667中文网 > 历史军事电子书 > 冠绝新汉朝 >

第484章

冠绝新汉朝-第484章

小说: 冠绝新汉朝 字数: 每页4000字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约莫一盏茶的时间后,何经的话方才说完,而慕容皝已经破为兴奋,不由点头道:“何先生此言不错,其实我父也有相同想法,要将重点放在人上,而不是地上,只是还不成体系,听先生这一席话后,方才茅塞顿开,我定会向我父明言,让他采纳!”

    何经笑道:“这个倒也不急于一时,此乃百年之计,只要少族长您心里有数便可。”话中隐隐露骨。

    慕容皝笑而不语,但心里却回忆起之前与父亲的一次对话来,当时那位现任的慕容单于,曾经透露心意,说是如今自己平衡慕容与汉家之人在部中权柄,压下一些汉家能臣,未来交给慕容皝去提拔,方有知遇之恩,其中就提及了这何经。

    他这边想着,那边何经忽的转变了话题,说道:“属下刚才来的时候,听闻那佛家的佛法简有来邀请。”

    慕容皝点头称是。

    何经就继续道:“此僧俗心不小,此番过来其实存着不少心思,不过这也是机会,佛门人才不少,若能拉拢,也是不小的助力,更不要说此次跟随佛法简同来的人里面,就有一人有经纬之才,少主该想办法招揽才是!”

    慕容皝闻言心中一动,问道:“何人?”

    ………………

    叮咚。

    空旷的庭院中,清流滴落下来,砸在岩石上,发出清脆声响。

    整个庭院散发出一股空灵、缥缈的意境。

    院中走廊之上,正有两人相对而坐,却是一僧一俗,一老一少,正是佛法简与聂道仁。

    聂道仁手中捏着茶壶,正在给对面的佛法简沏茶,动作娴熟,节奏优雅,一举一动,皆可入画。

    待茶水落下,聂道仁将茶壶放下,随后端起茶水,慢慢品茗。

    佛法简也是一样动作。

    二人相对无言,让整个庭院的意境再上了一个台阶,仿佛身处其中的人,心灵都会得到洗涤,被佛法潜移默化的侵染,让精神境界逐步攀升。

    可惜,此刻这院子里却没有其他人,甚至连仆从、杂役都没有半个。

    这些,都是佛法简特意安排的,他驱散了院中人,又让同来的几名武僧好手守护在院子周围,不让其他人靠近,也杜绝一些人的监视和监听。

    待一口水饮尽,佛法简放下杯子,笑道:“再过一会,那慕容皝大概就该来了,他们今次有会,说的大概就是王浚的事了,这北地又不太平了,或许是你一展身手的时候,只是不知,你觉得这慕容氏如何?可堪成就?”

第七百九十二章 汉制于其不过工具() 
可堪成就?

    听到这个问题,聂道仁没有立刻回答,而是在心里回忆着,他将抵达北地幽州之后的人和事,都在心里慢慢过滤了一遍。

    实际上,这次北地之行对他的帮助非常大,原本他是学有所成,天文地理皆有涉猎,法家兵家都已深悉,但终究只是流于书面,虽然利用佛家提供的便利,也曾施展过本领,但多少还是有所限制,而这一次,伴随着老师北上,看到了北地错综复杂的局面,虽没有插手其中,却也算是开了眼界,把很多书本上的知识、学问融会贯通了。

    回忆了有一回,聂道仁轻轻点头道:“这慕容部确有雄心,而且正在得势,若是能够加入其中,或许也可成就一番事业,只是我看那慕容单于对待汉家之人的态度,又有不同。”

    “哦?”佛法简神色不动,只是问着,“什么地方有所不同?”

    聂道仁斟酌了一下,在心里梳理了念头,便组织着语言说道:“此人看起来提倡汉家制度,招揽流民,鼓励耕种,更高筑城墙,宣扬王道教化,甚至还请了儒生在城中传学,但其实对汉家之制是颇为警惕的。”

    佛法简眯起眼睛,笑问:“何以见得?为师却是觉得,这位慕容单于其实是仰慕汉家之事,是以处处模仿,在这草原之上,加上东边的白山黑水之间,恐怕也没有第二个似慕容氏这般,能将汉家之制贯彻的这么彻底的了,在北上之前,为师何人谈到这北地异族的时候,就有人称赞慕容,说明是沐教王道的典范。”

    “这只是表象,”聂道仁显然早就料到了这些话,不慌不忙的回答,“那位单于接受汉家之说,虽也有仰慕的意思,但真正的根源却非如此,而是觉得汉家之制可以让慕容氏强大起来,他所谓的改制,其实还是要强大部族,为争霸、崛起做准备,其实本质上,和段部、宇文部那般喜欢劫掠、压榨,是没有区别的。”

    佛法简却笑着摇头道:“若是这般说来,中原王朝岂不是也是一样?

