667中文网 > 历史军事电子书 > 冠绝新汉朝 >

第28章

冠绝新汉朝-第28章

小说: 冠绝新汉朝 字数: 每页4000字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不要慌张,慢慢打开,莫伤了字轴。”彭太公在旁提醒,同时从位子上起身,他离陈物最近,颇有些不拘小节的味道,走上前去。

    陈物将字轴缓缓打开,一列字顺势就展现在诸老的面前,看得几人都是一愣,然后就纷纷点头,露出了笑容。

    “好字!好字!不愧是专门写的,比书信上的字,更见功底!”张太公抚掌而笑。

    彭太公站在跟前,一边说着,一边招呼着左渊过去:“当真玄妙,这等隶书已经有些出尘的味道了,左家贤侄,你看这几个字,当得什么品阶?”

    左渊来到跟前,目光一扫,然后由衷赞叹起来:“这几个字和书写书信的时候截然不同,那信上的字已经算是妙品了,而这几个字更是坐实了这个品阶,堪称妙品巅峰!”

    这么高的评价从左渊的嘴里说出来,让在场的不少人倒吸了一口凉气。

    但也有人不明所以,向身边的人询问何为妙品,毕竟这四品之法的流传还有局限,徐州地界知道的人也不多。

    等知道了妙品之评,足以传世后,更是瞪大了眼睛,一副不相信的模样。

    “妙品巅峰?”彭林、刘缈面面相觑,露出疑惑的目光,“陈止的字已经入品了?还是妙品?这怎么可能!”

    由于角度的关系,陈物面向诸老将字轴展开,只有张太公等人看得到字,其他人只能看着背面,就见几个老头对着画轴品评起来,称赞不绝,一个比一个夸张,其他人顿时一头雾水,觉得有些荒唐。

    终于,彭林坐不住了,告了声罪,起身而来,绕到画轴前面一看,跟着就瞪大了眼睛,愣在原地,有如雷劈。

    就见这幅字上写着一列宛如雕刻一般的文字——

    故立尺材于高山之上,则临千仞之溪,材非长也,位高也。

第四十五章 若得此字上青史!() 
将一尺长的木头放在高山上,可以俯视千仞山涧,不是因为木头本身太长,而是因为位置够高,下面有高山托着。

    以高山之势,承托木头,从而获得优势。

    这话出自《韩非子》的功名一篇,功名一篇讲的就是如何立功成名的问题,对法家“法术势”三者中的“势”做了剖析和阐释,借势而为,事半功倍。

    陈止写下的这一句话用的是隶书手法,但其中精妙之处,对同样擅长书法之道的彭林来说,已然有些神乎其技的味道了。

    每一个笔画都纤细而多变,抑左扬右,兀若竦崎,伏似连珠,心意相随。

    不知不觉间,彭林嘴里突然蹦出一句:“若行若飞,蚑蚑翾翾,望之若鸿鹄群游,络绎迁延。”说完,他悚然一惊。

    这话出自本朝书法大家卫恒的《四体书势》,其人为卫瓘之子,父子同为天下闻名的书法大家,去世至今依旧名声不减,反而越发高涨,彭林一见陈止的字,竟自然而然的吟起了大家之言,其中味道不言自明。

    以至于刘缈等人都愣在原地,然后都用眼色点醒他,提示诸老神色的变化——彭林一句话说出来,诸位长者都露出恍然大悟之色,仿佛想通了什么。

    彭林却不管其他,上前几步,目不转睛的看了起来。

    这一看,让他注意到更多的玄妙。

    这些个字皆有返璞归真之感,像是要从隶书回转篆体,可彭林却知并非如此,他隐约看出来了,这是写字的人在写的时候,考虑到人的审美,生生压制了发挥,将更深的形态隐藏起来了,这表现出来的状态,就有了一点返古的迹象。

    “他想掩盖的是什么样的字体?”

    想到这里,彭林心跳加速,血液有沸腾之感,偏偏口中有些苦涩,一边抵制写字之人,但心里却又对这幅字产生了强烈的占有欲,想要据为己有!

    “若能得这幅字,日夜临摹,入品之日不远矣!”

    这个念头一冒出来,让他惊出一身冷汗。

    “陈止的字竟是这般出色,连带着我都要沉迷进去了,其他人还得了,难怪连祖父都那般模样,字好到这个程度,确实足以狂傲了,不,这不叫狂傲,没专门送请帖给陈止,让他跟着其他人过来,传出去这次晚宴都要被人耻笑!他的字太好了,和他一比,我得字如何拿的上台面?更是不能相提并论啊!”

