667中文网 > 历史军事电子书 > 冠绝新汉朝 >

第434章

冠绝新汉朝-第434章

小说: 冠绝新汉朝 字数: 每页4000字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是!将军!”那兵卒头领露出感激之色,一转身,就急急忙忙的冲了进去,很快又走出道观,来到那李始和李云的跟前,毕恭毕敬的道:“大将军让两位进去,一同听道长教诲。”

    “多谢。”李始点点头,和那年轻人李云一同走进道观,不过李云在经过那个兵卒头领的时候,还是冷哼一声。

    等这两人走了进去,周围的一个个百姓,又重新聚拢过来,忍不住议论,只是这一次的话题,又落到了这新来的两人身上。

    “这两人是什么来历,好威风啊,刚才这个兵头,看着真是威风八面,结果在这两个人的面前,却还要低头说话。”

    “你没听刚才两人说的话么,其中有一个,好像是那个李大将军的兄弟,还有一个姓李,估计也是大将军的兄弟吧。”

    “这个我倒是知道一点,那个李始是大将军李雄的大哥,他们的父亲就是之前的氐雄李特,那位大将军是李特的三子,上面两个哥哥,一个就是这个李始,还有一个叫李荡,至于那个李云,却是他们的远亲,不过也是李氏一族的。”

    “原来是这样啊,兄台真是好见识。”

    “哪里哪里,不过是在蜀地行走经商,见的多了,不过我真正的特长,还是跑得快啊。”

    ……

    这外面百姓议论的时候,被他们议论的主角,刚刚走进去的李始和李云,正在缓慢前行。

    这道观从外面看不大,但里面布局完善,一进门就是院落,然后就是一条长廊。

    因为是夜晚,长廊上摆放着几盏灯,但每盏灯的距离不近,因而并不明亮,依旧显得暗淡。

    这或明或暗的光,照在两人脸上,显得二人表情阴晴不定。

    “好一个道观,晚上不见几个人,居然还摆放着油灯,”李云忽然低语出声,“咱们现在刚占成都,连将领都不敢乱用灯油,要节省下来,结果这一个道士,居然如此铺张。”

    “这位道人可不一般,”李始看了他一眼,“这范长生的威望,遍布整个蜀地,但凡是天师道的信徒,都要称他一声教主,那乡绅土豪、团勇兵丁,对他更是敬若神明,若得此人相助,那我李家说不定真能在蜀地立足下来!”

    “哼!蜀地是我们打下来的,还能无法立足?汉廷的兵马不堪一击!如今梁州将下,蜀道大部分都在手中,借助天险,何人能入得来?还要靠他一个道人?”

    这话说完,李始正要回答,却已经听到前面传来一句——

    “仙长居然要去幽州?这是何故?”

第六百八十一章 既请出山,护送往幽() 
“幽州?”不远处,听得此言的李云眉头一皱,朝李始看了过去。

    后者摇摇头,表示自己也不清楚,随后低语道:“等会见了道长,你少说话,表现的恭敬一点,那位不光影响很大,更有真才实学,若能得其所助,我李家大兴不远!”

    这样想着,二人让门口的一名护卫进去通报,等得了信儿,才踏足其中。

    这道观的正堂摆设,并不怎么丰富,甚至在李家兄弟看来,称得上是简陋,尤其是那李云,他是第一次过来,之前在长廊上见着油灯点燃,还觉得道观奢侈,可等进了这屋子里,却不由皱起眉来。

    空空荡荡的大堂中,摆放着简单的陈设,最里面是一块细长的神案,似乎是石头打造的,上面仿照着佛家的样式,供奉着两块神像,不过以李云的见识,可是分辨不出这两位的来历。

    在神像前面,摆放着几张蒲团,正有两人坐于其上,相对而谈。

    其中一人,是一个须发皆白的道士,慈眉善目,面带笑容,他的肩膀极宽,撑起了道袍,整个人端坐不动,却散发出一股仙风道骨的味道。

    “难怪三哥会被这道人折服,反复过来拜访,还想要请他出山,至少这幅皮囊,看着是有些非同一般。”孙云嘀咕着,目光旋即落到了老道对面的那人身上。

    这是一个看起来威武雄壮男子,盘坐在蒲团上,看上去随性洒脱,但表情却很是严肃,正在与那道人说话——

    “仙长若是离开,这蜀地的教徒如何?又有谁来为他们讲道?”

    他的声音很响,似乎是因为情绪有些波动,刚才李始、李云能在门口就听到里面的话,也是因为此人的声音响亮。

    这个人,就是眼下大半个蜀地的掌握者,李雄。

    “李将军的意思,老道是知道的,”那道人还是一副慈眉善目的样子,但说出来的话,却让在旁旁听的李云眼皮子直跳,“当下你们李家有灭亡之灾,是以才多次过来拜访老道。”

    “你在胡说什么?”李云登时就忍不住了,主动跳出来,“我李家如今占据整个益州,我等叔父前几日率兵北伐,拿下了大半个梁州,整个蜀地眼看就要落入手里,哪里来的灭亡之灾!你这道人,为何危言耸听?”