    “这却不同,”聂道仁注意到自己老师的表情,解释道,“学生并非是因为出身,要为朝廷开脱,有道是仓禀实而知礼仪,汉家已到讲究礼仪的时候,而重兵变法往往礼崩乐坏,此事在慕容部也有端倪。”

    佛法简点头道:“好,那为师也不多问这个了,只是这慕容部是否是理想之选?”

    聂道仁沉吟了一下,说道:“这就要看老师想要让弟子到达什么样的位置了。”

    佛法简轻轻点头,说道:“自是希望你能影响单于,让他重我佛家,全力扶持,广传佛家之果。”

    聂道仁便道:“那如今怕是不行,至少在当今单于在位的时候,难以做到。”

    “哦?”佛法简露出疑惑之色,“这慕容单于而今大肆传汉家之学,以壮其势,是以粮粟满仓,方能撑过围城之战,但汉家之人毕竟与鲜卑异种,一两代的人,根本难以共融,如今这棘城看着和谐,其实暗潮涌动,两个部族之间的矛盾正在积蓄,正是需要以佛法化解,一旦汉民诚心礼佛,必懂安宁,不起波澜,让慕容部真正安稳下来,也是去了后顾之忧。”

    聂道仁却道:“但这样的情况,若无一个在慕容部身居高位的佛家人作为根基,依旧还是无根浮萍,和依附王浚比起来,并没有本质上的区别。”

    佛法简听着眯起眼睛,没有继续说话。

    聂道仁则解释起来:“慕容单于现在看起来是将汉家与本族之人平等对待,很多汉人在这里受到重用,但是他们其实游离于中枢之外,他们对慕容单于来说,只不过是有用而已,但那位单于的根本还是自己的部族,这也是他权柄的源头,也是他真正可以依靠的人,这一点无论什么时候都难以改变,这也就让我难以真正走进慕容的权力核心,既然如此,又如何能保证佛家昌盛?说不定到时候一位新单于上台了,只要一道命令,就能改变局势。”

    佛法简眉头一皱,对这个答案有些不满的说道:“若是照你这样说,那除了汉家将领之外,岂不是没有人可以选择了?”

    没想到聂道仁却又摇摇头,说道:“其实也不尽然,但这需要慕容部的结构,以及领地有了变化才行,否则就算是换上一个更加钦慕汉家之学的人,也是无用的。”

    听到这里,佛法简哪里还不明白自己这个弟子的意思,不由眉头皱起。

    平心而论,他对慕容部还是十分满意的,尤其是来到北地之后,唯独此地最为敬重自己,而如陈止、王浚之流,对他都太过强势了。

    正想着说点什么,这时就有一个仆从从远处疾步走来,说是慕容皝来了。

    “既然是慕容少主来了,那就把人请进来了吧。”吩咐之后,佛法简又对聂道仁说道:“你说换一个人也未必有用,但这几日不是与这位慕容少主相谈甚欢么?今日他必然得了王浚的消息,慕容部兴许要有计划,你不如就和他谈深一些,说不定会有新的见解。”

    说话之间,佛法简便就起身,带着聂道仁一起迎了过去。

    “大师、聂君,怎敢劳驾两位亲迎。”远远地,换上了一身中原装束的慕容皝已经走了进来,远远地就拱手而笑,神态恣意潇洒。

    这幅样子,就算是心有自意的聂道仁也不由有些心折。

    佛法简则笑道:“慕容居士说笑了,本来该贫僧几人过去拜访才对,但之前几次求见,总不好再厚颜上门,这次才邀请阁下过来,并且准备斋饭,希望能让居士品尝。”

    “哦?还有斋饭?这佛门斋饭的美名,我可是早就听闻了,这次是要大饱口福了。”说话间,慕容皝已经走到了跟前,先是正式给佛法简见礼,随即一脸热切的朝聂道仁看过去。

    “聂君,这几日过得如何?之前你一番点评北地势力,我回去品味,颇有心得,今日就要和你好好说说,正好还有一件事能品鉴,相信以你的眼力,定可给我指点迷津!”

第七百九十三章 何时攻?() 
这边慕容皝刚把话说完,那边聂道仁便直言不讳的说道:“慕容君所说的事,应该就是王浚攻代,而慕容要抓住机会,想要有所图谋吧。”

    按道理而言,这事现在还不该这般大肆张扬,毕竟慕容廆开会的时候,连何经这样的汉家谋士都没有叫过来,更不要说其他人了。

    不过,慕容皝却很清楚,这佛家遍布中土各处,几乎处处皆有寺院,彼此之间还都有联系,若是有心探查情报,那寺寺相连,不知道有多方便,消息灵通莫过于此,他也就不怎么奇怪了。

    再加上这佛法简等人就是从幽州过来的,而且还留了不少人在代县和蓟县还筹建佛寺,而佛法简作为领头人,要实时掌握情况,彼此之间的通信从来没有断过,王浚那边的动静这么大,城里几个大族都知晓了,连何经都能推测出来,聂道仁得到消息并不为奇。

    只不过,这样的表现,却也让慕容皝心中一动,对佛家的力量又有了新的想法,而对面前的这个年轻人,招揽之心越发浓烈。

    想着想着,慕容皝就笑道:“聂君,那王浚的异动,明眼的人都能看到,不过他打折的旗号,可是南下平叛,是为朝廷出力,又怎么会去攻打代郡呢?”