    矛盾心理像毒蛇一样吞噬着他的心念,令彭林冷汗淋淋,看得刘缈等人惊疑不定。

    刘缈等人赶紧也到了跟前,看着仿佛失神一样的彭林,都将眉头皱了起来,顺势朝那幅字看了过去,紧接着便也都愣住了,一个一个露出不敢相信的神色,显然也被书法中蕴含的美感慑住了。

    “这真是那个荒唐子的笔迹?这是陈止的书法?!”

    因为认知上的巨大反差,让几个人近乎在心中咆哮起来。

    那位女扮男装的王家妹子则是惊讶的捂住了嘴巴,眼中异彩连连。

    边上几老则品味着卫恒的那句话,渐有感触。

    很快,彭太公不禁笑了起来,说道:“原来如此,陈止对法家学问的认知已经很深了啊,我等先前之注意到了他的书法造诣,忽视了他的学问啊,而且能以自身践行,不一般啊。”

    “什么?”彭林、刘缈等人一脸错愕,对彭太公的这个判断很是疑惑,“学问认知很深”这个评价,今日只在彭棋回答时出现过,那还是这位才子绞尽脑汁,借古人事类比,方才得了,现在陈止不过送了幅字来,就轻松得到了。

    不过,对于长者的眼光,他们不敢怀疑,于是一众人再看这幅字,竭力品味,却难明其意。

    不过就是誊写的一句法家言,同样的一句话,和书上一般无二,一字不增,一字不减,怎么就看出法家学问的造诣了?

    几人的疑惑还未落下,又有人开口了。

    “不错,”刘太公也点点头,一脸正色的道,“陈止对法家‘势’之道的认识之深,在年轻一辈上,也是排得上号的,这一句话可谓点题。”

    彭林等人循声看过去,却依旧不明所以,再看那字,冥思苦想。

    点什么题了?您老之前给他提问了?

    许志也不能沉默了,也道:“这话配上今天的事,很有深意,也是一场佳话,也不枉我等借书与他。”

    这话一说,彭林等人更糊涂了,怎么还就佳话了?回赠一幅字,或许能成佳话,但总归要有缘由的吧?

    “你看你们,都把小辈说晕头了,”还是张太公厚道,见彭林等人的样子,微微一笑,解释起来,“你们看这幅字,写的是什么?”

    这就是另类的考校了,答好了无疑能得不少青睐。

    刘纲沉吟了片刻,谨慎的答道:“写的是《韩非子》功名一篇的语句,说的是借势而为的道理。”

    “是啊,就是这个道理,”张太公笑着指着其他几老,“刚才彭家小子说的卫侍郎之言,出自《四体书势》,是以书法论势,他陈止将书法的势展现出来,写的又是法家说势的语句,这是不是答题,?刘老头说的‘势’道认知,正源于此处!”

    “这样也行?”彭林等人一听,眼睛一个比一个瞪得大,但仔细一想,又觉得也有道理。

    刘太公则微微一愣,然后轻抚胡须,露出高深莫测的笑容,可是心里也惊讶不已,他的意思,只是单纯说的语句之意,配合书法,别有意境而已。

    现在张太公这么一说,他对比记忆中的《四体书势》几句,果然和法家之势有相近之处,过去自己从未将两者连在一起想过。

    先不说陈止以这句应答的深意,若张太公所言为真,单是将无关的两个领域结合在一起讨论,纵论两方,在此时就是值得称赞的做法了。

    要知道,百家学问中的一大部分,是希望用自己的理念指导国家、国君、国民的行为举止,有的甚至希望能用自身的学说,解释世间的一切道理和奥秘,参透人道玄妙,可世间之事浩如烟淼、变幻莫测,岂能尽在学问演化之中?这才有了后辈不断补充、改良乃至全盘改变。

    当今之世,百家复涌,又有佛家渐兴,有不少大贤之人试图将儒释道三家贯通合一,可见将不同领域道理融合为一的意义。

    或许对历史而言,这只是微不足道的小事,可对在场的人来说,却非同小可。

    “小小一次聚会,还能有两家合流的事发生不成?”想到这点,以刘太公的古板、守旧,也不禁兴奋起来。

    历史本是无数事件组成,一件小事具体到当时的人来说,却是不得了的大事,多少人不过是在史书上留下了一句话的描述,却名传千古?

    能青史留名,这是多大的诱惑?

    不过,除了刘太公外,其他人似乎还未反应过来。

    这时,张太公又指着彭太公,道:“彭老头说的践行,其实就是总结,我等将法家书送给陈止借阅,就是让他聚势,所以他才回以这句,不然法家之言那么多,何故写这一句?他这是自比木材,将我等看做高山,借助这几家的法家书之势,立于山巅,才能看得更远,这是给我们几个老家伙脸上贴金,也是他回礼这幅字的原因所在,彭老头,是也不是?”

