉里面的气泡,让面团重新恢复到紧实,边大喊问道:“小妹,骨头面汤熬好了吗?”

    现在已经进入第二阶段,尽管赛前已经做过安排,谢清风依旧需要确认一次,确保不会出现任何的问题。

    “清风哥,面汤已经熬了一个多小时,时间上绝对来得及,你就放心吧。”吴小妹正在往上菜案台上摆放碗碟,以便接下来的上菜能够更方便,尽管累的简单潮红,但是精气神非常的不错,依旧是干劲十足。

    “做得不错,继续加油,还有……煮面的水现在可以烧起来了。”

    谢清风叮嘱交待吴小妹,接着向其他的选手提醒道:“雨晴,记得一桌准备两个面食配料碟,不要把配料撒到碗里,有的人不喜欢吃香菜。

    美琪,羊排可以多点盐,烤油也可以刷重一点,工人胃口会比较重,太清淡他们吃起来不香,其他的菜也要这样,口味上咸味要重一点,还有……”

    ……

    ……

    ————

    各位读者大佬,通知一下哈!

    今天晚上0点,《舌尖上的炊事兵》就会正式上架。

    预计会爆发5到7更!

    这是一个决定一本书命运的时刻,军事频繁最看重“收藏和订阅数比例”,也就是首日收订比。

    如果收订比够好,还有起来的机会。

    能够看到这里的书友兄弟们,想必多多少少也对这本书有一点感觉,那这本书能不能最终走下去。

    决定权就在你们的手中,你们就是这本书的上帝,决定它的命运。

    30岁的老苹果,真心、诚恳的希望,各位书友大佬能够支持订阅,哪怕是一个几毛钱的首订。

    5章也就5毛钱!

    在外面,五毛钱连棒棒糖都买不到,可是在这里,五毛钱你就是上帝。

    各位上帝大佬们,今晚0点整,我准备好了爆发,洗白白恭候大佬们。

    提前致谢!

    一个老苹果写手的祈求,500均定,一个月2000块工资,买得起方便面就好…………

第123章 『矛盾下的内部分化』() 
第二阶段的热加工过程很重要,各项第三阶段的工序和物品,也需要在这个时候开始进行准备。

    谢清风根据自己的经验,逐个提醒队员们,一定要把握好每一个细节。

    比如最后出面除了盖上面臊子,还需要会撒上配色提香的配料,与牛肉和羊肉最搭配就是香菜。

    可有些人不喜欢吃香菜,对香葱却尤为的钟爱。

    谢清风没有心灵感应能力,不知道哪些建筑工人不喜欢香菜,也不知道哪些功能特别喜欢香菜,很不喜欢吃香葱。

    最好的方法,就是一桌准备两碟,香葱和香菜各一盘。

    让他们根据自己的喜好,自行选择放什么到面里面,反正这两样都很容易就能够烫熟,生放也不会有什么问题。

    特意把菜都做咸一点,考虑的是建筑工人干体力活出汗多,一般人吃着感觉略微有点发咸,工人们吃到嘴里就会刚刚好,能够更符合他们的味口。

    等等这些细节,谢清风安排了很多,尽可能在小的方面体现出人性化贴心服务,拿下更多的好感“分点”,获得工人的喜欢。

    常言道:细节决定成败!

    尽管蓝队的工作量非常大,可多年的大锅菜经验告诉谢清风,往往一个不经意的贴心小细节,就能够获得食客的“芳心”。

    这也就是他在这个阶段,特意再三提醒队员们的主要原因。

    蓝队内部非常的和谐,全员齐心协力奔着一个方向发力,各项工作稳步前行,红队虽说内部爆发了矛盾,但是剩在工作量本身不是很重,各方面同样没有拉下。

    很快,比赛的进程来到第二个小时!

    这时已经来到上午10点半,挂上天上的太阳已经变成了耀眼的火炉,金色的阳光晒在身上已经有点隐隐发烫。

    温度提升到了35度以上,三名美食评审所在的位置,即便打了一个小伞棚,可依旧有点扛不住身体的火热。

    为了给自己降温,三人都已经脱下长袖外套,只穿着衬衫或者汗衫。

    “各位,工人们还有一个小时左右,就会陆续抵达这里,你们需要加把劲了,如果不想进入淘汰赛,那就拿出你们所有的激情和热情,我不想在这个赛场上,看到菜没做熟的情况发生。”

    身穿一件白色汗衫的刘一帆,大声提醒红蓝两队后,迈步走向左边的红队,开始了第二轮的赛场监督。

    “红队,你们有没有发现,你们现在面临的最大问题是什么?”

    刘一帆来到红队前方的烹饪台前,目光扫视每一位队员,严厉的大声说道:“我发现你们没有交流,也没有任何人在沟通,你们之前所说的分阶段安排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0

你可能喜欢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