    聂道仁也笑了起来,不过不等他开始,旁边的佛法简便道:“两位不要在这里边站着数,不如去那边品茶,再观这初春之景,岂不美哉?”说罢,还做出了一个“请”的姿势。

    慕容皝闻言,笑着点头,就跟着这师徒二人到了长廊上坐下,马上就有人过来摆上矮桌,又是斟茶倒水,摆上水果。

    慕容皝也不心急,拿起水果吃了一口,笑呵呵的看着聂道仁,做出了倾听的姿态。

    聂道仁见状,不慌不忙的道:“王大司马有动向,这事瞒不过有新人,他为北地兵力之首,除去盘踞并州的匈奴,就数他的人马最多,而且麾下更有段部、宇文部这两方从属,骑兵加起来要超过五万,这还是不算汉家兵卒,这般兵势,谁敢轻忽?但观其人行事,却称得上是无利不起早,无论是之前围困贵族,又或是前些时候平定平州的叛乱,都是为了稳固自身的权柄、地盘,这样的人,若是领兵南下,必是因自身有所求,而利有所在之故。”

    “不错,王浚这个人,我们都是清楚他的为人的,此人狼子野心,根本没有忠诚可言,说他要为朝廷分忧,那简直笑话,我慕容部在鲜卑各部之中,是最尊崇朝廷的,年年上供,得享朝廷册封,而那宇文部、段部其实叛逆,早就不服朝廷之令了,只听他王浚号令,结果这王浚就带着各方围攻慕容,他但凡有一点遵从朝廷,都断然不会发生这般事情。”

    似乎是触动了心中事,慕容皝的语气也有了变化。

    但说完这些,慕容皝忽然有话锋一转:“不过,此人是无利不起早,但冀州也未必没有他的利益,无论是地盘,还是人口,相信对王浚而言,都有好处。”

    “王浚不缺地盘,”聂道仁摇了摇头,“王浚现在头上有大司马、大将军、两州都督、两州刺史等大职,更有大大小小诸多头衔,这么一个人,他明显是想要借朝廷之名行事的,若是伸手在冀州占地,就是越权,没有转圜余地,等于和朝廷撕破脸,这绝对不符合他的行事风格,而说到人口,幽州比起其他州来,人口是少,但耕地的人却不少,更有两个大郡作为根基,王浚的兵马也更看重鲜卑骑兵,更何况……”

    他看了慕容皝一眼,淡淡说道:“靠近幽州一侧的冀州郡县,里面的流民可不好收拢,不是江都王的人在管理,就是被那祖逖收编,再往东边的,多数是被石勒影响,又或者干脆去投奔代郡的,怎么想,王大司马若是收拢这部分人,那得罪的可不是一个两个人,倒是他按兵不动,只要维持幽州大体上的平静,自有流民不断去投,哪里还要动刀兵?这不是反而落了下乘么?”

    慕容皝点点头,笑道:“这么看来,似乎真无好处。”

    “其实,慕容君你今日是明知故问,”聂道仁忽然也改变了话题,“冀州那边的局势,隔岸观火是最好选择,王浚的目的何在其实很清楚,你说这些,其实是要考较我啊。”

    慕容皝听着,便坦然笑道:“虽有此意,但也是知道聂君之能,心馋所致,况且我手下虽也有些人,告知了王浚真意,但其中曲折、缘由,又着实不知,但听聂君此番讲解,立刻茅塞顿开!”

    说着说着,他又问道:“若王浚意在代郡,那其实也不算意外,早就有人想着,这王浚当再今年收麦之事举兵事,算算日子也没有几个月了,看他现在大张旗鼓的准备,估计要不了一个月就要做好,到时候顺势起兵,其实不算意外,就是不知道我慕容此时若是趁虚而入,是否是合适之举,还望先生能够告知。”他这里直接用上了“先生”称呼,表现出了尊敬。

    那佛法简一直在旁边听着,不发一言,听到这里,却是眼中一亮,知道这位慕容少主,是真心想要招揽,但旋即又是一阵忧愁,因为想到了聂道仁的态度。

    虽说是佛家培养出来的,但聂道仁若是心里有抵触,那还是会有影响,更何况之前的那般分析,其实也让佛法简生出一点担忧。

    不过,他转念一想,这慕容部也不是最后的选择,还有拓跋部、羯人石勒等备选,倒也不用太过着急。

    这边想着,那边聂道仁忽然说道:“现在最该确认的,或者说关心的,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0

你可能喜欢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