667中文网 > 历史军事电子书 > 冠绝新汉朝 >

第471章

冠绝新汉朝-第471章

小说: 冠绝新汉朝 字数: 每页4000字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子,以后必然生根发芽,茁壮成长!”

    聂道仁听到这里,神色越发肃穆,同时一股浓烈的使命感在心底油然而生,他不禁问道:“那这个人选是谁?”

    “最初,我等看上的就是陈止,此人有名士之名,又有诸多背景,未来就算做大了,朝廷也不会太过逼迫,”佛法简说着,还是叹气,“可惜,此人虚有其名,不愿意接纳,这是他自己错过了,所以就要选择其他几人了。”

    “其他几人?”聂道仁的心里,其实已经明白了。

    果然,就听佛法简吐出几个名字——

    “王浚、石勒、慕容廆、拓跋猗卢!”

第七百六十二章 佛聂投胡,未必坏事() 
听完人选之后,聂道仁沉吟片刻,如实说道:“这几个人,如今都是北地的风云人物,不过我却不觉得他们是理想的辅佐对象。”

    “说说你的想法。”佛法简表现出对聂道仁的尊重和重视,“为师想听听你对北地局势的看法和分析。”

    聂道仁赶紧谦虚道:“我这点看法,根本难等大雅之堂,对北地的情况也只是略知皮毛,甚至在过来幽州之前,徒儿对北地的了解,还只是局限在几个概念上,比如冀州灾祸,幽州割据,还有就是草原胡人部族。”

    “你不用这么谦虚,”佛法简却摆摆手,“我知道你在过来之前,已经看过许多卷宗,对北地各个势力都有了解,不用妄自菲薄,”说着,他忽然正色起来,“况且,未来你选了一家辅佐,那就更不能这般谦虚,得当仁不让,这样才能被人重视,否则必被人他人看轻,甚至为他人做嫁衣。”

    聂道仁心中一凛,赶紧点头称是,暗暗思量,也觉得自己老师的这些话,并不是危言耸听,而是切切实实的问题。

    于是,他清了清嗓子,就道:“既然如此,那徒儿就在老师面前献丑了。”

    佛法简轻轻点头,示意他但说无妨。

    聂道仁沉吟了一下,随后说道:“学生觉得,那王浚就不是个好选择,余下的众人里面,石勒、拓跋部和慕容部各有各的优点,不过若是要选的话,应该首选这些胡人辅佐,其中石勒其实是最好的选择,但里面却有个阻碍,却是那张宾,而后拓跋、慕容两家,也有其欠缺,粗看起来,似乎比石勒的羯人更有前程,但若是从咱们佛家角度来看,反而不如那石勒……”

    他这一打开话匣子,便不再隐藏想法,洋洋洒洒的说了一番话来。

    佛法简听着,眼中一亮,微笑起来,不时点头,让这徒儿继续说下去。

    于是,这师徒二人一直说到了东方泛白,才算是结束,随后一行人休息了之后,重新购买了马车,当日就再上旅程,看这路线,分明是直奔王浚所在的蓟县而去的。

    这个消息,也在第一时间被送到了陈止手上。

    “这几个僧人,明显是想要在北地搞事啊。”将消息通报给陈止之后,苏辽在陈止低头看情报的时候,就忍不住说了出来。

    陈止也不抬头,只是问道:“何以见得?”

    苏辽便稍微低头,说道:“这事不还是主公你先发现的么,否则不会这般冷待这一行僧人,以至于他们连半个月都待不住,就主动离去了,只是可惜了那聂道仁。”

    “你已经不是第一个这么说的人了。”陈止放下信函,抬头看了过去,“之前束交也提过此人,说他见识不凡,乃是辅佐之才,所以我也试着招揽了,甚至还邀请他两次过来,但都被婉拒,可见是铁了心的不愿出仕,那也就没办法了。”

    陈止当下就想着要收集人才,以巩固根基,那些青史留名的,能被他前世记住的人,虽说是首选,但也不会因此就一叶障目,看不起那些名声不显的。

    毕竟历史变化,有人兴起,有人衰落,说不定就有新人出现,才学能力不亚于原本历史上的牛人。

    况且,陈止毕竟精力有限,就算有签筒之能,也不可能将人物尽数记住,说不定有些人,同样留名,只是他第一世未曾听闻,又或者是遗失在历史长河中了。

    更不要说,陈止如今面对有才之人,确定不是名不副实,都会观一番气,那聂道仁也不例外,而且这人当时还给陈止留下了深刻印象,因为他从其人的气中发现了,这人已经和佛家深深缠绕在一起,如果招揽过来,就必须十分小心,否则一个不小心,就有可能让自己治理之下的土地上,佛教信仰彻底失控、泛滥。

    这些基于思想的影响力,一旦扩张开来,可就不好控制和掌控了,就算是派人刮地三尺,将信奉之人尽数集中起来坑杀,一样难以根绝,反而有可能激起旁人的恻隐之心、同仇敌忾之念,以及叛逆心理,造成更为广泛的反噬。

