667中文网 > 历史军事电子书 > 冠绝新汉朝 >

第60章

冠绝新汉朝-第60章

小说: 冠绝新汉朝 字数: 每页4000字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陈止点点头,他也需要时间书籍,不光是陈家的馆藏,还有自己心中的诸多书册。

    与此同时,这彭城县内外,几大家族,这时也已经行动起来,对白家和其他几个档主的产业展开围剿,一时之间,暗潮汹涌。

    时间流淌,转眼就到了筛选的前一天,这天夜里,徐州北部,河防之侧,两军碰撞,金铁交鸣、杀声震天,最终一方溃败,另一方则紧追不舍。

    深夜,一队骑兵回营,为的正是那朱守。

    他一回来,拨开大营门帘,大步流星的走了进去,脸上满是喜意。

    “陈先生诚不欺我!”

    摘下头盔递给亲兵,朱守来到大帐中央,看着那块沙盘,又拿出几张写满了字的兵策,露出笑脸。

    “王弥果如陈先生所料,选了这条路南下,而我眼观全局,处处争先,对付这蠢贼真是手到擒来,他的一举一动都在掌握中,一场突袭将他的人马彻底击溃,此贼自此不足为虑!赶紧上表朝廷,就说本将军大胜!”

    旁人听着也不意外,这两日为了表现自己的先见之明,这位主帅找到机会就要夸一夸那位陈先生。

    边上,心腹幕僚郑管不得不小心提醒道:“将军,贼王弥尚未抓到,贼兵也未彻底消亡,现在就报捷有些不妥,另外陈先生那边,是不是也该有所表示?”

    朱守闻言,沉吟片刻,点头说着:“你也提醒了我,陈先生不能怠慢,这是运筹帷幄、决胜千里的人物,必须招揽过来!”

    郑管又忍不住提醒道:“将军,陈先生乃是世家子弟,恐怕不容易招揽。”

    “这是个问题啊。”听到这,朱守也冷静下来了,这时有几个兵卒进来,给朱守通报了溃兵的情况。

    朱守自得了陈止的兵策后,先是不屑一顾,等王弥率军突围,才让他重视起来,又阴差阳错之下,不得不吹捧陈止,跟着就依照上面的方法处置,没想到真有奇效。

    说来也巧,王弥是早有准备,早就派出了不少探子,渗透江淮郡县,但一碰上官府派出的细作,两边混淆,竟让官府的探子迅抓住了踪迹,考虑到兵贵神,朱守当即领着一队精兵迅南下,提前埋伏。

    随着决战的爆,王弥根本没料到,官府会这么果决、这么迅,猝不及防之下,很快就溃不成军,彻底败下阵来。

    朱守率军追杀,等贼军化整为零,他才停下整顿兵马,留下一名将领继续追击,自己则返回营帐,进行新的部署。

    实际上,这次的局面对他而言,堪称凶险,他奉命扑灭王弥,却被对方突围,如果不尽快将之剿灭,一旦事情闹大,沿途郡县受到损失,朝廷的惩罚马上就要过来,官位难保。

    而陈止的一篇兵策,让朱守处处料敌于先,也让他意识到了价值,对陈止不再是单纯的基于局面不得不吹捧,而是生出了强烈的招揽之念。

    眼下贼军式微,他想到的第一件事就是正式招揽陈止。

    可郑管的一句话,宛如一盆冷水浇在头上。

    因为九品中正制的存在,世家子弟在仕途上颇为顺畅,相对的,寒门子弟只能争抢有限名额,很多寒门学子在仕途受挫后,会选择投身勋贵将领,做个幕僚,朱守的心腹郑管,就是其中之一。

    以朱守的身份,招揽一位寒门子作为幕僚,问题不大,可对方如果是世家子弟,还有才学的,那就不容易了,毕竟有本事的士族,自然不愁当官,何必来军中受罪?

    “这就麻烦了。”朱守的眉头一下皱了起来,“那就一点机会都没有了?”他将目光投向身边几名幕僚。

    众人面面相觑,但都没有言语,这陈止就算招过来,也是和他们抢饭碗的,犯不着费这个脑筋,不过郑管却不一样,他想了想,道:“想要招揽这等人物,不能靠权势,也不能威逼,要以诚相待,以礼相待,动之以情。”

    “哦?”朱守顿时就感兴趣了,“先生有何教我?还请明言。”

    “将军,这事不能操之过急,您若真心想请陈先生帮忙,就必须持之以恒,”郑管也不卖关子,给出了建议,“简单来说,是先建立私交,以好友的关系接近,这样一来,就算招揽不成,也可以向他请教,您不要忘了,这次的兵策,也是因为那位的关系才能送来,未来将军若与陈先生成为至交好友,遇到困难求助一下,自然也能如愿。”

    “私交好友?”朱守微微摇头,有些不满足,但想了想,还是点头同意了,“这是个权宜之计,但可以一试,具体如何施行?我身兼军务,无法擅离职守,怎么和那陈止套交情?”

