667中文网 > 历史军事电子书 > 冠绝新汉朝 >

第591章

冠绝新汉朝-第591章

小说: 冠绝新汉朝 字数: 每页4000字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髀矣谙嬷荩永昧街荨

    九月,河间王命祖逖出征,占冀州东部三郡,以充江都王离去空虚,稳定局面。

    十月,江都王趁机出兵,欲得洛阳,与长沙王战于城野,惨败,回路被苟所断,遂难逃两淮,托庇于徐州。

    十一月,江都王率兵围徐州刺史府,驱逐张初,占据徐州,自号徐州刺史,后兵进青州,败于苟之手,暂平。

    平兴三年。

    一月,洛阳城破,晋王死,长沙王临朝,改元建嘉,是为建嘉元年,自领太宰、大司马、大将军,仍以张应为尚书令。

    二月初,长沙王秘问削藩策,事不机密,乃泄。

    二月下旬,楚王刘巍、江都王刘会、淮南王刘褒、颍川王刘盛,以“清君侧”为名起兵,合五万大军攻往洛阳,称五王讨逆,双方鏖战。

    三月,匈奴攻关中,与朝廷兵马对峙于函谷关,关中与洛阳断绝政令,略阳郡公刘长暂领关中事,好人妻,喜金银。

    五月,仇池氐人杨茂搜杀梁州刺史张光,攻城略地,举旗叛逆,梁王刘建出逃,生死不明。

    七月,诈死的王弥旧将曹巍在青州起兵,偷袭苟,乱青州,鲁王刘益身死,苟护卫琅琊王刘盖难逃徐州。

    八月,江都王担心徐州有失,急率兵马回城,五王盟破,洛阳之围暂解,琅琊王、苟离开徐州,避往扬州,入江左。

    九月,匈奴攻关中不利,遂退兵。

    十月,荆襄几郡皆失,汝般等推蜀人杜'tāo'为头领,杜自号平难将军、湘州刺史,占荆湘之地而自立。

    建嘉二年。

    一月,长沙王命扬州刺史王敦、江东宿将陶侃往荆襄平叛,王敦不遵,陶侃领兵出。

    三月,洛阳兵马南下荆州,欲与陶侃兵马汇合,楚王、淮南王、颍川王再度起兵,围困洛阳。

    五月,蜀中杨雄割据一州,立国建制,国号“成”,都成都。

    七月,洛阳城破,长沙王死,楚王入洛阳,为太宰、司空,以淮南王为大司马,颍川王为尚书令。

    九月,陶侃与杜交战,连战连胜,杜请降,楚王许之,乃令进京。

    十月,朝廷敕令,原玄菟郡太守邓飞进平州刺史。

    十一月,杜抗命复叛,陶侃复攻之。

    建嘉三年。

    一月,匈奴汉国内乱,匈奴国主刘聪斩单于刘于云中,尽收其权,匈奴一统。

    三月,匈奴中山王刘曜统柔然六姓,并周边诸部,称可汗,建北匈奴。

    五月,匈奴汉国向北出兵,借道拓跋,欲灭刘曜。

    六月,高句丽攻占西安平,平州乱起,平州刺史邓飞传信朝廷求援。

    朝廷乃议。

    ……

    庙堂之上,肃穆威严。

    皇帝刘岱坐于龙椅之上,面无表情,丝毫看不出半点喜怒哀乐,和几年前相比,已是青年模样,没了原本的跳脱性子,显得沉稳许多。

    高阶之下,群臣分文武而立,正听着为首几人争论

    “高句丽,边疆小族也,居然敢攻打朝廷之地,实在是太不像话!莫非是见得这几年逆贼四起,有觊觎之心?此例不可长也!臣请皇上派兵马而攻之,否则乐浪等郡与中原联系断绝也!此亦重塑朝廷威望之机!”

    说话的这人看着正值壮年,体格健硕,正是楚王刘巍。

    “此言差矣,”不等皇帝回话,就有个中气十足的声音响起,乃是淮南王刘褒,位大司马,本该执掌兵马,但他并不想对东北用兵,“凡事要先谈之后,再说其他,中原还有诸多叛逆未能平息,尤其是南边杜之流,更是毒瘤无穷,威胁江东安稳,不可放任,还有那蜀地的李贼,悍然称帝,大逆不道,若不尽快灭之,天下之人如何看待朝廷?”

    这位郡王看着也得六十许了,但顾盼之间已经精神矍铄,给人以硬朗之感。

    楚王刘巍摇头道:“此二者,积年老贼,未可轻取,非一时可成,然高句丽小族而已,可速下之,诛其将,囚其首,传信四方,震慑周边,可以攻心。”这话说白了,就是那俩厉害,暂时打不过,高句丽看着好捏,先揍他,给别人看看,壮壮声势!

    淮南王却道:“高句丽边缘小族,乐浪四郡贫瘠之地,入不敷出,不足取也,况且王师远征,路途遥远,敌小族亦不可大意,安能必胜?不若暂弃之,待中原平定,以王道教化,则高句丽自退,四郡复归。”

    楚王眉头一皱,摇摇头道:“这话倒也没错,只是几年以来,天下动荡,四方皆有乱起,唯独幽州、平州安稳,每年还有粮草、钱财送来,若是那边也生了变故,如何是好?”

