667中文网 > 历史军事电子书 > 冠绝新汉朝 >

第61章

冠绝新汉朝-第61章

小说: 冠绝新汉朝 字数: 每页4000字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看着二人的这般威势,这院子里的不少人都露了羡慕神色,急切的想要与彭家兄弟招呼。

    到了门边,彭林停下脚步,转身朝身边众人拱拱手,笑道:“诸位同门,今日筛选,还是不要这么大张旗鼓的了,彭某在这里谢过各位关心,咱们等筛选之后再叙旧。”

    “成,我等就等着彭兄的好消息了。”

    簇拥着他的众人在嬉笑声中散去,彭家兄弟这才转身进来,这院里的众世家子弟也纷纷过去见礼,又是一番热闹。

    “诸位,有礼了。”彭林笑着和众人一一招呼,最后,这目光却落在陈止身上,露出坚定之色。

    “今日,要以学问分出高下!”

    他正想着,就听有人喊道:“山长和考官出来了……”

    声音落下,就有七八人从院中屋舍鱼贯走出。

第九十九章 可有子弟比江东?() 
从屋里走出来的共有七人,都着正装,褒衣博带,行走时大袖甩动,有种出尘气息,瞬间就吸引了院中众人的目光。?  ??

    陈止也看了过去,立刻就注意到,其中有五人都是认识的,正是王奎、刘侃、张咏、萧左,以及三老许志。

    除了这五人之外,那余下两人,风采还犹有过之。

    为之人一身黑衣,表情宛如雕刻的一般,有种规矩自成的气场,尤其是一双眉毛,如两把长剑一样笔直,给人一种刻板、严格、不拘言笑的感觉。

    从旁边几人的议论中,陈止已然知道这剑眉刚硬之人的身份了。

    “贵静书院的山长,这一代的贵静先生楼承。”

    楼承,也就是贵静书院的所有人,大地主、大学问家。

    “居然真有江淮刘侃作为筛选考官!”

    “萧左和张咏两位先生,这可都是名传徐州的人物!”

    “这等人物作为考官,齐聚一堂,借着贵静书院之地,必然能够传遍郡县,我等之名随之高扬!”

    一众世家子弟低语起来,兴奋之意溢于言表,这次奉书人的名额有限,不可能所有人都被选上,但只要能借之扬名,那就是本钱,未来提升乡品也容易一些。

    说着说着,不少人都将注意力集中到了最后一人的身上。

    “贵静先生身后的那人,是不是传闻中的书痴?”

    “不是,书痴是第三位,在刘侃先生之前,走在第二的人,我也没见过。”

    “孤陋寡闻了吧,这位6映,是江东6家的人,游学养望,听说是上个月抵达了徐州,最近都在与贵静先生论道。”

    “和贵静先生论道?不得了啊,看他也就三四十岁吧,和咱们中的不少人都差不多,结果咱们在这接受筛选,人家已经可以做考官了,还能和贵静先生谈玄论道。”

    “这没得比的,6映在江东那边也很有名气,别说我们彭城年轻一代,就算是整个徐州算进来,估计也没有比他更出色的人了,再说了,人家背后的6家,那是顶尖世家,家学连绵,学问深厚,培养出这等人物也是等闲。”

    ……

    听着这些,陈止、陈玄等人都朝第二人看了过去,仔细一打量,不得不承认此人风采过人,面容英俊,身材高大,在一众名士中尤为突出。

    陈玄露出了羡慕之色,陈署低声称赞,彭林、刘缈等人也是郑重以待。

    唯独刘纲微微摇头,在他心里,谈玄论道固然值得推崇,但兵家务实更为重要,在那卧冰楼听了陈止的兵策后,他就觉得陈止才是年轻一代的翘楚,即便面对众人交口称赞的6映,也没有动摇这个念头。

    “诸位……”

    贵静先生等人来到众人跟前,这位山长挤出了一丝笑容:“诸位都是彭城俊杰,话也不用老朽多言,今日就请各展所长,完成筛选。”

    他一开口,议论纷纷的众人登时住口,周围安静起来。

    贵静先生话声不停,直入主题:“多余的话,老朽也不说了,你们多数在这书院待过,都知道规矩,这次筛选用的是陈侯考举之法,题目由我等拟定,上午作答,备有午膳,日落前交了考卷,由我等给予评定,前十名者,可入贵静书院做个奉书人,掌藏书馆,等诸葛家的人来了,也由奉书人接待,里面的价值几何,不用老朽跟你们强调了吧?”