    更何况,他陈止身为一方父母官,真要是做出这种丧心病狂的事来了,别说朝廷饶不了他,这名望的反噬、气运的崩溃,第一时间就要找过来。

    所以,想通了这些,他也就不怎么热衷于招揽聂道仁了,毕竟人才虽然难得,但若是还自带传染源,那可就不好了,一个不小心把自己的队伍改色了,都没地方哭去。

    这边,陈止不怎么在意,但苏辽显然还是遗憾,兀自说着:“我与此人见过几次,和他交谈,皆是言之有物,胸有丘壑,不能为同僚,着实可惜,更何况……”

    他看了陈止一眼,才道:“那几个僧人,明显是怀有某种意念,先前的试探,未尝不是想要投奔,现在直往蓟县,恐怕是想要归附王浚!”

    陈止笑道:“恐怕还不止,这上面不是写了么?”他指了指那封信,“这僧人还分别派出三人,一人往南边,两人往北边,恐怕他们是在权衡左右,想着到底要在哪一家出仕。”

    “主公说的不错,我等也有这样的分析和猜测,”苏辽这般说着,脸上露出凝重之色,“若是那僧人带着聂道仁投奔了石勒,那可就不是什么好消息了,会让羯人如虎添翼!”

    陈止接过话,就说:“石勒已经在冀州东边站稳了脚跟,正伺机要扩张,而向南是朝廷掌控的区域,料定此人不会轻易南下,否则难免因外力威胁,让原本有些分裂的朝廷重新拧成一股,而其人东边隔着太行上,那匈奴又是其主,至少名义上,石勒还是匈奴的安东将军,所以其人最有可能的扩张方向,就是东边与北边!”

    苏辽重重点头,说道:“东边是江都王,早就被打怕了,龟缩不出,而北边就是幽州,王浚势大,石勒当初还曾被王浚击败,轻易不会动手,偏偏咱们代郡游离于王浚势力之外,十分危险,那几名僧人又曾来过,若是聂道仁投奔过去,十分不利!”

    “确实,这些僧人都有来历,无缘无故杀不得,不过聂道仁如果投奔石勒,倒也不全是坏事!”陈止忽然笑了起来,“这聂道仁学的是王佐之术,要辅佐他人,以谋定计,可石勒身边已经有一位谋士了,影响力很大,偏偏不是主动投奔过去的,你说若是再来一个有佛门支持的谋士,又会如何?”

第七百六十三章 两士相争,或有一走() 
苏辽闻言,便就沉思,然后说道:“张宾此人长于谋划,更兼有对局势的了解,往往一语中的,是以辅佐石勒,令其人得以明晰局面,否则断然没有当下的这个情形。”

    他能说出这些,是因为在陈止的安排下,密谍司对周遭几个势力,都进行了归纳整理,确立了几个特殊的卷宗室,里面存放着的,就是有关周边势力的具体情况。

    这些情况中,不光有他们兵马的大概人数、势力构成,还包括了主要人物的分析和背景介绍。

    值得一提的是,有关石勒的卷宗,苏辽本意是归纳在匈奴国之下,毕竟在名义上和对外宣传上,石勒都是号称是匈奴臣属,而匈奴国也很给面子,一个定北将军加持上去,看上去也很是那么一回事。

    偏偏陈止却阻止了这种划分,而是让苏辽将石勒单独列为一系,并且判断说,那石勒早晚要正式自立,当下只是条件还不允许,羽翼不够丰满。

    只不过,就连苏辽也能看出来,此时的石勒,其实已经聚集了不小的实力,否则也不会在冀州西边站稳,其中最为让人注意的,除了几个猛将之外,就是那张宾了。

    “张宾此人,之所以会从羯人,也算是阴差阳错,”陈止将那情报收拾到了一边,从容说着,“其父本为中山太守,却因得罪权贵,郁郁不得志,最后投奔友人,在并州之时却又因权贵陷害,郁郁而终,恰巧匈奴南下,攻城略地,那张宾所在村镇眼看将被屠戮,于是其人主动出面,面见当时的匈奴将领,以三寸之舌说得对方停兵,却也不得不投身帐下,那将领也就是石勒了。”

    苏辽便道:“刘渊在世之时,颇有气度,虽也打压他族,却也敢用人,结果刘渊一去,刘聪得权,对族内争权夺利,对外族则处处打压,石勒眼看要被闲置,这才主动外出,听说也是那张宾给出的主意,甚至让他舍了北地,不占幽州一地,转而去往冀州,这才别开生面。”

    陈止跟着就道:“此人逐得信任和重视,成为了石勒的谋主,其他几个谋士、幕僚,都逐渐被边缘化,甚至连他们本族的、匈奴族的,都不例外,但是张宾也有一个不利之处,那就是他的地位,全靠石勒的信任,本身并没有什么后台。”

