667中文网 > 历史军事电子书 > 冠绝新汉朝 >

第291章

冠绝新汉朝-第291章

小说: 冠绝新汉朝 字数: 每页4000字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陈止伸出一根手指,在桌面上轻轻弹动,嘴里说着:“陆区作为太守的这三年,推动了很多的变化,从打压唐家、拉拢刘家开始,不断的帮助世家获取土地和民众,开辟产业,在这个过程中,官府得到了不少的好处,最直观的就是钱粮收入了,这部分被他多得的钱粮,一大部分都被供奉给了王浚,这些在卷宗上可以查出来。”

    “这正是属下担心的地方,”苏辽正色道:“现在主上刚刚上任,王浚还没有说什么,但马上就是秋季上计,朝廷今年是不考评主上的政绩了,但赋税依旧,这也是应有之意,怕就怕王浚横插一手,按照过去的规矩和习惯,让代郡奉上大半钱粮为供奉,到了那时,又该如何?”

第四百四十九章 世家富足,官府缺粮() 
“代郡作为幽州治下的一郡,按照朝廷的法规,是要拿出一部分钱粮上交给州府的,这无可厚非,但必须在规定的范围内才可以,多出的部分,我们不用去交。”

    陈止立刻就做出了决定:“如果我们辛辛苦苦积攒的钱粮,要拿出一大半供给幽州,那代郡本土如何改善?况且,王浚的心思着实难猜,我北上之前,叔祖、翁舅等都过来提醒过,让我留意王浚,现在一到,搜集到了的信息,都表现出此人心思不定,若是再违反律令,给他提供钱粮,等于是助长其心。”

    苏辽却道:“就怕这么一来,迅速激怒了王浚,引得其人打压。”

    陈止闻言,沉思起来。

    苏辽说的是很现实的问题,陈止当下在代郡,但凡有点念想,想要有所作为,都必须要考虑到王浚的问题,没法解决这个问题,那根本就无法持续下去。

    尽管来代郡的时间不长,但通过实现搜集资料,路上也有探查,抵达后从卷宗、城外进行了解,意识到代郡这个地方,虽然显得荒凉,人口不多,但有很大的开发潜力。

    问题是,解决不了王浚的问题,这个潜力别说释放出来了,反而有可能将陈止陷入其中。

    他这边想着,外面就有人禀报,说是陈梓过来了。

    陈止知道,这是陈梓接到消息,过来参加分析的,就让人领他进来。

    等陈梓了解了前因后果后,就道:“按当下的情况来看,鲜卑内战该是真的,那王浚当下该忙的,就是战前准备,代郡虽然地处幽州边缘,但北接草原,西挡匈奴,还和刘琨太守有着通信,是幽州稳定的基石,也是抵御匈奴和防备草原部族的桥头堡,王浚未必会自毁长城。”

    苏辽则皱眉说道:“幽州有着不少兵马,代郡还有屯兵,军中配备的刀柄器械,不是郡县能比的,反之,如今这幽州,王浚首重兵马,包括代郡在内地几个郡县,其钱粮的一大部分都被上缴出去,供应兵马,否则也不会有当下这种局面。”

    陈止听到这里,感慨道:“这地方上的郡县,都成了王浚兵马的养料,而代郡所处,更是王浚核心之地的屏障,难怪流民众多,人口年年减少。”

    他从抵达代郡,就越发意识到人口的重要性,因此未来的行动也是立足于此。

    从长远来看,代郡的范围并不小,土地众多,虽然世家大族占据了不少开垦过的沃土,但只要有人口,陈止就有信心扩大耕地范围,但如果没有人口,一切计划都要成空。

    “要吸引人口,稳定和安全又是必不可少的,”想了想,陈止对面前两名谋主道,“未来这代郡内部的斗争,我希望限制在政治层面,这个是底线,在这个底线上我们可以和世家有限度的合作,但只要有人超出这个底线,那不管他是哪边的人,都不能容忍!”

    苏辽和陈梓点点头,没有再问什么,便先退去。

    他们过来一是通报消息,二就是搞清楚陈止的想法,然后才好制定策略。

    等两人离开之后,陈止又把杨宋叫来,说道:“今明两日,将有百多人抵达,其中有些是轻侠之辈,你挑选出一部分,先操练起来,余下的人,也会在之后几天陆续抵达,彭城第一批到达的人,当有二百,时间在七天之内,我会给你列个章程,让你与他们操练。”

    “太好了!姐夫你等好吧,我定不会让你失望的!”杨宋一听,就兴奋起来,他跟过来,是作为杨家的代表,按着杨结的意思,也该在陈止的幕僚中有一席之地,成为陈止的左膀右臂,但随着接触的时间增加,他越发表现出对兵家事的热衷来。

