667中文网 > 历史军事电子书 > 冠绝新汉朝 >

第88章

冠绝新汉朝-第88章

小说: 冠绝新汉朝 字数: 每页4000字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陈华知道,自己这一回去,就不光是损失名望了,连实利都要失去,可他能有今日,本就靠着家族背景,此时只能认命。

    ………………

    “下邳陈家的人来了?”

    刺史府中,张初他一边看着《师说》,一边喝茶,询问身边一人。

    这被问及的人,赫然就是曾在冥内别院中,与郭展、明法僧、枚显等交谈的干宝。

    干宝回道:“人已经来了,但不会停留多久,陈华的事情,连带着陈家威信都有了受损,如果不是陈止也算陈家之人,那这次的风波,就足以让陈家吃个小亏了,恐怕陈华这一回去,就没有再起之日了。”

    张初点点头,放下茶杯,指了指了手上的文章:“不得不佩服陈家,人才辈出,陈止也是陈家之人,他这篇《师说》言及名教之事,入木三分,有了这次风波,名声只会更响,这样的人才,本官不想错过。”

    干宝一听就知其意,道:“下官北上,正好要路过彭城,可以帮刺史您传个话。”

    “陈止能写下传世文章,若能为我所用,那该是多大的名头,比起从前的风流人物也不逞多让了吧?”张初笑了起来,“只是听闻此人尚无乡品,这就有些麻烦了,不好直接给他起家官,你这次去,当以礼相待,只要他愿意过来,本官自然不会亏待他!”

    干宝也笑了起来,说道:“刺史,您这是想要聚拢文气啊,只是陈止身在彭城,郡守未必愿意放人,彭城有不少书院南迁,教化考评本就不顺,好不容易出了个陈止,写了篇《师说》,要是放过来了,徐辉决计不会善罢甘休,而刺史您招陈止过来,也只是做个闲散的文笔官,不一定能说动其人。”

    “怎么?徐辉还能强留人?他不至于如此。”张初笑了笑,摇摇头道,“至于陈止,文章写得如此好,不做文笔之事,难道去做些凡俗杂物?再说了,他那《师说》不是写了么,术业有专攻。”

    说着说着,他又忍不住感慨起来:“这陈止文采是好啊,就‘闻道有先后,术业有专攻’这一句,寥寥几字,就足以传世!”

    干宝眉头微皱,直接道:“刺史何不考虑重回彭城,广陵虽好,可自宣武以来,北方越发重要,想要有所作为,终究还要北返?何不借此机会……”

    不等干宝再说,张初就摇头拒绝:“因为一个陈止、一篇文章,就迁回去?还不至于,《师说》虽好,但我也不能因小失大,令升啊,你不用劝我了,如果需要迁回,我不会坚持,可当下的局面,确实不宜北归。”

    干宝默默叹息,知道这次劝说又未成功,先前他已规劝多次,除了口中理由之外,还有些其他担心,这广陵太过靠近南方,实际上颇为敏感,张初贸然迁来此处,实际上隐患不少,只是很多东西他不能明言。

    张初则变了话题,说着:“令升,你此次离去,实乃我之损失,不过你不用担心,我会帮你疏通关系,等你守孝期满,一样平步青云。”

    干宝也识趣的不提前事,两人说着说着,又聊到了陈止。

    张初笑道:“说起来,陈止过去名声不显,也没人招揽他,我这次派你过去,会不会让他大吃一惊?”

    “这等人物,不会因为此事惊讶,”干宝笑着回应,“不过,他应该还不知道,自己的文章在广陵引起了这般巨大的风波。”

    ………………

    “嗯?”

    北方,彭城,城外府宅。

    陈止正在院中探查物件,突然神色微变,凝神探查之下,顿时有些意外。

    “签筒的五行刻度格,竟是快满三格了!”(。)

第一百四十一章 贼首探,郡守访【还债2/50】() 
“三格需要一州闻名,算算最近所为,唯一有可能的就是《师说》一文,不过按照这个时代的交通和通讯条件,不该这么快就传到南边,看来南边或许有什么事情发生了。”

    推断过后,陈止却没有太过在意。

    “这样也好,再等两日,三格差不多就该满了,正好抽取个中等签,我如今家大业大,得减少副作用的风险了。”

    想着想着,他的目光又落到了眼前的院中。

    这院子不小,几个角落摆满了零零散散的物件,还有几个工匠模样的男子,正在物件周围忙碌着。

    陈止走过去询问起来:“这几件东西,可还堪用?”

    “启禀主上老爷,”几人一听陈止询问,立刻毕恭毕敬的回答,口称主上,因为这些匠户都已被陈止招揽,挂在名籍之上,成了陈止的附户,连住的地方都搬过来了,“咱们按着您的吩咐,做出的几个物件当真效用不凡,若有此物,今年就算还有旱灾,也能好些。”

    陈止反而问道:“你们觉得今年还会有旱情?”