    他这话一说,苏辽就明白过来。

    想了想,这位特务头子,就道:“主公所言极是,对内而言,石勒的队伍基本都是外族,俘虏的本土兵马,都被压制在最底层,而且不得为将领,所以他孤立无援,而在外,他的名声虽响,但却不怎么好,多为贬斥之声,也不愿与他联系。”

    陈止笑道:“这就是人心之妙了,石勒如今势大,其人所治之地,有不少大族、宗族与之联络,甚至为了避祸,主动投靠,但一样斥责张宾,仿佛只要骂一骂其他人,自己就是对的了,所以,现在是羯人、匈奴人,不快石勒重视他一个外人,中土宗族不喜此人行径,而其人同僚,又嫉恨张宾独得专信,而张宾自己偏偏没有实实在在的根基,这种时候,有佛家背景、能力不俗的聂道仁去了,你说会如何?”

    苏辽却有些疑惑的说道:“若有佛家支持,聂道仁站稳脚跟是没问题的,而听他谈吐,虽然有能耐,但未必能记得上张宾之才,就算两人才能相近,张宾毕竟和石勒有旧情,关心亲近,也不是后来者能比得上的。”

    陈止却笑道:“若是有佛家支持,难道还不够么?”

    苏辽不由一愣。

    陈止见火候差不多了,就道:“这事本就要和你们说的,现在先通个气,我之前拒绝僧道两边的提议,不愿意让他们大肆传播,却也不阻止,但不推崇,很多人因此颇有微词,那佛法简、聂道仁也是因此离去……”

    苏辽听到这里便默不作声了,关于这个问题,他隐隐已有猜测,就等着陈止挑明了。

    果然,陈止接下来就道:“这里面的原因,其实和今日这事也是有关联的,石勒为羯人,其麾下如石虎之流,更是嗜杀成性,占领了冀州西部,但底层的百姓却多有不从,连世家也多是表面迎合,背地里各有打算,这种局面下,从最近反馈过来的情报上,就能看得出来,此人按下族中凶残之举,想要怀柔,安抚地方,以此来稳固根基,但收效不大。”

    苏辽点点头道:“对,否则他之前战败了江都王,就该乘胜追击了,结果反而主动后退,就是因为后方还不稳固,民心并不归顺。”

    陈止笑问:“民心不归附,就要想办法得民心,若不能得,就要让民心安顺不乱,你说说,当今世上,有哪家学说,最方便行此事?”

    苏辽一怔,随后叹息道:“原来如此,原来是这般!”他看了陈止一眼,露出敬佩之色,“若论安抚百姓,儒家也有其分支可行,但眼下最为知名的,恐怕就是那佛家了,按理说道门也算,但自前朝至今,因五斗米而起乱者不知凡几,恐怕是没有人敢信了。”

    “以佛而定民心,自是需要高僧宣法,而佛要在中土弘扬,就要有大树依附,先前佛门来代郡,几次试探,就是想要我支持,甚至划地出人,大建佛寺,我却不许,于是他们便果断离去,先找王浚,再联四边,无非就是要看看哪一家能让他们如愿。”

    苏辽便道:“那王浚岂不是更理想的选择?”

    “王浚兵强马壮,治下两州,百姓不说安定,但几个大郡的郡守,都是他的人,佛家过去只能锦上添花,并无多少助力,况且佛家谋求长远,必然还奢求传承,希望靠一二菁英,得上位者垂青,从而稳固地位,是以有聂道仁这般人物,可王浚麾下可没有多少空缺,要是再花个几年上演升职记,又有许多变数,因此王浚不是他们的首选。”

    说着说着,他眼中露出兴奋之色:“那石勒却颇为理想,只是一个萝卜一个坑,聂道仁挟带佛家之助,空降石勒身旁,一旦得信,必然挤占张宾空间,到时张宾诸多弊端一同爆发,或许就有了我的可乘之机!”

第七百六十四章 胡运昌?() 
“汉家之人,哪怕如王浚这般,摆明了和朝廷有龃龉,甚至麾下有许多段部鲜卑的骑兵,出兵之后,行的也是劫掠之道,但因其出身,便容易得民之心,即便不能,那民众也还算安宁,与之相比,石勒这等异族面临的局面,就要复杂的多。”

    陈止的话,让苏辽明白了许多,他立刻就意识到,为何陈止认为,周边的胡人势力,是成为佛家首选。

    “佛家若是传播,对于异族势力而言,最大的好处,就是百姓安宁,等于是稳固了根基,这也是石勒当下最需要的,他占据了冀州西部,但旁人都认为只是暂时,就是以胡统汉,根底不稳,被拖了后腿,不过这佛家毕竟还有其他的选择,比如草原上的几个部族。”

    陈止点点头,说道:“不错,鲜卑如今大洗牌,经过大半年的演变,渐渐稳固下来,慕容雄踞关外,招兵买马,不管那慕容一家过去有多大志向,如今有了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0

你可能喜欢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