667中文网 > 历史军事电子书 > 冠绝新汉朝 >

第317章

冠绝新汉朝-第317章

小说: 冠绝新汉朝 字数: 每页4000字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第四百八十八章 陈氏一书佛家裂(上)() 
王衍却听得生厌,他如何不知道乐起的念头,便摆了摆衣袖道:“也别说这些了,我还会被你这一席话蒙蔽?将那苏辽叫过来询问即可。”

    乐起讪讪一笑,不复多言,但他却很清楚,自己的话可不是要蒙蔽眼前的大家,而是要诱导大众,况且王衍的提议,也正合他意。

    赵远自是还想说话,但江都王却第一时间下令,让苏辽过来答话。

    苏辽刚刚与那人说了几句,知道是陈止得了陈梓的消息,因此有所安排(详见476章),派人过来送了这个布包,里面装着什么也说给了他听。

    这一个包中,装着三本书册。

    “没想到主上也知道了佛评的事,还有了安排。”

    正巧江都王让人来唤他过去,苏辽还未来得及想通,就被人给叫了过去,面对江都王,苏辽倒是没有多么紧张,哪怕他知道面前坐着的这个人,如今掌了洛阳的大半权柄。

    待苏辽行礼之后,江都王就问:“本王且问你,赵远说陈止只写了两本,就派人送来,那这总纲中的,岂非都是画饼?本王是知道陈先生的本事的,不信他会出此下策,只是那总纲中海油佛论一卷,这天下说佛之人众多,但其中佼佼者此刻有几位在此,莫非陈先生觉得自己的佛学造诣,能比得过沉浸其中几十年的法师?”

    苏辽只是摇头道:“主上造诣如何,下士并不敢妄言。”

    “下不肯言上,这是你尊礼的表现,”江都王眉头一皱,却还是点头称赞,“要比较倒也简单,通典中不是有佛论么?陈太守既然列出了纲目,必有手稿,哪怕没有写成书,但只要拿来手稿让诸位一观,自可明白,本王也不为难你,待佛评之后……”

    苏辽听出了话外之意,赶紧就道:“我家主上的佛论卷,已经写出来了,就在这里,无需劳烦郡王遣人。”

    江都王忽然闭口,盯着苏辽看了好一会,目光落到了他手中的布包之上。

    苏辽麻利的解开了布包,最上面的那本正是佛论卷,他不由暗道,这看似巧合的事,却是情报与计算的结果,主上让人送来三本,大概也是不能肯定,今日佛评,会演化成什么情况吧,不过将这佛论放在最上面,大概是觉得这本更为需要。

    注意到周围几人的目光,苏辽也来不及细想陈止为何能这么快又写出三本,便将那佛论卷呈给了江都王。

    “佛论在此!”

    这位郡王接过那书,目光却忍不住扫过布包中的其余两本,但隐约只看到了一个“子”字,就被苏辽遮好了。

    苏辽的话,可不光是说给江都王听的,同样也是说给在场的其他人听的,王衍等人也听了个分明,顿时就围了上来。

    与此同时,五僧亦是神色微变,顾不上其他,凑近过来。

    这一卷,可是佛论。

    “还真有佛伦?”

    乐起立于人群之中,看着众人从身旁走过,露出了迷茫之色。

    在他的前面,明法僧同样神色愕然,看着那一个个走过去的身影,半天没有回过神来,但最后他摇了摇头,却笑了。

    在五僧面前言佛,就算陈止真的能写出佛学妙义,那也是无用的,因为掌握着佛法解释权柄的人,可近在眼前。

    “这佛论和法论可不同,一来是异域所传,二来堪称博大,三来却是精通之人不多,无从判断啊,若是陈止的算计,怕是难免弄巧成拙了。”

    走进之后,王衍等人却露出了担忧之色,他们也觉得佛论出现的时机,有些太过巧合了,那边刚一提到,这边就出现了,难免让人觉得是早有预谋。

    但无论众人怎么想,当下的重点,还是落到了那本佛论卷上。

    有了法论卷打底,再看这一本的时候,他们的心思已经不是单纯的品评,而是带有了一丝期待,想要知道,陈止这位中土俊杰,会如何描述佛学。

    唯独那姜义,眉头皱起,暗道莫非陈止也要为这佛学张目?

    他倒不是反对佛家,只是觉得不该借着朝廷之力,宣扬异域之学,以乱中途道统,况且那佛学虽然精妙,佛教的规矩却违逆华夏风俗,让姜义不喜。

    “且先观之,若有遗漏,便当场戳破!”

    带着这样的念头,姜义也凑上前去。

    江都王却也识趣的,见众人围上来,都要翻看,便灵机一动,笑道:“诸位,且不要着急,你们这么多人,这书却只有一本,如何能够分看?本王有个提议,你们看看如何?”