    一名匠户迟疑着道:“看这年初光景,八成还是有的。”

    陈止听了,微微点头。

    这个时候,陈觉走来,到了陈止跟前,小声说道:“少爷,郡府派人过来了,说是郡守这几日间就要过来拜访,城中几位老爷也已经知道了,托人传话,让咱府中还早作准备,不可怠慢郡守。”

    “好,你有心了,给几位叔伯回个话,就说我会让人准备的。”陈止笑着回应。

    陈觉扫了院子一眼,试探性的道:“您看这院子,是不是该收拾一下?”

    “把东西都放到南院吧,这里面的很多东西,都已经完成了。”陈止顺势说着,这院子里的东西都是依照他的设计打造。

    写完《师说》之后,陈止就有了相应计划,准备试探“绝学”的定义范围,招揽匠户也是为此在做准备。【零↑九△小↓說△網】

    他虽有心另辟蹊径,但这可不是一拍脑袋就能做到的,首先要把原本的套路摸清楚、熟悉了,才能说另辟蹊径,眼下陈志要做的正是这个熟悉的过程。

    陈觉点头应下,按他的看法,这些用处不明的物件都该扔掉才是,现在城中都有传闻,说自家少爷沉溺匠术,虽然风声尚弱,也有陈府压制,可总归不是好事。

    只是主子有令,他也不好反驳。

    这边陈觉退去忙碌,又有个仆从过来,这人陈府新近调拨来的,他一来就道:“禀少爷,郑先生派人过来,说是北方有军情,得立即动身北上,来不及过来告别了,特地传了口信过来,又送来一封信。”

    “郑管先生的信?”陈止接过信件,取开一看,“原来是朱将军得了朝廷嘉奖,特地招他回去的,只是消息南下时,在路上耽搁了时日,期限将至,难怪郑先生走得这么急。”

    拜贺之后,郑管并未离开,期间拜访了陈止几次,提及了过来的真正目的,表达了朱守的招揽之意。

    不过,正像郑管预料的那样,陈止回绝的很干脆。

    郑管也不意外,转而攀起交情,聊了些兵家之事,一来二去,两人的关系自然提升。

    郑管此来本就有着结交、亲善的意思,这关系一建立,目的也就达成了,跟着又说了朱守的权势,暗示陈止若能去往青州,可以受到多大的礼遇。

    今日郑管离去,也没忘记陈止,虽然抽不出身亲自过来告别,还是写了封书信送来,给陈止告罪,同时还提醒陈止,说是得陈止之助,虽然歼灭了贼军,可贼首一行却未落网,未竟全功,须得小心。

    “我也该写封信回复才是。”笑了笑,陈止转身回屋。

    另一边。【零↑九△小↓說△網】

    “这陈家还真厉害啊,出了陈止这等人物,我这几天在城里打探,听到的、看到的都和这个陈止有关,说他写的文章如何之好,不少族学、私学,都把他那篇《师说》写成了匾,悬挂起来,说要以正师道,大当家的,你说的内应真的在陈家?”

    在一间颇为简陋的房间里,有五名大汉围坐一桌,正在交谈。

    说话的那人,方面大耳、满脸虬须、体格健硕,他一边说,还一边拿手比划。

    随着其人话音落下,其他人的目光都集中到了坐在中间的那人身上。

    这人留着胡须,面容硬朗,双目深邃,他的人坐在那里,有种沉稳如山的气度,只是衣着破旧,损失了几分气度。

    被众人看着,这人却不发一语,似乎正在沉思。

    就有一人沉不住气了,说道:“大哥,那陈家在彭城颇为兴盛,最近的风头还要盖过其他几家,既然咱们在他家有内应,还不赶紧杀将进去,抢了钱粮,再回去找朱守报仇!”

    “稍安勿躁。”终于,面容硬朗的男子出声了,“你们跟着我这么久了,该知道我的习惯,现在徐方联系不上,连事先就布置在城中的探子,也不知道他的消息,事出反常,不得不谨慎一些。”

    又有一人嚷嚷起来:“那怎么办?都等了这么些天了,难道继续等下去了?这再等下去,追兵都来了!”

    其他人则斥责起来,让此人小声点。

    那面容硬朗之人站起身来,说道:“当然不能总这么等下去,我王弥自起兵以来,哪有束手就擒的时候?今日下午,我亲自往陈府打探,看看徐方到底是出事了,还是有了二心,如果是前者,那就得另外谋划了,可若是后者……”他的眼中闪过一道寒芒。

    “不可!”

    “大当家的,这太冒险了!”

    “对!当由我等做兄弟的代劳!”

