667中文网 > 历史军事电子书 > 冠绝新汉朝 >

第677章

冠绝新汉朝-第677章

小说: 冠绝新汉朝 字数: 每页4000字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不过,与之相应的,城中还有些百姓聚集起来,表示反对,更有诸多士林之人、士子之流的,直接以文章痛骂。

    但对于这样的局面,玄甲军也有着预案,所以整个事情并没有引起太大的风波,要么就被制止了,要么就被引流出去,实在不行的,就关押起来。

    对于那些有恃无恐的,玄甲军也不会手下留情,直接捉拿,根本没有半点心理负担,甚至一次冲突,差点有兵卒当场砍杀了三位名士。

    但最后还是江左世家的人出面,化解了这次危机,随后城中类似的事情就少了很多。

    其实这里面的很多事,陈止很清楚,是江左的世家躲在后面在刻意试探,想要看看他的态度到底如何,结果发现自己的坚定之后,这些人才知道厉害,于是都收手了。

    “算他们见机的快,”接到回报之后,陈止只是淡淡说着,“可惜了,这本来是一个杀鸡儆猴的好机会,将那背后隐藏着的两个大族抓出来,好生惩戒,然后将他们的产业拿出来,作为饵食,用以分化其他家族,当初我在彭城的时候,就有一个家族,这般消散……”

    说着,他将手上的卷宗放到了一旁。

    下面就有几个人过来询问:“张应、庾亮他们正在准备劝进之事,要如何应对?”

    陈止早有主意,闻言就道:“此事终归是要走一套流程的,只是却不可以在此地,这里终究还是有着余韵的,难保不生意外。”

    下面的人马上会意,当即说道:“主公的意思是要迁都?不知意属何地?”

    陈止没有说话,而是朝着墙上的地图看了过去。

    很快,陈氏要领皇帝迁都的消息就传了出来。

    一时之间又有不少人表现出痛恨之意,免不了又逞口舌之快。

    但更多的人,却是在猜测陈止会选择哪里。

    有的人觉得乃是那幽州蓟县。

    “虽说现在玄甲军席卷天下了,但真正被其所掌控的最深的、经营的最彻底,也是真正的根基之地,便是蓟县,除了此地之外,不做二想。”

    “非也,那幽州远离中途,乃是边陲之地,更坚苦寒,这一国之都,实乃气运凝聚之地,一旦定下来,那就是众家迁徙,几十万的人聚集在一城!这吃的喝的,可都不能短缺的,蓟县看着富庶,那是因为人口少,一旦人多了,光是运输都是问题,每年要耗费多少人力,绝迹不会是蓟县,我看那邺城倒有可能。”

    “邺城,原本乃是石氏所占,本就是大城,根基底蕴足够了,只是听说石虎嗜杀,更喜破坏,将个城池折腾的够呛,顷刻之间,怕是难为国都……”

    “那就是洛阳?此乃中央之地,只是毕竟是原本的龙庭所在,怕是还有忌讳……”

    众说纷纭之中,有关迁都的准备却在有条不紊的进行中。

    终于,在各种心思中,新的国都地点被宣布出来。

    

第一千二百一十五章 迁() 
长安。

    在新汉的这一场天下大乱中,很少有城市不被波及,而几个有着特殊意义的古城,更是难以避免。

    长安就是其中之一。

    且不说最初这长安就曾经兴起波澜,就说那三王逼迫先皇迁都,中途发生变故,随后两王入长安,却已经转而孱弱,被关中的不少军阀、族群反客为主。

    到了最后,为了维持脆弱的权势和平衡,两王甚至选择了推行佛教。

    这样的变化,从人口,到政治架构,最后一直到思想领域,可以说都受到了冲击,以至于在玄甲军接管之后,这关中的局面一时之间都很难平息下来。

    所以,当陈止选择了长安这个地方作为新的国都地点,并且让朝廷开始准备迁都事宜的时候,很多人都感到有些意外。

    不过,稍微思考之后,他们又觉得合情合理,自认为有了一套说得通的原因。

    他们虽然不知道,在原本的历史上,因为关中的勋贵集团崛起,以及北周和隋唐的关联性,这长安作为大唐国都,持续繁荣了几百年。

    但就算是放在现在,这里对陈止而言,依旧是一个非常理想的地方。

    关键的原因,就是关中由于来回折腾,已经乱成一团,不管是世家实力,还是胡部族群,又或者是宗教势力,因为彼此牵制的关系,各自都是损失惨重残缺不全。

    “这样的关中局面,其实比当初的幽州还要好,此处乃是天下中央,地理位置和人口,就不是幽州能比的,而当初我得幽州的时候,势力还不够强大,虽然靠着玄甲之利,扫清了不少阻碍,但其实还有妥协的部分,但现在却不同了!”

