667中文网 > 历史军事电子书 > 冠绝新汉朝 >

第303章

冠绝新汉朝-第303章

小说: 冠绝新汉朝 字数: 每页4000字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反过来说,一旦利益受损了,那么这些领头氏族的威信,也就不可避免的会有损伤,影响到他们再部族中的主导地位。

    草原部族的内部斗争,往往很残酷,而且对本族的势力削减十分严重,一个典型的例子,就是陈止面前的慕容皝,他的父亲慕容廆就经历过一次部族分裂,其庶兄出走,从而诞生了吐谷浑。

    吐谷浑这个名字,在华夏的历史上也有着不少记载,同时也体现了草原民族的一个特点——

    那就是并无定名,往往哪一支势大,就以此为名。

    这样的特性,也决定了游牧出击,必须有所追求,因为他们的gdp就要靠着劫掠才能维持。

    “这次出兵,我等几部未能如愿,反而有所折损,但那王大将军却得偿所愿,将石勒击退了,所以当时各部对他有不小的意见,大将军遂做出了一个决定,准许各部在广宁县城劫掠三天!”

    劫掠三天!

    简简单单的四个字,但字字带血。

    经历过东汉末年的乱世,陈止如何不知道,劫掠的时候回发生什么样的情景。

    那可不单单是抢劫而已,更伴随着各种人性的丑陋!

    陈止都能想到,当广宁郡的百姓,以为边军到来,将过来入寇的匈奴兵马赶走之后,是怎样的庆幸而欣喜,随后落入人间地狱。

    “我慕容部自从我父当权以来,就始终推行着中原教化,区分尊卑利益,从而上行下效,以安民心,以定民意,从而四方投奔,才能强盛起来,为此甚至引得族中长者不满,我那伯父吐谷浑就是因此出走,所以面对王大将军的建议,我父据理力争,想要阻止,但终究难以扭转大将军的意志,最后不过是保护了一小部分的百姓,退回部族。”

    陈止的眼底闪过一点寒芒。

    所谓的保护百姓后退,换句话来说,就是将中原的百姓,转移到他们草原部族去罢了,毕竟对于这些部族而言,人口乃是珍贵之物。

    “太守可能会觉得,这不过是推脱之词,但我慕容确实是心向汉家,若是太守今后能往大棘城一观,自可知道我不是信口胡言,况且当时那种情况,若是将百姓留下来,他们要么就是被无故斩杀,要么就是轮流为奴隶,我等离开之时,甚至看到段部之人在垒京观。”

    京观者,聚尸封土,而成高冢。

    陈止的心底涌现怒火,神色越发不善,目光也转为冷冽。

    他当然不想无事找事,但那广宁郡的百姓,怎么说也是同族,流淌着一样的血脉,受到匈奴侵袭,侥幸逃脱,却被自己人率领的兵马所害。

    人皆有恻隐之心,陈止也不例外。

    “好一个王大将军啊!他根本没有将治下的百姓,当做是真正的同族子民,不过是看做抬高自己的台阶!带着异族,洗劫同族,斩人劫掠,何等的无耻!此人难怪原本的历史上,会有那般评价!难怪,他会在那种情况下,忽然出声,将我的任命,从广宁郡,转移到了代郡!”

    代郡原来的郡守陆区,乃是王浚的心腹,就算不是死忠,也是差之不大,这样的人放在代郡经营许久,显然是对这个郡势在必得,要彻底纳入掌控,乃至脱离朝廷的制衡。

    结果突然之间,却将这样的人调动到旁边的广宁郡。

    “这种种的诡异、奇怪之处,现在都能说得通了,里面的根本原因,就是因为广宁郡发生的事,是见不得光的,王浚的野心再大,他也知道当下如果真的和朝廷翻脸,是不可能讨得好来的,他能够在北疆站稳,乃至有着近乎事实半独立的割据兴致,进而滋长野心,其源头都是能在这里站稳,他借助天灾**起家,先前有东海王的支持,后来又养寇自重,又在朝中找了

    了人脉,种种条件作用下来,才能站稳这北疆一州!”

    当下的新汉,世家与皇权相互制约,但大体局面是稳定的,而且双方也都需要维持新汉王朝的规则,只有在规则之内,世家们才能保证自己的特权,这也是他们拥护刘氏的原因,因而王浚这样的人,哪怕野心再大,私心再浓烈,也得维持表面的规则,这样才能为士人所容。

    至少当下,他还要一步一个脚印的做事,所以才会让自己的一名名心腹,逐步掌握治理下的幽州郡县,慢慢的试探朝廷的耐性。

    但实际上,王浚比起其他地方的州刺史,有着一个优势,别看他占据了两州之地,但那平州的一半,其实原来并不是新汉的领土,或者说,是西汉时候的领土,土地上的人口,早就有了变化,是被王浚收复回来的。