    郑管已有定计,就道:“当以礼相待,时常问候,眼下不就是大好时机?年关将至,将军何不备上好礼,遣人送去陈先生府上?这就是个好的开头,而且这两日我也略微了解了一下,那彭城陈氏的境况并不太好,以将军您的身份送礼过去,无形中也能壮壮陈氏声势,这就是一个人情,相信陈先生也会记得的。”

    “不错,不错,此计甚好。”朱守不由点头,跟着眉头又是一皱,“不过,这事也得控制一下,可不能传到青州来了。”

    郑管一愣,跟着就明白了自家主将的心思,笑道:“将军放心,送礼的时候,我们只和陈止先生说明兵策之助,对外就说是仰慕他的才学,这样一来,就算陈先生名声北传,其他将军、将领也不会往兵事方面去想。”

    “对,我能知道陈先生的事,这就是先机,不能让别人知道了,万一东平侯知晓了陈先生,也派人去请,我可是比不了他的。”

    “另外,”郑管这时候又出声道,“这次大胜,也不可提及陈先生的名字。”

    “这……”朱守一听,有些为难,他固然想守住秘密,不让旁人得知,可捷报上提一下名字,别人未必会注意,如果连写都不写,到时候陈止怪罪起来,不就伤了和气么?

    郑管知道朱守担心什么,就解释起来:“王弥此人背景复杂,本身也有出身,和一些江湖草莽、绿林贼子还有联系,万一事后有他的追随者要报复,迁怒陈先生就是祸事了,至于吞没功劳一事,也不必担心,只要年礼得当,再和他说清楚缘由,相信以陈先生的才智,必然清楚。”

    说完这些,郑管见朱守还在犹豫,就干脆提议:“若将军还不放心,不如由我亲自走一趟。”他是朱守的席幕僚、智囊,真正的心腹,把话说到了这个地步,朱守也就点头了。

    “现在这就开始准备吧,”有了决定,朱守也不想耽搁,“送礼得投其所好,让人去徐州地界打听一下陈先生的喜好,赶在年前准备好,本将军先将那王弥擒拿,以竟全功!”

第九十八章 城外书院院中人() 
就在彭城内外,各方皆动的局面下,种种变化正在酝酿,而时间终于来到了贵静筛选之日。

    一大清早,位于城郊的贵静书院内外,就人来人往。

    “三国乱世,让私学大为兴盛,贵静书院也是这股私学浪潮中的一员啊,这场筛选过后,过了祭灶之日,接着就要到岁旦了,都是平静日子,可以安心看书为学了。”

    陈止与陈物从陈家的牛车上下来,看着面前的这座书院,不由感慨,在来之前,他也从陈家的渠道,了解到了这座书院的一些情况。

    贵静书院,说是书院,其实和一个小村无异,离陈家在城外的宗族聚居地陈庄不远——陈家在县城里有几个宅院,可这么一个庞大的家族,旁系众多,因此在城外还有村寨。

    贵静书院也是一样,书院的那位山长本身就是地主,名下地契不少,良田连绵,进项众多,才有财力支撑书院运行,让里面的学生脱产读书。

    而且,这贵静书院名声极大,除了一些有资质的寒门弟子主动过来求学外,还有城里城外、周围郡县的世家大族,将自家的子弟送过来为学。

    仅彭城一县,在贵静书院为学的世家子弟就有三十多人,如那彭家的彭林、彭棋,就曾经在这里求过学,当年也曾是这书院中的风云人物。

    不过,这贵静书院在整个徐州地界名气不小,也不是你把人送过来,就会收下的,还要有一定的考核和考量,所以这书院中的陈氏子弟数目稀少。

    陈止、陈物这一主一仆径直走入了书院,看着沿途屋舍的外廊上,不少的少年、青年正在论道、看书,洋溢着青春和学术的气息。

    “这家私学的气氛真不错,从衣着来看,有不少寒门学子,这也是他们获取学识的途径之一。可惜,我上辈子死的太早,否则凭我在军中推行的考举之法,潜移默化中,也能提前为科举布局,最后却没来得及施行。”

    陈止心中遗憾着,不过三国乱世,让世家坐大,社会环境摆在那里,就算他真的长寿,也未必就能实现,这一点他心中也有考虑。

    私学的风气,从东汉末年、三国时期就逐步兴起,步骘、隗禧、向朗等都是代表人物,展到如今,随着玄学兴起、儒学失控、百家复萌,各个学说侵蚀各地的私学,百花齐放之势逐步出现,贵静书院就是以法家为主,但同样也扯着儒家的旗号,倒是对玄学有些敬而远之的味道。