    “哦?”老道微微抬起眼睛,看向李云,也不恼怒,笑着问道:“这位应该是李云将军吧?听说你曾带兵攻打朝廷的援兵,将之覆灭,那领兵的几个将领,更是被阵斩,是一条好汉。”

    李云听得老道之言,说的是自己的得意事,不由更加气壮,正要再说两句,却被李始用眼神制止,跟着那李雄也是瞪了过来,淡淡说道:“李云,在仙长面前不得无礼,你去外面等候吧。”

    这无疑是要直接将他赶出去,李云的脸色登时涨得通红,正要分辩两句。

    反而是那老道摇摇头,笑道:“将军何必如此,这位李云将军也是有气运的人,合该兴起,他既然来此,便有其命数,不如一并在这里听听。”

    李雄点点头,说道:“既然如此,你就先留下来吧。”

    李云不用担心被赶出去,可心里对那道人却是半点好感也无,反倒见着自家兄长、当家,对这个方外道士如此言听计从,不由心中担忧起来,但也知道此时多说无益,于是强行按捺心头话语,想着先听听这古怪道士怎么说,若是有什么漏洞,也好揭穿他。

    老道则看也不看李云,对李雄说道:“将军你一家人,本受朝廷恩惠,迁入蜀地,结果从令尊开始,便多有反叛……”

    “道长,”这时候,那李始忍不住开口了,“我等氐人之所以入川,并非自愿,而是因朝廷的实边之策,被强行迁徙过来,填充四川人口,而且当时也是那张天师主持。”

    原来,李雄他们这一脉,乃是氐人,是东汉末年、三国时期,五斗米教的张鲁统治汉中之时迁入,按他们自己的说法,乃是朝廷强迫,但民间多有传闻,说是他们见有机可乘,自行前来的。

    那位老道明显打算在这个事情上纠缠,继续说道:“不过,之前贵族几次反叛,朝廷都容忍下来,甚至多次诏安,几位也曾在这蜀中为将领……”

    听到这里,那李云又忍不住出声了:“朝廷不过是扔几根骨头,就想让我们卖命,所谓的将领,根本就是光杆,下面什么人都没有,连原本我等的兵马,都被调到其他人麾下!”

    李雄也点头说道:“我等立足,就是靠着兵马,若是再不动手,无意于坐以待毙,兵马尽失之时,就是我等丧命之期!”

    老道点点头,随后突然说道:“但是诸位这次却将那广汉王的世子给杀了!”

    顿时,整个大堂陷入了诡异的安静。

    老道看着面前三人,叹息说道:“本来,不管几位是打着注意,闹腾一下,好让上面投鼠忌器,不敢懂你们的兵马也好,又或者是真的有心做一番事业也罢,都还有转圜余地,但杀了广汉王世子,却是没有回头路了,那位广汉王,如今贵为摄政、录尚书事,权倾朝野,是刘家这一代的掌权之人,他的世子被杀,已经无法下台,否则颜面无存,所以你们没有退路,只能拿下成都,但如此一来,就更无法回头了。”

    李雄、李始、李云都沉默下来,似乎回想起了什么。

    当下他们的局面,表面上看起来威风八面,其实危机四伏,甚至是不得已才走到如今的地步。

    “如今,蜀地的朝廷兵马,几乎被诸位打散,但是打退了朝廷的大军,并不代表着就掌握了一方土地,下面有的人不服,于是李将军就想到了老道,想起了天师道!五斗米教四散,而蜀地则尊天师,若有老道相助,则民心可抚,便是让李家入主蜀地,也未必就不可能。”

    那李始、李云听到这里,神色皆变。

    而李雄则叹了一口气,随后站起身,恭恭敬敬的朝范长生拜了一拜,诚恳问道:“不知仙长怎样才可答应?”

    范长生眯起眼睛,笑道:“将军既要拜老道为师,自可为之,只不过要先替老道做一件事。”

    李雄很干脆的问道:“什么事?”

    老道笑呵呵的没有立刻回答,而在他身后不远处,一名跪坐在墙边的年轻人站起身,缓缓走来,来到老道士身后,再次跪坐。

    那老道士这时才道:“我这徒弟名叫张玄,劳烦将军派些人手,护持他前往幽州!”