    淮南王听着,也面露难色,思量起来,好像真被问住了。

    “臣有个想法,或可以两全其美。”年轻的颍川王这时站了出来,他为当今皇帝的同胞兄弟,看上去最是英武,今掌尚书台,在张应的辅佐下也颇有建树,渐生威望,站出来一说,群臣的目光就都集中了过去。

    楚王轻轻点头,也不看皇帝,道:“那就说说吧,有何见解。”

    颍川王便从容说道:“咱们只想着靠朝廷兵马教训高句丽,却忘了,北边还有一支兵马,当得上兵强马壮之说,只是几年没有动静,一时之间没人想到。”

    “北边除了那石贼兵马,便是祖逖一军,然贼兵乃是仇寇,祖军苦苦支撑,还有何人?”淮南王眉头一皱,旋即做出恍然大悟之态,“颍川王说的,莫非是征北将军、幽州刺史陈止?”

    “陈止?”

    这名字一说出来,整个大殿中就爆发出阵阵议论,再看三位宗室样子,不由暗暗嘀咕,莫非演着一出,就是为了提出此人?

    此人,可是与今上亲近,或许不会轻易被调动。

    想着想着,众人便瞅那台阶上的九五之尊,果然见到本来毫无声息的皇帝,微微抬头,面露一丝惊容。

    “正是陈将军,”颍川王却冲着皇帝拱拱手,继续说道,“征北将军经营幽州有些年头了,四五年前,便震慑草原部族,这些年虽然名声不显,也该还有战力,令其兵马攻伐高句丽,纵不能大胜,总能惩戒。”

    他这些话,又让群臣探讨起来,和几年前的朝堂相比,当前许多新面孔出现,但一样还有老面孔

    “此举不妥。”御史大夫庾亮走上前来,请示皇帝之后,侃侃而谈,“征北军近年来毫无战绩,强弱不知,岂能轻许重任?万一失守,坏的是朝廷为名,而陈刺史亦在幽州刺史的位子上坐了太久,不见其功,总有隐患,若是往年,考评之后,也该挪动了,这般局面,再让他领军攻平,恐节外生枝,不如派人考察,再做定夺。”

    这话一说,满朝文武顿时议论纷纷,隐隐有人猜到三王之意。rw

第一千零二十五章 正军不敌石勒,诸公惦念幽州() 
    “那位幽州刺史最近几年可真是安分的很啊,除了每年送来些许钱粮,几乎都听到他的事情。”

    “是啊,他刚刚得位的时候,不过只是个郡守,就闹出好大阵仗,以一郡之力掀翻了那王浚,现在王浚人还关着呢,还有小道消息,说是已经被暗地里害死了,幽州之地俨然是陈氏一言堂了。”

    “严格来说,幽州也不算什么好地方,可总归是朝廷的一块地,就这么被那陈氏把持,怎么都不是个事啊,如果能趁机将幽州拿回,朝廷的实力也能提升不小。”

    “可不是么!我估计啊,这些年幽州军不动刀兵,战力退化的厉害,不复当年之勇了,毕竟他征北将军治理一个郡,和治理一个大州,那是截然不同的,陈征北接手了幽州之后,到底是被牵扯了精力,幽州军几年不挪窝,这战力未必比得上官兵啊。”

    “是啊,这些年官兵年年都在打,不光是官兵,这天下各处哪里不打?都在拼命呢,实战经验可是非常重要的,朝廷的兵马日日与人交战,他幽州的兵马几年不动窝,还有几分战力?让他们出征,别到时候又被高句丽一顿折辱……”

    群臣的议论,逐渐朝着对幽州战力不确定的意思转变。

    不过隐隐透露出一个意思——

    就是突然之间,他们似乎看上了幽州这块地。

    “朝廷的岁入锐减,关键就是所辖之地衰减,很多地方的赋税交不上来,或者难以运输过来,这种情况下,想削平四方叛逆,就得先统合自身才好,但这第一步从哪里动手,却要仔细琢磨。”

    颍川王的这一段话,众人都不由思考起来。

    朝廷的情况有些惨,但之前几个宗室也好,又或者是诸多大臣也罢,都在争权夺利,原本朝廷先后被东海王、广汉王、晋王、长沙王控制,对于当时的楚王他们而言,这朝廷是别人的,打烂了也不心疼,反而削弱对手,让自己有机可乘。

    可等到他们坐庄,登台唱戏了,心态马上就变了,开始觉得朝廷艰难,实际控制范围太少了,想要有所改变。

    这也难怪,当下朝廷能够控制的地盘,实在不大,否则也不会让各地的局面演变到当前这种情况,早就兴起大军,扫平周遭了。

    实际上,这新汉朝廷名义上能传达命令的地方着实有限,也就是关中到青徐江左这一条线。

    就算是这样,青州因为曹巍闹腾,半州糜烂,一样难传政令,徐州则因为江都王的关系,同样是听宣不听调,更阻了江左扬州的赋税、钱粮运输,以至于朝廷中枢实力大减,能养的兵马都减少许多。

    严格来算,朝廷真正控制的土地,也就是司州、兖州、雍州和小部分秦州。

    其中司州北边的两角之地,还分别被石勒和匈奴汉国占据,那石勒眼下还自号匈奴国的东帅,所以这北边的广袤土地,实际上可以划归匈奴汉国的领地之中,面积着实不小,比之四十年前的袁赵不逞多让,不过是少了个幽州。

    这种局面下,朝中诸臣的权利自然而然的缩水,便想要谋夺更多的领土权势,只是天下各处皆有贼匪,想要得之,得靠兵力,一家一家打压下去,荡平四方,若他们能做到,早就天下太平了,哪里还用在这里发愁?

