667中文网 > 历史军事电子书 > 舌尖上的炊事兵 >

第36章

舌尖上的炊事兵-第36章

小说: 舌尖上的炊事兵 字数: 每页4000字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法。

    华国的特色面食——水晶饺!

    整个制作过程分三步,第一步是和面制作水晶饺皮,第二步为拆蟹肉调配制作成需要的饺子馅,最后一步两者合二为一,做成饺子上蒸笼蒸熟。

    谢清风现在做的是第一步和面,和面分为凉水和面、温水和面、热水和面三种,每一种都有其独特的烹调特性。

    水晶饺必须采用热水和面!

    热水活面又叫做烫面,水温需要70度以上才行,原理在于热水的作用下,面粉中的蛋白质被高温凝固分解,并破坏面筋质的弹性结构,同时淀粉大量吸收水分膨胀,变成糊状并分解出单糖和双糖。

    热水面团的特点为性糯、劲小、口感细腻、富有甜味,经过蒸制后出锅的面点小吃菜品,能够呈现出半透明的水晶效果。

    通俗易懂来说,就是好看!

    和面的手法也很传统,标准的面团光、面盆光、手上光的“三光”和面法,通过加水的过程也可以叫做“三步加水法”。

    首先谢清风把面粉倒在小盆里,中间扒出一个凹塘,将烧开的热水徐徐倒进去,边倒边用筷子慢慢的正反方向搅动,待面粉吸收缓缓倒进去的热水,凝聚成许许多多俗称“雪花面”的松散小面片时,立刻停止热水的加入。

    这种加水搅拌方法的好处在于,不会因面粉来不及吸收水份,而导致烫熟和没烫熟的面粉不均匀,也不会粘得满手都是黏糊糊的面糊,以及手被高温热水烫伤。

    接着第二次浇水采用洒水方式,朝“雪花面”上洒水的同时,用手去抓揉雪花片,使它变成一团团的疙瘩状小面团。

    行业术语通常称之为“葡萄面”!

    最后一步加水为“蘸水”,主要目的就是将面盆边缘和手上粘的面糊,用少量的水搓下来,揉到初步成型“葡萄面”上,达到其中两光的作用。

    剩下的第三光,也就是面团光。

    通过用双手协调搭配揉压葡萄面,直到将它内部揉成一个整体,外表揉成光滑的状态为止。

    面团揉好之后,案板上撒上生面粉避免粘板,面团放上去搓成圆形的长条,用刀切成擀饺皮需要的面剂子,静置一段时间让面剂子散热醒面,让它提升到需要的硬度。

    用开水烫出来的面团,由于面筋质被破坏没有了韧性,整体会比较的柔软,如果不进行静置散热提高硬度,软塌塌的很不便于接下来的饺子皮制作。

    水晶饺皮的前期工作基本完成,这时候刚好锅里的大闸蟹已经煮好。

    拆螃蟹肉对于吃蟹老手来说,那简直是轻而易举的事情,随随便便就能拆出一只螃蟹中所有的肉。

    可惜,谢清风不行!

    他对大闸蟹很不熟悉,花了近两分钟时间到处张望,临时偷师其他选手,总算掌握了一点基本操作。

    公螃蟹的蟹膏和母螃蟹的蟹黄,小心翼翼的分开刮下来放到小碟中,接着就是拆出蟹壳里面的蟹肉。

第72章 『突然袭来的中途淘汰』() 
拆蟹肉的难度,想来许多人都很清楚。

    谢清风虽然临时偷师了几分钟,但是这道工序对于他来说,依然有着很高的操作难度,菜刀和剪刀各种“笨拙”的搭配,要想把五只螃蟹全部拆完,估计需要花费一段不少的时间。

    这时,平静了这么久的比赛场,终于开始进入高能期。

    “各位,30分钟已经过去,我希望你们每一位选手在抓紧时间的同时,都保证做到三点。”

    比赛时间进行的差不多,刘一帆又开始了他的招牌催命符:“第一,必须把食材给我弄熟,如果是生的那你就会被淘汰,第二,你们的菜品必须要有创意,创意才是这场比赛的重点,第三,你们最好谨记大闸蟹才是主角,如果你们的创意反客为主了,那我只能告诉你,很抱歉,我们不会让你通过。”

    说到这,刘一帆嘴角微微扬起,那似曾相识的笑容出现。

    “顺便告诉你们一个不幸的消息,现在我们将开始下来巡查,一旦让我们发现你有常识性的烹饪错误,那么你就得提前交出围裙,离开这个梦想厨房。”

    “啥?现在就开始进入淘汰了?连菜都不用做好了吗?”选手们听到这个消息,全都吓得心跳猛的提速。

    正手忙脚乱拆蟹粉的谢清风,这次完全没法进入以往的专注状态,心绪本就有点忐忑不安,刘一帆这突然的临时变卦,让他情不自禁的暗自打了个顿。

    “我现在已经是尽力而为,希望能够有一个满意的结果。”谢清风深吸几口气,压住了提在心口的紧张,尽可能以平静的心态把这道面食给做出来。

    这是谢清风现在唯一能做的!