    “这贵静先生说话做事倒是干脆,”听完简短的介绍,陈止对这位看上去古板的山长生出几分好感,“这次筛选用考举法?当年的布置,看来还是有些作用的,至少在私学中还有火种存留。”

    他这边想着,已经有小厮过来,领众人朝开间走去,安排他们坐下。

    由于只是书院组织的筛选,严格来看,只是个民间私人性质的考核,所以规则简陋,不比后世严格,安排的时候颇为随意。

    陈止跪坐席上,看到两个堂兄弟就在两边,不由摇摇头,暗道这要是想作弊,根本不用花费太大的心思。

    不过,另一方面,在这个注重品状的时代,世家子弟齐聚一堂,若是舞弊被抓,捂都捂不住,一旦传扬开来,弊大于利,坏处不少,想来没几个人会铤而走险。

    “这个筛选得到的利益,比不上后世的科举,后世科举,寒门子弟可凭此鲤鱼跃龙门,改变人生,而这次筛选来的都是世家子,本就锦衣玉食,没有要改变命运的迫切愿望,就算通过筛选,除了名头外,只剩下可能存在的贵人青睐,为的也是扬名,又没有科举那样的晋升体系,吸引力大减,作弊的风险远远大于收益。”

    待得陈止坐定,就本能的分析起来。

    另一边,贵静先生和其他考官轻声交谈,同时观察着考生。

    和科举不同,筛选挑出来人,会代表彭城子弟,去面对天下有名的豪门嫡子,不光涉及到学问、学识,仪容仪表先就要过关,因此这筛选,其实从现在就已经开始了。

    你要是人丑、气度差,都不用参加考核了,直接就被拒绝出去了。

    好在各大家族也明白这个道理,推荐的弟子,先就是看得过去的,其中不乏英俊的,其余也是养气多时,有着气度,少数几人更是温润如玉,让人一见就心生好感的。

    扫了一圈后,贵静先生轻轻点头,表示满意,刘侃、张咏等人也是神色舒畅。

    此时,有两名小厮,拿着白纸和几张字条,到了世家子弟的桌前,逐个放。

    陈止一看就明白了,白纸是用来答题的,字条上则记录着题目,也是他上一世时常用的方法之一。

    “好了,诸位开始答题吧,不许交头接耳,不许舞弊,若被我等现了,立刻驱逐出去,名声扫地,后果如何,且自思量。”等纸张放完毕,贵静先生就例行公事般的告诫了一句,然后一挥手,“诸位,请论法。”

    干脆、利索,别有番潇洒的味道,众人顺势就低头看起题目来。

    由于制度上的缺陷,考举之法太过简陋,题目也出的很是随意,没什么答题格式,一共十五道问,按小厮的说明,要先把题目誊写上,再在题目下答题,如果纸张不够,可以再要。

    除此之外,就没什么多余的规则了。

    连考试的时间都没规定,如果午时还没写完,吃完午饭继续写,什么时候写完,什么时候离开,当然了,如果太阳落山,那筛选也就结束了,必须强制收卷,至于不会做的题目,就在题目下写个“缺”字。

    彭林拿到题目,看了一眼,先是成竹在胸,跟着又皱起眉头,但旋即深吸一口气,坚定了意念,然后微微转头,朝陈止看了过去。

    “这些题目风格各异,多数都联系古今,必然是出自不同人的手笔,有意思。”

    陈止粗略的看了一下题目,就已经将内容记了下来,然后闭目沉思,脑海中无数学识记忆飞舞着,慢慢聚集在一起。

    这两天以来,他除了温习所学,就是在熟悉刚刚得到的学识记忆。

    这些记忆沉淀深处,像在心底摆着个小图书馆,可以慢慢熟悉,陈止必须凝神探查,一一回忆,才能真正记忆下来,而且单纯的记忆,并不能让他理解,更无法融会贯通,那肯定还需要自己下功夫钻研,不过有着强记之能,倒也省去不少时间。

    此刻,记忆重组,结合题目,答案浮现心头,陈止毫不犹豫的提笔蘸墨,行云流水的书写起来。

    这次筛选,和面对许志时不同,那时陈止借助以道观物之能,可以投其所好,但眼下考官不止一人,就不能求奇,而是要求稳,同时阐述自己的看法——他没必要为了通过筛选,刻意的附和他人观点。

    说到底,陈止如今的处境,和刚复苏的时候不同了,很多事情已然无法作为拘束。

    这筛选一事,本就是陈止为摆脱困境,才会提及,现在时过境迁,这个需求也不迫切,考虑到借此提升名望,拿个不高不低的名次,通过筛选即可。

    不过,因为对典籍太过纯熟,加上思路清晰,他这一路写下来,当真快疾,别人还对着一个题目冥思苦想,他这已经写满了半张纸,想不引起注意都难。

    第一个注意到他的,正是那位最年轻的考官,江东6映。

    “这是哪家的子弟,下笔如飞,连想都不想,这有违常理,难道是来蒙混的?”6映无意中一转头,余光扫过陈止那写了半张的考卷,顿时留神起来。

第一百章 莫非北地皆如此?【元旦快乐】() 
“有问题。”

    陆映先是盯着看了一会,没有出声,等他看到陈止是看到一个题目,就直接抄在答卷上,然后连停都不带停的,就下笔将答案和注释写下来,这心里也就有数了。

    “这就是个过来滥竽充数的世家子啊。”

    想到这,他不由摇摇头,本来他到了此处,与贵静先生论道几日,对徐州的年轻士族也有了些期待,对这次的筛选很是好奇,没想到会看到这么一幕。

    正常的情况下,就算是他陆映要答题,也得思考一二才能下笔,哪能有这样不假思索,提笔就写的?