    这硬朗男子正是大贼王弥,他口中的陈府内应则是徐方。

    当初,徐方之事因为涉及王弥,官府本着小事化了的念头,根本没有张扬,莫说王弥的探子,就是城中几大世家,都不知道徐方身份,徐方本人更是死的无声无息,在这诸多原因作用之下,导致王弥到了彭城,想要联系徐方,却根本联系不上。

    这可不是后世,有着诸多通讯工具,联系不上一个人倒也正常,王弥不至于就此断定徐方出事了。

    不过,久候无音,也不是个办法,他这才有了试探的决定,见几个兄弟的阻拦,王弥反而笑了起来:“我知道兄弟们担心什么,放心,我自有数,只是去找徐方,见机行事,除了我,这个事谁能办到?”

    “大当家的,何必如此麻烦,我等还有一支兵马,直接点齐了,在城外劫掠一番就是了,那些大族在城外都有庄院……”

    “我军新败,些许残兵,不宜动用,那支兵马人数太少,而且军心动摇,若无钱粮鼓舞,根本动用不得,怕是连驻守军都打不过,反要暴露了我等位置,而且你们真当彭城没有准备?”王弥摇摇头,也不管几人,只是道,“我意已决,休得多言。”

    众人见劝他不住,又说要随同前往,以做护卫。

    王弥又笑了起来:“笑话!若朱守在此,我还顾忌三分,区区彭城,我现在打不进来,但也不信此地有人能留得下我!”

    众人无奈,只好认了,眼睁睁的看着王弥迈步离去,但不过半个时辰之后,这位贼首就一脸凝重的回来了。

    “大哥,怎么样了?”

    几人一看王弥的表情,都担忧起来。

    王弥摇摇头道:“徐方大概是出事了,我去了那陈韵府上,只说是徐方的远方亲戚,找他出来,开门那人的神色就不对,于是被我诓到角落,一刀结果,稍微处理了,就回来了。”

    “徐方出事了?这内应都没了,大哥又宰了一个,咱们还是赶紧走吧。”

    王弥眯起眼睛,说道:“走是要走的,但不是离开彭城,先换个地方躲藏,徐方在陈家布局许久,私藏了不少钱财,先弄清楚钱财的埋藏之处,正好再避避风头,最近官府查得紧,等拿到钱财,咱们再走,总要先让那群兄弟吃饱了,才好厮杀!”

    说着说着,他眼中闪过一道寒芒:“先将城中探子招来,我有话吩咐他们!”

    第二日,就有若干探子过来,都是寻常打扮,单看外表就如普通的庄稼汉、乞丐,平平无奇。

    王弥先是勉励一番,画了画未来蓝图,跟着就道:“你们这两日先搜集陈府消息,甄别之后,将重要的汇报于我。”

    几人领命,当日就分散开来,在城中搜集消息。

    最近这段时间,陈家的消息根本不用刻意搜集,只要走在茶肆、酒馆就能自然而然的听到,尤其是有关陈止和《师说》的。

    这些探子本也不觉得能有什么其他收获,可意外的是,三日之后,还是有一个算是特殊点的消息出现了——

    郡守徐辉,登门拜访陈止!

    “郡守能来,阖府上下蓬荜生辉。”当日,陈止着正装,开红漆正门,亲自迎接徐辉,而他的两个弟弟紧随其后,神色激动。

    他们做梦也没有想到,自己家里居然能有郡守亲自登门的一天!

    激动之下,以至于两人行走之时,步调都混乱起来,相比之下,更显得陈止姿态从容。

    看着这个情景,徐辉也不由暗暗点头,笑道:“早就听闻你之大名,著名教佳文,写入品书法,这等名士,我实仰慕!”

    这位郡守一开口,就是一连串的高度赞赏,听得陈停、陈息眉飞色舞!与有荣焉!(。)

第一百四十二章 名起高楼亲受益() 
门前一番阵势过后,在热闹的声浪中,陈止引领着郡守徐辉,以及几名陪同人员过门而入,直抵大堂,分座坐下后,就开始说些闲话。

    “守一啊,你这篇《师说》写的是真不错,发人深省,这具体的我也不多赞了,相信最近你也听够了称赞之言,不过我这里却可以跟你透露一声,今年朝廷有劝学诏,我当表奏朝廷,为你这篇名教文章加名!”

    徐辉这一坐下,就送出一份大礼,听得陈停、陈息满脸惊喜。

    奏请朝廷,为文章请名,这等于是争取官方推行,好处不言而喻,和后世文章上教科书也差不多了。

    陈止自然是多谢连连。

    徐辉哈哈一笑,一副这不算什么的样子,又话锋一转:“听说你最近也去过贵静书院了,不知道可有新的感悟?”这是表现出关心陈止生活和学习的样子。

    陈止就道:“贵静书院传承久远,我只是去了两次,只感底蕴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0

你可能喜欢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