667中文网 > 历史军事电子书 > 舌尖上的炊事兵 >

第51章

舌尖上的炊事兵-第51章

小说: 舌尖上的炊事兵 字数: 每页4000字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接着放入淮安软兜的做法中,必不可少的蒜片,略微煸炒数下之后,放入姜片和青红椒片颠锅翻炒。

    青红椒片经过改刀,去肉留皮打薄,翻炒十来秒钟就能制熟。

    “只剩下最后一分钟时间,你们可以开始摆盘清台了,我不想看到谁的台子,在炒完菜之后乱七八糟,还像是一个垃圾场。”

    刘一帆的倒计时加指导提醒,再次传荡在赛场之中,谢清风并没有受到影响,依旧神情专注。

    炒锅离火放置一旁,煮热的软兜和香菇片倒进去,取一个小碗加入和味的糖、提鲜的胡椒粉、去味的料酒、少量细盐、提色加鲜兼备的酱油,做成一个调味碗汁。

    (生抽、老抽、酱油、泡着可以说都是豆类发酵而来,却有些明显的区分,生抽主要在于提鲜味和咸味,老抽主要就是提色和酱香,酱油是两者的结合体,也可以说,生抽和老抽是用酱油进行分离,所产生的更精细化调味料。

    做菜的时候,一定要注意,比如咸味已经足够的菜,要提色,千万别用酱油,可以使用老抽。)

    快火爆炒和翻动不宜过多的料理,都需要采用碗芡调味法。

    如淮安软兜这种做法,需要充分体现食材的嫩滑,翻炒次数更是格外讲究,次数不能超过三次,否则软兜就会过老,细嫩的软兜也会被炒烂。

    提前把各种调料再碗里面化开,不仅可以节省频繁的加调料颠锅翻炒的步骤,还能更快的的味道融入食材中,属于烹饪中的一种基本调味手法。

    至于各种调料该加多少,这只能通过长期的烹调经验,自行去作出判断。

    碗芡调好之后,还需要做一个水芡,也就是用生粉加水,比例在1比6左右,搅拌成白色的混合液体。

    水芡的目的有三个。

    第一个是炒和烧等烹饪方法中,必不可少的起锅收汁;第二个是可以通过淀粉的粘黏特性,把汤汁尽可能多的裹在食材上面;第三个是可以增加口感,让食物更加的软嫩滑腻。

    两种芡全部准备到位,炒锅上灶的同时开大火,倒入调好的入味碗芡。

    采用左右手配合的推拉颠锅,也就是在左手翻锅的同时,右手拿勺子轻压食材,完成一次前推后拉加180翻转。

    动作不用太多,翻两次就足够了。

    接着把调好的水芡,从外至内画圆圈的方式倒入,加入最后的配料——小葱白,动作一定要快和准,再次把食材翻炒一下。

    关火上最后一种调料,提亮增色的红油画圈倒入一圈,借着余温贴锅底轻轻的搅拌两下。

    打开盘龙雕花容器的盖住,把炒好的软兜小心装进去,最后撒上三五根小葱段,整个制作过程便大功告成。

    青、红、白、黄四种颜色,共同衬托下的软兜,颜色很丰富漂亮,再加上勾芡和红油双加持下的红亮的光泽,光是这个卖相就能引起十足的食欲。

    随着白色的菜香飘扬而起,可以清晰闻到那满满的蒜香中,混合的香菇、鲜辣、花椒和葱段,受热散发的美妙香味。

    只需要一闻,就能让人食指大动,口水忍不住充满口腔。

    “中华龙腾鳝,就叫这个名字吧。”谢清风看着自己的得意之作,很满意的给它取了一个很体面的名字。

    “倒数五秒钟……”

    谢清风把盖住重新盖上的刹那间,曹柯凡开始了比赛的最后倒计时。

    做完菜及时清理自己的台面,保持案板的洁净卫生,这是厨师在养成卫生习惯过程中,最需要注重的环节之一。

    谢清风准备的调配料比较少,案台在之前就已经做好了清理,只剩下最后一个清理锅子和勺子的工作。

    五秒钟看起来很短,但是洗一个锅子完全足够。

    “时间到,请停止你们的动作。”

    刘一帆敲下比赛的最后一锤,场上的14位参赛选手,看着摆在自己面前的料理,有人满脸微笑似乎很满意,有人一脸的忐忑不安,明显没有达到自己的标准。

    最后的结果会如何?哪两位选手能够脱颖而出成为队长,又有哪两位选手只能遗憾进入pk赛,面临可能被淘汰的命运呢?

    答案很快就会揭晓!