    陈止一边想着,一边向里面走去。

    这沿途的人见他一身华服,就知道是世家子弟,而今日出现在这里的陌生面孔,多数都是来参加的筛选的,因此没人感到意外,最多是看上一眼,就干自己的事去了。

    很快就有名青衣小厮过来,询问了陈止的来意,得知是来参加筛选的,就让他出示名帖。

    这些事,陈家早就安排好了,陈止一示名帖,小厮就毕恭毕敬的在前面引路,引着陈止朝书院里面走过去,只是走到半路,忽然转头看向陈物,满含歉意的道:“好叫陈少爷得知,这筛选只有您能进去,下人要在外面等候。”说完还给了陈物一个抱歉的眼神。

    “到底是书院培养的小厮,这么一番作态,谁都不会怪罪。”陈止对这个规矩并不反对,就跟陈物交代了几句,自己随着小厮一路前行,很快就来到了一处独立院子。

    这院子占地颇大,位于书院村寨的中间偏后,院中除了屋舍,还有假山、亭台,不过看得出来都被损毁过,应该是几年前兵灾留下的痕迹,在假山一侧,乃是一处开间,摆放着一排排的坐席和矮桌,粗略一看,有三十多张,不用问也知道,就是那筛选考核之处了。

    陈止不是第一个来的,他来到的时候,已有十几人聚在这里,三三两两的形成一个个小团体交谈着,他还在其中看到了刘纲。

    这位刘家子一见陈止来了,面露喜色,就要过来攀谈,但有人比他还快。

    “七哥,你总算来了,早上我本想去找你,但是父亲说不能扰乱你的思绪,因此就和六哥先过来了。”

    和陈止打招呼的人,乃是他这一辈排行第十的陈玄,原本和陈韵颇为亲近,但在陈韵失势后立刻划清了界限,他的父亲就是陈家六爷陈迂。

    陈玄的身边跟着一名青年,留着胡须,神色稳重,这人名叫陈署,在陈止这一辈排行第六,是陈罗的亲哥哥,也是陈五爷陈迅的大儿子,在陈家已经有些威望了。

    他们二人这么一叫,周围的人也都留神过来,一道道充满审视味道的目光落在陈止身上,上下打量,多数都露出了诧异和疑惑的神色。

    “这陈止和过去确实有点不一样了。”

    “肯定是要不同的,我上次参加张府晚宴就知道了。”

    “昨天的白家案你们听说了么?那戒赌诗已经开始流传了。”

    “白老虎都败在他的手里,啧啧,不得了。”

    “就不知道,这人的学识能否像他的手段一样,不过学问不比其他,必须得苦读方可。”

    ……

    如此对话在院子各处响起,身处话题漩涡中间的陈止,则神色如常的和两个堂兄弟交谈,过了一会,刘纲终于抓住空隙,也插话进去。

    这位刘家杰出子弟的行为,令不少观望的世家子弟都疑惑起来。

    “刘纲看来和陈止交情不浅。”

    “难道刘缈他们已经接纳了陈止?”

    “我看不像,刘缈只在开始时招呼了一声,到现在并没有过去攀谈的意思。”

    世家子弟对圈子中的风向变化最为敏感,受到社会风气和九品制的影响,格外看重身份地位,所以不搞清楚情况,是不会轻易表露态度,防止降低了格调。

    他们这群人其实也有高下之分,如刘家、彭家的兄弟二人,就位于小圈子的最上层,代表着彭城年轻一代的风向,很多人在行事时,都会以他们作为标准,其中又以彭林、刘缈这年龄最大的二人作为龙头。

    现在,刘纲过去跟陈止招呼,而刘缈没有过去,难免让人思考里面的深意,他们却不知道,此时的刘缈心里却拿捏不定。

    “我过去和陈止说话,他会不会理我?毕竟我和他之前并无交情,以他和诸多名士谈笑风生的能耐,未必会在意我,我这一过去,若被他冷落,让别人看到了,无疑有损名声,可是我那兄弟与陈止的关系亲近,过去也有可能被他礼待……”

    他思前想后,越想越有种后悔的感觉。

    “早知如此,当初祖父交代我们结交陈止时,就该依令而行,也就没有这么多烦恼了。”想到这,他看着和陈止笑着说话的刘纲,不由羡慕起来。

    正在这时,院外忽然传来一阵喧哗,接着就听不少贵静书院的学子,正在给一个人问好。

    “彭师兄,你来了啊。”

    “彭兄,许久不见,风采依旧啊。”

    “彭老弟,不用说了,这次筛选你肯定又要大放异彩了,哈哈。”

    声声称呼,不用多言,院里的人就知道是谁来了。

    很快,就见一群人簇拥着彭林、彭棋兄弟缓步走来。

    这彭家两兄弟,当初在贵静书院中为学时就是风云人物,学成归去后,还时常过来与同门论道,影响力在书院中很大,受人敬仰和推崇。

    看着二人的这般威势,这院子里的不少人都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0

你可能喜欢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