667中文网 > 历史军事电子书 > 冠绝新汉朝 >

第176章

冠绝新汉朝-第176章

小说: 冠绝新汉朝 字数: 每页4000字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不是病死的,是气死的,千真万确!”陈欢的脸色越发涨红,“听说为了把这个消息传回来,还损失了几个潜伏甚深的探子!”

    反倒是陈永端坐不动,反而是心念一闪,追问道:“你说是被咱们陈家人气死的?”

    “对!”陈欢咧嘴而笑,“祖父,您肯定是知道的,咱们陈家有一名士名为陈止,其人为彭城出身,位列三品,如今名满徐州,冠绝彭城,乃是我陈家英杰,最近更是在那青州之地大大扬名,败姜义,斩匈奴王子,更是逼得另外一名匈奴王子生死不明,就是这个消息传回去,让那贼酋刘渊怒急攻心,一命呜呼的!”

    他说话的时候,眼睛仿佛放光,提到陈止的名字时,隐隐有崇拜之意。

    这个态度,让陈永很是意外,他的这个孙子平时也算跋扈,很少服人,对同辈之人多数都看不上眼,就是同族的陈华,名满徐州南北,为一名士,但也无法让陈欢真心佩服,二人碰面的时候,还时常发生矛盾。

    “怎么他提到陈止的时候,竟是这么一副态度,难道这个陈止在我陈家的年轻一辈中,已经有了这般影响力?”

    陈迭没有他父亲想的那么多,而是追问起来:“你说清楚一点,什么意思,怎么陈止就把刘渊气死了?还有,不就一个刘韵言么?怎么还有另外一个王子生死未知?”

    陈欢挠挠头,说道:“这具体的我就不甚清楚了,这么一个消息,我也觉得不至于将刘渊气死,但消息传来,确确实实,是经过反复印证的,更有还几名探子的血手印为凭,不可能是假的,至于说另外一个王子,这个我倒是真的知道一点,说是这次南下的,除了刘韵言之外,还有一个刘曜。”

    刘渊被气死,自然是夸张之言,但当时的情况,乃是阴差阳错之下,这刘渊经过了大喜大悲,又是弄巧成拙,想到种种后果之后心急如焚,恰逢他那儿子刘聪在旁不断的提及,最终酿成了悲剧。

    但对外宣称的时候,哪里会有这么详细的内幕,肯定是大而化之,将那责任都给推到了陈止的身上,而这么一个消息,也确实是令刘渊寿元耗尽的导火索,从某种角度上来说,并非虚言。

    只是对陈永他们来说,这个结论,实在是匪夷所思,以至于连这件事本身所代表的意义,都难以清楚的把握了。

    所以在惊讶过后,陈迭有些不确定的问道:“父亲,之前陈止杀了个匈奴王子,就要被传来问询,还有可能被送去北线,现在连刘渊都被他给气死了,这又该怎么算?”

    “什么?”

    陈永还没说什么,陈欢先就意外了。

    “祖父,三叔说的是真的么?您真要把陈止传唤过来,送去匈奴那边,让他受辱?这……这不是丧权辱国么?他匈奴不过一蛮夷,窃据我汉家之土,不服王教,人人以之为耻,我汉儿杀之有如屠狗杀猪,陈止乃是我陈家俊杰,未来支柱,我还期待着与他碰面,把酒言欢呢,您就因为他杀了一个匈奴王子,就要将人送去匈奴,这岂不是让其他人家笑话我陈家!”

    到底是年轻人,又因为刘渊的消息,心情激荡之下,陈欢一听这个话就不能平静了,嘴里的话连珠炮一样的发出来。

    陈迭顿时不做声了,在这一点上,他和这个侄子立场一致。

    陈永有些尴尬,但兀自维持威严,眉头一皱,板脸训斥起来:“这事不是你该过问的,再说了,这也不是老夫决定的,乃是朝廷诸公商议,并未定下,岂能轻易驳斥?”

    陈欢自知失言,告罪一声,却又说道:“只是那贼酋刘渊,虽说狡诈残忍,却也不失为一方枭雄,这样的人物,听说连武乡侯都无可奈何,却被我陈家豪杰隔空气死了,这等能耐,比之那十五万大军还要强横许多,说不定朝廷在战场上的失势,可以因此弥补过来,这般巨大的功劳,不嘉奖也就罢了,难道还要惩罚?那以后这天下士人,谁人还敢给朝廷出力?祖父如今身具太仆高位,居于九卿之间,何不向皇上表明,听闻皇上也是欣赏陈止的。”

    好嘛,陈永一听,这思绪不由复杂起来,暗道不愧是我的孙子,这看法出奇的一致,只是这含义却是迥然不同。

    “好了,这种事轮不到小辈插话。”陈迭看出了父亲的尴尬,出面打圆场,“你也别在这耽搁了,陈止的事不用担心,先前是匈奴王子,还不好定性,如今连那匈奴王都因他而亡,这事就不同了,必然不会有坏处的,你祖父得皇上召见,将往宫中,不要耽搁了。”