    正因如此,在朝廷的眼中,王浚虽然占有两州,但基本盘还是幽州,那平州也是从幽州中分出去的,就是为了不让朝廷猜忌。

    这里面也曾经经历一番博弈。

    “广宁其实不能算是第一次了,王大将军早就深谙此道,比如那平州,最初的平州,其实朝廷是想要从王浚的手中剥离出来,用自己的人去控制的,”慕容皝似乎对新汉朝廷的计划,十分的清楚,“但那平州受到我等鲜卑各部,以及扶余、高句丽的威胁,反复进蔽,最后朝廷不得不求助于王大将军,这就让平州自然而然的成为了将军所属,像是朝廷求着他割据一样,在这个过程中,几个部族被他怂恿、引诱,在平州的郡县,也犯下了不少杀孽。”

    陈止沉默了片刻,忽然叹息道:“开疆拓土的功劳,以及守备边疆的职责,再加上平州之中,诸族杂糅,威胁不断,确实是立足根基的借口,朝廷仰仗其力,更不会主动撤之,更不要说之前还有郡王、亲王做王浚的后盾。”

    想着想着,他看着对面的慕容皝,也不得不承认,正像其人所说的那样,广宁郡的时候,如果不将百姓撤走,最后的下场可能更为凄惨。

    “但王浚能将消息封锁到这种程度,可见他的势力,以及对草原诸族的影响,恐怕他默认几族围攻慕容,也有甩锅的目的!到时候,将广宁郡的事,扣在这次鲜卑内战上,继而坐稳位置!同样的,鲜卑之凶性可见一斑,就算是这慕容氏说的冠冕堂皇,一样参与其中!”

    这般想着,他冲着慕容皝点点头,不复多言,让人送客。

    慕容皝见气氛凝重,也不再多说,拜别了陈止。

    随后,陈止就让人将苏辽唤了过来,语带寒气的道:“王浚此人,心狠手辣,我等之前的准备,恐怕还有不足,需要多做些打算了。”

第四百六十八章 《陈氏通典》之始() 
“多做打算?”苏辽一怔,“这是要针对王浚,有所布置?主上,恕我直言,我们现在还没有与王浚撕破脸的能力……”

    陈止却很干脆的说道:“我们是没有这个能力,但却不能保证王浚会保持克制,若是有个意外,他提前引兵来犯,或者干脆就是纵容、默许其他部族的肆意妄为,乃至引着匈奴入侵代郡,却不救援,又或者救援也只是变着法子过来逼迫,到了那个时候,单纯靠着手上的一千家丁,是远远不够的。”

    现在抵达了代郡的陈家家丁,数目还不算多,只有三百出头,但后续还要过来的,算在一起,越有一千多人,再加上杨家派过来的骑兵,人数也算不少,真要是摆开来的话,在整个代郡的世家里面也数得上号。

    但问题是,眼下陈止真正要面对的敌人,却不是世家,而是兵灾。

    苏辽闻言,沉思了片刻,就问道:“那要如何准备?催促南边尽快将家丁送过来么?”

    要抵挡兵锋,其他都是虚的,只有兵力才是实打实的,苏辽正是基于这一点在考虑。

    “就算是家丁全部送来,操练起来,也未必够用,况且要真正保护住代郡,至少是代县的基本盘,单纯靠着我们一家之力,那是根本就不够的。”

    “主上打算和世家妥协?”苏辽似乎明白过来,“那今天的这场晚宴其实是个好时机,但我听说主上您在晚宴上,去没有说清心意,反倒要让其他各家猜测起来,若是一个不好,说不定要弄巧成拙。”

    “你误会了,”陈止摇了摇头,“我需要联络的,可不是这代郡的世家之人,而且也指望不上他们,代郡的人生长于此,对于胡人的入寇早就习惯了,我之前巡视的时候就注意到,代郡的百姓心有不满,但却还在隐忍,世家的护卫多数是恃强凌弱,这样的风气很难在短短一两个月扭转过来,因而并不值得依靠。”

    “如果不是靠代郡的世家,那又要依靠什么人?”苏辽眉头一皱,露出了不解之色,“难道要求助汪荃的边军,但此人前些时候已经表现出了争权的势头,而且他是王浚的手下,太过靠近也不合适。”

    “眼界要放宽一点,”陈止这个时候话锋一转,“世间的世家,可不止代郡有,其他地方一样有,而且世家皆有家丁,他们的力量不可忽视。”

    苏辽却更加不明白了,不由道:“但问题是,别的地方的家丁,怎么也无法支援到代郡啊,都不用说远水解不了近渴,就算是别的世家有心相助,也不会轻易表态,更不会蹚浑水吧。”

    “事在人为,”陈止却好像已经有了定计,“我叫你过来,就是有关这个的,陈梓现在外出统筹物件,大概会在河北一带活动,但我会给他去一封信,让他最近和青州、徐州那边取得联系,而你就负责联络国度,具体的事情,我会在最近写清楚,交给你,你准备动身,前往洛阳。”

    “动身前往洛阳?”苏辽心中一动,“莫非是去求助老太公和杨家?”