    “厨师生产出来的作品,会直接进入顾客的口中,不管是食材之间的搭配,还是对卫生安全方面的处理,都是重中之重,一场小小的食物中毒,就代表着一名厨师终生的污点,我不允许从顶级大厨这里走出去的选手,犯这种低级的烹调错误。”

    刘一帆边说边走下来,曹柯凡和周华建跟在后面,在摄像机的全程跟拍下,很快来到了烹饪台的第一排。

    “你这又是熬汤又是煮酱汁,看起来比较的混乱,说说你做的是什么菜。”

    被刘一帆问话的是钟美琪,看到这个大黑脸第一个锁定自己,钟美琪眼中闪过明显的慌乱,生怕被刘一帆挑出什么毛病,直接就得脱下围裙打包回家。

    过了好几个呼吸,才避开刘一帆那吓人的严肃眼神,低着头说道:“我这道菜我给它取名叫做庆市之美,主要的料理方法来自于庆市的特色火锅,创意结合了日本的清酒煮料理。

    从一开始的腌制到现在的炖煮,都是采用清酒煮的方法,主要特点在于火锅和清酒煮的结合,所诞生的特色口感。”

    “你很大胆!”刘一帆的表情看不出是喜欢还是不喜欢,用勺子在两个锅里面翻来覆去,仿佛要在这两个锅里面,找出能够让他淘汰选手的问题。

    随着刘一帆的不断翻找,钟美琪紧张得额头都冒出了汗水,生怕刘一凡会说:请脱下你的围裙。

    这句话在上一场刀工赛中,送走了多达31位选手。

    “日本的清酒煮讲究的是口感清爽,酒香醇厚,与庆市火锅的热情浓烈,完全是对立的两个口味,你最好有足够的自信,否则这个创意将会是一大败笔。”

    刘一帆似乎并没有挑到毛病,指出了钟美琪这个创意的优缺点后,在钟美琪拍着胸口猛松了一口气的庆幸之下,来到了旁边一名戴眼镜的胖大个身边。

    “如果我没有看错的话,你准备用蟹肉和香梨做一个色拉,可你犯了一个致命性的错误,请你脱下你的围裙。”

    刘一帆一开口就决定了他的命运,这名选手显然有点不服,1米8几的个子瓮声瓮气问道:“为什么?我觉得我的创意没问题,不应该是这个结果。”

    “食物烹调不仅在于口味,还在于一个营养搭配和忌讳规避。”

    曹柯凡作为专业的美食家,他也看出了其中的问题,叹了口气解释道:“螃蟹和香梨都是寒性食材,两者搭配在一起,轻则会引起消化不良,重则会引发腹泻,这对厨师来说是确实很致命。”

    “感谢你参加这次比赛,可惜你只能走到这里了,请你交出你的围裙吧。”周华建的态度彬彬有礼。

    “好吧,我明白了,很抱歉。”这名外形比较粗犷的选手,应该是没有专门去学习过有关食材的相克资料,只专注于创意而忽略了这方面的考虑。

    一名选手交出围裙离开,整个赛场的气氛顿时变得异常紧张,人人自危,谁也不知道下一个离开的会不会自己。

    刘一帆中间跳过几名选手,直接来到第二排的烹饪台,双手撑在台面上说道:“陈奕雪,你现在在干什么?”

    “啊,我……我在做蟹肉饭。”这名个子不到1米55,身材还有点偏胖,留着一头齐耳短发的女选手,对于刘一帆的到来,显得非常的紧张,连说话都有点不利索了。

    刘一帆看了一眼整个烹饪台,面无表情的问道:“蟹肉饭?那你的饭在哪里?”

    “还没煮,我正在处理蟹肉。”

    “还没煮?”刘一帆笑了,笑得陈奕雪浑身发毛。

    “你难道没有抬头看过前方的钟表?”

    刘一帆指着身后的倒计时钟,眉毛一挑说道:“我觉得……我想吃到你的饭,估计需要再给你加两个小时,如果你不能及时改变,恐怕这一关,第一个淘汰就是你。”

    “我……我马上就煮,马上。”陈奕雪被吓得脸色都变了,慌慌张张就跑向了后方的电蒸柜。

    “这些选手都不看时间的吗?看来他们都没有投入到比赛中,这个结果我非常的不满意。”

    “太乱了,完全就没有主次之分。”

    “确实,很多选手还没进入状态,整个人看起来就懵懵懂懂,完全就不知道自己在做什么?”

    刘一帆、曹柯凡和周华建,简短的交流了几句,接着走向了下一位选手。

    “我这里应该没什么问题吧?”看着越走越近的三位美食评审,已经开始用擀面杖擀饺皮的谢清风,连忙再次检查起了自己的台面。

第73章 『地狱级的难度』() 
三明美食评审来到选手台前,前几位都是刘一帆在出手检查,这次换成了曹柯凡首先向选手发难:“杨少华,你为什么要带个手套?”