    面对一些最近投靠过来的,或者早就与北边玄甲军有联系的人过来询问,陈止倒是开诚布公的给他们透露了一些内容。

    这些人里面,就包括了张应和庾亮。

    他们背后都有家族,和其他投靠的人不一样,凡事不由要多想一些,因此才会找到陈止,想要搞清楚这位冠军侯的想法到底是什么,他们的家族才好提前布局。

    作为在玄甲南下的时候发挥了巨大作用的两人,他们当然认为有资格提前知晓内幕。

    但现在听到陈止的话后,这群人却只是感到心里发凉。

    他们如何听不出这话的潜在含义?

    那意思已经十分露骨——关中方便这位冠军侯进行彻底的改造!

    改造到什么程度?

    这些人自是不知道,也猜不到的,但是听陈止话中的含义,他们还是很清楚的,在陈止的谋划中,对关中的改造,至少不会低于幽州。

    那幽州是个什么情况,他们这些人还是知道的,别的不说,至少世家在里面是被严格压制的,说是寸步难行是有些夸张了,但却是处处受限。

    若非如此,这江左的世家,先前不会对北方那般抵触,以至于最后都不得不打压陈学的流传,刻意曲解,其实根源还在于对陈氏的敌意。

    这敌意从何而来?

    正是源于陈止在幽州所行之策,其中很多已经动摇了世家的根基和利益基础,他们当然不会喜欢,是以才会更为团结在江左朝廷的周围。

    可惜,陈止如今大势已成,根本无需拉拢南边的士族,而是靠着兵马平推,就占领了江南,更是趁着王敦作乱,兵不血刃的拿下了建康城。

    至此,这些世家的种种敌视、抵触,尽数成了空中楼阁,再无作用。甚至于,他们还要反过来,对过往所为后怕起来。

    好在陈止并没有追究的意思,甚至还明确下令,说不会因言治罪。

    这话无论真假,多少是摆出了一个态度,让不少家族的人放心下来,随后也偃旗息鼓,不怎么攻讦陈氏了,为为了避免日后还有隐患,这些人也都谨言慎行起来,不再做挑衅之事。

    但也有那些狂士,他们虽然不再攻击陈氏私德,却还是扭曲和篡改陈学,并且试图传播。

    只不过,很多学子碍于陈止的威严,却是不敢去听他们的宣讲。

    有人讲这个事拿到陈止面前,请他定夺,是否要将这些狂士捉拿起来,但陈止只是摆摆手,任凭陈学的扭曲版本传播。

    这下面的人摸不清陈止的意思,只好不理不问,只是有一点却很清楚,那就是陈止并非放纵世家,而是有心要好生整顿。

    这江左的世家正等着头上挨一刀呢,结果忽然蹦出了迁都的消息,心里着实是复杂无比。

    一方面,此事似乎是让他们暂时摆脱了危险,只要统治重心走了,想来就是被边缘化,不至于遭遇幽州那边的世家命运。

    可另一方面,被边缘化,本身也是个问题,让他们难以抉择。

    不过,说一千道一万,如果让他们陪同陈止一同迁都,那是万万不肯的,而且他们也觉得,陈止不会有这样的要求。

    尤其是等张应他们离去,消息在城中传开,不少人就更是松了一口气。

    毕竟你要去改造关中,肯定要削平那边的世家,这排除还来不及呢,又怎么会从别的地方迁徙过去?

    没想到,他们这边刚刚放心,那边朝廷就传出了一个消息,说是要恢复古制,迁天下大户以入京畿。

    这个消息一出,立刻就犹如晴天霹雳,将各地的世家,尤其是最近的江左士族给震得头晕脑胀,进而就是惊恐不安,惶恐难耐!

    说是朝廷传出来的消息,但现在的朝廷完全被陈止控制,这其实就是陈止的意思。

    既然是陈止的意思,那么其他人的反对就毫无意义,因为他们根本就对付不了此时的陈止!

    而所谓的古制是个什么意思?

    那可是一个要命的制度,乃是当年汉廷为了制约天下豪族,所以定期割韭菜的方法,简单来说,就是每隔一段时间,或者新皇登基的时候,将各地排的上名号的家族,强行迁到都城周围安置。

    这么一来,他们在地方上的根基就算不废,也残了大伴,容易被后来者颠覆。

    而一旦到了都城周围,这些各地的豪族大姓可就性命不在自己手上了。

    只不过随着朝廷权威衰减,尤其是几次战乱之后,这个制度也就名存实亡了,等到了新汉时期,那更是早就被扔到了历史的垃圾桶里了。

    如果不是现在被人提起,恐怕都要被遗忘了,没人能想的起来。

    这种关系到家族兴衰的大事,这事他们如何能忍?