    “你们都已经完成了这道,有关鳝鱼的创新料理菜,现在,我们要来逐一进行品尝评价。”

    曹柯凡指向第一排,点名道:“魏雨晴,先把你的菜端上来。”

    “我做的这道菜是一道养生菜,老少皆宜都可以吃,黄鳝去骨搭配丝瓜和小米,口味注重清淡和营养,我把这道菜取名为养生黄鳝。”

    魏雨晴常年用手写板交流,写字的速度非常快,而且字体很秀丽清晰,下来试菜的周华建完全能够理解。

    “鳝鱼这种食材,它有没有吓到你?”周华建边问边拿出一副餐具,看了下这盘养生鳝鱼的整体造型,挑了一块放进了嘴中。

    “开始怕,现在我不怕了。”魏雨晴把手写板反过来,脸上挂着坚定的神色。

    “你很勇敢,很不错。”

    周华建伸出大拇指点赞,吃完口中的食物后点评道:“这个丝瓜和小米在一起做出来的粥,配合去骨后的鳝鱼,这个创意可能是今天最奇特的组合之一,不过,说真心话,你这道菜还真不错。”

    得到了评委的肯定回答,魏雨晴小手拍着胸口松了一口气,笑脸嫣然的连连弯腰感谢后,满意的返回了烹调区。

第106章 『和风流派美食组合』() 
第二位上来的是张子涵,他虽然这一路比赛过来没有什么亮眼的表现,但是每一场比赛都能稳得住,充分体现了律师职业的那种沉稳。

    他做的是一道川式的蒜蓉烧鳝段,配上的辅料是清汁烧“茭白(高笋)丁”,碟边还摆了八卦图形中的“三字”,组合成了一个太极的摆盘,取名为太极鳝。

    整体的摆盘和配菜都很不错,创意也得到了充分体现,还融入了自己对家乡菜的了解和感情。

    可试菜的刘一帆吃完之后,却发现了一个很明显的缺点。

    调味手法不够精准,导致这道菜稍微有点过咸,掩盖了善鱼的那种鲜美滋味,整体分被拉低了不少。

    第三位上来的是李俊杰,他的鳝鱼创意菜取名为“小舟长情”,在之前评审们在讨论过程中,都对这道菜有着不小的期待。

    李俊杰最后的表现,也确实没有让凭什么失望。

    蒸熟的半片茄子做成小舟,散发着一阵阵软绵的清香,酱汁浓郁的鳝鱼丁,配上色彩艳丽的红萝卜丁和青笋丁,均匀的铺在茄子上方。

    不论是色泽、味道、形状,还是最重要的创意,都得到了很完美的体现。

    看上去,就能让人胃口大开!

    不过刘一帆的专业不是白吹的,吃完菜之后,立马就找出了其中的不足。

    “其他方面表现都不错,基本上算是达到了我的标准,只不过……蒸茄子并不如表面那么简单,需要懂得一些诀窍,你做的这个太软太腻,我建议你以后做的时候,在茄子上面撒上几滴醋。

    醋里面的乙酸和氨基酸,可以保持茄子的质地不至于那么软腻,从而掩盖了主角鳝鱼的味道。

    主料跟副料怎么搭配,这是一门很深的经验学问,同时也是创意的源泉,你这道菜茄子味道太浓,导致鳝鱼成为了配角,这在我看来是比较失败,我希望你以后能够格外注意这方面。”

    刘一帆评价的话很多,总体上优点不作过多口舌,重点挑出选手们的缺点,并说出相应的修改方法。

    这个点评的过程,完全可以算的上是老师教学生,培养教导的意味更大于点评。

    李俊杰以前不知道,原来蒸茄子的时候还可以加醋,但是他现在不仅知道了,而且还知道了加醋的作用是什么。

    虽然刘一帆的评价并不是很高,但是刘俊杰却自感受益匪浅。

    接着又陆陆续续上来了几位选手,每一位的菜品都各有创意,除了其中的一两位略胜一筹,其他人的水平基本都差不多。

    也就是有明显的优势,也有一眼就能看到的缺点。

    三位美食评审在试菜以后,点评的话都和之前有了很大不同,更倾向于去教导选手们,提醒他们怎么做更好吃,这些缺点该怎么去纠正等等。

    这也是比赛进入到全国15强后,三位评审的明显改变。

    随着一位位选手上台接受点评,在最后的判决来临之前,每个人都非常的紧张,心里的压力非常大。

    毕竟都走到了全国15强,距离冠军已经只剩下最后几步。

    不管抱着什么心态来比赛,也不管对冠军的追求欲望有多么强烈,但冠军依然是每个选手的最高追求。

    现场的气氛如此沉重,直播间却反而热闹非凡。

    “ノ°o°ノ前方高能预警,马上就要轮到刀神上场了,坐等秒杀全场。”

    “给兵哥敬礼っ!导播实在是太坏了,故意不给兵哥镜头,搞得我心里直痒痒,我真的好想看到他的雕花菜。”

    “杨哥的弹幕由我组成,科班出身的厨艺大神,绝对秒杀那个装逼佬。”

    “360度回旋顶杨魏,他可是美国回来的牛逼大厨,这些国内的半吊子,肯定会被他吊打。”

    “你们吵个锤子吵,别挡着我看我心中的女神,吴妹妹加油!!”