    陈欢这时也意识到刚才的失态,赶紧又是告罪,然后再次离去了,只是走得时候,看得出来他这心里还有一点担忧。

    “这孩子,对那陈止倒是上心。”

    看着陈欢的背影,陈永忍不住嘀咕着。

    陈迭就道:“这可不是独独欢儿一人,我陈氏之内,不知多少人都关注着陈止,觉得他乃是我陈家的赤龙、元规,你大概还不知道,永昌侯之前就曾派人过来,询问陈止可曾娶妻,其意不言自明,若能联姻,与我陈家而言,那真是好事,可以止住家族颓势,毕竟这等勋贵,本不是那么容易结亲的,人家盯着看的,都是几家豪门!”

    赤龙乃是王导的小名,而元规为庾亮的字,这都是现在有名的名士,肩负一家之未来。

    陈永闻言,不由意动,然后叹道:“我倒是有些明白了,只是这次的事,还真不好说,还得看其他人的意思。”

    “父亲您刚才说了,这有些事不用兵家之法,也可以做到,我觉得刘渊之死就是如此,此人一去,匈奴必然自乱,到时候引兵一攻……”

    陈永摆摆手,想了想,还是透露道:“没有你说的这么简单,行了,我先入宫,你在家中看着,在着人和彭城那边联系,通知陈止,让他尽快入京,我估摸着,若最后不用令他北去,那他就得出仕了,而且不会是什么小官。”

    陈迭一怔。

    ………………

    同一时间,在那皇宫之中,那位九五至尊看着手上的一封军情,却是兴奋的连连牌桌。

    “好陈止!不愧是朕的知己啊!好好好!”

    说着说着,他站起身来,兴奋的来回走动。

    “贼人刘渊授首,匈奴群龙无首,正是好时候,等会诸公抵达,朕就得和他们说说出兵的计划,但是当务之急,还是给陈止以嘉奖!”

    那位宦官莫安节在旁看着,却忍不住叹了口气,他自有好读书,自是知道继续出兵的事,不会那么容易。

    “如今匈奴王一死,出兵的事就更难了,那匈奴没了酋首,自是要限于内斗,若此时朝廷出兵,则逼迫匈奴各支联合起来,所以诸公断然不会同意出兵,相比之下,作为妥协,那陈止的嘉奖,或许会给予一定的让步。”

第二百七十三章 要不就封个爵?() 
当陈永感到宫中的时候,就在宫中一处宽敞的书房中,见到了其他诸多同僚。

    和往常一样,这一次皇帝召集过来的,也都是三公九卿级别的人物,包括了如今正当权的太师和大司马广汉王刘出。

    和过去一样,虽说是三公九卿,但真正聚集过来的人数,却远远超过,太尉、司徒、司空、太常、光禄勋、卫尉、太仆、廷尉、鸿胪、宗正、大司农、少府、大匠卿、太舟卿、太府、三台等等官职所应之人,都已经到场。

    在这其中,很多人是身兼数职,有权力重叠,尤其是眼下新汉的权力,已然从九卿朝着尚书台转移,因此那三台诸官,无疑成为了核心和关键。

    而如今的尚书台,就掌握在广汉王的手中。

    这位王爷,乃是当朝皇帝的兄长,封地就在蜀地,年不过三十出头,但大权在握,自有一派气度,坐于上首,所来之大臣,都会与之问候。

    若是有不明就里的人在这里,看到了这般情景,估计要以为这广汉王刘出,才是这里的主人。

    这种怪异的气氛持续了一段时间,随着最后一位列卿抵达,该来的人终于都到齐了,而皇帝还未过来,按照惯例,这个时候就是他们相互通气的时候了。

    皇帝在朝会之外,单独召见群臣并不罕见,召集三公九卿也是正常,许多的政策其实都是用这种方法制定出来的,因为这种场合,聚集起来的人,是整个国家的最高执掌者们。

    而在真正见到皇帝之前,他们之间至少要有一点共识,否则的话,人皇当面,若是一番吵闹,那就什么事多办不成了。

    此刻,包括陈永在内,众人的神情都有些惊疑,对这次聚集的目的并不能确定。

    和陈永不同,在场的众人里面,有不少人根本没有听说刘渊的消息,但联想到最近的情况,也能才道是和匈奴有关。

    “莫非是陛下对于是战是和,有了决定?”那大鸿胪赵珉猜测起来。

    其他人也是一般心思,至于陈永等寥寥两三人,知晓一个大概,却没有贸然开口,而是在观察着局面。

    就在这个时候,那位广汉王出声了:“这次过来,确实是因为匈奴之事,但与这战和无关,是那匈奴之主刘渊,他的人死了。”

    他的声音淡淡的,说话的时候脸上带着一抹笑容,仿佛什么样的消息,都无法撼动其人的神经。

    “哦,原来是这……什么?”