    所以,哪怕知道陈止势大,这些家族,也决定要拼一把了。

第一千二百一十六章 也许。。。() 
“禀告主公,作乱的几个家族尽数都被平定,其中影响力较大的当属周家和朱家,另外,还有不少宗室参与其中,要如何处置?”

    半个月之后,当所有的准备工作都做好了之后,准备妥当的世家也打算要举事了,只是他们这边刚要动手,结果很多参与的人马上倒戈,还引来了玄甲军将他们的会议地点完全包围。

    那些人的护卫,如何是玄甲军的对手,三下五除二之间,就被尽数拿下来,然后实际参与者的名单,就被送到了陈止的面前。

    “之前上下串联的人数要更多一些,看起来,还是有些人最后悬崖勒马了,只是这影响不大,这些人揪出来了,就牵连的人都抓捕起来,我也不搞什么连坐,但确实要让他们都明白一些道理,就都放到学馆之中,接受教化吧。”

    有了陈止的这句吩咐之后,这下面的人就知道该如何做了,于是匆匆而去。

    但紧接着又有消息传来,但这一次却不是名单了,而是实实在在的战情

    “江左几个地方有人翻盘,拉拢了兵马人手,打着各种旗号,说是……说是要驱逐奸佞、清君侧。”

    那报信的官僚说话的时候,小心的观察着陈止的表情,却见后者神色如常。

    “这就是要驱逐我,他们说的不错,我确实是存着他念的,此事也没有必要隐瞒,防来防去,无非就是那些人在我的面前小心了,私底下该怎么说,还是怎么说,但是这各地的叛乱必须要镇压。”

    陈止立刻就在众人面前定下了基调

    “其实这不是一件坏事,因为心有不满的人众多,但真正有实力和影响力拉出队伍造反的,其实不多,这天下处处似乎都能揭竿而起,但遍数其人,那带头的多少都有来历,放在江左这里,就更明显了,这些举起反旗的,背后都有支持之人,将他们镇压,只不过是第一步!”

    他看着面前的众人,淡淡吩咐起来:“然后顺藤摸瓜,找到指使之人,将相关人等尽数拿下,然后给予定刑,所以这几处反叛之人,其实并非坏事。”

    众人听着,心里已经明白过来。

    这就是过去在幽州、在冀州,在北地施行过的方法,但凡有不服从之人,他们自己跳出来,这无疑是最好的,就可以用玄甲军彻底根除隐患,顺势再靠着正大光明的定罪,直接就将世家打压下去。

    陈止对世家的态度,如今已经十分明确了,借其影响力,招揽其人才,限制其权力,最后再想方设法的动摇其根基。

    换一个人这么做,恐怕早就被天下的世家、士人代表弄死了,偏偏陈止如今冠绝天下,掌握兵马制度,又有诸多先进利器,还有北地民心归附,兵锋所指,所向无敌。

    那些世家鼓起勇气反抗一二,还没有闹出什么波澜,就已经鲜卑镇压下去了,哪里还有胆子再挑战?

    所以当玄甲军全线出击,扫荡江左反叛,一一拔出钉子,然后顺藤摸瓜,找到了相应的世家,再和北地一样如法炮制,将这些世家削弱、打压,乃至直接肢解,这旁人也只是敢怒而不敢言。

    只不过,几次之后,连和陈止有些关联的家族,也免不了遭罪,其中最有代表性的,无疑就是陆家了。

    这陆家子弟,先后投奔陈止,那陆映更是陈止起于微末时的至交好友,关系非同一般。

    当陆家的几个分支家族,也被牵扯其中,以至于被直接、镇压,令整个陆氏元气大伤之际,早就在陈止的都督府中担任要职,这次更是为了能说通江左士族,亲自跟随过来的陆映,终于按耐不住,在家中老人,以及自己心中念头的驱使下,他来到了陈止的面前。

    “坐。”

    陈止难得的空出时间,没有去做任何公务,而是在前庭的廊道上,见了陆映。

    两人的面前摆放着一套茶具。

    “你我已经很久没有像这样坐在一起,随意的聊聊天了。”

    陈止为陆映沏茶,淡笑着说着。

    陆映的表情却有些僵硬,他的脸色并不自然,闻言只是道:“主公此言差矣,你我……”

    “现在就不用拿那一套纵横家的说法出来的了,”陈止直接打断,他放下茶壶,“你此番过来,虽然是为了陆家求情,但肯定不是为了说这些。”

    陆映沉默了一会,终于说道:“陈君,你到底是何想法,真要行逆?此举着实不妥,而且你现在处处树敌,更是打压世家,其实不利于血脉传承,需知世事或有变化,但世家传承却不会断绝,纵然一时失势,但终归还有复起之时,而且……”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0

你可能喜欢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