第六百八十二章 离得远,传得慢,错的多() 
约莫一盏茶的时间之后,李雄兄弟三人辞别了老道士范长生,带着一众兵卒,在众多百姓的围观中,迅速退去。

    李雄、李始、李云这三人翻身上马,而兵卒则是快步跟随。

    “那老道士到底是什么意思?”策马之际,那李云忽然问道,因为他们的马骑的并不快,因而这声音也不高,“要送他的一个弟子去往幽州,这幽州距离益州可不近,要横跨半个中土,这也太过于麻烦了。”

    “你要知道,咱们现在确实需要那位道长的帮助,”李始摇了摇头,先跟李云说了一句,又转而对李雄问道:“不过,这大老远的要去幽州,到底是什么打算?那幽州的消息,咱们多多少少知道点,是在王浚的治理之下,听说此人掌控鲜卑,称霸边疆与东北,论实力远在我等之上啊。”

    李雄也摇了摇头,随后说道:“那位道长的意思,我亦无从得知,不过他的目的地,我倒是略知一二。”

    “哦?”李始不由问道,“不知那目的地是什么地方?”

    “代郡。”李雄眯起眼睛,“道长没有特意说明,但在其话语中,却隐隐提及了两次,被我记了下来。”

    “代郡?”李始皱起眉头,“我知道,幽州下面的一个郡,听说最近换了太守,好像还出兵帮助那王浚攻打鲜卑了。”

    “你这消息可不够准确,”李雄摇了摇头,“不过也不怪兄长,那幽州距离咱们也实在是太远了,而且之前咱们暴起反抗朝廷的暴政,求得是一个生存,也没办法想这么多,当然并不关注。”

    “那实际情况是什么?”李云在旁边插话问道,“我听说那个代郡之所以出名,是因为心中的那个代郡太守是一个文人,有点名气,好像还为了赚取钱财,搜刮了当地的大户,强迫他们去造纸什么的,是一个非常不要脸的人。”

    “还有这样的事?”李始满脸诧异,“我听说那人叫做陈止,风评挺好的,好像还写过什么文章,你这消息是从什么地方得到的,强迫世家大族去造纸,就算是咱们都不敢这么做吧,咱们攻破了成都之后,那一家家的世家大族尽管并不归顺,却也只能冷放着,没有进一步的刺激。”

    “你们的消息都是从哪里听来的?”李雄却哭笑不得,“那代郡的情况,哪里是你们所说的这般,那位太守陈止,本就是中原名士,他也不是帮王浚攻打鲜卑,而是被鲜卑攻打,独立抵抗住了,同时还有一支朝廷的叛军,背叛了王浚,攻打代郡,据说前后十几万人,都未能打下那代郡,有此也可想见其人之能了。”

    实际上,微微一想,李雄就知道其中缘故了,自己的兄长与这个族中兄弟,如今都是掌兵的,情报方面根本接触不到,所以只能是道听途说一些传言。

    “哦?那这么说,这个陈止的手底下有能人啊,会打仗。”李始这么嘀咕了一句,随后又道:“既然如此,那咱们也得稍微了解一下这个代郡的情况才对,那位道长毕竟重要,在蜀地民间的影响力,恐怕不比朝廷弱,他现在有了要求,就是好事。”

    “对,”李雄点点头,“道长对咱们李家现在的情况看的很清楚,却没有说要撇清楚关系,而是提出了要求,这是个好征兆,不怕他有求,就怕他无求。”

    “那位道长当然是有所求的,”李始意有所指,“五斗米教自从四散之后,各地皆有其传,唯独这蜀地壮大的最快,但之前的那位益州刺史可是不怎么喜欢这些的,有心打压……”

    “这些话,你知道就好。”李雄在马上摆摆手,止住了兄长的话,随后朝着周围指了指,“那教中的诸多部曲,可是处处皆有的。”

    李始点点头,表示自己明白,他很清楚,这山下、山脚的百姓,看起来寻常,其实多为教众,否则寻常的百姓家,就算再怎么好奇,见到了兵勇都要退避,偶尔有胆子大的聚集过来,也是人数寥寥,不敢久留,哪有这样成群结队的?

    其实就是在警戒。

    李云这时候也听明白过来,不由冷笑:“原来也有所求,那何必装的如此清高?”

    李雄皱眉训斥:“道长也是有真才实学的人,学问通达,有经天纬地之才,便是去朝廷做丞相,执掌神器、调理阴阳,亦有能耐,若能请他出山,不知有多少好处,况且前任刺史,固然有心打压,但也仅限于此,再多的一样不敢去做!”

    李云听着,不由低下头来。

    看着他的样子,李雄皱起眉来,随后说道:“看你的这个态度,还是得对情况没有看清楚,回去好好想上几天吧!”紧接着,他又对李始说道:“兄长,这次护送看起来无关紧要,其实关系李家安危,旁人我是信不过的,而且因为咱们和朝廷的关系,不能派遣太多人手,最多派出几十人,再多,反而要引起官兵的注意,成为靶子,这人数不多,就得有能人掌管,所以希望你能亲自领队过去,护送那个张玄。”

    李始一愣,但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0

你可能喜欢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