667中文网 > 历史军事电子书 > 舌尖上的炊事兵 >

第50章

舌尖上的炊事兵-第50章

小说: 舌尖上的炊事兵 字数: 每页4000字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谢清风接下来烹饪的料理,都会盛放在到这个空间里面。

    至于为什么要设计一个盖子,主要还是谢清风的黄鳝创意料理,不能够放在开口的容器中,在使用前必须封闭保温保香。

    盘龙容器雕好还需要加工,才能在接下来使用。

    谢清风把盘龙雕花容器放到圆碟上,接着快步跑向后方的蒸笼,把容器放入到里面去做熟。

    电热蒸笼可以设定提醒时间,谢清风设定为5分钟。

    雕花容器的材质为南瓜,蒸久了会使得整个软趴稀烂,蒸的时间太短又熟不了,5分钟时间,能够达到即将蒸熟的临界点。

    再者,接下来还需要第二部步处理,这个熟的程度刚刚好。

    “比赛还剩下最后19分钟,时间应该差不多。”谢清风抬头看了下,挂在正前方的倒计时钟表,立马开始进入正式料理中。

    黄鳝的制作方法虽然很多,但是谢清风需要在最短时间内制作完成,而且需要有足够的“逼格”,配得上盘龙雕花容器,他的选择范围会大幅度的缩水。

    在这种条件限制约束下,谢清风采用了一种独创的烹调方法。

    创意来自于淮扬菜的经典,清朝慈禧太后70岁寿宴的入贡宫廷菜,也是开国第一宴菜品中的一种名菜——

    淮安软兜!

第103章 『披上金色水晶衣』() 
淮安软兜是江苏几大名菜之一,在苏菜中被称之为“软兜长鱼”,是一道口感主打软嫩鲜香,口味不辣不甜,味型浓淡适中的经典料理。

    为了达到这个料理目的,这道菜只能选用笔杆鳝,也就是比较小的小黄鳝,最佳体型为毛笔杆一般粗细。

    大了肉质相对会比较老,不如小的那么细嫩,且在最后的食用上,达不到一口一条的“吸溜”爆爽感。

    谢清风的创意来自于淮安软兜,也就是采用它的烹调方式,保留软嫩的口感。

    但是在味型上面进行自创,加入他自己擅长的川菜中,那种独特的麻辣之爽,让这道菜能够以一个完全不同的角度,呈现在三位美食评审之前。

    软兜长鱼的做法步骤不多,总体上也就是讲究必须使用“三兜”。

    第一个是布烫兜!

    这一步谢清风之前以有所准备,小黄鳝已经用纱布兜了起来,上面口子用绳子扎紧封住,锅里还特意烧煮了一锅,专门用于去味除腥的葱姜水。

    为什么一定要用布兜呢?最主要的原因有两个。

    首先是为了达到共同受热,避免把鳝鱼直接丢进热水中时,它们被高温刺激到乱爬乱蹦挣扎,导致受热很不均匀,甚至还有的会从锅里跳出来。

    其次就是在于速度,淮安软兜需要特别注意控制时间,一定不能烫过头。

    用有点半透明的纱布包裹,可以免掉后面用漏勺打捞的时间,只要烫到位了,手一提立马就能全部捞出来。

    谢清风对这一步很熟悉,早就有了数十次的经验。

    开大火把锅里的水烧开后,提着布兜上方的扎口布,避免被热气烫。

    然后就把下半部分的黄鳝,全部浸入滚烫的开水中,隔着纱布可以隐隐约约看到里面的黄鳝。

    一旦看到黄鳝的嘴张开,就代表烫的熟度已经达到,立马拉出来倒进漏勺中,用冷水冲洗进行去味、降温、定型,避免余热把食物煮坏。

    同时还能把烫脱离的黏液,颜色变得发白黏糊卖相不好的这种杂质,从鳝鱼身上清洗出去,保持菜品的干净清爽。

    黄鳝烫到变色却不僵硬,还有很大的柔韧性,这就是软都需要的熟度。

    如果硬邦邦卷在一起,这就是烫过头。

    鳝鱼烫好之后需要进行改刀,去掉下半部分的肚皮、内脏、中脊椎和头尾,只取背上的那一条肉。

    也只有背上的这一条鳝鱼肉,才会被叫做是“软兜。”