    带着一双白色橡胶手套的杨少华,边用菜刀加工刚从锅里捞出来的大闸蟹,边解释说道:“我带戴橡胶手套是为了更加卫生,毕竟用手去触摸食材,我觉得是一种非常不好的习惯。”

    在说话的时候,杨少华还特意去看了几眼其他选手,似乎对于自己的“爱卫生”,比比其他选手更加专业,心里有种高于他人的优越感。

    “用手触摸食材是不好的习惯?”

    刘一帆听到这话眉头皱了起来,冷笑说道:“我从业30多年至今,第一次听到这种奇葩说法,你的这种所谓专业,我并不能苟同,而且……你现在需要脱下你的围裙了。”

    “啊?”

    杨少华瞬间懵了,眼中的那种优越刹那间消散,瞪着眼睛哑然惊声问道:“就因为我带了手套吗?”

    “对,就是你所谓的专业,让你丧失了继续参加比赛的资格,只能从这里离开。”刘一帆说得毫不留情面。

    “带手套对于一个厨师来说,并不是专业的表现,事实上,除了少数只需要冷加工的菜品,比如日本的寿司料理,其他所有热加工的烹饪方式,在烹饪制作过程中都不会去戴手套。”

    曹柯凡见杨少华没有听懂,接着往细里解释道:“你自认为戴手套很卫生,但其实是严重的多重污染,你触碰各种食材和锅碗瓢盆一直没把手套拿下来,这和不戴手套有什么区别吗?

    更重要的一点是,你现在加工这么烫的大闸蟹,你看它都热气腾腾的,橡皮手套在这么高温的情况下,很容易分解出一些有害物质到食材里面,而你如果只是用手,你的手不会因为任何高温而分解,即便有,你的手也不会分解出有害物质。”

    “我只想说一点……”

    刘一帆嘴角挂着似笑非笑的表情,补充说道:“厨师的双手触碰食材,可以让他在料理的过程之中,收获无数的身体感知经验,比如食材什么样的温度最合适,手指皮肤碰触各种食材会反馈不同的触觉,在你脑海中形成一种经验积累,这些不断积累的经验会成为你最重要的财富,也就是厨艺。

    而你现在带着一双手套,就等于是把这种经验的获取,自己给自己进行了屏蔽,顺便最后再说一句,如果上一场比赛你也戴了手套的话,你早就已经被淘汰了,因为橡皮手套的感知绝缘,你根本就没办法切出很好的刀工食材。”

    刘一帆和曹柯凡说了很多,也说的非常的全面深入。

    戴手套料理和不带手套料理,在普通人眼中都更倾向于前者,几乎是所有时刻的想法都和杨少华差不多,总觉得戴手套做菜会更加的卫生感觉。

    可惜,这完全就是错误的理解!

    一个专业厨师的专业性,不在于用一双手套去体现,工业产物毕竟是通过化学物品来合成,它涉及到的不仅是卫生,还有严重的化学工业污染。

    一双洗干净并保持卫生的手,它的卫生干净可信赖度,永远高于任何的工业化学防护手段。

    永远不要相信所谓的化学稳定!

    尤其是对于需要在高温热水、冰块冷藏和常温之间不断切换,满足烹饪所需的厨师来说,这一点更加的重要。

    世界上所有的顶级大厨师,不管是中式还是西式的厨师,在烹饪料理的过程之中都不会带手套,这并不是因为偷懒或者觉得戴手套麻烦,而是他们知道用什么方式去烹调更卫生安全。

    说一千道一万,把食物做好吃,这是厨师的基本工作,保证食物的卫生安全,这是厨师的职业修养。

    显然,杨少华信了网上舆论的邪,班门弄斧想要表现得更专业,反而适得其反,自己把自己送出了顶级大厨的赛场。

    直播平台上的观众们,看到杨少华因为戴手套而被淘汰,尽管曹柯凡和刘一帆已经解释得很到位,可依然分成了两派。

    针对厨师应该戴手套和不带手套,展开了唾沫横飞的弹幕争论。

    ……

    这场指定食材创意赛,总共也就只有30名选手参加,这才不到5分钟时间,就有两名选手被提前送出赛场。

    这种严苛程度,真的是应了地狱训练营这几个字——地狱级难度。

    选手们在制作菜品的同时,都用余光在观察三位美食评审,在这种愈发严苛的压力之下。

    前方被检查完了的选手还好,全都暗自庆幸已经逃过一劫,而剩下没被检查的十几名选手,心里的压力愈发的沉重。

    有几名心态不够稳的选手,此时手都有点紧张性发抖。

    在高压下压榨选手的潜力,锻炼选手们处变不惊的心态,这是三名美食评审想要达到的最终目的,这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0

你可能喜欢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