    相比之下,现在名义上属于朝廷序列的几州,似乎更好谋划。

    很多人心里,一直看不上幽州苦寒之地,加上朝廷和幽州之间还隔着一个石勒,倒是没动多少心思,但既然有人提起,自然有人附和。

    淮南王就道:“幽州那边也有问题,石勒几次出兵,若幽州愿意配合祖逖、苟晞合击,根本不会有这般局面,还是陈氏不够忠心,现在石贼与匈奴内讧,无暇他顾,正是撤换幽州刺史的好时候!”

    他话一说,提到石勒,整个朝堂顿时一片寂静,没人再敢贸然发言,就连出面引起话题的庾亮,都暗暗后退一步,不敢真在这里宣讲出口号,留下后患口实。

    石勒这几年一点都不安分,接连击败朝廷的大军,更闹腾得整个冀州鸡犬不宁,如今更是威逼司州、兖州、青州、徐州,俨然朝廷大患了,比之匈奴国还犹有过之。

    但另一方面,石勒与匈奴国的矛盾也逐年滋长。

    石勒能在冀州复起,是打着匈奴旗号,到现在也号称是匈奴国的一员,但比起占据并州的匈奴汉国,占了大半冀州和一小角司州的石勒,在综合实力上若不了多少,一国两心,各有其强,矛盾当然就滋生了。

    一方面,匈奴国主刘聪剿灭了刘乂,大权独掌,有心要整合国内,看上了石勒治下名义上的汉国国土,另一方面,石勒能有今日,是他带着兄弟们一块地一块地打下来的,怎么可能双手奉上?

    于是,两家的矛盾就此爆发,正在浓烈阶段,石勒便减缓了对外征伐的脚步,专心对内。

    这才给了朝廷喘息的功夫,否则他们哪有闲心,理会远在东北的高句丽入侵事件?

    “不妥!”

    就在几个当政宗室热火朝天的讨论之际,忽有一人站出来唱了反调,众人循声看过去,见是廷尉张若,皆暗道果是此人。

    几年前,张若还是廷尉正,如今已然正位,以刚正不阿闻名,并不逢迎,颇得楚王欣赏。

    他这时站出来,也不管两个宗室郡王何等权势,直言不讳的道:“幽州军称雄北地,以石勒之蛮横,尚且不敢北上,我等应对石勒都力有不逮,再去招惹征北将军府,可谓不智!何况这幽州本是朝廷治下,那征北将军更是朝廷册封,何必要招惹自己人?岂非荒唐?”

    “我看你才荒唐!”几个郡王尚未回答,庾亮都没有出言,就有一人从群臣之中跳出来,厉声呵斥,“原来你张廷尉也是欺软怕硬之徒,你都说了,征北府乃是朝廷所设,那朝廷要收回幽州,怎么就是招惹他幽州刺史了?莫非幽州是他陈征北的私产?”

第一千零二十六章 石贼尚且不敢攻幽() 
    张若看了过去,见说话的人年龄与自己相若,满脸正气,认出是新任的左民支度尚书郑鉴。

    支度尚书这个位置权利不小,随着尚书台的进一步扩张,九卿职能被剥离出大半,真正的实权衙门渐渐偏移,主要归于尚书台。

    这个郑鉴的话,有很大的指向性,不少人一听他说话,就要想这是不是尚书台的意思,尤其是几位宗室亲王、郡王在朝会上把这个事拿出来讨论,难保不是提前吹风,让众人站队的。

    张若却毫不畏惧,说道:“我不是畏惧幽州势强,而是担心诸位以为幽州势弱,误判了形势!今天下不宁,凡有虚弱之处,就引群贼觊觎,稍有疏漏,就有叛逆撕扯,荆襄之地因兵马空虚,立刻有杜贼起兵,青徐之地东平郡公一时虚弱,就有曹贼反复,何也?皆因两地本就虚弱,而贼寇知晓可破,于是起兵,再思北地之局,诸位莫非不明其中关键?”

    他说的时候,语气渐渐沉重起来,由于石勒势力的隔绝,幽州与朝廷的联系越发疏离,这里面的隔阂,不光是政令传达和人事任命上的,更包括了对幽州的情报和了解上。

    “石贼凶威,诸位有亲身体会,朝廷兵马面对此人连连败退,若非有祖逖在旁牵制,恐怕早就控制不住此贼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0

你可能喜欢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