    陈止在与杨宋交谈几次后,了解到这位姻亲在兵家上确实有些造诣,索性就顺水推舟,决定看看他的成色。

    等杨宋兴奋的离开之后,陈止沉思了起来。

    “现在是万事开头难,关键是问题还很多,在上面有王浚的隐忧,在外面有匈奴的卫协,在北边有鲜卑战争的阴云,在内部还有世家为隐患,再加上边军的汪荃,这每一个都要尽快有所行动,但综合下来需要的资源、钱粮和人手太多了,我现在根本就没有这么多人手,而钱粮也不够,北上之前,我倒是准备了些许钱财,大部分是自家产业所得,但这样持续的投入下去,终究不是个事,是个入不敷出的局面。”

    陈止所说的产业,其实就是彭城陈家划分给陈止这一支的诸多商肆、作坊和田地,其中的一大部分,还是自白家手中所得,一年下来,积攒了不少。

    陈止之前回乡,将家中资财取出了不少,一同带了过来,毕竟这么多人跟过来,总归是要吃饭的,没有钱财可不成。

    那下邳陈家和老丈人杨结,同样也有资助。

    “带来的银两、钱粮,合理分配的话,也撑不到一年,因此开源的事宜得尽快摆上台面来了,好在有了两名墨者,相当于工程师,还有诸多工匠,之后的计划,可以摆上台面了,要做的就是了解一下这代郡的特性,考虑用哪个项目了,生产新的交易物,面相中原或者草原,我在洛阳一年的经营,留下的人脉和影响力,可以有效的作为补充,帮助代郡的产品打开市场……”

    不错,陈止的计划,就是先利用时代差,制作一个高附加值的产品出来,随后瞄准高端市场。

    新汉的高端市场是非常明确的,就是上品大族、上品士人!

    这群人有闲、有钱更有情趣,陈止这次复苏之后,接触到的大部分的人,都在不断的强调风度,强调着名士之意,他们所追求的东西,也更加的奢华,这无疑就是一种机会。

    有趣的是,陈止本身,经过一年的沉淀,已经成为新汉朝高端市场的一个代表了,某种程度上来说,甚至已经引领过不止一次的风尚了。

    “但前提是搞清楚代郡当前的财政情况。”

    想到这里,他也坐不住了,简单的吃了点东西,就直接前往衙门,召来了掌管财政的郡少府王禀、比曹、仓曹等,让他们将卷宗重新拿出来,仔仔细细的又看了一遍。

    越看,陈止的眉头越是紧皱。

    实际上,新汉最初所定的税赋政策,是“积谷养民”,简单来说,就是发展生产、积蓄粮食,这无疑是于民有利的,但在世家豪族的影响之下,终究会有所改变。

    “代郡的财政收入,确实像苏辽所说的那样,来源主要是关津、边贸抽成,还有官府组直接组织的互市,以及和世家合作下的车队,但实在没有想到,代郡的粮食居然不足,需要从其他地方调度!难怪我之前要去城中粮仓观察,那些人会神色皆变,这常平仓中的存粮数目,怕是很有问题!”

    他实在没想到,这么一个郡,居然会缺粮!

    陈止初入城中,就曾审视粮仓,但当时是预料到匈奴或许会来入侵,因此要做最坏的打算,需要粮食固守城池,倒是没有多想。

    但随着对代郡财政钱粮的逐步了解,却让陈止意识到了越发严重的问题。

    “从卷宗上来看,代郡的情况并不好,人口流失、土地荒芜,但商贸往来反而在增多,而且关津税同样也在增长,否则也不能让陆区被王浚看重,偏偏粮食的收成,一年比一年要少,常平仓都快维持不住了!”

    他回忆之前城外巡视的情况,不由摇头。

    “但城外的田地其实不少,真要是收田租,不至于让粮仓的粮食不断减少,主要的原因就是这些田地,都是世家、豪族所有,钱粮主要是上交给世家!朝廷的收成逐年减少,就是城外的田地被不断兼并的结果!世家富足,官府缺粮!这样一来,常平仓也无法控制税源。”

    常平仓的建立,要追溯到新汉的第三位皇帝,睿宗刘谌,这位孝德皇帝,是刘禅的第五子,在位二十一年。

    他在位的时候,新汉尚未统一南方,但很多制度逐步完善,其中就有着常平仓制度。

    常平仓的存在,一方面可以维持王朝的粮食储备,另一方面就是保护农业,平抑市场上的粮价变动,制止不法商贾囤积居奇,打击投机。

    但发展到现在,地方上世家势大,早就挤压了常平仓的操作空间,反过来开始侵蚀仓储,至少在代县是这样。

    “就现在这个粮储,维持衙门运转都是极限了,更不要说养兵、改善民生了,乃至陆区当政的时候,每过几个月,还要向王浚买粮,当然,这也是他名正言顺的给王浚输送钱财的借口之一,只是我就算不送给王浚,也得想办法扭转局势,至少这第一年,还是要买些粮食储备,但这个钱,从何而来?靠我带来的那些,杯水车薪!况且,用官府的名义,也容易被上级控制,说不懂尽心竭力的谋划,为他人做嫁衣。”

    放下卷宗,陈止沉思了好一会,最后却失笑道:“也罢,既然世家势大,衙门又受到王浚和朝廷的掣肘,那我不如以毒攻毒,用世家的法子去对付他们,我不也是世家么?”