    “未料来参加筛选的杰出世家子弟中,也有这样的人。”

    只不过,陆映到底有着涵养,没直接找过去,而是冲身边的刘侃拱拱手,叫了一声世伯,然后指着陈止问道:“这位是哪家的子弟?看他下笔如飞,真个不简单。”他这话的潜在含义,是先引起刘侃的注意,让他发现陈止不假思索书写的样子,主动去干涉,这样也不会伤了自己和徐州士族的和气,又揪出了一个害群之马。

    没想到刘侃只是转头看了一会,就点头道:“不愧是陈止啊,果然是笔下飞快,想来这些题根本就难不住他。”说完,反而不怎么关注了。

    “咦?”

    刘侃这样的回答,可不是陆映意料中的,而且他注意到刘侃说话的时候,并不是以一种前辈对待后进的口气,反而和与自己交谈时的语气接近。

    另一边,刘侃的话也引来了张咏和萧左的注意,二人的视线同时落在陈止身上,一个点头道:“看来这些题目,是别想难住陈止了。”

    另一个则笑道:“他本来也不该坐在那里,这点本事定是有的。”

    张咏、萧左两人的潜台词,当然是因为之前王皿的那个提议,虽然当时几人都觉得不合适,陈止也推辞了,但实际上经过那个提议,在几位名士的心里,都隐隐已经认可了陈止,觉得和他相提并论,并非是什么降低位格的事。

    这种认可,会潜移默化的影响他们的言行,这才有了陆映提醒,三人都觉得并不意外,因为他们认为,能和自己等人相提并论的人,再怎么出色都是应该的,当然了,这个时候,他们都理智的把自己也未必能做到抛之脑后了。

    不过,三人的动静,又吸引了许志的注意力。

    这位三老,因对法家学说有研究,被请来做考官,同时也是看重他的德高望重和公职,让他来监督筛选,以示公正,单论学识他是比不上身边几人的,所以就格外注意自己的言行,也很在意其他人的表现,有心模仿,防止出丑。

    现在一听边上三位名士的话,才惊讶的发现,这三人似乎和陈止关系也不错,本着模仿名士作风的原则,加上自己才帮了陈止一个大忙,许志自认为与陈止的关系更为亲近,于是也开腔说道:“陈止这孩子,是我一直看着的,他是有大才的人,对法家的学说了解透彻,能应答如流一点都不意外。”

    好嘛,这一下子,六个考官,四个在夸,对陈止下笔有如神的情况丝毫也不意外,这话一说出来,立刻就让陆映这个外来人的思维习惯受到了挑战,常识晃动。

    “莫非,这北边的士族顶尖人物,都如这陈止一般,下笔如飞?这么一来,我江东士族岂不是被比下去了?”

    他心里一阵动摇,却记住了陈止这个名字。

    这时候,站在众人边上的贵静先生,忽然开口道:“这就是写下戒赌诗的陈止吧,他的事老朽也听过,听你们的口气,其人在学问上也有建树,倒是个不错的名士种子,但凡事都该脚踏实地,切莫捧杀了他。”

    几人一听,就知道这位老兄弟的老毛病又犯了,担心后辈子弟因娇纵忘乎所以。

    对此,刘侃、张咏他们倒是不怎么在意,陈止这都多大年纪了,还用得着别人帮他操心?真要如此,那不过是个虚架子而已,早晚崩塌。

    好在贵静先生跟着又道:“不过他若能弃了过往之行,坚定意志,那不光是佳话,也说明其人心志如铁,是个可堪造就之才,他这次所写的见解,老朽倒是要看看……”

    这话还没说完,就戛然而止了。

    因为陈止已经放下了手中笔,拿起答卷,轻轻一吹,墨迹渐干。

    这一幕,就算是刘侃等人也无法忽视了,因为这个速度确实是有悖常理了,他们几个人所出的题目,各有出处,想要回答,并不是那么容易的,至少也得耗费一些时间。

    他们这一顿,陆映却又疑惑起来,难道刚才想岔了?

    不说这几位考官,就说与陈止同样答题的其他世家子弟中,也有人注意到了陈止的举动了,首先就是他那两个血脉堂兄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0

你可能喜欢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