    由于鳝鱼已经烫熟,肉质变得比较的柔嫩的关系,这个加工的过程比较特殊,不能使用锋利的工具,也不能用太大的工具,以免软都从中间被切断。

    采用长牙签来分离,是制作淮安软兜过程中,最标配的传统方法。

    谢清风把鳝鱼捋直侧身放在砧板上,左手按住它的头部,右手拿牙签的尖部,从黄鳝头部小腮帮的下方,腹部和背部的交界处扎进去。

    把住牙签保持竖直,直接往尾部方向划拉过去,这样就能把腹背部一分为二。

    肚皮连同内脏被去掉后,就能看到隐藏在背部下方的中脊椎骨,用牙签斜着插进去挑一下,从脊椎骨的下方穿出来,这样就能把脊椎骨整个挑起来。

    手法还是老样子,从头到尾拉过去,就能把整条脊椎骨挑出来。

    鳝鱼经过开水烫熟后,肉质的韧性阻尼感要差很多,改刀十几条鳝鱼,也就只用了不到2分钟。

    这个过程虽然比不上菜市场中,卖鳝鱼十几二十年的老商户,那种一分钟就能分离几十条鳝鱼的速度,但是放在这个赛场上,已经可以称得上是高速。

    锅里面加上小半锅菜籽油,用食材先拿出来的十几粒剥好的大蒜籽,全部放进去进行油炸。

    目的一个为了做熟提蒜味,另一个是为了达到金黄的色泽。

    接下来就是一心两用,切各种配料的同时,随着油温的不断上升,持续不断的翻动锅里面的蒜籽,避免沉底的接触面,过久受热而变得焦黑。

    配料的改刀过程,依旧遵循丝配丝,条配条的原则。

    提鲜增香的香菇、提色加味的青红椒、去腥和味的葱也和籽姜等,全部切成细长美观的菱形片。

    配料不需要太多,适量就好。

    谢清风的刀工很精湛,整个过程只用了3分钟左右,所有配料全部备好,正好蒸笼里的盘龙雕花容器到时间。

    快步跑过去带上隔热手套,取回来放到案板上进行第二次加工。

    纯的上等蜂蜜,不需要加水稀释,趁热涂抹在盘龙雕花容器全身,给原本比较粗糙的南瓜外部,穿上一层亮泽的外衣。

    这还不算完,还需要定型提色,工具就是烤炉。

    先蒸后烤是很常见的烹调组合,前面的真是为了熟,后面的烤是为了定色,经过烘烤的蜂蜜会变成糖衣,外部的光泽颜色会抽象与结晶,具有一种独特的美感。

    盘龙容器放到电烤炉中,设定上温为300度,下温为250度,时间2分钟。

    这个时间正好可以让,处于将熟未熟的南瓜脱生,又不会因为熟过头,导致整体造型垮塌下去。

    谢清风用这两分钟的时间,把油锅里的蒜籽炸到外表淡金黄捞出。

    从烤炉里取出来的盘龙容器,外面披上了一层烤干凝结的“水晶衣”,相比之前提升了整整一个档次。

    在这种烤成糖衣的蜂蜜,特有的淡黄色光泽衬托下,龙鳞雕刻上的不足,得到了完美的弥补。

    完全就凸显出了那种,看上去就很贵的高档奢侈感。

    捏住盘龙雕花容器上当的龙珠,小心打开上面的盖住,把刚刚炸好的蒜籽全部放进去,重新把盖子盖上。

    作用在于起到打底塑形,把炸出来的诱人蒜香味,保留封存在容器中。

    “各位选手,还剩下最后五分钟时间,请你们把握好料理的节奏,该摆盘的就该摆盘了啊。”刘一帆的标志催命符出现。

第104章 『一热胜三鲜』() 
相比前面的几场比赛,时间越往后选手们就越慌,来到这一场比赛,选手们明显有了很大的提升。

    每个人都有稳定的节奏,有条不紊的烹调,完全没有一点乱的迹象。

    时间只剩下最后5分钟,菜还没上锅的谢清风,同样没有一点紧张慌乱,依旧有条不紊的进行接下来的步骤。

    备好的黄鳝软兜和香菇片,一起装进漏勺中,放进葱姜熬出来的沸水里,加入料酒进行烫煮。

    加料酒焯水,可以去味,还可以提升石材的色泽。

    这里最好是用高汤,也就是鱼类海鲜之类的食材,熬煮出来的浓汤,可以额外增加软兜的鲜美程度。

    软兜爆炒前必须入汤煮,目的在于漂掉牙签改刀过程中的那些碎肉,保持食材的清爽干净。

    其次是让它提前预热的同时,能够进一步去掉鳝鱼的腥味。

    加入香菇一起进行焯水,一方面是把香菇煮熟,另一个方面是可以用香菇特有的浓郁馨香味,中和鳝鱼腥味的同时,让它的肉质中融入一种独特的香味。

    香菇和鳝鱼的口感,都是比较细嫩软滑爽口,两者结合可谓是相得益彰。

    每一道菜之中的每一个工序,外行人看起来可能就是一个动作,甚至还有很多被认为是画蛇添足,完全没有必要。

    实际上,这种理解非常的错误!

    厨师进行的每一道工序,其实都带有他的明确目的性,都是为了达到什么目的,所以才去这么做,并不是看上去那么简单。

    同样一种食材,有的人做的好吃,有的人做的难吃,这是什么原因呢?

    就是这里面的细节!