    想到这里,陈止吩咐道:“去叫舍曹、市掾、钱掾过来。”

第四百五十章 关津、市肆、山泽,皆有税哉() 
舍曹、市掾和钱掾都是官职,那舍曹主管的就是郡内的货币、盐铁等事务,市掾则管理市场,至于钱掾就像名字提到的一样,是主管铸造货币的,全名是督铸钱掾。

    这三个曹吏一来,配合着屋子里的其他几人,整个代郡的经济、财政和市场体系官吏,可以说是齐聚一堂。

    郡,作为州下面的一级,在新汉有着不小的权柄,其衙门也颇为完善,和中枢比起来,各个司衙部门皆有,算是个微型的朝廷。

    陈止在接手了代郡事物之后,对于郡衙的各个司衙部门,都是熟悉为主,没有进一步的干涉,跟没有裁撤和替换人手。

    因此这些各个司衙的人,还是原班人马,比如目前在他跟前的郡少府王禀,就是代郡王家之人。

    郡少府是郡中掌管财政的职务,但主要是向郡守负责,他所管理的钱财,郡守有着支配的权力。

    而那位比曹周建,则诸官的是核检民数、户口,以及郡县的财产情况,据陈止了解,此人乃是周家的女婿。

    至于仓曹翟消,他的官职就能看出其人的权柄,就是有关管理粮仓了。

    陈止将他们叫来,自然是要了解代郡衙门的钱粮收支,随时询问,不过相比起问他们,陈止更多的是在查阅卷宗,因为这些卷宗更为直观。

    他在查阅的时候,那几名官吏,也不敢打扰他的思路。

    吩咐了之后,陈止又低头看了几眼,这屋子里的其他几人则是隐隐对视,都从各自的眼睛里,看到了担忧。

    他们这几人,要么就和世家有着姻亲,要么就是世家推举出来的,要么就是本地的大族、豪族子弟,所以都清楚边军相邀之事,这心里对陈止颇为顾忌,正不知道要如何应对,结果突然被叫过来,难免忐忑。

    无人说话,屋子里的气氛陡然间凝重起来。

    等被叫到名字的舍曹诸葛岳、市掾田启、钱掾朱沪到来,才算是把空气里有些紧张的气氛打破。

    “郡守,您找我们?”那诸葛岳一来,就恭恭敬敬的行礼,其他两人也是紧随其后,然后就有些疑惑的看了一眼少府王禀等人,眉头略微皱起,心里泛起了同样的担忧。

    “叫诸位过来,是想知道咱们代郡市面上,现在是个什么情况,”陈止坐在席上,又让人给新来的几人安排了坐席,紧接着就询问起来,“先前匈奴入寇,各方都匆忙应对,城中的百姓也因此躲避,这几天市坊恢复了许多,来往的商贾也有不少,但我看了上计卷宗,这收成似乎有些问题。”

    几人一听,心中一跳,然后那王禀赶紧说道:“太守,您是从南边过来的,有所不知啊,咱们代郡虽然来往行商不少,可受那匈奴的威胁,一直要求助大将军派人护持,因此这过路所得,六成要上交给大将军,否则让胡人肆虐,安能有人过来行商,早就都换了路线了。”

    陈止砍了他一眼,笑道:“代郡此地,西边是匈奴,东边是幽州,北边有鲜卑,可以接触两部,也算是一个交通要冲,商贾来此贩卖货物,可以供给三家,若无必要想来是不会放弃这条线路的,关津之税当回不绝。”

    王禀一怔,呐呐不语。

    倒是那钱掾朱沪接了话道:“太守,账不是这么算,我代郡匮乏,粮草尚且难以自给,又如何能支撑护卫的军队?况且这般消耗也殊为不智,有大将军之兵足以,若无兵勇,何人行旅?若无行旅,哪里能征收关津之税,因此这税款中的一大部分,要分给将军府。”

    或许是考虑到,边军那边正有谋划,怕刺激到陈止,因此这朱沪没有提及汪荃的名字,没有提到屯兵,但话中所指的“大将军之兵”,无疑就是北边的边军了。

    陈止还是轻笑一声,又道:“但我看来往商旅,都是南来北往之人,带着的货物更是包罗万象,有草原之物,也有南边之物,可见都是豪客,难道他们在代郡不会买些东西?”

    新汉的户调之式中,也有和商税相似的制度,称之为关津税、市肆税、山泽税,那关津税可以理解为过路税,是通过道路上的关卡来收取,多立于要隘之地,或者是国境边缘,代郡境内就有不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0

你可能喜欢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