    彭太公被这么一问,不由深吸一口气,他不过看出了给自己等人贴金罢了,哪想这么深?但被小辈看着,不得不做出一个笑容,轻笑点头:“知我者,张兄也!”这话说完后,彭老头自己先愣住了。

    其他人老人本在轻松笑着,也突然像有惊雷在脑中闪过,纷纷愣在原地,从话中品味出一点将所学道理践行出来的味道。

    贯彻所学的这种行为,几个显学都是提倡的,只要操作得当,流传后世几乎没有问题。当年孔北海让个梨,因为符合道德倡导,传扬至今,就是证明。当然,里面还有一个原因,是孔融本身名声起来了,他过去做的事也就被人顺势渲染了。

    如今再看陈止的字,这种好字,只要墨宝不全部失传,传个身后名是十拿九稳的事,如此一来,他成名前的趣闻轶事岂能不被后世渲染?践行所知,这种被人推崇的行为,难道不是首选?

    这么一想,见多识广的老头们终于闻出味道了,像是闻到了腥味的猫儿一般,看向那幅字的目光尽数变化,恨不得将之吞下去。

    一次典故的核心物件,这该有多大的价值?!

    “若得此字,或可上青史!”

    许志喃喃自语。

第四十六章 几时说是送给你的?() 
“这简单的一幅字,原来还有这么一番道理藏在里面!”

    张太公的话也让彭林等人露出恍然之色,他们没有老者们想的那么远,可同样知道配合这次事,这幅字的价值已经超出本身,何况这字本身已然够好,入品之字,流传后世!

    因此再看那幅字的时候,彭林他们的神色就复杂起来,只觉这一幅字隐藏了诸多奥妙。

    张太公似乎还不过瘾,又继续道:“其实这都还不是最关键的。”

    “这都还不是关键?”

    其他人一听顿时就惊了,不光彭林等人,连带着坐在酒席之上、竖起耳朵听过来的人,一个个也都露出了惊讶之色。

    先前的一番解释,从简单的字、语句,延伸到了书法与法家之势的联动,已让人大开眼界了,结果这还没完,里面还有什么玄机不成?

    “关键啊,就是陈止深得我等之心,看出来我等借书过去,实是给他出题,结果他不光看出来了,还答得这般巧妙,又岂是寻常之事?”张太公说完,就笑看众人。

    送出法家书,回以聚势言。

    一去一回,含有深意。

    第一个反应过来的是彭太公,他微微点头,然后和张太公相视而笑,紧接着其他几老也明白过来,或抚须而笑,或默默点头。

    他们让人送书的时候,想的是晚上陈止来了,有这个铺垫,也好讨要个墨宝,谁曾想到给他出题了?可既然张太公这么说了,又有这许多小辈为证,事情立刻就坐实了,想不成美谈都,这样阴差阳错的妙事,以后很难碰上了,岂能不配合一下?

    一天之内,一件由丑事引出的趣闻,加上一个典故候补、一篇好字,这是不上史书不罢休的节奏啊!

    “这张老头,不愧是在国子监当过博士的,心思就是通透,说的话也直中要点啊!”

    顿时,众老头看向张太公的神色都有了变化。

    彭林等人更是心头震撼,看着笑而不语的老人们,只觉得这些人不愧是长者,行事果然与众不同,一个看似随意的举动,也有这等深意!

    “可笑我等还因借书之事闹得府中动静不小,而感到不解,现在才知道境界不同啊。”刘纲摇头感慨,有所感悟,“难怪沙门讲究顿悟,几位尊者在释道上的成就,非我等能够揣测。”

    他这一说,顿时将最近逐渐流行的佛家之说引来,让旁人更生感悟。

    可不是么,这不就是在打机锋么?

    一个寻常的举动其实暗藏深意,表面是借书出去,其实是出题,更妙的是,陈止还答上了!

    “止少爷,真……真不得了!”陈觉站在那幅字边上,激动的浑身发抖,他从没想到自己能参与到这种玄学事件中,心中的惊喜难以言喻。

    陈物更是心头震撼,只觉世事之奇莫过于此,几疑身在梦中。

    不久前,他还以为自己前途无亮,跟了个荒唐主,谁想到如今峰回路转,自家的主子突然就显得高深莫测起来。

    “我跟在少爷身边,比陈化不知道强了多少!”在小书童的心里,能比其他几个小伙伴强,就已经很了不起了,再大的荣誉暂时还无法理解。

    不过,在他心中深处,还是存有一点疑虑:“少爷写这幅字时行云流水,一蹴而就,好像并没有深思,他真想这么多么?”但念头一起,他就被自己吓了一跳,暗暗告罪:“罪过,罪过,岂能有这种不敬念头!”

    另一边,人群中的陈边也激动的很,看着身边之人震惊的表情,自是心花怒放,他陈家有多久没出过这等让人惊艳的人物了?

    “在庭啊,没想到陈家藏了个麒麟子啊。”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0

你可能喜欢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