    “洛阳可不止这几家,而且我现在也和一些家族有些交情,和几家勋贵也有来往,在江左那边也有友人,现在正是需要他们的时候。”

    苏辽却是劝了一句:“但是这样可是要一下子就欠下诸多人情。”

    “不是我欠人情请他们来,而是要让他们主动过来,乃至求着过来!”陈止眯起眼睛,眼底闪过着莫名光辉,“总之,在你离开之前,我会将情况给你说个清楚,也好让你知道如何施为,但在这之前,你先替我跑一趟纸坊,敦促他们今夜连夜开工,务必给我多做些纸出来。”

    “这……”苏辽有些丈二和尚摸不着头脑,不知道陈止葫芦里卖的什么药,但隐隐约约察觉到了一丝脉络。

    纸坊……纸……陈止的依仗……南边的世家……

    陈止跟着又道:“当然了,这样的辛劳之事,必须要给予报酬,这方面也由你拟定,务必不能亏待了匠人,未来代郡要稳固下来,怎么都少不了匠人之助,也却不了农人和商贾的帮助,我需要让他们卖力做事,却不能寒了人心,这方面你要把握好度。”

    “诺!”

    苏辽点点头,表示自己明白了,可心里或多或少的还是有些疑惑,在他的概念中,那些匠人也好、农人也罢,最后都会成为世家私产,为世家做事天经地义,哪里还要考虑心寒不心寒,世家养着他们,替他们减免了田租和户调,这已经算是恩义了。

    至于那商贾,随说世家大族皆为之,但毕竟是言利之事,并不被推崇,往往都是家中没有前途负责,或者本身就是庶出子弟谋取晋身的途径,被看低是很正常的,更无需特意吩咐。

    但既然陈止这么说了,苏辽也得有所表态。

    等送走了苏辽之后,夜色已经深了,但陈止却没有睡下的念头,而是回到屋中,取出了一个大箱子,从中取出了一叠手稿,随后整理了起来。

    他这一整理,就持续了好一会,最后又将其中一部分收了回去,只留下了一小部分。

    “当下的条件还不够成熟,所以行事是要稍微谨慎一点的,那些较为敏感的部分,以我当下的官职,写起来其实反而不利于流传,就先按着这些内容制作吧。”

    这般想着,陈止又取出了一张经过特殊染潢工艺的纸。

    通过染色,可以改变纸张的颜色,增加美感,而除此之外,往往还有实用效果,能防虫蛀,显庄重,便于拿放等等,是以染色之后的纸,用处也很广,其中一个比较特殊的用法,就是作为一些书卷的封面。

    后世看书的封面,往往觉得颜色、质地与书本里的书页不同,早就习以为常,但这般设定也是有内部逻辑的,染色纸的特性正是重要的考量之一。

    此时陈止抽出来的这张染色纸,就是要用作封面,他打量了几眼之后,沉吟了片刻,就提笔在其中的一册写下了两个字来——

    通典。

    通,达也。

    典,大册也。

    通典者,通彻四方过往之大册。

    待写完这两个字,陈止放下笔,端详了很久,这才点点头,随后吹熄了灯火,安睡下来,从明日开始,他的日程会被安排的满满的,其中有许多要耗费精力,他的人毕竟不是铁打的,必须要休息好,养精蓄为,才能迎接挑战。

    但他这边是睡下了,另外一边却又有人觉都睡不安稳。

    首当其冲的就是那慕容皝,他回到了住处之后,迎面就有两个文士模样的男子过来,询问他今日面见陈止的结果。

    “情况不容乐观,这位陈太守也不知道是真糊涂,还是没有意识到局面凶险,居然更看重那商贾之事,想要与我约定,要在草原贩售他名下工坊的白纸。”

    “什么?”对面两人面面相觑,“不会是试探少主您的吧?”

    “这个也有可能,”慕容皝眯起眼睛,“那陈太守最后询问了我广宁郡的情况,显然也是有所考虑的,他也说了,贸然相见,不好信任,我倒是能够理解,只是时间不多了,在这边实在是耽误不起了,何先生,你虽然推崇这位陈太守,我也佩服他的才学,但时不我待,没有时间让我们和他慢慢交涉了,那宇文部虎视眈眈,不知道什么时候,便要大举来犯,当务之急是搞清楚王浚的想法,看看他到底有什么要求。”

    “王浚的要求,绝对不会简单,”那何先生叹息了一声,“毕竟联军若行,则慕容或灭,到时候几家分食我慕容财货,什么好处没有,想要让王浚放弃这个好处,那就要拿出足够让他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0

你可能喜欢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