    弹幕上支持每个选手的都有,不过不知道从什么时候开始,主流变成了支持谢清风的粉丝和支持杨魏的粉丝之间,你来我往的各种口舌大战。

    当杨魏上台的时候,直播间的弹幕刷新速度,更是达到了一个巅峰。

    “我这次准备的创意料理,更偏向于日式的烹调方法,属于和风类型,辅料是加入了1/4的糯米和少量纯牛奶,精心煮制的米饭团。”

    杨魏在摆盘上的技术,一直都领先全场所有的选手,这是来自于顶级餐厅的工作经验,以及专业的厨艺学院,给他带来的绝对优势。

    由于他懂得各国的烹饪手法,因此每一场比赛的菜品都是组合菜,也就是大餐厅中比较常见的那种,量少品类多的精致菜。

    这次他同样做了两道,采用的都是日本寿司的制作方法。

    第一道是圆筒型小饭团上,盖着一截酱烧的鳝鱼段,上面淋了一层深红色的日本照烧酱,最上面贴了一片碧绿色的薄荷叶。

    晶莹白皙的米饭、金黄色的鳝鱼段、深黄色的照烧酱,最后配上碧绿色的薄荷叶做点睛之笔。

    盘里共装有三团寿司,配上金黄色的酱汁星星点缀,这道菜无论从哪个方面去看,都属于星级餐厅等级,色香味俱全。

    第二道是半球形的米饭团,一盘里面同样是三团,最顶上贴了一小片海苔,主角鳝鱼全部被包裹在饭团里面。

    这两道精致美观的菜组合在一起,成为了一个豪华餐组合。

    三位美食评审很看重这个苗子,派出了技术担当刘一帆,专业美食家曹柯凡,一起前来对这道菜做点评。

    一人试吃一道,可以做最公平的点评。

    “你这道鳝鱼寿司,无论是摆盘、口味还是创意,都属于选手中的拔尖,但是比赛并不是菜品越多越有优势,我觉得你的形势已经大于内容,与其一次性做两道或者三道菜出来,你还不如专心来做一道,把这道菜的品质做得更上一层楼。”

    从刘一帆的点评中很容易就能看出,他是一个追求精益求精的厨师,对待选手同样也是如此。

    在一样的时间条件下,分心去做两道甚至三道菜,肯定没有专心做一道菜,所能达到的那个极致程度。

第107章 『歪,妖妖灵吗?这里有人开挂』() 
“我也赞同刘一帆老师的观点,做得多不代表做得好,等你能把某一样东西做到出神入化,你才能够踏入一个新的境界,这就是我们常言的‘匠心’。

    你这两道菜做得很不错,但我觉得这远远不是你的最高水平,所以我认为你需要适当的作出调整,把心思放到提高自己,而不是只表现现在的自己。”

    曹柯凡的想法和对选手的期待,大体上和刘一帆没什么出入,都希望选手能够在比赛中挖掘潜能,进一步提升自己的技术。

    对于两位评审的点评,杨魏似乎并不是很赞同,眼中有着明显的不满。

    但是他毕竟在社会中混了这么久,知道这时候反驳对他没有任何好处,因此他并没有说话,简单的说了谢谢两个字,接着就返回了烹饪区。

    点评进行到这一步,已经只剩下最后四位选手,谢清风排在倒数第三位,先他一步上来的是洪丹丹。

    作为舞蹈老师出身的洪丹丹,刀功这方面本就是她的弱点。

    在之前的宰杀黄鳝的过程中,尽管有谢清风支援的手套,可她依旧很惧怕这种滑溜溜的食材。

    这种发自本能的畏惧害怕,导致她的这道养生鳝鱼煲里,鳝鱼仅仅只是割开肚皮去掉内脏,然后再把头尾抛去,完全没有任何的精细改刀。

    砍出来的鳝鱼段也很不均匀,长的有近3厘米,短的却只有1厘米左右,卖相可以说相当差劲。

    不过,料理的创意主题是养身,里面加入的东西倒也丰富。

    葱姜底料吊汤头、食疗价值很高的白萝卜、口感弹滑的龙须粉丝、去腥提味的香草等等,搭配在一起采用清炖法做成煲,整体看上去倒是色泽干净清爽,有几分营养菜的功底。

    煲汤的菜品做得好还是差,答案就在汤里面,试菜的周华建给出了中肯答案:“鲜甜味倒是足够了,但是这口感实在太淡,几乎和白开水没什么区别。”

    “我做的是养生的菜,比较忌盐。”沈丹丹这个解释很“网络风”,完全就是听信了网上的各种“歪门邪说”。

    什么盐巴吃得越少越好,吃多了会增加得高血压高血脂的风险,会导致身体浮肿发胖,会导致肝脏功能衰竭,会让脸上长大量雀斑等等。

    完全就把盐当成了长着狰狞大嘴的恐怖怪物,有多远就跑多远,做的菜宁愿吃得寡淡无味,也不愿意多放哪怕一粒盐。

    可事实上,盐巴是身体组成必不可少的元素,所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0

你可能喜欢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