    不少还没有收到消息的列卿听完这话,脑子里的念头一转,才意识到背后意义。

    “这不可能!”

    跟着就是一连串的经验,宛如之前的陈永、陈迭。

    随后,广汉王淡笑着,将事情的经过简单的讲了一遍,其内容与陈欢知道的所差不多,同样说道了刘韵言、刘曜,更是提到了陈止。

    等他的话说完,整个御书房陷入到诡异的安静之中,列卿你看看我,我看看你,都觉得这事太过离奇,只是回想历史上的诸多事件,又觉得比起不少更为憋屈的死法,刘渊之死也不是不能接受。

    只是如此一来,这当前的局势可就得风云突变,变得扑朔迷离了。

    广汉王见众人议论了一会,又道:“刘渊一死,又与陈止有关,那以陛下的性子,肯定会要给陈止一个不小的赏赐,无论是官职,又或者是财货,所以我等一开始的时候,绝对不能答应此事,也好给后面留出一点腾挪的空间。”

    “不妥,不妥!”大鸿胪赵珉摇头说道,“这事虽说是因为陈止所为,但却不是他主动谋划,如何能算到他的头上?陛下如果想要给与赏赐,我会第一个出来反对。”

    “怎么?不是陈止的功劳,难道是你的?”光禄勋王理也开口了,一如之前在朝堂上针锋相对的气氛,“若无陈止所为,哪里会让刘渊早死,此事不容抹杀,这几万将士没能做到的事,让陈止做到了,如果不予赏赐,天下人怎么看?这件事,大鸿胪还是好好思量吧,难不成真给天下人说,他刘渊是自己不小心病死的,还挑在这个时候?”

    此言一出,在场众人的神色皆有变化。

    他们一个个位高权重,坐得位置够高,当然能看到和接触到更多的信息,所以立刻就品味出王理此番言论背后的潜藏之意。

    大军新败,消息终归难以遮掩,若是传播开来,天下震惊之时不远。

    这种事,是谁都不愿意看到的,所以必须要想办法弥补,除了找几个背锅侠之外,更重要的是通过一二事件转移各方的注意力,将事情带过,同时找些边边角角,挽回朝廷的颜面,维持威严。

    有什么事,比将敌人的头领击杀,更能挽回颜面的么?

    想了想,五兵尚书赵杞不由说道:“这刘渊之死,确实是我中原俊杰的功劳,难道还有往外面推的道理?他刘渊之前病重,诸位都是知道的,但早就好转,不会无缘无故就毙命,所以陈止所为,那就是个引子,但若无这引子,刘渊一样活的好好的,所以我觉得,这件事理应算是陈止的功劳。”

    笑话,这事你不宣传,那简直就是浪费啊!

    有了赵杞的这话,其他人也纷纷点头,不管是主战的,还是主和的,他们身为天朝上国的人臣巅峰,这心里其实都是看不上匈奴小国的,之所以有分歧,是因为各自的利益关切不同,但维护朝廷的威严,却是他们的共同利益,自是没有什么好争辩的。

    连赵珉也不坚持,默默点头。

    “既然如此,那这事就这么定下来了,”广汉王刘出含笑点头,跟着就朝陈永看去,“陈公啊,你们陈家真不简单,培养出了这么一个人物来。”

    他一开口,其他众人也都纷纷拱手恭贺,仿佛都刚刚才想起来陈永和陈止的关系一样。

    而陈永这位太仆公,也一改这几日以来的低调,一再强调:“这都是陈止该做的啊,为国分忧,理当如此。”

    待得一轮恭贺过后,众人心里也有底了,知道等会皇帝要封赏陈止,只要不太过分,他们也就睁一只眼闭一只眼了,到时候有陈永出面,让陈止配合朝廷进行宣传,那也就够了。

    待得众人的议论平息,广汉王笑道:“这个事之后,就该讨论对匈奴出兵的事了。”

    他这话一说,众人的神色再次严肃起来,而且隐隐分成了两个队列,虽然没有明显区分,但只要稍微用心分辨,就能看出端倪。

    主战、主和。

    “诸位,先不要多言,现在刘渊一死,局势已经不同了,他匈奴的秉性如何,不用本王多说,诸位心知肚明,那刘渊自幼沐浴圣人教化,多少是知道一点廉耻的,有他坐镇之时,匈奴还能维持安稳,将几个部族拧成一股,如今他突然毙命,那内部必然会有反复,这就是大好的机会。”

    此言一出,陈永、赵珉等人面露喜色,而赵杞、王理等人则是眉头微皱,听出了潜台词。

    果然,跟着就听广汉王说道:“匈奴几部,畏刘渊之名,慑于刘渊之威,所以不敢有异心,但早就与朝廷各方有所联系了,相信在座诸位也很清楚,现在只要继续联络,拉拢、分化,给一些部族甜头,就足以令匈奴瓦解,此乃不战而屈人之兵也!”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0

你可能喜欢的