    要想成为一名优秀的厨师,你就必须明白,自己做菜时的每一个动作,之所以这么操作是为了什么,我这么做的目的,是为了获得什么。

    不能只为了放酱油而放酱油,看到别人放蚝油,我也放蚝油,这是不可取的。

    你需要明白,我放这些调料进去,是为了达到什么目的,我放葱姜等配料进去,是为了凸显出这道菜的哪些点。

    这些都是厨师的基本功,只有完全领悟了这些,才能达到想到就能做到。

    为什么资历越老的厨师,哪怕他是一个不讲究的混子,也会比新手厨师做的菜更加好吃。

    原因就在于随着从业时间的增加,他看到的和见到的会更多,更了解各种食材和调配料之间的“通性”,知道用什么方法做起来会更好吃。

    说一千道一万,也就是“了解”二字!

    ……

    软兜烫的时间不需要太长,30秒到40秒之间,食材温度起来就够了,剩下来的就是爆炒阶段。

    这个过程只有一个宗旨,就是快。

    带把的小炒锅上灶洗干净,烧热后冷油滑锅避免粘锅,不需要留底油,加入小半勺猪油。

    猪油是动物性油脂,相比现在普遍流行的植物油,比如橄榄油、花生油、大豆油等等,具备两个独特的特性。

    第一个是猪油煮出来的菜,在动物性油脂的天然优势下,会比植物油更加香。

    这也就是很多人都在疑惑,为什么自从讲究营养饮食,抛弃“发胖的猪油”,采用更加健康的植物油后。

    家里都是同样的做法,可就是找不到小时候的那种味道,吃起来总感觉没那么香的原因。

    当然,现在的菜没有小时候的好吃,猪油被很多人淘汰是一个原因,还有一部分原因在于,现在的食材不像小时候那般,需要经过漫长的生长周期。

    为了满足人口增加的食物需求,现在的食材都是快速催长出来的。

    大棚菜的出现,打破了季节性,满足了民众对各种蔬菜水果的需求,冬天吃西瓜什么的早已不是新鲜事。

    可大棚虽然可以恒温,各种照明可以满足光亮需求。

    但是这种人工的改变,必然没有办法和大自然的环境相提媲美,再加上种植时间的大幅度缩减,以及农家肥的抛弃,各种化学肥料的大量运用。

    最后值得重点一提,至今依旧有很大争议的转基因技术,普及到各个方面。

    种种的因素加在一起,强行改变食物的生长周期,以满足人类的需求,味道不如小时候正常生长出来的蔬菜,这也就成了必然的事情。

    不过,相比肉类食材上来说,蔬菜类的改变就不值一提了。

    世界上最快的肉鸡出栏时间,从小鸡钻出蛋壳那一刻开始算,一直到摆上餐桌给顾客食用,时间短到让你不敢置信。

    24天,仅仅只需要24天!

    正常生产周期需要半年,一个月还在叽叽叫,距离咯咯叫还有几个月的小鸡,仅仅只需要不到一个月的时间,就能生长到两三斤的重量。

    这些看起来已经成年的肉鸡,甚至连骨头和羽毛的生长都跟不上,没有办法正常的站起来行走。

    它们只能趴在地上生活,依靠各种抗生素来避免中途夭折,直到送入屠宰场的那一天。

    国内生长最快的是三黄鸡,虽然没有这种肉鸡生长起来这么变态,可出栏时间一般也就在45到50天。

    这么短的生长周期,吃的都是各种加了“催长药”的饲料,鸡的身体完全得不到滋养沉淀,味道能好才有鬼。

    除此之外,还有四五个月的牛肉,100天标准的猪肉等等。

    这些我们比较常见的肉类食物,生长周期都在科技影响下大幅度的缩减,很快的就送进了餐桌上。

    这就像18岁才成年的人类,仅仅只有8岁的年纪,女孩子就有了丰灬胸肥灬臀,男孩子就已经胡子拉渣。

    看起来是已经成年,可他的心智和人生阅历依然只是小孩子。

    在这些需要时间积累的方面,这个8岁的“大人”,能和18岁的正常人相比吗?

    肯定是不能!

    餐桌上的食物就和这些人一样,快速催长出来的只是一个外表,它缺乏必不可少的内涵,味道上肯定会差很多。

    ……

第105章 『中华龙腾鳝』求推荐票() 
炒菜加猪油的第二个目的,就在于猪油是动物性油脂,它的凝聚性优于植物油,能够起到更好的保温作用。

    淮安软兜的特色在于软嫩,主要体现有三大口感——软嫩、滑嫩、活嫩。

    要想保证这三大口感,那就要注重料理的保温,餐饮中有一句俗话,叫做“一热胜三鲜”,保住食物的温度,才能保住食物的软嫩鲜美口感。

    已经冷掉的菜,哪怕做得再好,它也会下降好几个等级。

    猪油全部化开之后,放入提鲜提味的青红花椒和干辣椒炝锅,小火煸炒出两者特有的香味后,用细网漏勺打出丢掉。

    接着放入淮安软兜的做法中,必不可少的蒜片,略微煸炒数下之后,放入姜片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0

你可能喜欢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