    他见众人停下脚步,就继续道:“今日乃是佛评,却节外生枝,平生许多波澜,我看,正巧陈太守这本也是论佛,那不如我让人拿着宣读,也好让台下诸位都听听,省得他们白来一趟,再者说来,当众宣读,若有什么妙处,几位法师也可以讲解一番,如何啊?”

    怕是让人讲解是假,挑刺是真!

    江都王的心思,众人看的分明,但也觉得这个提议,是比较现实的,就纷纷同意下来,当姜义却是心头不快,觉得此举有宣扬外学的嫌疑,而且他深知洛阳之中,陈止的崇拜者众多,若是有陈止宣佛,那这群人争相效仿,恐怕比原来的佛论,影响还要大上几分。

    “可惜众念难违,怕是我说些什么,也没有用啊,也罢,我也听着,找些漏洞,宣扬处去,压低影响。”

    另一边,那郡王立刻找来了一名大嗓门的文人,让他拿着佛论卷,就站在高台上,对着众人宣读起来。

    王衍等人正襟危坐,猜测着这本佛论,与**是否是同一路数,而那五僧一个个是面色从容,期待着听一听,陈止这位大名士,对佛家是何态度。

    但下一息,当那文士念出第一句话来,五僧的脸,顿时就变了。

    “佛者,觉也,佛陀者,乔达摩。悉达多是也,称释迦牟尼,乃为释迦族属之贤人,牟尼者,贤者之称也。”

    王衍等人听得一愣,我们这等着听佛经妙义呢,你怎么张口就说了这么一段?可等他们一品味,却才明白过来。

    “这什么乔摩什么的,是佛陀?”

    几人面面相觑,台下则是众脸懵逼,觉得这个开场有些古怪。

    他们这边想着,那文人还在继续念着:“……时天竺列国纷争,有小国名迦毗罗卫,国主净饭王有治,有子悉达多……”

    文人念着念着,也觉得不对了,这什么事儿啊?那佛陀不是高高在上的神仙么?怎么在陈止这书里,给生生写成了一位王子?还文武双全、寻师问道的,这节奏不太对啊。

    “岂能任由此人说?这般一来,让人听之,怕是不会敬畏佛陀了!”首光寺的主持佛支佐忍不住要上前阻止,却被身边的比丘首陀拦住了。

    “且住,此言不见错漏,佛陀是人不是神,其涅槃前亦言:依法不依他处,告诫我等要相信他的佛法,不要崇拜他的人。”

    佛支佐闻言眉头一皱,就要反驳,但看了看场合,生生忍耐下来了。

    佛图澄见了这一幕,却不由叹息,他深知当下中土之人,视佛为一家,以为佛家皆是一体,却不知佛家之中也有分别,便如这佛支佐和比丘首陀,对佛陀的人神之别,就有看法,只不过如今佛家还未大兴,各方便拧成一股,皆为弘扬佛法。

    “但这般隐患,终究要有爆发的一天,只希望到时候我佛已在中土大放光明!”

    几僧这边想着,那文人又念了几句,其他众人也是听得暗暗咂舌,本来还以为是杜撰,可见了五僧表情,便明白怕是确有其事,等他们听到悉达多在铺草打坐、冥思苦想,终于菩提悟道了,便觉得有些意思了。

    随后,又听书中提到“三法印”、“四圣谛”、“八正道”、“十二因缘”、“五蕴”等佛家教义,并用寥寥数语就简单介绍了出来,不由让众人啧啧称奇。

    “这陈监正将的佛,是真有意思,和我过去听的都不太一样,但看来他是真的懂佛的,你看着说的,一套一套的。”

    众人的议论中,那佛支佐等人却眉头微皱。

    年轻的法师竺法潜低语道:“这些教义,乃是佛家根本,却是古老之言,早已被各家法师发扬,有了新解,没想到那位陈施主,学的却是古法。”

    但佛图澄却有些不安了,冥冥之中,仿佛有一个声音在他的耳边低语,让他有一种上前阻止那人继续宣读的冲动。

    但老僧定力高绝,这等杂念一转眼就驱散了,但随后,他就听那文人念道——

    “释迦牟尼涅槃百年,佛教有根本分裂,裂为两部,一为上座部,一为大众部,两部皆有法,乃争佛陀人神之别!”

    此言一出,佛图澄面色大变!

    紧接着,老僧起身,双手合十道:“不争、非争,这佛评不做了,贫僧等这便归去,念佛学法,还请施主不要念了。”

    旁人哗然,这老僧只当没有听到,双手合十的看着江都王。

    “这……”江都王登时犹豫起来。

    “无需如此,”随后那竺法潜也起身合十,“法师,言尽于人,佛自通明。”

    佛图澄闻之,怅然若失。

第四百八十九章 陈氏一书佛家裂(下)() 
这佛论卷,还念不念了?

    文人见着面前几人,不由踌躇起来,盯着江都王,等待着其人的指示,没有王爷发话,他可是不敢自作主张的。

    但他这么一停,却让台上的王衍等人,以及台下围观众人,有些不快起来。

    他们随着佛论的故事,已经是慢慢沉浸其中了,这会却突然停下来了,自然不快。

    只是听着那位德高望重的佛图澄的话,这些人却也知道场合,没有出言催促,只是这心里多多少少是有些疑惑的。

    怎么好端端的,便忽然要撤了佛评了?未免太古怪了。

    毕竟,为了这个佛评,这几位佛门僧人前前后后,可是拜访了不少人,前前后后更是耗费了莫大心血。

    怎么这佛图澄大师,转脸就说不做了?

    江都王也有些疑惑,但他对佛图澄很是尊敬,听到这话便沉思起来,但紧接着又听到了竺法潜的话,便犹豫起来。

    佛图澄叹了口气,摇头道:“也是,这般是总是躲不过的,佛评出于我等,那结果自然也得由我等承担。”这样想着,老僧又坐了回去。

    竺法潜同样顺势坐下。

    江都王一看,便示意那文人继续念,其实他也已经发现了,陈止的这本佛论,与其他佛经有着本质上的不同,里面隐藏着某种诡异的力量,让江都王这位颇为虔诚的信佛者,心里隐隐不安,但又迫切的想要听下去。

    不只是他,连那个念书的文士,其实也被这本佛论卷的内容吸引住了,同样想要知道后续,所以一得到命令,就马不停蹄的继续宣读起来——

    “上座部推崇‘有’,而大众部则崇尚‘空’,是以争论实有、假有,争论有我、无我,争论,那大众部衍大乘佛教……”

    听着听着,台上台下的不少聪明人,慢慢都品味过来。

    “好个陈守一,我本来还在想着,他这佛论要怎么写,才能不被人诟病,没想到的佛家之说,其实是明着写史,再掺和以佛家之思!”王衍抚须而笑,心有所得。

    连赵远都觉得有所心得:“今日才明白,我之前所学的佛法,其实是归于那大乘佛说。”

    刘近也道:“过去对佛家一知半解,今日只是听了一半的佛论,就觉得对佛家有了了解呢。”

    “这一路讲下来,是真的不得了,”罗勋重整旗鼓,再一次为陈止宣扬起来,“有五位法师和诸多佛门高僧在,在他们面前说佛,确实有班门弄斧的嫌疑,一个不小心,就要被找到漏洞,可按着陈先生的佛论之法,他所讲的是佛,却也不是佛,说他是佛,因为里面有佛、有佛门,更有诸多佛家之说,但说他不是佛,则是因为这佛论里面说佛,不是崇佛,而是单纯的讲解佛的历史,以及诸多佛家学说,并不涉及太多个人思绪。”

    “不错,”左廉点点头,也表示了同意,“其实不知诸君有没有注意到,这佛论从开篇,到现在,恐怕只是两三千字,却已经将那佛家的几大派系都说了一遍,不仅如此,连各家派系的矛盾和思想,都有所涉及,就比如大乘、小乘之分,以及各自不同的主张,按着佛论之说,那异域的佛门,为此争论了不知多少年头,各自的学说都觉得是正统,彼此不承认,但陈太守却在一本书里,将两者的思路都理清了、也说清了,你根本无从指责,因为他不是推崇,只是叙述。”

    古优笑道:“说起来,我倒是觉得,那小乘之法更为玄妙,也更有意义。”

    没想到旁边的王览却是眉头一皱,说道:“大乘法无疑更为上乘!”

    这两人一说,边上的几人各自阐述,居然是各有各的看法,很少有统一的,而且都觉得从陈止的佛论片语中,通透了几个佛家派系的虚实和特点,是归类之后才做出的判断,因此都觉得自己的倾向,才是最为正确的,竟然是各不相让。

    顿时就让这台下的空气有了一丝凝重的气氛。

    不只是台上,就是那台下的一众,这时候也各有各的倾向,随着佛论一路听下来,知道了佛家的历史,听闻了各派的主张,当然各有各的看法,而这各个派系能发展出来,本身就说明都有各自的道理,也都能打动人心、说得通,现在被不同的人接纳,也不算奇怪。

    但比起台上几人自重身份,下面的人争吵起来,就没有多少顾忌了,渐渐就有了剑拔弩张的气息。

    这股气息,被台上的姜义捕捉到了,他忽然笑了,然后摇摇头,也不打算却找什么佛论的漏洞了,反而安心的听了起来。

    但听着听着,他的神色逐渐凝重起来,那周围争论的人,也慢慢停下话语,故作姿态的江都王慢慢瞪大了眼睛,安坐的五僧则神色变化起来——

    “……今之中土,多为般若学,各有其解,为士人所认,是以传播甚广,可为佛家传扬,盖因多用格义之法。”

    “格义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0

你可能喜欢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